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俠五義 第002回 奎星兆夢忠良降生 雷部宣威狐狸避難
    且說包員外終日悶悶,這日獨坐書齋,正躊躇此事,不覺雙目睏倦,伏幾而臥。朦朧之際,只見半空中祥雲繚繞,瑞氣氤氳;猛然紅光一閃,面前落下個怪物來,頭生雙角,青面紅髮,巨口撩牙,左手拿一銀錠,右手執一硃筆,跳舞著奔落前來。員外大叫一聲,醒來卻是一夢,心中尚覺亂跳。正自出神,忽見丫鬟掀簾而入,報道:「員外,大喜了!方才安人產生一位公子,奴婢特來稟知。」員外聞聽,抽了一口涼氣,只嚇得驚疑不止;怔了多時,吟了一聲,道:「罷了,罷了!家門不幸,生此妖邪。」急忙立起身來,一步一咳,來至後院看見,幸安人無恙,略問了幾句話,連小孩也不瞧,回身仍往書房來了。這裡服侍安人的,包裹小孩的,殷實之家自然俱是便當的,不必細表。

    單說包海之妻李氏抽空兒回到自己房中,只見包海坐在那裡發呆。李氏道:「好好兒的『二一添作五』的家當,如今弄成『三一三十一』了。你到底想個主意呀。」包海答道:「我正為此事發愁。方對老當家的將我叫到書房,告訴我夢見,一個青臉紅髮的怪物,從空中掉將下來,把老當家的嚇醒了,誰知就生此子。我細細想來,必是咱們東地裡兩瓜成了精了。」李氏聞聽,便攛掇道:「這還了得!若是留在家內,他必做耗。自古書上說,妖精入門,家敗人亡的多著呢。如今何不趁早兒告訴老當家的,將他拋棄在荒郊野外,豈不省了擔著心,就是傢俬也省了,『三一三十一』了。一舉兩得,你想好不好?」這婦人一套話,說得包海如夢初醒,連忙起身來到書房,一見員外,便從頭至尾的把話說了一遍,但不提起傢俬一事。誰知員外正因此煩惱,一聞包海之言,恰合了念頭,連聲說好:「此事就交付於你,快快辦去。將來你母親若問時,就說落草不多時就死了。」包海領命,回身來至臥窮,託言公子已死,急忙抱出,用茶葉簍子裝好,攜至錦屏山後,見一坑深草,便將簍子放下。剛要撂出小兒。只見草叢裡有綠光一閃,原來是一隻猛虎眼光射將出來。包海一見,只嚇得魂不附體,連尿都嚇出來了,連簍帶小孩一同拋棄,抽身跑將回來,氣喘吁吁,不顧回稟員外,跑到自己房中,倒在炕上,連聲說道:「嚇殺我也!嚇殺我也!」李氏忙問道:「你這等見神見鬼的,不是妖精作了耗了?」包海定了定神,答道:「利害!利害!」一五一十,說與李氏道:「你說可怕不可怕?只是那茶葉簍子沒有拿回來。」李氏笑道:「你真是『整簍灑油,滿地撿芝麻,,大處不算小處算咧!一個簍能值幾何?一分傢俬省了,豈不樂嗎!」包海笑嘻喀道:「果然是『表壯不如裡壯』,這事多虧賢妻你巧咧。這孩子這時候管保叫虎吧嗒咧!」

    誰知他:二人在屋內說話,不防窗外有耳。恰遇賢人王氏從此經過,一一聽去,急忙回至屋中,細想此事好生殘忍,又著急,又心疼,下覺落下淚來。正自悲泣,大爺包山從外邊進來,見此光景,便問情由。王氏將此事一一說知。包山道:「原來有這等事!不要緊,錦屏山不過五六里地,待我前去看看,再做道理。」說罷,立刻出房去了。王氏自丈夫去後,擔驚害怕,惟恐猛虎傷人,又恐找不著三弟,心中好生委決不下。

