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民返回大店司令部不久,高會戰就打響了。
這一次,劉一民沒有過多關注高會戰,因為他知道日軍之所以發動高會戰,是以攻代守,想從南昌方向抽調一個師團加入華北作戰,行前發起攻勢,改變南昌地區防守態勢。不過,這個時候和歷史略有不同。歷史駐守南昌的106師團、101師團早已回國復員,接替他們的是三十三師團、三十四師團。如今,由軍的輝煌戰績,三十三師團、三十四師團早已灰飛煙滅,第106師團、101師團也失去了回國復員的機會,不得不仍然呆在戰場和中**隊對峙。
與三十三師團、三十四師團相比,第106師團、101師團都是四單位制特設師團,兵力多,作戰經驗豐富,但因為士兵的年齡較大,作戰意志趕不後者。
不管日軍是哪支部隊發動攻擊,現在的在南昌周圍的第九戰區19集團軍都不怕。因為19集團軍補充整訓及時,此時已經是齊裝滿員了,加有王陵基的第30集團軍策應,薛岳可以用於高會戰的總兵力足足10萬大軍。特別是去年蔣介石利用美援,大量採購美式裝備,把**的第一軍、第二軍、第五軍、第74軍全部美式化了。而美式化的74軍,就是第19集團軍的頂樑柱。
74軍原來就是主力、精銳,在**序列中一枝獨秀。現在完成美式裝備後,名將王耀武又接替了軟綿綿的俞濟時出任了74軍軍長,悍將張靈甫也早已傷癒歸隊,當了74軍5師副師長。全軍31000人,不要說武器美式化,連軍裝都換成了美軍的橄欖綠,戰鬥力在整個**系統中無出其右。拋開日軍的飛機、軍艦,就是日軍的第二師團、第五師團、第六師團、近衛第一師團,裝備也趕不74軍。
美式化是**主力戰鬥力提升的轉折點。
**作戰最大的特點就是土匪作風,打勝的時候一哄而,打敗的時候一哄而散。現在有了堅強的74軍做中流砥柱,19集團軍各部隊不懼怕被日軍消滅,私自撤退、按兵不動的現象就會減少許多。人人拚命的時候,小鬼子又能拿19集團軍怎麼樣?
歷史,高會戰的時候,除了李覺第70軍指揮作戰的副軍長張傳言在陣地被突破後曾私自命令自己的兩個師撤離陣地外,其餘各部隊都是頑強拚殺,與日軍反覆肉搏。就是張傳言部,在後期作戰中也表現很好。
有老虎仔薛岳統籌指揮,有堅決抗戰的羅卓英前敵坐鎮,有名將王耀武率74軍做戰場主力,日軍非得一腳踢到石頭、丟下一地屍體不可!
歷史日軍發動高會戰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懼怕美式化的第74軍,想一舉把蔣介石美式化的74軍扼殺在初始狀態。只不過日軍驕狂自大,還以為他們一個師團可以打敗**兩、三個軍,僅僅投入了兩個半師團,就想把第19集團軍徹底見面。因此,日軍採取的戰術仍然是分進合擊。日軍確實是三路進擊,只不過沒有實現合計的目的,把中路扔進了**的包圍圈,落了個大敗而歸的結局。現在雖然歷史發生了變化,但華中日軍的驕橫本性沒有改變,驕兵必敗!
