法蘭西果然是歐羅巴心臟,即便仍在「中國熱」盛時,王國對來自萬里之外的「賽裡斯人」依舊抱持著足夠的警惕。使團進入巴黎後,就被限制在迎賓館內,再無法像在里斯本那樣自由話動。
不少人因再沒機會跟巴黎小娘子親近而沮喪,但在領略了巴黎那排山倒海的異味之後,花花心思也如嗅覺一般,驟無蹤影。由此他們明白了法蘭西人為何鍾愛濃烈刺鼻的香水,而不是東方那種含蓄清幽的香囊。
「街道上滿是糞便,後院還有尿味,臥室裡散發著消滿油污的床單,潮濕的羽絨被的氣味以及夜壺的刺鼻的,甜絲絲的氣味,壁爐裡散發出的是硫磺味。人身上散發著汗味和髒衣服的氣味,嘴裡面呵出的是壞牙齒的氣味,從他們的胃裡冒出來的是洋蔥汁味。倘若這些人已不年輕,他們的身上就會散發出陳年乾酪、酸牛奶以及腫瘤病的氣味。」
「河水裡、廣場上、教堂裡,橋下邊和皇宮裡都是臭氣熏天,農民的臭味就像教士的氣味,手工作坊夥計們的臭味就像師傅們老婆的味道,整個貴族階級,甚至國王身上的臭氣就像猛獸一樣,王后的氣味又像一隻老山羊一樣,夏天和冬天都是如此。」
使團為此不得不將熏香點滿所有房間,郎世寧對太陽王時代的追述幾乎就是李肆那時代某位德國作家所寫小說《香水》的翻版。
離世界聞名的巴黎下水道建成還才一百多年,此時的巴黎,還是座進食,消化和排泄都擠在同一個平面上的城市,整個十八世紀瘟疫肆虐。太陽王路易十四在晚年接連失去四個兒孫,都與此有關。如今在位的路易十五是路易十四的曾孫,他的健康曾是整個歐洲和平的保證。
十歲的路易十五被保護在巴黎郊外的萬森訥城堡,法蘭西攝政王,路易十四的侄子,奧爾良公爵腓力二世被國內所爆發新一輪中國熱嚇住,也許是為了展示自己的熱情,也許是想借太陽王時代的余榮來壓使團一頭,正式歡迎儀式沒在巴黎皇宮進行,而是改在了凡爾賽宮。
在太陽王時代,凡爾賽宮就是歐羅巴的政治舞台,路易十四將法蘭西貴族都趕到了凡爾賽宮居住,靠「宮廷舞會政治」來操控著法蘭西,影響著歐羅巴。這位一年只洗一次澡,甚至傳聞一輩子只洗了三次澡的國王,以他所獨有的「宮廷教化」,把法蘭西凝聚成了歐羅巴心臟。而所謂的「宮廷教化」,除了日日宴會,夜夜旌歌外,還包括凌晨組團圍觀國王起床,國王每穿一件衣服,都要換一批貴族來親手伺候,讓他們能分享親近國王的榮耀等等……如今太陽王不在了,他跟韃靼君主康熙的聯繫也一併消散,在「賽裡斯使團」到來後,法蘭西對「韃靼中國」的印象也被恢復了古老傳承的賽裡斯覆蓋。不管是商貿利益,還是在安南、暹羅等地的殖民努力,如今都被賽裡斯人握在手中。
賽裡斯人在凡爾賽宮的表現,一般的法蘭西人不怎麼瞭解細節。攝政王和大貴族們提起時,都是「他們震撼於凡爾賽宮的輝煌和法蘭西文化的精美」一類的官樣言辭。但「賽裡斯人」對凡爾賽富的風格非常不屑」這類傳言卻在民間盛傳,而凡爾賽宮廷禮儀總管的遭遇更是小貴族和平民們津津樂道的段子。
金碧輝煌的凡爾賽宮確實讓小謝等人極度鄙夷,儘管他們也承認,宮廷的建築、繪畫、雕塑等等藝術令人歎為觀止,但這些細節卻被恨不得閃瞎客人雙眼的金銀光芒和滿牆鏡子給盡數遮蔽。在他們看來,這凡爾賽宮就是「買犢還珠」一語再恰當不過的表述,跟英華治下那些雙手戴足了十個金扳指的煤老闆有什麼區別?
