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點三十五分,兩艘「南達科他」級戰列艦抓住了這場海戰中最後的機會,也是唯一的機會,開始追擊轉向後向北航行的德艦。
只是,兩艘美艦所做出的努力並沒有收到回報。
原因就是,「南達科他」級戰列艦的最高航速只有二十八節,而且在接近滿載噸位時的最高航速只有二十七節。雖然兩艘「腓特烈三世」級戰列艦也接近於滿載狀態,但是最高航速能夠達到二十九節。
這兩節的差距,決定了兩艘美艦無論如何也無法追上德艦。
追不上,就等於戰敗。
別忘了,此時已經是七點三十五分。
雖然現在是北半球的冬季,日出的時間要比夏季晚得多,但是天色已經放亮,雙方的航空兵隨時有可能出現在戰場上。
顯然,德軍的航空兵做了更加充足的准~~~備。
要知道,這是由公海艦隊發起的伏擊行動,希恩斯肯定早有準備,而英軍是在遭到伏擊之後才開始準備。
此外,希恩斯也沒有給兩艘美艦任何機會。
雖然他很想擊沉兩艘「南達科他」級戰列艦,但是理智佔了上風,現實告訴他,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避免與兩艘美艦交戰,把剩下的戰鬥交給航空兵,沒有必要為了多擊沉兩艘戰艦而付出代價。
事實上,在「前衛」號與「喬治五世」號被擊沉之後。希恩斯就打贏了這場海戰。
即便沒有後面的戰鬥。英國皇家海軍保住了四艘快速戰列艦,也沒有能力去攔截意大利艦隊。
此外,本土艦隊的士氣肯定遭到重創。
加上「安森」號與「豪」號遭到重創,已經喪失了戰鬥力,僅剩下了兩艘戰列艦,本土艦隊更加不可能去攔截意大利艦隊。
問題是,要想擺脫美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要知道,在七點三十五分的時候,雙方的距離已經縮短到了十一公里以內。即便德艦有速度優勢,也需要三個小時才能把距離擴大到二十二公里,因此只要美艦追擊,就能對德艦構成威脅。
更重要的是。兩艘美艦的艦首方向上都有六門主炮。
在追擊德艦的時候,兩艘美艦一直在開火。
要命的是,在四艘德艦中,位於隊列後方的不是兩艘防護強大的戰列艦,而是兩艘防護薄弱的戰列巡洋艦!
雖然「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的速度更快,即便在滿載情況下,也能夠達到三十二節,但是這同樣意味著,兩艘戰列巡洋艦需要一個半小時,才有望與美艦拉開距離。離開美軍的打擊範圍。
一個半小時,顯得太漫長了。
七點四十分不到,「格奈森硇」號就遭受了重創,一枚從「馬薩諸塞」號上打來的十六英吋穿甲彈準確無誤的擊中了「格奈森硇」號的艦尾,不但導致鄰近尾部主炮炮塔的甲板變形卡死了炮塔,還導致尾部艦體破裂。勉強跟隨「沙恩霍斯特」號航行了十多分鐘後,「格奈森硇」號不得不轉向退出編隊。
有趣的是,美艦沒有繼續攻擊「格奈森硇」號,而是把炮口轉向了「沙恩霍斯特」號。
顯然,美艦的目的也很明確。盡可能多的重創德艦,降低公海艦隊的戰鬥力。至少對今後幾個月來說,那些遭到重創的戰艦與被擊沉沒有什麼區別。從戰略上講,如果公海艦隊喪失了戰鬥力,至少在未來幾個月裡。對英國本土的威脅將大幅度降低,英國依然有機會堅持下去。
「沙恩霍斯特」號沒有退出編隊。也就不可避免的成為了美艦的打擊對象。
七點五十五分,「沙恩霍斯特」遭到重創。
雖然這挨了一枚穿甲彈,但是彈著點與「格奈森硇」號幾乎一樣,就在尾部主炮炮塔後面的甲板上。
結果就是,「沙恩霍斯特」號不得不在八點過後退出編隊。
這下,直接面對美艦的就是「威廉一世」號了。
雖然在八點之前,希恩斯對編隊做了調整,讓「腓特烈三世」號向左偏航,從而讓兩艘戰列艦錯開,可以同時向美艦開火還擊。但是「腓特烈三世」級的主炮配置方式與「南達科他」級一樣,三座三聯裝炮塔是兩前一後。也就是說,兩艘「腓特烈三世」級的後向主炮火力僅相當於一艘「南達科他」級。
要命的是,美艦在追擊的時候,也錯開了隊列,讓兩艘戰列艦都能開火。
顯然,在這種情況下,兩艘德艦肯定打不過兩艘美艦。