    且言包山急急忙忙奔到錦屏山後,果見一片深草,四下找尋,只見茶葉簍子橫躺在地,卻無三弟。大爺著忙,連說:「不好!大約是被虎吃了。」又往前走了數步,只見一片草俱各倒臥在地,足有一尺多厚,上爬著個黑漆漆、亮油油、赤條條的小兒。大爺一見,滿心歡喜,急忙打開衣服,將小兒抱起,揣在懷內,轉身竟奔家來,悄悄地歸到自己屋內。

    王氏正在盼望之際,一見丈夫回來,將心放下;又見抱了三弟回來,喜不自勝,連忙將自己衣襟解開,接過包公,以胸膛偎抱,誰知包公到了賢人懷內,天生的聰俊,將頭亂拱,彷彿要乳食吃的一般;賢人即將乳頭放在包公口內,慢慢的喂哺。包山在旁,便與賢人商議:「如今雖將三弟救回,但我房中忽然有了兩個小孩,別人看見,豈不生疑?」賢人聞聽,道:「莫若將自己才滿月的兒子,另寄別處,尋人撫養,妾身單單乳哺三弟,豈不兩全呢。」包山聞聽大喜,便將自己孩兒偷偷抱出,寄於他處廝養。可巧就有本村的鄉民張得祿,因妻子剛生一子,未滿月已經死了,正在乳旺之時,如今得了包山之子,好生歡喜。

    一日,驅逐牛羊來至錦屏山鵝頭峰下,見一片青草,將牛羊就在此處牧放。鄉中牧童彼此頑耍。獨有包公一人或觀山水,或在林木之下席地而坐,或在山環之中枕石而眠,卻是無精打彩,彷彿心有所思的一般。正在山環之中石上歇息,只見陰雲四合,雷閃交加,知道必有大雨,急忙立起身來,跑至山窩古廟之中。才走至殿內,只聽得忽喇喇霹靂一聲,風雨驟至。包公在供桌前盤膝端坐,忽覺背後有人一摟,將腰抱住,包公回頭看時,卻是一個女子,羞容滿面,其驚怕之態令人可憐。包公暗自想道:「不知誰家女子從此經過,遇此大雨,看她光景想來是怕雷。慢說此柔弱女子,就是我三黑聞此雷聲,也覺膽寒。」因此索性將衣服展開,遮護女子。外邊雷聲愈急,不離頂門。約有兩三刻的工夫,雨聲漸小,雷始止聲。

    不多時,雲散天晴,日已夕暉,回頭看時,不見了那女子。心中納悶,走出廟來,找著長保,驅趕牛羊。剛才到村頭,只見服侍二嫂嫂的丫鬟秋香手托一碟油餅,說道:「這是二奶奶給三官人做點心吃的。」包公一見,便說道:「回去替我給嫂嫂道謝。」說著,拿起要吃,不覺手指一麻,將餅落在地下。才待要撿,從後來了一隻癲犬,竟自銜餅去了。長保在旁,便說:「可惜一張油餅,卻被它吃了。這是我家瘌犬,等我去趕回來。「包公攔住,道:「它既銜去,縱然拿回,也吃不得了。咱們且交代牛羊要緊。」說著說著,來到老周屋內。長保將牛羊趕入圈中,只聽他在院內嚷道:「不好了!怎麼瘌狗七孔流血了?」老周聞聽,同包公出得院來,只見犬倒在地,七竅流血。老周看了詫異,道:「此犬乃服毒而死的。不知他吃了什麼了?」長保在旁插言:「剛才二奶奶叫秋香送餅與三官人吃,失手落地,被咱們的癲狗吃了。」老周聞聽,心下明白,請三官人來至屋內,暗暗的囑咐:「以後二奶奶給的吃食,務要留神,不可墮入術中。」包公聞聽,不但不信,反倒嗔怪他離間叔嫂不和,賭氣別老周回家,好生氣悶。

