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點半,雷德爾返回主戰列的時候,戰鬥已經結束了。
最後關頭,只有六艘英國戰列艦借助夜se的遮擋,在釋放煙幕之後撤離戰場,而且只有五艘,即「鐵公爵」號、「加拿大」號、「大膽」號、「阿賈克斯」號與「征服者」號回到了樸茨茅斯港」「雷鳴」
號在返航途中因損傷極為嚴重,被迫在次日凌晨四點左右,在離樸茨茅斯不到一千公里的地點自沉。
事實上「雷鳴」號完全能夠回到樸茨茅斯。
當時「雷鳴」號的艦長,以及負責掩護與協助的「切斯特」號輕巡洋艦的艦長把一艘經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北大西洋,然後前往英國的快速貨輪當成了德艦,認為公海艦隊在後面窮追不捨。更重要的是」「雷鳴」號的受損情況比另外五艘戰列艦嚴重得多,最高航速只能達到十四節,比另外五艘戰列艦慢了兩節。在與那艘快速貨輪遭遇的時候「雷鳴」號已被拉下了十多海裡,已經與其他英艦失去聯繫。為了避免戰艦落入敵人手中「雷鳴」號的艦長最終決定鑿沉戰艦。
顯然「雷鳴」號的艦長太高估公海艦隊了。
戰鬥結束的時候,公海艦隊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
雖然在雷德爾趕到的時候,還沒有一艘戰艦戰沉,但是因為打得更加勇猛,所以已有五艘戰列艦即將沉沒。最終,這五艘戰列艦,即「拿sāo」號、「萊茵蘭」號、「bō森」號、「圖格林根」號與「奧騰堡」號均沒能返回威廉港,其中「拿sāo」號、「萊茵蘭」號與「奧騰堡」號在次日凌晨放棄了搶修,在離交戰海域大約一百八十公里處沉沒「bō森」號與「圖格林根」號則在返航途中被一艘英國潛艇擊沉。
此外,掩護這兩艘戰艦的「格勞登茨」號輕巡洋艦也被英國潛艇擊沉。
除此之外,剩下的十艘戰列艦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傷。
也就是說,在主戰列決戰結束的時候,公海艦隊不但喪失了追擊能力也基本上喪失了戰鬥力。
當然,雷德爾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
更重娶的是,就算雷德爾手裡的三艘戰列巡洋艦還能打,而且有較高的航速,可是他回來的時候夜幕已經降臨,而且英艦在十五分鐘之前就已撤退。也就是說,雷德爾並不熟悉戰場情況。
為了掩護受損戰艦撤離交戰海域雷德爾放棄了追責英艦的念頭。
很快,馮承乾也發來電報讓他掩護主力艦撤往安全海域。
也就是說,雷德爾急匆匆的趕回來的時候,戰鬥就結束了。
毫無疑問這是海軍進入蒸汽時代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場海戰,也是戰列艦、戰列巡洋艦這類主力艦之間最為慘烈的海上決戰。同樣的,這也是兩百多年來,英國皇家海軍遭遇的最為慘重的一次失敗。
五月十四日上午在大部分戰艦的損傷情況得到控制後,馮承乾下達了新的命令。
包括「拜仁」號在內的,九艘受損情況最為嚴重的主力艦在從友艦那獲得燃油後,由二十艘輕巡洋艦與破交艦掩護返回威廉港,因為燃油不足,所以另外九艘主力艦必須前往亞速爾群島進行補給。為此,
馮承乾安排八艘輕巡洋艦先行一步前往亞速爾群島,以防遭到新艦隊伏擊。
可以說,馮承乾走這一步十分冒險。
以當時的情況,他應該把補給地點安排在法羅群島附近而且十八艘主力艦平分燃油的話,公海艦隊肯定能到達法羅群島。相對而言法羅群島更加安全,因為在公海艦隊到達之前,漢密爾頓的新艦隊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趕到。相反,如果去亞速爾群島,漢密爾頓很有可能搶先一步。
要知道,漢密爾頓手裡有足足八艘戰列艦。
雖然這八艘戰列艦的速度都不夠快,但是此時公海艦隊的速度也快不起來。如果在亞速爾群島與新艦隊遭遇,公海艦隊肯定佔不到便宜。
甚至可以說,只要漢密爾頓足夠積極,公海艦隊就有可能全軍覆沒。
事實上,漢密爾頓確實非常積極。
在十四日,漢密爾頓都沒有改變航線,依然在向亞速爾群島前進。
問題是,傑利科已經做了戰俘,大艦隊群龍無首。十四日傍晚,丘吉爾被勞合一喬治緊急召到唐寧街的首相府,復出成為英國海軍大臣,並且授命收拾殘局。緊接著,丘吉爾就給漢密爾頓發了一封電報,讓他調整航線,前往卡薩布蘭卡,然後去直布羅陀要塞,在時機成熟後返回樸茨茅斯。
