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羅斯福的秘書回憶,在收到中國正式向美國宣戰的消息時,總統並不覺得驚訝。
當時,羅斯福正在與剛從英國回來的第一夫人埃麗諾吃晚飯,談論一些第一夫人在英國的所見所聞。國務卿趕過來,在總統耳邊低語幾句後,羅斯福仍然慢條斯理的用完晚餐,才與第一夫人話別,去了辦公室。
對羅斯福來說,中國向美國宣戰,似乎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來到辦公室,羅斯福下達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讓停泊在珍珠港裡的所有戰艦在二十四小時之內出港,並且責成剛剛上任的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起草防禦馬裡亞納群島與菲律賓的作戰計劃。隨後,羅斯福給駐菲美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上將發了一封電報,詢問了駐菲美軍的情況。
快天亮的時候,麥克阿瑟才發來回電,提到美軍一切良好,正在集結備戰。
顯然,情況沒有這麼樂觀。
雖然駐菲美軍有將近二十萬人,但是只有不到六萬陸軍,其餘的要麼是文職人員,要麼就是基地官兵。更重要的是,駐菲美軍的紀律非常散漫,而且裝備十分落後,根本沒有多少戰鬥力。
大戰爆發前,菲律賓幾乎成了美軍官兵的度假勝地。
去菲律賓的美軍官兵,要麼是衝著海外部署的津貼、要麼就是想去領略異域風情,其中不乏軍痞。
能夠指望這樣的軍隊守住菲律賓嗎?
吃過早飯後,羅斯福首先著急部長級官員,進行了四個小時的閉門會議。
下午一點左右,羅斯福讓國國務卿正式向中國大使遞交了戰書,並且要求中國外交人員在四十八小時內離境。
當然,這不是羅斯福做的全部事情。
根據戰後解密的資料,在美國東部時間七月九日夜間,美國國務卿在向總統轉達了中國已經向美國宣戰的消息之後,曾經去了中國大使館,與中國大使進行了兩個小時的密談。可惜的是,中國外交人員在撤離的時候,燒燬了所有文件,也就沒有留下這次秘密會談的書面記錄。更可惜的是,中國駐美大使在輾轉回國的途中染上熱病,還沒回到國內就病故了,而他在逝世前,沒有向任何人提到與美國國務卿密談的事情。至於美國國務卿,則在一年之後去英國途中遭遇德軍潛艇,隨同船隻一同沉入海底,與之隨行的美國政府官員,僅有兩人僥倖生還。
當然,這次密談的內容肯定被記錄了下來。
要知道,中國外交人員是在七月十日離開美國的,而在此期間,大使肯定給國內發了電報。
只是,中國政府從未承認有過類似的秘密接觸。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美國國務卿很有可能向中國大使提出,中美暫時保持和平,不要採取敵對行動。
當然,這只是一種猜測。
即便這個猜測是正確的,也不能認為羅斯福糊塗到認為中美還能保持和平。
雖然羅斯福在童年的時候,曾經在中國生活過一段時間,對中國有很強的感情,但是做為美國總統,而且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羅斯福肯定不會讓個人感情凌駕於國家利益之上。
更重要的是,中國已經正式向美國宣戰,也就不可能有和平了。
顯然,即便猜測正確,這也只是羅斯福使出的緩兵之計,即希望以此減緩中**隊的前進步伐。
原因很簡單,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軍事部署可以用一塌糊塗來形容。
前面已經提到,菲律賓的美軍根本就是一群烏合之眾,即便麥克阿瑟信誓旦旦,也很難讓羅斯福相信他能守住菲律賓。
至於馬裡亞納群島,那就更是危如累卵了。
當時,駐紮在馬裡亞納群島的美軍總共不到五千人,而且分別駐紮在關島、塞班島與提尼安島上,其中駐軍最多的關島只有不到三千人。要命的是,這三千人中,只有一個營是作戰部隊。
可以說,中國海軍陸戰隊只需要出動幾個營的兵力,就能拿下馬裡亞納群島。
向菲律賓與馬裡亞納群島增兵,需要的是時間。即便增援部隊從夏威夷群島出發,也要十天之後才能抵達馬裡亞納群島,十七天後到達菲律賓。問題是,當時能夠調動的部隊不在夏威夷群島,而是在美國本土西海岸地區。這樣一來,十八天後才能增援馬裡亞納群島,而增援菲律賓則是二十五天後的事情了。
