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萬炮齊發,轟平伊斯坦布爾!
0
西元1636年的後幾個月,白衣軍海軍繼續在地中海擴大戰果,連續控制地中海南部和東部的各個港口。阿爾及爾、突尼斯、的黎波里、貝魯特、塞浦路斯、克里特等港口,都被白衣軍控制。所謂的控制,就是白衣軍在這些港口長期駐軍。
地中海北岸的海岸線,以及沿岸城市,也遭受到了白衣軍海軍戰艦的襲擾。包括西班牙的瓦倫西亞和巴塞羅那,法國的馬賽,意大利的熱那亞和威尼斯,希臘的瑞典等地。當地的居民都感覺十分惶恐,紛紛放棄自己的家園,搬遷到遠離大海的內地。
隨著各個港口的控制權相繼到手,白衣軍的後勤壓力,立刻得到了緩解。在後勤司的安排下,大量的商船,絡繹不絕的進海。這些商船給白衣軍帶來了大量的物資。而白衣軍陸軍的各個部隊,也分開了多個港口進行補給,提高效率。
在地中海的出海口,以及地中海的北部沿岸區域,都有白衣軍海軍的戰艦在游弋。這些戰艦存在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驅逐敵人的戰艦,保證海域的安全。另外一個,就是純粹的炫耀武力了。大炮,巨艦,總會給人非常震撼的感覺。特別是很多大炮巨艦集結在一起,更是如此。一時間,整個歐洲,都處在了極度的驚恐之中。歐洲社會,幾乎在一夜之間,倒退了足足三十年。
粗略計算一下,目前在地中海,白衣軍已經集中了超過五百艘的大型戰艦,而大型商船的數量,更是超過三千艘。加其他的船隻,光是白衣軍屬下,就有幾千艘的船隻活動在地中海海域。儘管地中海看起來面積很大,一眼看不到邊,但是,在聚集了這麼多的戰艦和商船以後,依然顯得非常的忙碌。放眼看去,到處都是船。
特別海的出口,直布羅陀海峽,簡直是船如流水,絡繹不絕。直布羅陀海峽本來就很狹窄,航道也不是十分的理想。這裡的洋流速度很快,導致船隻不好控制。又經常產生大霧,伸手不見五指。因此,船隻進進出出,很容易發生碰撞事故。特別是在大量船隻擁擠的時候,事故的發生率,可謂是直線升。
為了更好地維護船隻進出的秩序,白衣軍海軍不得不在這裡設置了專門的海交通維護警察。他們的唯一任務,就是管理直布羅陀海峽的船隻進出,防止發生意外事故。估計,這是世界第一支專門設立的海警察。不但空前,估計也是絕後的。
除了必要的海交通警察之外,白衣軍還在直布羅陀海峽的北面突出部,駐紮了一支超過一萬人的陸軍部隊,作為守護直布羅陀海峽的軍事存在。白衣軍已經對外公開宣佈,直布羅陀海峽的控制權,屬於白衣軍所有。任何試圖通過直布羅陀海峽的船隻,都必須得到白衣軍的批准。否則,將被逮捕。又或者是直接擊沉。
這片區域,本來是屬於西班牙的。但是,在白衣軍海軍的炮火面前,西班牙軍隊根本無法抵抗,只能是眼睜睜的看著白衣軍海軍陸戰隊在這裡登陸。隨後,白衣軍陸軍的一個營前來接防。至此,這塊區域,就被白衣軍永遠的控制在了手中。
駐守直布羅陀海峽的白衣軍陸軍部隊,配備了大量的榴彈炮和迫擊炮,以防止遭受西班牙軍隊的襲擊。同時,海軍也在這裡駐紮了一支艦隊,協助陸軍一起,將直布羅陀海峽完全的控制起來。面對如此強悍的侵略者,西班牙人只能是自認倒霉了。
在控制了直布羅陀海峽以後,地中海基本就成了白衣軍的內海。所有沒有得到白衣軍批准的船隻,只要是被白衣軍的戰艦發現,都會被當場逮捕,又或者是直接擊沉。而西洋列強的聯合艦隊,也不敢繼續停留在地中海,紛紛撤退到了北海。
自從人類有歷史以來,還沒有哪個國家,有如此強大的實力,將地中海完全掌控在自己的手裡,完全不給其他人插手的機會。明帝國,是第一個。史無前例的第一個。估計現在的西洋列強,腸子都要悔青了。早知道如何,他們就不應該和白衣軍抗爭到底了。看白衣軍目前的架勢,是不將歐洲徹底的剷平,絕對不肯收兵啊!