至於那位宮廷禮儀總管,用著「估計你們一輩子也學不全」的高傲表情,向他們展示法蘭西宮廷禮儀。小謝等人是覺得有些繁瑣,可唐孫鎬宋既等人卻是嗤之以鼻,百來條規矩算什麼?當年他們中了進士,即便是簡化後的殿上傳臚,也有百多條大小規矩。
唐宋等人回敬給禮儀總管三百多條規矩,這是要求攝政王對等相待的外交禮儀。包括面會時座位的方位講究,陪臣的位次對應,細節繁複到讓那位宮廷禮儀總管頭皮發麻。其中從遞上皇帝陛下的親筆國書,到攝政王按下這個環節就有百多條規矩,震得禮儀總管敗陣而逃。這些條目都是人家一揮而就,絕不是刻意刁難。
「我華夏,乃禮儀之邦……李方膺的感慨道出了使團心聲,這一套虛的,咱們英華已經膩味得不再玩了,要靠這東西來壓人一頭,真是找錯了對象。
明暗的心氣之爭僅僅只是過場,英華使團放眼寰宇,自然不會把自己當作上國天使,法蘭西人也還沒自大到覺得自己的文化能讓屹立東方數千年的賽裡斯人低頭。禮儀之爭淡淡揭過,雙方務實相商,正式會見儀式很順暢地舉行了。
文化之爭的調和,不等於東西方意識的調和。法蘭西攝政王很慷慨地延續了太陽王對待東方的禮敬,同意向賽裡斯人送「文明種子」,包括大批科學儀器、書籍。但在傳教士權益上,他堅定地表示,賽里斯本土不論,安南、暹羅等地的法蘭西傳教士,必須享有自由而充分的傳教權。此時他已收到了羅馬教廷的消息,對英華在安南的行動頗有不滿。
小謝敏銳地抓住了這位攝政王的心理,攝政王被使團所營造出來的賽裡斯印象迷惑住了,依舊以為英華還是那個內斂、保守而不懂歐羅巴,沒有放眼寰宇那等心胸和目光的古老帝國。李肆那封國書所起的作用也很關鍵,「賽裡斯皇帝」放下身段,跟法蘭西平等相待,甚至以熱情洋溢的崇仰之詞威贊法蘭西的輝蝗和強大,這讓攝政王和國務秘書等執掌王國權柄之人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滿足。
為維護住這個形象,小謝沒提跟法蘭西簽署有關協約,乃至在法蘭西設置外交公館之事,這會讓法蘭西人警覺英華懷著混入歐羅巴格局的用心。同時小謝滿口應承,要堅決雄護法蘭西在交趾、暹羅等地的既得利益。
日後法蘭西人將這位賽裡斯外交大臣稱呼為「背信者」,將攝政王稱呼為「受愚者」,就來自1720年4月,小謝跟攝政王奧爾良公爵所達成的非正式約定。
賽裡斯使團藉著攝政王的允諾,在法蘭西大肆搜刮科技書籍,按照李肆的清單,從法蘭西哲人迪卡爾到德意志大家萊布尼茨等人的著作一路掃過去。也正是靠著法蘭西的開放,不列顛諸多名人,特別是「煉金術士」一類的波義耳到牛頓的著作都沒落下。
工匠忙於搜羅書籍,劉旦一派的商派則有了機會透過法蘭西來考察歐羅巴的商貿和金融體制,魯漢陝、鄭威和白正理更是獲益頗多,他們得到了考察法蘭西海陸軍的機會。造船廠和兵工廠依舊是禁區,使團的陸誨軍將領仍然獲益頗多。
之後使團到了不列顛,在獲取信息這方面遭遇嚴格限制,才暗道幸虧早在法蘭西已有收穫。
對於攝政王關於傳教士的權益申明,小謝壓根就沒理會,反正這不是正式約定,而且還跟羅馬教廷有關。
實務派忙於「間諜行動」,文人派則另有一番事業。1720年,這些賽裡斯」賢者」,給法蘭西人留下的印象既深刻又混亂,難以匯聚為一個整體,以至於跟這些「賢者」接觸的法蘭西知識分子,曾經化了數十年時間爭論,到底是誰所瞭解的賽裡斯,才是真正的賽裡斯。
