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風雲 卷二 鐵學鑄造輝煌 第二百三十四章 強大的外表
    完成設計之前,英國工程師發現,如果首部的B炮塔為四聯裝,那麼戰艦的重心位置將超過設計極限,導致戰艦的穩定xing嚴重降低。顯然,這在主力艦上,幾乎是不可接受的設計缺陷。

    問題是,這個時候,「喬治五世」級的設計工作已經接近尾聲。

    說得直接一些,如果推到三乘四的主炮配製方案,就得重新設計艦體,與重新設計一種戰列艦幾乎沒有區別,也就不可能保證準時開工建造,而英國皇家海軍又急需獲得全新的戰列艦。

    要知道,「北卡羅來納」級在一九三七年開工,中國海軍的五艘主力艦都在一九三七年之前進行過現代化改造,日本海軍的四艘「金剛」級也完成了改造,德意志第二帝國則即將動工建造「俾斯麥」級戰列艦,連法國與意大利都準備建造快速戰列艦。如果英國皇家海軍還不趕緊建造快速戰列艦的話,那麼在一九四零年左右,就只能用老掉牙的主力艦去對付敵人的快速戰列艦。

    可以說,這個時候,最拖不起的就是建造工程。

    結果就是,英國皇家海軍不得不做出妥協,把B炮塔由四聯裝改為雙聯裝,解決了重心偏高的問題。

    這樣一來,「喬治五世」級的主炮只剩下了十門。

    顯然,十門十四英吋艦炮肯定比不上八門十五英吋艦炮,而增加的炮擊密度,也抵消不了投擲量與彈藥威力上存在的巨大差距。

    雖然當時有人提出了改動火力配製的想法,比如換上三座三聯裝十五英吋主炮炮塔。但是木已成舟,而且主炮配製改動都會影響到艦體的整體結構,不但需要重新設計,還會影響到建造工程。

    英國皇家海軍不得不接受最終的結果。

    可以說,「喬治五世」級是「華盛頓條約」作廢之後建造的所有快速戰列艦中,火力最差的一種。在第一代快速戰列艦中,「喬治五世」級的主炮火力僅相當於「北卡羅來納」級的百分之六十。「俾斯麥」級、「黎塞留」級與「維托裡奧-維內托」級的百分之七十,比中國海軍的五艘快速戰列艦都差了一大截,僅比日本海軍的四艘「金剛」級勉強好一些,根本算不上強大。

    當然,除了火力,「喬治五世」級在其他方面都不算差。

    雖然最高航速沒有達到英國皇家海軍要求的三十節,但是也達到了二十九節。比「北卡羅來納」級高一些,與「俾斯麥」級持平,比「黎塞留」級、「維托裡奧-維內托」級與改進後的「金剛」級略低,只是明顯低於中國海軍的快速戰列艦。這個速度,已經足夠讓其充當航母的貼身保鏢了。

    至於防護,更是「喬治五世」級的特se。

    有趣的是,英國皇家海軍在此之前,一直不太重視防護,有很多將領都認為,火力與速度就是最好的防護。最極端的就是費希爾。在他眼裡,速度就是最好的防護手段,不然也不會搞出戰列巡洋艦。

    當然,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殘酷戰鬥,讓英國皇家海軍對防護有了更清楚的認識。

    只是,在「納爾遜」級上。這一認識並沒得到體現。主要就是。「納爾遜」級實際上是妥協下的產物。即在「華盛頓條約」簽署之前,日本拒絕放棄正在建造的兩艘「長門」級戰列艦,而且宣稱這兩艘戰列艦是由國內民眾捐款建造的,如果取消建造工程。會讓民眾感到十分失望。結果就是,日本獲得了建造兩艘「長門」級戰列艦的權利。而美國海軍則獲得了完成第三艘「科羅拉多」級戰列艦的機會,英國皇家海軍由此得到的則是建造兩艘標準排水量不超過三萬噸的戰列艦的權利。也正是如此,英國皇家海軍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動工建造了兩艘「納爾遜」級。只是,「納爾遜」級的設計工作是在大戰期間進行的,而且對開工時間有極為明確的要求,對排水量也有嚴格限制,所以並沒有對基本設計做太大的改動,保留了大戰期間的特se。

    直到「喬治五世」級,英國皇家海軍才開始加強主力艦的防護。

    「喬治五世」級是英國皇家海軍第一種採用「重點防護」概念設計的主力艦,其主裝甲帶最厚處達到了十五英吋,也就是三百八十一毫米,比「納爾遜」級高了百分之十,而且採用了側傾安裝方式,其實際防護效果還能提高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即相當於四百二十毫米左右的垂直裝甲。