嚴格說來,就算丘吉爾是海軍大臣,也無權給艦隊下達作戰命令。
在英國的官僚體系中。海軍大臣是文職官員,主要負責海軍預算、人事調動等。長沒有軍隊的指揮權。
只是,這個時候,已經沒有人可以取代丘吉爾了。
結果就是,漢密爾頓在十五日凌晨調整了航線,沒再趕往亞速爾群島,而是足足向南偏離了數百公里,目的地為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
只能說,當時丘吉爾太不瞭解戰場情況了。
他只知道,大艦隊遭遇了慘敗,包括旗艦在內的九艘主力艦被擊沉(當時「雷鳴」號還沒有自沉),艦隊司令傑利科不是陣亡就是做了俘虜,大艦隊已經徹底崩潰,而他並不清楚公海艦隊的情況。如此一來,丘吉爾想當然的認為,就算公海艦隊遭到重創,也不至於完全喪失戰鬥力。
此外,丘吉爾還有犯了一個錯誤,即低估了新艦隊的戰鬥力。
在他看來,從美國購買的八艘戰列艦不算差,可最大的問題是,操控這八艘戰列艦的是在美國招募的水兵。這些美籍軍人沒有上過戰場,沒有實戰經驗,就算擁有強大的戰艦,也不見得能夠有所作為。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政治因素。
大艦隊遭遇慘敗,英國再也承受不起任何損失了。如果新艦隊有個三長兩短,哪怕是在一場慘烈的戰鬥中擊敗了公海艦隊,也無法讓公眾接受。從政治上講,讓新艦隊安然無恙的到達樸茨茅斯比什麼都重要。
別的不說,新艦隊的出現,能讓所有英國公眾相信,美國已經成為英國的盟友。
毫無疑問,這是提升軍民士氣的頭等大事。
正是如此,丘吉爾才安排大艦隊繞過亞速爾群島,並且進入地中海暫避風頭。直到五月二十七日,新艦隊才返回樸茨茅斯。
這個時候,公海艦隊已經回到威廉港了。
五月十九日,公海艦隊到達亞速爾群島,與提前到達的補給船隻會合。因為這座群島在名義上屬於葡萄牙,所以公海艦隊沒有做太出格的事情,馮承乾還給葡萄牙駐軍司令送了一份禮物。
第二天,公海艦隊踏上了回國的航程。
五月二十二日,在確認公海艦隊已經離開了亞速爾群島,而具通過葡萄牙當局得知到達亞速爾群島的主力艦不到十艘,且都有較為嚴重的損傷之後,丘吉爾才意識到,他錯過了殲滅公海艦隊的最好機會。
丘吉爾不會認錯,也沒有必要認錯。
當天,丘吉爾給漢密爾頓發了一封電報,讓大艦隊返回樸茨茅斯。
很明顯,公海艦隊在離開亞速爾群島之後,肯定會返回本土,而漢密爾頓的新艦隊無論如何也追不上公海艦隊。
事實上,到這個時候,英國皇家海軍仍然有機會幹掉公海艦隊。
說得直接一點,漢密爾頓在五月二十二日下午出發之後,以最快速度北上,然後經英吉利海峽進入北海,就能在五月二十六日上午到達日德蘭半島西部海域,而公海艦隊要當天傍晚才能到達。
可惜的是,丘吉爾與漢密爾頓都錯過了這個機會。
按照兩人的判斷,公海艦隊將在五月二十五日到達威廉港。說得簡單一些,兩人錯誤估計了公海艦隊的航速。當時,公海艦隊在離開亞速爾群島之後,沒能達到巡航速度,而是以十二節的速度返航。
結果就是,五月二十六日夜間,公海艦隊回到了威廉港。
三天前,先行返航的九艘主力艦中的七艘就回到了威廉港。
到此,震驚全球,甚至可以說改變了整個大戰進程的「英吉利海戰」(海戰地點在英吉利海峽西端)正式宣告結束。
如果說,挪威海戰重創了英國皇家海軍,那麼英吉利海戰就打垮了英國皇家海軍。
這場海戰之後,英國皇家海軍僅剩下了五艘主力艦,即便算上從美國採購的八艘,也只有十三艘主力艦,而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公海艦隊還有十六艘主力艦,算上即將服役的「巴登」號戰列艦、「德夫林格」
號與「呂佐」號戰列巡洋艦,則將達到十九艘,在規模與質量上均遠超英國皇家海軍。
只是,這場海戰的結果對英國來說,並非完全不利。
至少,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公海艦隊失去了出海活動的能力,而英國皇家海軍能憑借八艘從美國購買的戰列艦奪回北海的制海權,甚至有能力對德意志第二帝國進行封鎖,改變數個月來的被動局面。
當然,這也可以看成是英國皇家海軍臨死前的迴光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