身為「賽裡斯第二外交大臣」的李方膺身負重任,由他跟法蘭西上層貴族接觸。上到攝政王,下到一般貴族,對這位年輕的孔聖門徒給予了極高讚譽,也使得李方膺成為法蘭西貴族最為椎崇的一位智者。他以儒家經典和「尊王攘夷」的觀念,盛讚太陽王路易絲十四確立法蘭在西歐羅巴「盟主」地位的豐功偉績,以及追隨他拱衛偉業的臣子們的忠誠和大義。
李方膺將《孔子》的解讀跟歐羅巴歷史,特別是闔蘭西曆史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痛斥歐羅巴其他國家,特別是一幫新興「小國」背棄古老傳統。就如早前他在英華痛斥李肆和國家背棄儒教正義一般,號召法蘭西人要緊守傳統,奉行「正朔」。
「三綱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天無二日,地無二主」、「國不可一日無君」等等觀念,這給法蘭西「王權派」輸送了來自東方的強大軍火。這些言論歐羅巴人並不陌生,但由來自東方的賢者親口講述,還跟歐羅巴歷史和形勢緊密結合在一起,對這些言論的理解就無比深刻了。
為此十歲的路易十五衝破了攝政王的阻擾,滿懷地召見了李方膺,而李方膺也沒有讓他和他的家庭教師,紅衣主教弗勒裡失望。李方膺像是無心地專門講述賽裡斯的偉大時代:漢帝國。對霍光和王莽的講解尤為詳細,讓路易十五和弗勒裡下意識地就想到了攝政王。
此時法蘭西的攝政王奧爾良公爵,並非路易十四指定之人。路易十四本是要讓他的私生子緬因公爵攝政,可他死後,奧爾良公爵跟法蘭西高院,也就是掌握法律的那幫貴族達成交易,允許法院重回國政,從而篡奪了緬因公爵的攝政位置。這事在法蘭西人看來,本就很不地道,而李方膺這麼一說,年輕的路易十五,和他的家庭教師,日後的法蘭西著名首相勒弗裡,對王權又會有哪些新的理解,也就不言而明瞭。
東西方思想的親密接觸,此時並非誰壓倒誰,在這法蘭西依舊是相互融匯的。只是融匯之後,對哪方有利,對哪方害,這可就說不清了。
就如唐孫鎬跟孟德斯鳩的交流,唐孫鎬從孟德斯鳩那貪婪地吸收著歐羅巴關於「法」的知識,而他所介紹的墨翟和孟子思想,也讓孟德斯鳩充分體會到了東西方學思的相通之處。
墨家的平等和博愛,孟子的人文主義,再結合孔子之說,讓孟德斯鳩對「道德」的關注更為在意。
而宋既跟伏爾泰的交流又是另一番情形,宋既歎服於伏爾泰所持的普世平等之觀,而伏爾泰卻一頭扎進了宋既所椎崇的道家思想,特別是黃老之學裡。宋既那句「道衍萬理,理致萬物,相生相剋。所謂獨木難支,獨理不行」讓伏爾泰五體投地,未來的啟蒙主義旗手,戰鬥熱情被道家思想裹住,開始走上寬容主義的大道。
另一位法蘭西年輕人魁奈不像孟德斯鳩和伏爾泰這麼幸運,可以跟「賽裡斯賢者」直接溝通,此刻他正在巴黎的街頭,貪婪地閱讀著此時法蘭西最流行的《孔子西說》一書,這是法蘭西貴族整理的李方膺述著。
1720年的法蘭西,中國熱在思潮上所呈現的紛亂走向,讓當時的法蘭西人都覺毫無頭緒。博愛的墨翟、仁慈的孟子、義理的孔子、淡然的老子,比馬基雅維裡還馬基雅維裡的商鞍,張張面目不再那麼模糊,任由他們解讀,而是由賽裡斯人自己給出了「正確」的深刻描述。
法蘭西人紛紛驚呼,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的中國。直到法蘭西王權思想佔據上風,啟蒙主義思潮陣地轉向不列顛時,歐羅巴人才清醒過來,哪一個都是真正的中國,以至於「賽裡斯」在後世的法語裡,附帶上了「矛盾而一體,如九頭龍一般」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