獨霸地中海,再次表現了明帝國的強悍。除了人口基數龐大的明帝國,在當時的世界,根本找不出第二個國家有這樣的人口潛力了。戰艦和商船,都是需要大量的水手才能催動的。按照每艘戰艦配備三百人,每艘商船配備五十人計算,就是幾十萬的人口啊!荷蘭人就算有天大的本事,都不可能將這個數字突破的。
事實,目前,明帝國登記的大型商船數量,已經超過了一萬五千艘。這還僅僅是排水量在1000噸以的大型商船。至於排水量不足1000噸的中型商船,和排水量不足500噸的小型商船,更是多如牛毛。而且,商船的數量,還在繼續增加當中。
經過十幾年的南征北戰,太平洋、印度洋都已經成為明帝國的內海。大西洋估計在不久的將來,也會成為明帝國的內海。明帝國的疆域,擴展到無限的巨大。作為明帝國名義的皇帝,泰昌皇帝朱常洛掌控的疆域,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幾十倍。
在實行君主立憲制以後,朱常洛是真的放下了自己的架子,將自己當做是明帝國的花瓶,名義的最高存在了。心態擺正了,日子自然過得就舒服了。只要他沒有真正搶奪權力的念頭,就是徐興夏,在表面,對老岳父也是十分恭敬的。既然是名義的皇帝,那就沒有必要向以前的皇帝那樣,連出宮都要受到嚴格的控制。
現在的朱常洛,是想去哪裡就去哪裡,日子過得不知道多麼的滋潤。他的年紀也不大,身體也不差,出遠門完全不是問題。最近,他剛剛從日本回來,在台灣呆了幾個月,又準備前往天竺了。在日本,朱常洛和兄弟朱常洵,好好的相聚了幾個月的時間。兄弟間沒有了繼承人之爭,關係早就緩和下來了,可謂是相見甚歡。
現在白衣軍海軍唯一感覺到美中不足的就是,所有的戰艦和商船,都要繞行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才能到達地中海。這段航程非常的遙遠,足足超過了四萬五千里。如此遙遠的距離,對於所有的戰艦和商船來說,都是嚴重的煎熬。
而且,由於印度洋和大西洋風向多變,船隻在非洲東西海岸的航行速度,相當的緩慢。從雷州半島到印度洋的卡利亥特,最多兩個月的時間。但是從卡利亥特到馬德拉群島,至少也得四個月。如果是經常遇到逆風的話,有可能需要走半年。
顯然,這樣的運輸路程,的確是太遠了。耗費大量的時間不說,成本也非常高。從雷州半島到地中海,需要半年的時間。從地中海回來,又需要半年的時間。一艘商船,一年只能運輸一次物資。這樣的利用效率,就算是財大氣粗的徐興夏,都忍不住吐血。
如果不是有明帝國這樣的龐然大物支撐,白衣軍根本無法發起規模如此巨大的攻勢。這麼多的戰艦和商船,消耗的成本,就好像是流水一樣。一天估計就是幾萬兩白花花的銀子。眼下,依靠白衣軍的各地的豐富繳獲,勉強還可以支持下來。可是,長此以往,的確不是辦法。必須想辦法改變。
這個改變,當然就是蘇伊士運河了。
徐興夏已經明確提出,準備在開羅的東部,挖掘大運河。作為前期準備階段的工程勘探人員,已經進駐紅海。新的大運河,將溝通紅海和地中海。這樣一來,船隻就不需要繞行好望角,不需要走幾萬里的海路,可以大大的縮短時間和成本。
想想看,如果真的開通了蘇伊士運河,溝通了紅海和地中海,來自雷州半島的商船,最多三個月,就能到達地中海。從地中海返回,最多也就是三個月。一艘商船,一年可以往返兩次。換言之,就是運輸效率足足提升了一倍。如果是調兵遣將的話,速。這對於加強白衣軍對歐洲各地的控制,是非常有利的。
