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駿
我想直抒已見。我主動提出為渡邊淳一氏做解說,這種做法恐不多見。
大約是三年前的一個晚上,地點已記不清了,我與渡邊先生不期而遇。當時談得興起,竟突然以不容商量的口氣向渡邊先生提出,希望為他的一部作品做解說。渡邊先生面露難色。或許,他討厭我這樣的粗疏的評論家去觸碰他的作品。
當然,我也並非是酒席宴上吹吹拍拍。那時,我腦中突然閃現出一個念頭。關於這個念頭,需要說明一下。
那個念頭出現之前,我對時下的文學狀況曾有個疑問。我是文藝評論家,必須對文學的走向時刻予以關注。然而,倏忽之間,文學潮流發生了巨大變化。不知從何時——好像是昭和五十年後即七十年代的後半期,中山健次、村上龍等戰後出生的作家開始嶄露頭角時,我認為有個明顯現象——描寫「人生」和描寫「夫妻」的小說顯著減少。人生問題、夫妻問題,大概是文學裡的半永久性題材。這種具有根本性的題材減少,幾乎與突然看不出流經日本近海的黑潮的去向一樣。
每個人能都感受到這種潮流的變化,時我們是很重要的。讀者啊,如果有興趣,就請您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一看。現在,作為一個衡量尺度,我列出每年的作品,以芥川獎獲獎作品為例,您會注意到,自一九六八大庭イょ子的作品起,「夫妻」的題材減少了;從一九六九年古井由吉的作品開始,純粹的、「戀愛小說」形式的作品業已絕跡;繼一九七五年,一九七六年中上健次、村上龍的作品之後,「人生」的題材已不多見。
我們再縮小範圍看一下。在八十年代,增田ノメ、中澤什ゅグ等女作家異軍突起,其活躍程度超過了男性作家。但是,在她們的作品中,幾乎看不到「夫妻」題目。這是怎麼回事呢?因為女人在考慮人生是什麼這個問題時,本是以夫妻這個磁場為出發點的。一九八六年,增田ムス子發表了《單身細胞》,此篇名具有象徵性。它描寫的是,在今日社會拋頭露面的「單身生活」一族的生態。
這種現象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潛隱在這種現象背後,而且超越現實的這種意識又是什麼呢?
這是第一個問題。但是,此問題太大了,非我力之所逮,希望有高人解答。我想談一下上述現象之前存在的另一種現象,供諸位參考。在近代日本文學中,「家」一直是個重要題材。島崎籐村、志賀直哉的名著即緣於「家」。那時的家,意味著以親子關係為核心的「家族」。但是,眾所周知,隨著日本社會的結構性變化,家的含義已轉變為以夫妻為核心的「家庭」。因此,才產生了小島信夫的《擁抱家族》、島尾敏雄的《死之棘》等戰後名著。這是巨大的變化,也是容易理解的變化。
或許,同樣的變化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可是,「夫妻」題材何以在減少,這種變化本身難以理解。
話說到這裡,我要換個角度進行說明。以上,是我作為文藝評論家抱有的疑問。然而,這種疑問充其量只是全部生活中的極小部分。我作為一個文學讀者,還有別的想法(另一個疑問)。
我認為,不斷地深刻發掘普通人的現實生活,給它賦予新的光彩,就是文學。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該怎樣活著?夫妻問題是怎麼回事?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的基本題材,它們不應該從文學作品中消失。可是,現在卻無處尋覓。
見到渡邊先生後,我腦中閃現的東西就是:「對,對。或許渡邊先生就有這樣的文學。」
讀了《如此之愛》,令我讚歎。我的預感得到了證實。我先談談該書幾個主要特點。
第一,是其主題。如讀者所見,此作品以「丈夫、情人、妻子之間三角關係的糾葛」為主題。惟此主題,正是近代文學或小說的一個基本模式(另一個模式是犯罪),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在此模式上拓展開來,人生的意義、夫妻間的關係等基本問題將受到更尖銳的挑戰。作者使這一模式在現代重現生機。
第二,「戀愛」的含義面悔著重新被認識。我注意此問題的原因在於,作者描寫的「戀愛」已不是司湯達在《論愛情》中所分析的戀愛。
作者描寫的戀愛極具現代意義。它與家庭的幸福不同,是「對另一種幸福的追求」。
為什麼另一種幸福是必要的呢?這大概是因為在戰後的日本,婦女儘管得到了解放,卻反過來被制度化的、過於單一的婚姻所束縛。所以,與追求更高層次的人生幸福產生了衝突或者說矛盾。
作者把這種矛盾作為當代的一個緊迫課題,進行深入剖析。所以,在作品的深層流動著的主旋律是:「最近,風野於冥冥之中似乎感到,與-子的戀情將是此生的最終的戀情。因此,心裡儘管十分清楚自己的做法自私、狡詐,可是一想到這是自己最後的戀情,又實在割捨不得。」主人公的心聲等於高層次的人生追求,是本書的精彩之筆。
第三,是敘述風格。全書處處皆可誦讀,無一處詰屈聱牙。另外,每個出場的人物均各具性格。情節依時間順序——我們生活經驗而展開。小說不這樣寫是不行的。與此相反,近來的文藝雜誌上的作品,常常混用回憶、夢境、幻想等手法,不換行,不說明是過去的場景,便時間銜接混亂無序。因此,讀者不知所云。
這個故事是從成熟的、成年人的眼光審視的。這種眼光深入到男女關係的糾葛中、人的心理細微之處。主人公的心在妻子張開的家庭網和情婦張開的愛戀網之間,被哪一邊的針扎一下,也會狼狽地搖擺。而承載這搖擺的小說卻是安定、堅固的。這表現出作家的成熟。
恐怕看過此書的某些讀者,忽然會覺得簡直就是在描寫自己。相當多的讀者,大概會對主人公的困惑抱有同感吧。
倘若如此,可以說這本小說真實地捕捉到了八十年代的生活氣息。而這個「丈夫、情婦、妻子的三角關係」卻是七十年代週刊雜誌的絕好話題。但是,八十年代就不是了。據我推斷,恰恰由於不再是週刊雜誌的熱門話題,才說明那種情況已深深地滲入日常生活中去了。
如此看來,那種關係已不能再稱作「三角關係』。那似乎是一種與急劇變化的現化社會相適應的深層次的追求。
或許,作者正是在求索某種新的深層的倫理。
下面一點是至關重要的。也可能是我看得不仔細,作者甚至一次都沒有用過「不倫」(違背倫常)這個字眼。
第四,有心的讀者也許已經注意到了,小說中男女關係糾葛的背後,是丈夫的孤獨、妻子的孤獨、情人的孤獨。作者沒有刻意去描寫或強加於讀者的內容一一現實的心之生態,難道不正是我們的深重孤獨嗎?
世上少有兩全其美之事。作家風野在情人和妻子之間搖擺不定,他自認是崇尚精神的,卻又想享「齊人之福〕。不肯放棄塵世的肉慾之愛。
渡邊淳一以生動的筆觸寫出一個有婦之夫「偷情」時的心態和情感困惑,活脫脫勾勒出日本男性在現代世俗主活中靈與肉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