    顯然,這個防護指標,已經超過了戰列艦的基本指標。

    按照定義,戰列艦的防護水準至少要在常規交戰距離內擋住自身主炮打出的穿甲彈,而「喬治五世」級配備的是十四英吋主炮,而其主裝甲帶的防護能力,在通常交戰距離內能擋住最新式的十五英吋穿甲彈,以及部分十六英吋穿甲彈,只對在大戰期間誕生的十五英吋與十六英吋穿甲彈沒有多少價值。

    此外,「喬治五世」級的水平防護也相當出se。

    建成的時候,「喬治五世」級的水平裝甲厚度為六英吋,即一百五十二毫米。只是,英國皇家海軍很快就發現,六英吋厚的水平裝甲遠遠不足以應付現代海戰,因此進行了第一次大規模改造,主要就是在關鍵部位增加了一層厚度為兩英吋,即五十一毫米厚的附加水平裝甲,使關鍵部位的水平裝甲厚度超過了兩百毫米。要知道,即便是晚了好幾年建成的「依阿華」級的水平裝甲總厚度也才兩百毫米出頭,而當時幾乎所有快速戰列艦的水平裝甲總厚度都在一百七十毫米以內。

    問題是,這一改造與「威爾士親王」號、「約克公爵」號沒有半點關係。

    「威爾士親王」號在一九四一年五月才正式服役,而且隨後就參加了圍剿「俾斯麥」號的作戰行動。雖然「威爾士親王」號在這場小規模海戰中的表現極為出se,但是也因此錯過了進行現代化改造的機會。等到「威爾士親王」號閒下來的時候,已經來不及完成現代化改造了。

    「約克公爵」號在一九四一年底建成服役,沒有趕上有價值的海戰,但是也沒有機會進行現代化改造。主要就是,在「約克公爵」建成之後,「喬治五世」號就開進船塢,開始現代化改造。按照英國皇家海軍的安排,要到一九四二年底,「約克公爵」號才能進行現代化改造。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喬治五世」號不在此次出征的隊列中。

    第二印度洋艦隊組建的時候,「喬治五世」號的改造工作還沒結束呢。

    出發之前,「威爾士親王」號與「約克公爵」號只來得及做了一些小改動,主要就是增加高射炮的數量,並且在主桅桿頂部安裝了一部對空搜索與警戒雷達,原本設置在後桅桿頂部的對海搜索雷達移動到桅桿中部的平台上,頂部換上了一部炮瞄雷達,「威爾士親王」號還增加了旗艦的必要設施。

    按照英國皇家海軍的標準,「威爾士親王」號與「約克公爵」號已經足夠強大了。

    出發的時候,兩艘戰艦上各有十六門一百三十三毫米高平兩用炮,六座八聯裝「砰砰」炮、四座雙聯裝四十毫米「博福斯」高射炮、大約四十門二十毫米「厄利空」機關炮,高射炮總量達到了一百一十門左右。

    光看數量,確實不少,不比當時任何一種防空戰艦差。

    問題是,這些高射炮都管用嗎?

    要知道,英國皇家海軍的主力艦從來沒有參與過高強度防空作戰行動,根本就沒有機會檢驗其防空火力的有效xing。

    當然,太平洋戰場上的慘烈戰鬥,能夠從側面說明一些問題。

    拿美國海軍來說,最初的時候,美國海軍主力艦上的副炮也是高倍徑的高平兩用炮,但是很快美軍就發現,這種注重對付中小型戰艦的副炮的射速過低,而且其過遠的射程在防空作戰中根本沒有價值。結果就是,美國海軍很快就在所有快速戰列艦上配備了身管短得多的專用大口徑高射炮。在中等口徑高射炮方面,「博福斯」四十毫米機關炮的xing能已經得到了實戰檢驗,而且被多個國家採購與仿製。問題是,英國皇家海軍主力艦上,主要的中等口徑高射炮是「砰砰」炮。這種高射炮的xing能如何,根本沒有沒得到過驗證,只是肯定不會比瑞典製造的高射炮好到哪裡去,不然美國海軍早就採用了。事實上,在規模有限的幾次對空作戰中,英國皇家海軍就發現,「砰砰」炮的作戰效率並不高,不然也不會在一九四一年開始裝備「博福斯」高射炮。

    由此可見,兩艘快速戰列艦的防空能力只是看上去強大。

    也許,在北海戰場上,用來對付德意志第二帝國空軍與海軍航空兵,英國戰艦的防空火力已經足夠了。可是到了印度洋上,面對已經在戰場上廝殺了兩年,而且多次創造奇跡的中國海軍航空兵,恐怕就沒有那麼理想了。(未完待續……RQ!。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