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風雲 卷一 德意志的榮耀 第四十六章 聯軍
    馮承乾埋頭於新式戰艦的時候,大清發生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受甲午戰爭戰敗影響,大清皇帝任用維新派人士,開始推行變法,遭到皇太后為首的保守派反撲,最終以失敗告終。不管是同情、還是出於別的目的,英法等國協助維新派人士逃離大清。隨後,大清皇帝被皇太后軟禁於宮中。如果不是列強反對,大清皇太后早已廢黜皇帝。

    這一系列事件,在馮承乾看來並沒什麼好奇怪的。

    甲午戰爭戰敗,成為壓垮大清的最後一根稻草,在不變法就滅亡的壓力下,尚有一絲志向的大清皇帝想有所作為,只是根基淺薄,根本無法與以皇太后為首的保守派抗衡,變法失敗也就不足為怪了。

    只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不那麼樂觀了。

    最初,馮承乾並沒重視大清發生的事情。不管怎麼說,這是大清的內政,而且他身在德意志第二帝國,也無力干預。

    到了一八九九年,隨著局勢惡化,馮承乾認識到,就算無能為力,也不能無所作為。

    導致事件惡化的,正是號稱「拳民」的義和團進京鬧事,大清皇太后又欲借義和團之力排外,導致列強在大清的旅客、傳教士、教民遭到荼毒。顯然,事態已經超過了馮承乾的影響範圍。

    馮承乾從德皇那得知消息的時候,英國已經出面,向法國、俄國、德意志第二帝國、美國、日本、意大利與奧匈帝國發出外交照會,要求共同出面阻止事態惡化,必要的時候出兵大清。

    礙於身份,馮承乾保持了沉默。

    他不可能在德皇面前反對出兵,因為帝國的利益也受到了損害。別的不說,帝國遠東大臣裡希特霍芬男爵就差點死在拳民手裡,而跟隨他活動的幾個傳教士都沒有那麼幸運,沒有一個回到青島。

    只是,馮承乾也沒有表示支持。

    至於理由,那再簡單不過了。這次是英國主動出面,打贏了,自然是英國得分,增強了英國在大清的影響力。如果打輸了,英國大可把責任推卸到其他國家身上,向參與軍事行動的國家施加壓力。

    馮承乾只提出了一個原則,即不要當排頭兵,先讓英國強出頭。

    當然,馮承乾沒有多做解釋,因為他不可能告訴德皇,八國聯軍將出師不利,大清不是那麼容易被打敗的。

    所幸的是,德皇極為信任馮承乾,也知道馮承乾極有戰略眼光,採納了他的建議。

    在出兵大清的問題上,列強之間也有不少的矛盾,比如誰來指揮,以及各個國家派遣多少軍隊。

    在一八九九年,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只要列強出兵,大清就會求和。

    顯然,沒有人正視這場戰爭的難度。

    爭論持續到一九零零年初,才訂下又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領聯軍前往北京,負責保護在京旅客,以及尋求保護的大清國民。

    當時,西摩爾手下只有兩千軍人,而且多是從戰艦上調來的水兵。

    顯然,各國政府都嚴重低估了這次軍事行動的難度,更加嚴重低估了大清國民積累了數十年的怨憤。

    六月中旬,西摩爾率領的聯軍在廊坊被圍。

    收到消息後,馮承乾立即趕往波茨坦皇宮,向德皇提出,是時候出面,由德意志第二帝國打頭陣了。

    聯軍在廊坊戰敗,極大的刺激了列強。

    至少,再也沒人低估這次軍事行動的難度。

    六月底,英國首先提出增兵,俄國隨即附議,決定出兵十七萬進軍滿洲,法國等列強也紛紛同意增兵。

    只是,在聯軍司令人選上,腓特烈三世推薦的帝國參謀長瓦德西元帥沒有得到認可。

    馮承乾獲得的消息是:英國出兵五千、法國出兵三千、俄國出兵三千五,美國出兵兩千,日本出兵八千,在大沽登陸之後,首先解救被圍的西摩爾,然後向北京進發,通過攻佔北京迫使大清求和。

    增兵之後,戰況有所好轉,只是仍然不夠理想。

    主要是,增援部隊到八月才到達,而此時已是盛夏,聯軍官兵疲憊不堪,作戰行動變得非常艱難。

    八月中旬,馮承乾再次向德皇提出建議,提議由瓦德西元帥擔任聯軍司令。

    做為回報,在瓦德西元帥出任聯軍司令之後,帝國將從山東抽調兩千陸戰隊,並且派遣遠東艦隊前往大沽。

    因為前線作戰不力,所以其他國家沒再反對。

    八月十四日,瓦德西元帥正式成為聯軍司令。而這個時候,瓦德西正在日夜兼程的趕往遠東。

    可以說,馮承乾把握時機的能力非常強。

    瓦德西成為聯軍司令的第三天,聯軍就攻入了北京城,佔領了紫禁城,而大清皇太后系統皇帝與皇親逃離北京。

    顯然,就算沒有瓦德西,聯軍依然能攻入北京城。

    九月上旬,瓦德西到達大清,此時聯軍總兵力已經增至十萬,不但攻佔了京津,還攻佔了保定、正定與山海關,一路聯軍還攻入了山西境內。與此同時,沙皇兌現承諾,出兵十七萬進軍滿洲。