顯然,中**隊趕往這兩處地點,根本要不了這麼多時間。
從台灣出發,中**隊兩天後就能登上呂宋島,而從硫黃島出發,中**隊在三天後就能登上關島。
由此可見,美軍要想守住西太平洋的橋頭堡,需要的就是時間。
也正是如此,羅斯福才指望中國高層犯糊塗。
可惜的是,羅斯福的如意算盤落空了。
在羅斯福正式向中國宣戰的時候,中國空軍已經開始轟炸呂宋島,首先打擊的就是蘇比克灣海軍基地。
從軍事上講,美國當局需要考慮的不是如何守住菲律賓與馬裡亞納群島,而是如何利用這兩處地點爭取更多的時間。
說白了,就是讓中**隊在菲律賓與馬裡亞納群島花更多的時間。
事實上,希望也同樣渺茫。
夏威夷時間七月十日下午四點,美國太平洋艦隊駛出了珍珠港。
尼米茲沒有隨同艦隊出海,而是留在珍珠港坐鎮指揮,艦隊指揮官是他的下屬哈爾西中將,指揮航母戰鬥群的是弗萊徹少將與斯普魯恩斯少將,哈爾西則直接指揮由八艘老式戰列艦為核心的主力艦隊。
這三個人中,最值得關注的是斯普魯恩斯。
大戰爆發的時候,斯普魯恩斯還是一名高齡上校。
在美國海軍中,「高齡軍官」非常普遍。主要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華盛頓條約」對各國海軍軍備做出了嚴格限制,戰艦數量得到控制之後,可以提供的軍官崗位也就非常有限了。結果就是,大批海軍軍官在達到了晉陞年限之後,並沒有合適的崗位,也就沒有獲得晉陞。
當然,這是傳統海軍強國才有的問題。
中國海軍是從無到有建立起來的,而且在成立的時候,「華盛頓條約」就已生效,因此軍官隊伍的發展一直受到限制,並沒有出現大批軍官賦閒的情況,在崗的軍官都得到了足夠多的鍛煉機會。
必須承認,很多優秀的海軍指揮人才因此而埋沒了。
斯普魯恩斯就差點成為被埋沒掉的優秀人才之一。
大戰爆發前,斯普魯恩斯已經達到了海軍上校的最高服役年齡,按照規定,如果他沒有獲得晉陞,就得退役。
所幸的是,尼米茲在這個時候出任太平洋艦隊司令,並且立即看中了斯普魯恩斯。
也正是如此,斯普魯恩斯在一九四零年六月底,也就是大戰爆發後,就被尼米茲晉陞為海軍准將,擔任太平洋艦隊的航空作戰參謀長。
接下來的一年裡,斯普魯恩斯一直負責太平洋艦隊航空兵的改編工作。
在此期間,他也在高度關注中日戰爭,特別是中日海戰。
可以說,斯普魯恩斯到這個時候,才開始釋放光芒,而且很快就產生了影響。在他的努力下,美國海軍艦載航空兵飛速發展,並且通過中日海戰學到了很多經驗,也吸取了很多教訓。
最重要的,就是航空兵在海戰中的應用方式。
對此,斯普魯恩斯有明確的認識,即只有用於進攻,航空兵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正是如此,美國海軍航空兵才發生了本質上的變化,即把重點放在進攻上,以提高打擊力量為主。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沒有斯普魯恩斯,也就不會有進攻型的美國海軍航空兵。
當然,在做出了如此重大的貢獻之後,斯普魯恩斯在一九四一年初,被尼米茲破格晉陞為海軍少將。
有趣的是,斯普魯恩斯沒有選擇留在太平洋艦隊司令部,而是申請去艦隊服役。
尼米茲滿足了他的要求,任命他為太平洋艦隊第二航母大隊司令官,指揮「約克城」號與「大黃蜂」號航母編隊。
當時,太平洋艦隊總共有三支航母大隊。其中第一大隊由弗萊徹擔任司令官,轄「列剋星敦」號與「薩拉托加」號航母編隊,第二大隊由斯普魯恩斯指揮,而由「企業」號與「突擊者」號航母編隊組成的第三大隊沒有部署在珍珠港,而是以靠近美墨邊境的聖迭戈北港為母港。
斯普魯恩斯能夠脫穎而出,與尼米茲的慧眼有很大的關係。
從某種意義上講,尼米茲才是太平洋艦隊、甚至是美國海軍的靈hun人物。
只是,尼米茲並非戰術方面的天才,他的強項是長遠的戰略目光,以及用人方面的超強才能。
中美開戰,尼米茲登上了戰爭舞台。
在把艦隊派出去之後,尼米茲並沒有為艦隊作戰操心。在他手下,不管是後起的斯普魯恩斯,還是根基雄厚的哈爾西,以及算不上平庸的弗萊徹,都有獨擋一面的能力,而需要尼米茲做的,只是為他們創造取勝的條件。
當時,尼米茲最大的敵人,不是對面的中國海軍,而是美國海軍僵化的指揮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