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爆發後,交戰雙方有一個相同的問題,即財政收入遠遠抵不了戰爭開支。
雖然英國坐擁數千萬平方公里的殖民地,霸佔著最為富饒的土地,但是巨大的戰爭開支依然讓英國財政面臨破產的威脅。在大戰的頭半年,英國的財政赤字就達到了財政收入的百分之一百八十。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在頭半年就超額支出了近一百億帝國馬克。
舉債,成為雙方的共同選擇。
有趣的是,美國都是雙方借債的頭號對象。
半年下來,德意志第二帝國已經通過各種方式,從美國銀行家那裡獲得了近二十億帝國馬克的貸款。
可惜的是,跟英國相比,這就不算什麼了。
博納一勞上台後,英國每週從美國獲取的貸款就高達七千萬英榜,佔用了美國信貸額度的百分之六十。
也就是說,美國把更多的賭注押在了英國身上。
雖然馮承乾沒有掌握確切數據,但是概略估計,到一九一五年二月底,英國從美國那裡獲得的貸款已經超過了四十億英榜。如果以每週七千萬英榜的速度增加,那麼再過半年英國獲得的貸款就將接近七十億英榜。
這是個什麼概念?
美國聯邦政府在一九一四年的財政預算還不到一百億美元,折合下來,也不到七十億英榜。
也就是說,到時候,英固將超過美國聯邦政府,成為美國銀行集團的第一債務人。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還會容許英國戰敗嗎?
不可否認,德皇的某些判斷是正確的,即便美國參戰,也很難在短期內發揮作用,貢獻不會太大。但是同樣不可否認,美國擁有無與倫比的戰爭潛力,遠遠超過了帝國,甚至超過了歐洲國家的總和。只要美國參戰,那麼美國的銀行家與企業家就會不惜代價的取得最後的勝利。
德意志第二帝國要想取勝,就得避免與美國交戰。
對此,馮承乾有著非常清楚的認識。也正是如此,馮承乾本會提出,盡快對英國實施戰略封鎖,讓美國的貨物無法送到英國,只能送到德意志第二帝國,並且為美國創造取代英國的條件。
如果美國的銀行家與企業家認識到,協助德意志第二帝國擊敗英國,能夠獲得更多的好處,就算沒有加入軸心國集團,也不會加入協約國集團,至少不會在戰場上對德意志第二帝國構成威脅。
可惜的是,馮承乾的主張沒有得到德皇的全力支持。
如果帝國無法在外交上採取適當的行動,馮承乾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軍事行動上,即盡快切斷英美的海上航線。
三月十日,馮承乾向提爾皮茨提交了經過修改後的造艦規劃。
當天「德塞利茨」號、「毛奇」號與「馮一德一坦恩」號戰列巡洋艦進入了船塢,開始了為期三個月的改造工程。
按照馮承乾的規劃…,這三艘戰列巡洋艦都將改造成破交艦。
改造工程主要集中在燃油儲備方面,即通過提高燃油儲備量,提升戰艦的續航能力。此外,還將增加一些基本的維修與維護設施,使戰艦能夠在遠洋執行破交任務的時候進行簡單糊糊作業,提高持續作戰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改造中還將更換鍋爐與蒸汽輪機,把最高航速提高到二十八節以上。完成改造後,這三艘戰艦的續航力都將超過一萬海裡,持續部署時間超過三個月。
當然,改造戰艦隻是權宜之計。
有足夠的情報表明,即將服役的「虎」號戰列巡洋艦的最高速度達到了二十八節,正在建造的「聲望」級、以及正在設計的「胡德」
級戰列巡洋艦的最高航速都超過三十一節,而且這兩級戰列巡洋艦都配備了三百八十一毫米主炮。也就是說,最高航速只有二十八節的破交艦很難逃脫新式戰列巡洋艦的追擊。
事實上「柏林」號的航速也不夠快。
為此,馮承乾給破交戰件制訂了較高的速度指標。在他提交的造艦規劃中,新一級破交艦、即快速巡洋艦的火力、裝甲等指標與「柏林」號相當,但是排水量增加了三千噸,主要就用來增加動力系統。
建成之後,這種快速巡洋艦的最大航速能夠達到三十三節,而且能以十六節的速度航行一萬二千海里。
問題是,封鎖不能直接擊敗英國。
說得簡單一點,如果帝國海軍的封鎖行動產生了效果,那麼英國皇家海軍將別無選擇的與帝國海軍進行決戰。