劉一民操心的是這華北戰場的形勢變化。
這個時候,日軍大本營為了參與世界大戰,在亞洲攫取更大利益,已經調整了中國作戰指導方針,決心迅速解決中國事變,要求「在1941年秋季以前,改變預定計劃,不放鬆對華壓迫,準備在夏秋之際,進行最後的積極作戰,力圖解決中國事變。陸相東條英機和總參謀長杉杉元對如何解決中國事變形成了共識,明確了以消滅華北抵抗武裝為主的作戰方針。中國派遣軍據此在1941年1月30日明確提出:「1941年度的作戰,根據當前任務,大致確保現在的佔領地區,尤其在夏秋季節須發揮綜合戰力,對敵施加重大壓力。特別期待於在華北消滅山西南部中央軍的一戰亦即中條山戰役。得手後,集中兵力消滅八路軍。dq;
這個決定是在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多田駿建議基礎作出的。日軍的首腦們也看得清楚,華北治安形勢極度惡化,牽制了侵華日軍大量兵力。如果不消滅華北的抵抗力量,不但影響南下東南亞,也影響對蘇備戰。
日軍戰略發生了極大變化,把作戰重點指向了華北,這一點,其他人可能不清楚,劉一民心裡卻是有數的很。按照歷史趨勢,日軍必然會發起中條山戰役,問題是現在和歷史不同,八路軍實力如此之強,小鬼子到底是先針對八路軍發起大規模作戰呢還是和歷史一樣集中兵力打中條山戰役呢?這一點,劉一民心裡沒譜。
這個時候,國共兩黨關係已經到達了抗戰以來兩黨關係的冰點。由於蔣介石兩次發動****,國共雙方已經互不信任,更談不兩軍協同作戰了。
這裡面還有個因素,導致國共雙方互不信任。
這個因素是國際政治因素。
此時的國際關係亂成了一團,先是1939年諾門罕事件爆發前,德國就叫囂要進攻蘇聯,要求日本配合。結果,日本在諾門罕和蘇軍激戰正酣,德國與蘇聯卻在月3日談判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等於是蘇擯棄了遲遲不和它簽訂條約的英法,德國拋棄了它的東方盟小日本,搞得日本不得不和蘇聯談判簽署停戰協定。帶來的後果是德國可以放心大膽地在歐洲冒險,德蘇聯手瓜分波蘭。現在,德意日三國又簽訂了同盟條約,形成了法西斯同盟,而國際反法西斯戰線也已初步形成。
一邊是德意日三國同盟,一邊是反西斯陣線,而蘇聯夾在中間,這邊與德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成車皮成車皮的糧食還在向德國出口,那邊又和日本簽訂有停戰協定。作為蘇聯來說,為了國家安全,避免戰爭,也無可厚非。但是,問題出來了。
在國民黨看來,**與蘇共一脈相承,如果蘇聯與日本妥協,**還會不會堅持抗戰呢?
同樣,**領導人也產生了同樣的疑問,因為國民政府過去和德國一直保持著良好關係,雖然自從德意日三國簽訂《**產國際協定》後德國承認偽滿洲國、撤走援華軍事顧問,出賣了中國,但蔣介石的二公子蔣緯國還一直在德國留學,年前剛回國。**領導人也擔心蔣介石在德國同英法的爭鬥中站錯隊,進而向日軍妥協。
政治相互猜疑,軍事兩次****,導致國共兩黨怒目相向,蔣介石要把八路軍、新四軍全部驅趕到黃河以北,甚至不惜撤銷教導師、新四軍番號,宣佈新四軍為叛軍,取消八路軍九個主力師的軍餉供給;**也毫不示弱,先後宣佈成立山東軍區、對新四軍實施擴軍整編,命令各根據地禁止法幣流通。一時間,似乎日本人都不算最大敵人了,弟兄兩個反而要老拳相向了。這就是當前的形勢特點。
在這個時候日軍大規模在華北用兵,還真的是挑對了時間、地點。
此時,德國與蘇聯關係已經惡化,隨時有開戰的可能。而日本新外相松岡洋右卻異想天開,想建立德意日蘇四國同盟,以四國同盟來與主導西半球的英美對峙,進而實現它的建立日滿華一體的、包括法屬印度支那和荷屬東印度在內的大東亞共榮圈。
松岡洋右還真敢想,竟然想把蘇聯拉近德意日法西斯同盟!
劉一民知道,歷史,松岡洋右3月出訪德國,途徑蘇聯,向蘇聯政府兜售加強日蘇合作的必要性,然後前往柏林會見希特勒,建議締結四國聯盟,並在日本駐德大使大島浩提醒他德國可能要和蘇聯開戰的前提下,仍然在返程中造訪莫斯科,閃電般與蘇聯簽訂了《日蘇好中立條約》。這個條約以簽訂,蘇聯就少了後顧之憂,可以集中力量反擊希特勒進攻,日本也解除了南下的後顧之憂,可以放心大膽地發動太平洋戰爭了。而**,成了最大的受害方,因為國內民眾從來都是把蘇聯和**連在的,短時間內,必然會影響**的形象。
歷史就是因為中條山之戰發生在日蘇剛剛簽訂中立好條約之後,引起了很多人對**、八路軍的不滿,認為八路軍配合**作戰不力,坐視不救,導致中條山失守。
事實中條山失守的根本原因在於第一戰區司令官衛立煌不在防地,**缺乏統一有效指揮,而且麻痺大意,被日軍打了個措手不及。
在劉一民眼裡,日軍在豫南、在贛北、在東南沿海的一系列作戰行動都是掩耳盜鈴,為了隱蔽其對華北發起大規模作戰而施放的煙幕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