不過,開挖蘇伊士運河,不是一件小事,技術、資金、人力、物力,方方面面,白衣軍應該都還沒有準備好。徐興夏只知道歷史的蘇伊士運河,在開挖的時候,死了十幾萬人,可謂是纍纍白骨。至於它到底是怎麼挖掘出來的,又涉及到什麼樣的工程難題,就不知道了。這些都是相關的勘探人員和工程人員的事務。徐興夏估計,等到蘇伊士運河正式開挖,應該是數年以後的事情了。
……
西元1637年年初,白衣軍海軍戰艦到達伊斯坦布爾外圍海域。而白衣軍陸軍部隊,也到達伊斯坦布爾城下,佔領了伊斯坦布爾周圍的沿岸港口。他們一度和奧斯曼帝隊發生了交戰。在海軍炮火的支援下,海軍陸戰隊輕鬆的擊潰了敵人的進攻。
這時候的伊斯坦布爾,也是軍隊密佈,戒備森嚴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殘餘軍隊,還有來自歐洲各國的聯軍,都在此集結完畢。他們的首要目標,就是守住伊斯坦布爾。如果伊斯坦布爾被攻陷的話,以後的戰局,整個歐洲,都要處於被動了。
經過白衣軍的屢屢打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軍隊精銳,都已經被消耗得差不多了。蘇丹親兵已經剩下不足五萬。西帕希騎兵全部戰死。其他的騎兵也是死得七七八八了。剩下的,都是殘兵敗將了。皇室高層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才糾集了三十萬人的軍隊。
因為白衣軍氣勢洶洶的到來,攻佔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其他所有領土,因此,伊斯坦布爾能夠集結起來的狂熱者數量,也沒有多少。全部加起來,還不到五十萬。而且,狂熱者的士氣,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在接受了無數次的毀滅性打擊以後,就算是最白癡的狂熱者,對於真神是否存在,都要產生深深的懷疑了。
而來自歐洲各國的軍隊,則是生力軍。所謂唇亡齒寒,在白衣軍氣勢洶洶的襲來之際,西洋列強也不得不派出大量的軍隊,試圖阻止白衣軍從進入歐洲。他們派遣出來的軍隊,都是各國的精銳,還沒有遭受過白衣軍的打擊,士氣還算是比較高漲的。此外,他們的裝備,也相當的精良,基本都配備米尼槍了。
伊斯坦布爾,就是歐洲聯軍的第一道戰線。西洋列強希望,可以在這座古老的城市,阻擋白衣軍向西前進的步伐。如果他們的計劃成功,歐洲就能夠得以保存。如果他們的計劃失敗,則歐洲就有可能從此沉淪。匈奴人和蒙古人昔年做不到的事情,白衣軍極有可能做到。因此,西洋列強都不敢絲毫掉以輕心。
在白衣軍陸軍到來之前,整個伊斯坦布爾,都已經被歐洲聯軍控制。只要是能夠設立防線的地方,都已經設置了防線。為了對抗白衣軍,西洋列強的軍隊,除了調集最精銳部隊參戰之外,在武器配備,也是盡可能的做到最先進,最具威力。
在伊斯坦布爾,歐洲各國集中起來的各式火炮,至少有十幾萬門。其中,口徑最大的八百磅炮,就有數千門之多。這是西洋列強最強大的火炮。八百磅炮,換算過來,口徑就是305毫米。這絕對是當時世界口徑最大的火炮了。
白衣軍擁有的口徑最大的火炮,也只有155毫米而已。換算過來,也就磅炮。兩者的差距,真可謂是天與地的區別。當然,兩者的計算辦法,是關公戰秦瓊,根本就是完全兩回事。此外,一個是滑膛炮,一個是線膛炮,也沒有可比之處。而一個使用的是實心彈,一個使用的是爆炸彈,威力也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