原因很簡單,只有通過決戰奔敗帝國海軍,英國皇家海軍才能解除所遭受的海上封鎖。
為此,就得繼續增強帝國海軍的戰鬥力。
按照馮承乾的規劃…」「德夫林格」級戰列巡洋艦中,除了已經下水的「德夫林格」號與「呂佐」號,以及基本上完成了船台建造的「興登堡」號繼續建造之外,規劃…中的另外三艘全部取消。此外,在「德夫林格」級之後,帝國海軍將不再建造戰列巡洋艦,因為快速戰列艦能夠執行戰列巡洋艦的全部任務。
重點,肯定得放在戰列艦上。
四艘「拜仁」級的建造工作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其中「拜仁」號與「巴登」號都得在一九一五年十月之前完工服役「薩克森」
號與「符騰堡」號則得在一九一六年六月底之前完工服役。因為新一級戰列艦的建造工作還沒啟動,所以馮承乾要求追加四艘「拜仁」級的訂單,並且這四艘戰列艦都得在一九一七年底之前建成服役。為此,帝國海軍得在一九一五年追加大約四十億帝國馬克的造艦費用。
至於新一級戰列艦,馮承乾也做了規劃,只是不抱太大的希望。
按照他的規劃…,這種標準排水量超過四萬噸的戰列艦將在一九一六年下半年,也就是追加的四艘「拜仁」級完成船台建造之後動工,主炮為三座三聯裝三百八十毫米艦炮,副炮為八座雙聯裝一百五十毫米艦炮,裝甲防護比「拜仁」級增強百分之十,最大航速與「拜仁」級持平。
如果建成,這肯定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戰列艦。
只是,這種戰列艦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在一九一八年上半年服役,能否在一九一八年底建成都是個問題。
戰爭會拖到一九一八年底嗎?
在馮承乾看來,如果這場戰爭持續到一九一八年底,那麼就算帝國打贏了,也會為勝利付出全部。
三月十五日,馮承乾制訂的造艦規劃得到了德皇的首肯。
雖然從程序上講,需耍經帝國首相批准,造艦規劃才能付諸實施,但是在戰爭時期,德皇的決策權超過了首相。再說了,現任首相貝特曼遠沒有俾斯麥那樣的手腕,根本不可能與德皇對著幹。
做完這件事,馮承乾離開柏林,回到了威廉港的公海艦隊司令部。
因為連續在幾場海戰中表現出se,德皇已經正式任命希佩爾為公海艦隊司令,雷德爾為公海艦隊偵察分隊司令官,即之前的戰列巡洋艦分隊司令官,馮承乾也受到提拔,成為公海艦隊代理參謀長。
德皇原本打算授予馮承乾少將軍銜,只是因為馮承乾的履歷不夠,最終被取消掉了。
對此,馮承乾並不在意。他獲得了足夠多的頭銜,而且已經是榮譽海軍少將了,能否拿到少將軍銜並不重要。
在馮承乾回到威廉港的第二天,傑利科辭去了大艦隊司令的職務。
不是博納一勞要他辭職,而是傑利科主動提出辭職,並且拒絕了博納一勞的挽留,把大艦隊這個爛攤子丟給了貝蒂。只是,貝蒂並沒有立即成為大艦隊司令,而是以偵察分隊司令官的身份暫時指揮大艦隊。
當時,在大艦隊司令官的人選上,英國皇家海軍內部存在嚴重分歧。
說白了,就是沒有一個人能夠取代傑利科。
雖然英國皇家海軍不缺乏高級將領,但是像傑利科這樣的人才卻沒有幾個。其他將領總存在一些不足之處,而對於處於逆境中的英國皇家海軍來說,這些不足肯定會產生難以預料的後果。
政治上的矛盾,也使得大艦隊的指揮權變得異常複雜。
問題就出在博納一勞身上。
讓阿斯奎斯下台後,博納一勞沒能順利整合聯合政府,其推行的很多政策,受到了其他政客的質疑。有趣的是,當初跟博納一勞合作推翻阿斯奎斯政府的勞合一喬治,成了新的反對派領袖。
可以說,不管誰住在唐寧街的首相府裡,只要前線戰況不利,都住不長久。
傑利科辭職,加劇了英國皇家海軍的內部矛盾,甚至引發了新一場政治鬥爭,勞合一喬治已經盯上了首相的寶座。
只是,誰都無法否認,英國正面臨著兩百年來最為嚴峻的威脅。
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已經捍搖了英國皇家海軍的霸主地位,如果英國不能在海洋戰場上取得勝利,那麼不管歐洲大陸上的戰況如何,英國都將成為失敗者,並且在這場戰爭之後丟掉全球霸主的寶座。
大英帝國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