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雷霆萬鈞
很多人都認為,「雪雕」是以ju-87「斯圖卡」式俯衝轟炸機為基礎發展而來的,甚至有人認為「雪雕」是「斯圖卡」的艦載版。不可否認,「雪雕」與「斯圖卡」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最突出的是翼根帶下反角、外翼段為上反角的鷗型機翼。但是,「雪雕」絕對不是「斯圖卡」的翻版。
事實上,在設計「雪雕」的時候,成都飛機製造廠確實借鑒了「斯圖卡」那種較為優秀的外形。更重要的是,成都飛機製造廠在設計「雪雕」之前,就已經從德意志第二帝國獲得了「斯圖卡」的整套製造圖紙,並且引進了生產專利。只是到最後,成都飛機製造廠並沒有仿製「斯圖卡」。原因很簡單,「雪雕」取得成功,讓中國空軍放棄了「斯圖卡」,選擇了岸基型的「雪雕」。
「雪雕」能夠取得成功,關鍵就是其基礎設計。
可以說,從一開始,成都飛機製造廠就把准了海軍的脈,把俯衝穩定性放在了所有性能指標之前。正是如此,「雪雕」才採用了較為怪異的鷗型機翼,在氣動佈局上與當時的高速飛機有很大的區別。
當然,根據海軍的要求,「雪雕」並沒有照搬「斯圖卡」的外形設計。比如,「雪雕」採用的是可收回前三點式起落架,而且尾部的小輪也能收回到機體內部,大幅度降低了飛行阻力。
事實上,「雪雕」算不上是高速轟炸機。
因為「雪雕」是在一九三四年開始設計的,而且是海軍最需要的作戰飛機,當時中國又沒有性能足夠先進的航空發動機,也沒有能夠從德意志第二帝國獲得發動機,所以「雪雕」配備的是最大功率為八百七十馬力、額定最大功率為七百四十馬力的sx-2型水冷星型航空發動機。結果就是,「雪雕」的初期型號,在掛載一枚五百公斤航彈之後,高空最大飛行速度只有每小時四百四十公里,低空不到每小時四百公里,比那些在一九三九年前後出現的高速轟炸機慢得多。要到後期改進型,即換上了最大功率達到一千二百馬力、最大額定功率為九百八十馬力的sx-4型發動機,「雪雕」的高空速度才超過了每小時六百公里,成為快速轟炸機。
當然,在大戰初期,「雪雕」的速度不算慢。
要知道,當時日本海軍最新式a6m、即「零」式戰鬥機的的高空最高飛行速度還不到每小時六百公里。
如果說「雪雕」有什麼毛病,那就是不夠靈活。
事實上,這是俯衝轟炸機無法避免的問題。為了追求俯衝穩定性,就必然會犧牲機動性與靈活性。
此外,受發動機限制,「雪雕」沒有像後來的艦載轟炸機那樣安裝厚實的裝甲。
當時,即便是日本戰鬥機上的七點七毫米航空機槍也能擊落「雪雕」,而戰爭後期的艦載轟炸機都在關鍵部位加裝了裝甲,很多戰機在被十二點七毫米機槍命中十多次之後,依然返回了航母。
不可否認,作為艦載俯衝轟炸機,「雪雕」在大戰初期絕對是最優秀的。
正是有了這種優秀的俯衝轟炸機,章學洋少校才能取得如此驚人的戰果。
「陸奧」號被章學洋投下的五百公斤航空穿甲彈擊中之後,先是沒有任何反應,甚至讓章學洋懷疑炸彈的引信出了問題。等他改出、緊隨其後的僚機準備投彈的時候,「陸奧」號發生了猛烈爆炸。
爆炸點,正是被炸彈擊中的b炮塔。
根據戰後對「陸奧」號的殘骸考察後得出的結論,那枚五百公斤航空穿甲彈肯定是引信出了問題,在連續擊穿了炮塔頂部裝甲、炮塔甲板與下面的三道裝甲隔艙之後,進入彈藥庫之後,過了好幾秒才爆炸。要知道,穿甲彈的引信最多延遲幾百毫秒,根本不可能延遲好幾秒。
毫無疑問,這是毀滅性打擊。
要知道,「陸奧」號的前部主炮炮塔裡存放了近四百枚十六英吋炮彈,還有數十噸炮彈發射藥。
猛烈的爆炸之後,「陸奧」號就身首異處了。
雖然接下來,又有七架「雪雕」朝「陸奧」號投下了炸彈,而且全部命中,但是已經沒有多大貢獻了。可以說,僅僅是章學洋少校投下的那枚炸彈就炸毀了「陸奧」號。如果是在廣闊的海洋上,「陸奧」號肯定會迅速沉沒。即便在港口裡面,「陸奧」號也在僅僅五分鐘之後就坐沉了。
相對而言,「陸奧」號上的官兵幸運得多。