    雖然在部分戰場上,聯軍遭受了失敗,比如法德聯軍在進軍山西的時候被擊敗,被迫停止前進,但是在總體戰場上,大清已經戰敗。接下來要做的不是如何打下去,而是如何讓大清在停戰條約簽署之前付出最大的代價。

    顯然,聯軍沒有能力佔領大清。

    事實上,別說佔領大清,就算是佔領北京,也讓聯軍有苦難言,巨額的軍費支出已經使幾個國家謀生了退意。

    拖到十月初,法國率先向列強提交了備忘錄。

    經過兩個月的外交磋商,瓦德西元帥在十二月初,以聯軍司令身份,正式向大清提出了《議和大綱》。二十天之後,大清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被迫全盤接受。隨後比利時、荷蘭與西班牙也加入進來。

    戰爭結束後,談判持續了大半年。

    直到一九零一年下半年,大清才與聯軍正式簽署《辛丑條約》。

    這份條約有什麼意義?

    雖然與馮承乾熟知的歷史有所出入,比如最終賠款不是四點六億兩白銀,而是五點二億兩,但這仍然是中國近代史上,最為沉重的一份不平等條約,而且這份條約也為腐朽的大清王朝敲響了喪鐘。

    最大的獲益者不是聯軍的發起者,而是沙皇俄國。

    在聯軍攻打京津的時候,沙俄出兵近二十萬,從南北兩路進擊,在數個月內攻佔了滿洲地區。

    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在馮承乾看來,這算不上壞事,因為沙俄佔領滿洲地區,並不在聯軍的計劃之內,而且極大的傷害了日本的利益。要知道,日本願意出兵,而且最為積極,就是希望通過這場戰爭奪取滿洲地區。結果是,在沙俄佔領滿洲已為既成事實的情況下,英法等國沒有為日本爭取利益,而是默認了既成事實。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日本內閣再次垮台,國內出現了強烈的反俄與仇俄情緒。

    在絕大部分日本人看來,日本出兵出力,滿洲應該劃入日本的勢力範圍。

    從某種意義上講,聯軍出兵大清是日本與俄國為了爭奪滿洲地區而開戰的導火索,日俄戰爭已經不可避免。

    戰爭期間,還發生了一件事情,即澳大利亞正式獨立,組建澳大利亞聯邦政府。

    這場戰爭,也暴露出了列強之間的矛盾。比如在佔領京津之後,英俄兩國就差點因為修建京津鐵路岔路與俄國開戰。在佔領期間,英國、以及英聯邦軍隊還多次因為軍紀問題與其他國家的軍隊發生衝突。最嚴重的一次,澳大利亞聯邦軍隊在維持軍紀的時候,差點與法軍拼刺刀。

    顯然,聯軍只是一群利聚之眾。

    共同利益消失之後,自然會四散而去。

    在馮承乾看來,這絕對不是小事。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國被迫與列強開戰,那麼利用列強的矛盾來瓦解敵人,也許是擊敗列強的有效辦法。

    更大的機會,還在大清。

    聯軍入侵,讓很多大清的有志之士認識到,一個連京城都守不住的皇朝,根本不可能使民族振興。

    一九零一年底,馮承乾做了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通過克虜伯等在大清開辦了工廠的帝國企業,讓十名由他親自挑選的勞工代表回國務工。當然,務工只是公開的說法,馮承乾給這十個人安排了一項極為重要的任務,即在回到大清之後,積極聯絡有志之士,在必要的時候採取行動。

    隨後,馮承乾給裡希特霍芬男爵寫了一封信,讓他提供協助。

    等馮承乾做完這些事,已經是一九零二年了。

    這一年,英國皇家海軍正式撥款建造「無畏」號戰列艦,而持續了三年之久的布爾戰爭也將宣告結束。

    受馮承乾影響,德意志第二帝國在布爾戰爭中表現得極為克制。

    雖然這麼做,等於疏遠了荷蘭,但是降低了英國的戒心,緩解了英德矛盾,為帝國爭取到了更多的發展時間。

    只是,需要馮承乾關注的事情還有很多。

    比如,法國在摩洛哥的擴張已經對帝國的利益構成了嚴重威脅,還有正在走向低彌的各國經濟。

    山雨欲來風滿樓,大戰的陰雲正在聚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