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戰後解密的資料,在一九四五年一月五日,也就是丘吉爾覲見英王的第二天,英國外交部就通過瑞士與瑞典,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大使館進行了秘密接觸,提及了英國投降的事情。
在第一次秘密接觸中,英國外交官開出的價格並不低。主要就是,英國必須保持領土與主權的完整性、同盟國集團軍隊不得進駐英國、保留包括印度在內的殖民地、在戰後保持一支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相當的海軍等等。英國所做出的讓步,無非是割讓非洲、大洋洲與加勒比海地區的一些殖民地、今後再也不插手歐洲大陸事務、放棄對紅俄的一切要求、解除美英同盟關係等。
顯然,這樣的條件,根本不可能為德意志第二帝國接受。
要知道,英國所做出的讓步,都已經、或者即將成為事實。比如,英國在大洋洲的很多殖民地已經被中**隊攻佔,也根本沒有能力插手歐洲事務,至於紅俄則在一年多前就已經戰敗了。
兩天之後,英德外交官在瑞士進行了第二次秘密接觸。
這次,英國做出了更大的讓步,比如答應在戰後將總兵力控制在三十萬以內,並且把海軍艦隊的規模削減到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的三分之二以下,奉守不結盟政策,放棄中東與海灣地區。
問題是,在至關重要的兩個問題上,英國當局依然沒有做出讓步。
這就是。依然不同意德軍進駐英國本土,以及在戰後承擔賠款義務。
此外,還有一個德意志第二帝國無法單獨解決的問題。
這就是。英國依然堅持在戰後保留印度做為其殖民地,只答應繼續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分享印度的利益。問題是,當時南亞地區已經被中**隊包圍,而且中**隊已經攻佔了斯里蘭卡、孟買等地。也就是說,印度絕對不是英德的雙邊問題,而且德意志第二帝國在短期內也無法出兵印度。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德軍根本不可能控制印度。
這樣一來。就算德意志第二帝國打算單獨與英國媾和,也不可能完全滿足英國提出的要求。
當然,德意志第二帝國更不可能答應英國提出的所有要求。
更重要的是,在此之前,同盟集團已經就戰爭的總體原則達成了一致,在布爾加斯會議上,所有成員國都承諾不單獨與任何一個敵對國媾和,並且在此基礎上簽署了著名的《布爾加斯公約》。
可見,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國與英國媾和。就等於違反了同盟國集團公約。
顯然。即便德意志第二帝國是集團中最強大的國家,也不可能背著其他所有成員國做出這種背叛集團的事情來。
再說了,德意志第二帝國並非集團中最強大的國家。
從外交與政治上講。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國單獨與英國媾和,就必然會被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國家孤立。
對德意志第二帝國來說,這絕對是無法承受的後果。
事實上。在德意志第二帝國內部,也不會有多少人支持單獨與英國媾和,而且是在英國如此高傲的情況下媾和。
要知道,打到這個時候,德意志第二帝國已經付出了傷亡近八百萬人的巨大代價。
在傷亡的軍民中,只有不到三百萬是作戰傷亡。另外五百多萬,全與美英進行的戰略轟炸有關。僅在科隆、漢堡、不萊梅、法蘭克福、慕尼黑等大城市。就有超過一百萬市民在轟炸中死傷。
可以說,絕大部分帝國公民都不會贊同與英國單獨媾和。
此外,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戰爭宣傳中,一直強調要徹底打垮英國,徹底消除這個威脅了帝國近百年的頭號敵國。
在此基礎上,德意志第二帝國當局還有可能與英國單獨媾和嗎?
