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中文的人,一看到「無常」這個詞,自然首先想到,這是一個形容詞,是變幻不定的意思;「人生無常」,是說人生的際遇,變幻不定,難以預測,很早就用了這個形容詞的是荀子:「趨捨無定,謂之無常。」
可是「無常」也是一個名詞,是佛家的專門用語,要詳細解釋起來,十分複雜,簡單來說,是佛教的一種教,認為世間的一切,都是生滅無常。又分為兩種情形,一種是「剎那無常」,一種是「相續無常」。真的複雜之極,除非是對佛法有深入研究的興趣,不然,就知道有這樣的兩個詞,都很夠。
或許是由於佛家有「無常」這個詞,所以,在許多由佛教教義衍化而來的故事之中,也就有了「無常」這個「人物」。
中國的民間傳說,不論是源於佛家,或是源於道家的,久而久之,都自成一個系統,所有的故事,都在這個系統之中發生,例如十殿閻王、四海龍王等等,都有一種凡間的約定俗成的力量,創故事的人,若是離開了這個範圍,就很難流行,不為大眾接受。
在民俗傳說中,無常是鬼,所以也稱無常鬼。而無常有兩位,一位是黑無常,一位是白無常。民俗傳說中,這兩位無常鬼先生的造型,也是固定了的。
白無常先生面白如粉,穿白衣服,戴白色的高帽,高帽之上,寫四個字:「天下太平」。手持白色哭喪棒,全身都是白色,只有間或吐出來的長舌頭是鮮紅色的——這種造型,形容起來,相當詭異恐怖,但只要是中國人,一見造型,就會認識:這是白無常先生。
至於黑無常先生,一切和白無常相反,都是黑色的。高帽上的四個字是「一見發財」,自然,吐出來的長舌,是鮮紅色的。
這樣的造型,是由甚麼人創造的,始於何年何月,都不可查考了,而這種造型,早已被民間所接受,就算再有藝術大師另造新型,也難以深入民心。兩位無常的性格,從他們的臉型上來看,就有顯著的不同;黑無常哭喪著臉,看來十分悲苦;而白無常則現出十分詭異的笑容,不知是甚麼意思。可以把他們兩個分為一個是擺明了要拘魂,一個則可能設計陷阱,使人中計而失去生命是的。黑白無常的責任是負責拘魂也就是奪取活人的生命,使之變成死人,而把人的靈魂,帶到陰間去,聽候處理。
這又是一連串中國民間傳說中的一環:人死了之後,靈魂到了陰間,受十殿閻王根據該人在陽間的行為善惡而作審判,其中有一定的程序,例如靈魂在奈何橋的時候,一定要喝孟婆湯,把生前的記憶全都洗清,不能帶到下一生(所以我們人人都不能記得前生的事),等等。
黑無常和白無常,都在閻王殿上當差,其職務有點類似古代官衙中的衙役。黑白無常的同事,還有牛頭、馬面,都是衙役捕快這一類的角色,至於判官,則是衙門中的師爺——陰間審定靈魂的所在,和陽世間的官衙,十分相似,自然是創造者根據陽世間的情形來設想的。黑無常和白無常,要拘魂的時候,也不是亂來的,他們自己沒有決定權,而只接受命令,命令來自閻王,閻王有一本「生死簿」,記著所有人的姓名和壽元,某某人,該四十一歲壽終,到了該他壽終的這一刻,就會派黑白無常出動,一陣陰風過處,某某人就在陽世消失了!
黑白無常只是奉命行事,這其中就有相當程序的想像,如果黑白無常奉命去拘魂的人是他們十分喜受的人,不得違抗。
如果黑白無常十分痛恨某個人、希望他在陽世消失的,他們也無權自行決定,必須聽從閻王的命令。
閻王才是絕對的權威:「閻王注定三更死,誰敢留人到五更?」
同樣的,閻王若是注定一個人不死,也就沒有甚麼人可以令這個人死,生死大權的掌握者是閻王。黑白無常看來雖然十分有權,但是實際上,他們只不過是生和死的執行者,可以想像,有很多情形之下,大有身不由主的情形存在——那是任何執行者無可避免的事。
還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創造黑白無常形象的人,在他們的高帽子上,寫上了「天下太平」、「一見發財」這八個字。這八個字所寫的,正是陽世間許多人的願望,太平盛世,做個發財人,還有甚麼比這個更值得高興快樂的?可是矛盾的是,不論甚麼人,一見了黑白無常,都是魂赴陰間之時,天下太平不太平,是不是會發財,似乎也與之無關,因為他已與世長辭了!很喜歡在說故事之前加些「前言」,但是也很少把前言說得如此之長的,再說下去,只怕要變成「無常專論」了,就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