「陸奧」號停泊地點的水深只有十米左右,因此坐沉時,上層建築依然是水面上,大部分官兵能夠逃生。如果是翻覆,那麼「陸奧」號內的數百名官兵,肯定會跟「長門」號的官兵同樣的結局。
因為艦首被炸斷,所以日本海軍根本沒有想過把「陸奧」號打撈起來。
後來,中**隊佔領硫黃島之後,也沒有想過打撈「陸奧」號。直到大戰結束後,中國海軍才把「陸奧」號的打撈權贈送給了一家與軍方關係密切的鋼鐵回收企業,「陸奧」號最終以廢鋼鐵被終結了。
可以說,兩艘「長門」級替航空戰隊的四艘航母承受了最猛烈的打擊。
要知道,在沒有找到日本航母的情況下,中國海軍的飛行員都盯上了個頭最大、特徵最明顯的「長門」級戰列艦。
雖然兩名中隊長,以及轟炸了機場的甄振國上校趕到後,立即阻止其他飛行員在兩艘戰列艦上浪費彈藥,但是為時已晚,已有超過半數的魚雷攻擊機向「長門」號投下了魚雷,而俯衝轟炸機則全部用光了彈藥。
所幸的是,剩下的三十多架魚雷攻擊機依然有足夠的打擊力量。
在第一波攻擊的最後階段,這些魚雷攻擊機分成四個編隊,重點轟炸了「金剛」號、「扶桑」號與「伊勢」號戰列艦。因為「比睿」號、「山城」號與「日向」號停在碼頭內冊,所以沒有遭到攻擊。
率領機群返航的時候,甄振國發出了代號「乙」的電報。
這是在告訴後方的馮承乾與李向龍,第一波轟炸沒能摧毀所有日本戰艦,需要立即進行第二輪轟炸。
事實上,在甄振國發出電報之前,第二波攻擊機群已經升空,正在飛往硫黃島。
看著中國海軍的攻擊機群飛走,山本五十六都沒回過神來。
不到半個小時,硫黃島軍港已經變成了火海,兩艘戰列艦被擊沉、三艘遭到重創,此外港口設施也遭到了嚴重破壞。
這是現實嗎?山本五十六不由得暗自自問。
顯然,他忘記了,就在七天前的傍晚,聯合艦隊以同樣的方式偷襲了那霸,重創了中國海軍的五艘戰列艦。
八點過,已經坐沉的「陸奧」號再次發生爆炸。
這個時候,山本五十六才猛然回過神來,而他立即意識到,攻擊還沒結束,中國艦隊肯定出動了第二批攻擊機群。
問題是,就算知道,又能怎麼樣?
此時,硫黃島機場已經被炸毀,所有戰鬥機不是在地面上被擊毀,就是在升空後被中國戰鬥機擊落。拱衛港口的五處防空陣地也全都遭到轟炸,剩下還能使用的高射炮肯定不會太多。更重要的是,航空戰隊已經離開兩天,與硫黃島的距離在五百公里以上,根本無法出動艦載戰鬥機掩護硫黃島。至於讓南雲忠一去對付中國特混艦隊,更是不大可能的事情,因為從中國機群進入與退出的方向來看,中國艦隊應該在硫黃島西南方向上,而航空戰隊在硫黃島北面,等南雲忠一趕到,中國艦隊早就撤走了。更何況,中國艦隊在偷襲硫黃島之後肯定士氣大振,說不定會利用這個機會幹掉航空戰隊。
想到這,山本五十六放棄了一切不切實際的幻想。
八點過十分,山本五十六給南雲忠一發了一封電報,命令航空戰隊不得返回,在小蒞原群島附近待命。
雖然山本五十六已經意識到,這是幹掉中國艦隊的最佳機會,畢竟硫黃島遠離中國本土與中國海軍的控制區域,中國艦隊孤軍深入,得面對整個日本海軍。但是山本五十六更加清楚,在局勢明朗之前,至少在找到中國艦隊之前,絕對不能讓航空戰隊冒險,因為航空戰鬥已經是日本海軍最後的艦隊了。
事實上,這個時候,航空戰隊已經轉向,正準備返回硫黃島。
八點之前,南雲忠一就截獲了由硫黃島發回本土的電報,得知中國海軍特混艦隊偷襲了硫黃島,而他的第一反應就是立即趕回去。雖然談不上掩護硫黃島,但是南雲忠一有很大的把握在這裡戰勝特混艦隊。
結果,山本五十六發來的命令,讓他下令減速轉向。
後來,很多人都認為,山本五十六的命令,讓日本海軍錯失了反敗為勝的機會,因為特混艦隊在偷襲硫黃島的戰鬥中損失了二十多架飛機,而航空戰隊在十二日就獲得了由本土飛來的補充飛機。更重要的是,特混艦隊只有三艘航母,艦載機總量不到三百架,而航空戰隊有四艘航母,有三百三十多架艦載機。
顯然,這種觀點並不正確,因為特混艦隊的打擊目標是航空戰隊,而不是硫黃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