一月十日,英德秘密談判的事情被一名瑞士記者曝光。
當天,幾乎所有國家的報紙都刊登了相關消息。
這下,英德當局坐不住了。
十一日,德意志第二帝國外交大臣正式照會同盟國集團的所有成員國,宣稱德意志第二帝國沒有與英國進行秘密談判,也絕對不會與英國進行秘密談判,在瑞士進行的秘密接觸只要是為了解決戰俘問題,即被俘的德軍官兵在英國受到了非人道對待,帝國外交部有義務為他們爭取權益。
同一天,英國外交大臣也做了類似的聲明,表示英國絕不會與任何一個敵國媾和。
到此,英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單獨媾和的機會不存在了。
一月十二日,第四艦隊到達開普敦附近,並且仿照對付德班的辦法,在當天清晨炮擊了開普敦。
這次,炮擊一直持續到傍晚。
當然,炮擊強度不是很高,基本上每個小時只有幾十枚炮彈落到開普敦市區,而且主要是中小口徑炮彈。
主要就是,第四艦隊要在這裡進行第一次燃油補給。
開普敦遭到炮擊,對英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雖然在德班遭到炮擊之後,英國上下都知道,中國海軍的遠征艦隊即將進入大西洋,而且肯定會來到歐洲附近,但是在獲知開普敦遭到炮擊的消息之後,英國舉國上下依然是一片震驚。
要知道,曾幾何時,開普敦是英國最主要的殖民地據點。
在半個世紀前,英國人還在這裡與有德意志第二帝國支持布爾人打了一仗,最終確立了英國在南非的霸主地位。也正是在此之後,英德關係由友好轉變為敵對,拉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英德對抗。甚至可以說,在這期間爆發的兩次世界大戰,最核心的矛盾就是英德為了爭奪世界霸權。
雖然中**隊沒有攻打開普敦,但是這場炮擊也意味著,開普敦今後恐怕再也不會是英國的殖民地了。
這一天,丘吉爾再次跟羅斯福通了電話。
可以想像,丘吉爾依然懷有一絲希望,依然認為大西洋對岸的美國會為了英國做出必要的犧牲。
根據戰後解密的資料,當時丘吉爾沒有提出讓美軍派遣戰艦增強皇家海軍,而是希望美軍去攔截中國艦隊。按照丘吉爾的說法,如果美軍能夠擊敗中國艦隊,就能極大的鼓舞英**民的士氣,讓英國繼續堅持下去。
顯然,丘吉爾沒有誇大其詞。
這個時候,英國人對中國艦隊的恐懼,遠超過了北海對面的德意聯合艦隊。
主要就是,中國海軍不但在印度洋上全殲了第二印度洋艦隊,還在太平洋上打垮了曾經不可一世的美國海軍。雖然有足夠多的情報表明,中國遠征艦隊裡沒有艦隊航母,而且主力艦也不多,但是在英國人看來,中國艦隊是不可戰勝的,而且打到現在,中國艦隊確實沒有吃過一次敗仗。
可惜的是,羅斯福再次給了丘吉爾一個模稜兩可的答覆。
事實上,到最後,美國海軍也沒有採取行動,因為美國海軍相信,即便擊敗了中國遠征艦隊,也無助於改變英國的處境,因為攻打英國本土的絕對不是中**隊,而且中國艦隊也未必會參加攻打英國本土的作戰行動。如此一來,美國海軍就有理由相信,中國海軍在這個時候派遣遠征艦隊進入大西洋,其主要目的不是支持德意聯軍攻打英國,而是要牽制住美國海軍。也就是說,如果美國海軍派遣艦隊去攔截中國艦隊,那就正中敵人的下懷,失去了保衛英國的能力。
結果就是,美國海軍依然按兵不動。
一月十九日,第四艦隊到達阿森松島附近,在炮擊了該島之後,出動一支規模不到五百人的陸戰隊攻佔了這座大西洋中部的島嶼。
這下,英國人更加絕望了。
要知道,阿森松島是英國在大西洋中部最主要的海軍基地之一,而且是英國皇家海軍在該地區的反潛護航中心。當時,島上大約有四千名英軍,即便其中絕大部分是基地維持人員與後勤保障人員,只有一個陸戰營的兵力。問題是,這些英軍根本沒有做抵抗,在中國陸戰隊上岸之後就繳械投降了。
更重要的是,這意味著,中國艦隊能在十天之後到達北非的大西洋港口。
一月二十日,丘吉爾再次去覲見了英王。
這次,丘吉爾不是去徵求英王的意見,而是明確無誤的提到,英國已經到了不得不投降的時候了。
說白了,就是英國將不可避免的戰敗,而在這個時候選擇投降,至少能夠確保本土不再遭到戰火荼毒,至少能夠讓四千萬英國人不再遭到戰火摧殘,至少能夠讓餓著肚皮的英國孩子能夠吃上一頓飽飯。
丘吉爾沒有請求英王,只是在向英王通報情況。
當然,英王也早就做好了思想準備。
要知道,即便德軍沒有登上英國本土,英國每晚一天投降,就意味著會有上千人在轟炸中傷亡,更意味著巨大的財產損失。
如果戰敗無法避免,就得爭取減少戰爭損失。
一月二十一日清晨,丘吉爾在首相府召開了最後一次戰時內閣會議。
會議結束之後,他跟遠在大西洋彼岸的羅斯福通了最後一次電話。這次,同話只持續了不到十分鐘。
隨後,丘吉爾給駐瑞士大使發了一封電報。
下午四點,英國駐瑞士大使正式向德意志第二帝國、中國、意大利、荷蘭、土耳其等國大使遞交了投降書。
到此,英國正式戰敗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