可以說,這是公海艦隊處境最為艱難的時候。
只不過,這僅僅持續了十多分鐘。
雖然在八點過十分之前,「威廉一世」號也挨了一枚十六英吋穿甲彈,但是中彈部位是尾部主炮炮塔的頂部,而炮塔頂部裝甲的厚度高達二百四十毫米,比戰艦的水平裝甲還要厚一些。
正是如此,這枚十六英吋穿甲彈僅使「威廉一世」號的尾部主炮炮塔暫時喪失戰鬥力。
此外,「腓特烈三世」號也挨了一枚十六英吋穿甲彈,中彈部位是尾部的舵艙,而且穿甲彈打穿了全部裝甲,鑽進了舵艙。所幸的是,這枚穿甲彈沒有爆炸,而且十多分鐘後就被損管人員拆掉了引信。雖然「腓特烈三世」號在回到威廉港之後,花了足足一個半月才修復了艦尾受到的損傷,但是在當時,並沒有對其航行造成太大的影響,因此「腓特烈三世」號依然能夠全速撤退。
八點十五分左右,第一批德軍戰機到達。
有趣的是,這批戰機中,多數是戰鬥機,只有三分之一是俯衝轟炸機。
事實上,這也是希恩斯的安排。
主要就是,在希恩斯看來,偷襲得手之後,英國皇家空軍肯定會全力出動,因此天亮後首先得保證公海艦隊不遭到轟炸,也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戰鬥機。至於攻擊本土艦隊,只要偷襲得手,能否轟炸本土艦隊都不重要了。如果偷襲沒有得手,那就更需要為公海艦隊提供防空掩護,協助其撤退。
這樣一來,自然要在第一批機群裡安排足夠多的戰鬥機。
當然,對於攻擊兩艘戰列艦來說,只要有二十多架俯衝轟炸機就足夠了。即便不能擊沉兩艘戰列艦,也至少能使其遭到重創。
很快,希恩斯的部署就發揮了重大作用。
八點半不到,在德軍的俯衝轟炸機開始對付兩艘美軍戰列艦的時候,英國皇家空軍的機群也來到了戰場上空。
與德軍不同,英軍機群的主力是戰術轟炸機。
顯然,英國皇家空軍非常清楚,此時最要緊的不是保護本土艦隊,而是要盡一切努力幹掉公海艦隊。
問題是,德軍的戰鬥機早已嚴陣以待。
更重要的是,德軍的戰鬥機得到了戰艦的有力支援。
雖然「腓特烈三世」級在設計的時候,並沒有考慮為艦隊航母護航,但是鑒於太平洋戰場上的慘烈戰鬥,以及中國海軍提供的經驗,德軍在這兩艘戰列艦上都配備了完善的空戰指揮系統。
也就是說,兩艘德艦都能夠直接指揮戰鬥機作戰。
更重要的是,兩艘德艦上都有性能先進的對空搜索雷達,能發現上百公里外的機群,也就能夠讓戰鬥機及時部署到位。
相反,美艦就沒有這個能力。
雖然兩艘「南達科他」級也有性能先進的對空搜索雷達,甚至為安裝高射炮火控雷達留出了位置,也有配套的防空指揮系統,但是這套系統只能與美軍的戰鬥機配合,而此時趕來的是英國皇家空軍的戰鬥機。
更重要的是,「馬薩諸塞」號上的對空搜索雷達已經在戰鬥中損毀。
當時,只有「亞拉巴馬」號的對空搜索雷達還能正常工作。
在只由一艘戰艦指揮,而且指揮系統還不夠靈便的情況下,英軍戰機的作戰效率顯然比不上德軍戰機。
此外,英軍也沒有多少戰鬥機。
結果就是,英軍機群在距離德艦還有四十公里的時候就遭到攔截,而少數突破了德軍戰鬥機攔截的英軍戰機在逼近德艦之後,還得面對強大的防空炮火,以及在八點四十五分趕到的第二批德軍戰機。
事實上,當時英軍戰機甚至沒法掩護兩艘美艦。
這場戰鬥,從一開始就對英軍極為不利。
八點五十分,在第二支德軍機群趕到之後,兩艘美艦選擇了撤退。要知道,第二支英軍機群要到九點半之後才能到達。
繼續追擊,不但沒有任何好處,還有可能付出慘重代價。
事實上,此時兩艘美艦已經付出了代價。「馬薩諸塞」號被四枚炸彈擊中,「亞拉巴馬」號則挨了三枚炸彈。
可惜的是,德軍使用的是二百五十公斤級航空炸彈。
在太平洋戰場上,中國海軍航空兵早就發現,二百五十公斤級航空炸彈的威力偏小,不足以對付快速戰列艦。要知道,從一九四二年底開始,中國海軍就基本淘汰了這種炸彈,全部換上了五百公斤級航空穿甲彈,而庫存的二百五十公斤級航空炸彈,全部移交給了對地支援部隊。
美艦選擇撤退,希恩斯也無心戀戰。
要知道,誰也不清楚英國皇家空軍出動了多少戰機。
到此,震驚世界的「多佛海戰」宣告結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