    過了幾天,只見秋香來請,說二奶奶有要緊的事。包公只得隨她來至二嫂屋內。李氏一見,滿面笑容,說:「秋香昨日到後園,忽聽枯井內有人說話,因在井口往下一看,不想把金眷掉落井中,恐怕安人見怪;若叫別人打撈,井口又小,下不去,又恐聲張出來。沒奈何,故此叫她急請三官人來。」問包公道:「三叔,因你身量又小,下井將金簪摸出,以免嫂嫂受責。不知三叔你肯下井去麼?」包公道:「這不打緊!待我下去,給嫂嫂摸出來就是了。」於是李氏呼秋香拿繩子,同包公來到後園井邊。包公將繩拴在腰間,手扶井口,叫李氏同秋香慢慢的放鬆。剛才系到多一半,只聽上面說:「不好!揪不住了!」包公覺得繩子一鬆,身如敗絮一般,撲通一聲,竟自落在井底。且喜是枯井無水,卻未摔著。心中方才明白,暗暗思道:「怪不得老周叫我留神,原來二嫂嫂果有害我之心。只是如今既落井中,別人又不知道,我卻如何出得去呢?」

    正在悶悶之際,只見前面忽有光明一閃。包公不知何物,暗忖道「莫非果有金釵放光麼?」向前用手一撲,並未撲著,光明又往前去。包公詫異,又往前趕,越撲越遠,再也撲他不著。心中焦躁,滿面汗流,連說:「怪事,怪事!井內如何有許多路徑呢?」不免盡力追去,看是何物。因此撲趕有一里之遙,忽然光兒不動。包公急忙向前撲住,看時卻是古鏡一面。翻轉細看,黑暗之處再也瞧不出來。只覺得冷氣森森,透人心膽。正看之間,忽見前面明亮,忙將古鏡揣起,爬將出來。看時乃是場院後牆以外地溝,心內自思道:「原來我們後園枯井竟與此道相通。不要管他。幸喜脫出了枯井之內,且自回家便了。」

    走到家中,好生氣悶。自己坐著,無處發洩這口悶氣,走到王氏賢人屋內,撅著嘴發怔。賢人間道:「老三,你從何處而來?為著何事,這等沒好氣?莫不有人欺負你了?」包公說:「我告訴嫂嫂,並無別人欺我。皆因秋香說二嫂嫂叫我,趕著去見,誰知她叫我摸簪……」於是將賺入枯井之事,一一說了一回。王氏聞聽,心中好生不平,又是難受,又無可奈何,只得解勸安慰,囑咐以後要處處留神。包公連連稱「是」。說話間,從懷中掏出古鏡交與王氏,便說:「是從暗中得來的,嫂嫂好好收藏,不可失落。」

    包公去後,賢人獨坐房中,心裡暗想:「叔叔嬸嬸所做之事,深謀密略,莫說三弟孩提之人難以揣度,就是我夫妻二人也難測其陰謀。將來倘若弄出事端,如何是好!可笑他二人只為傢俬,卻忘倫理。」正在嗟歎,只見大爺包山從外而入,賢人便將方纔之話,說了一遍。大爺聞聽,連連搖首,道:「豈有此理!這必是三弟淘氣,誤掉人枯井之中,自己恐怕受責,故此捏造出這一片謊言,不可聽他。日後總叫他時時在這裡就是了,可也免許多口舌。」

    大爺口雖如此說,心中萬分難受,暗自思道:「二弟從前做的事體我豈不知,只是我做哥哥的焉能認真,只好含糊罷了。此事若是明言,一來傷了手足的和氣,二來添妯娌疑忌。」沉吟半晌,不覺長歎一聲,便問王氏說:「我看三弟氣宇不凡,行事奇異,將來必不可限量。我與二弟已然耽擱,自幼不曾讀書,如今何不延師教訓三弟。倘上天憐念,得個一官半職,一來改換門庭,二來省受那贓官污吏的悶氣,你道好也不好?」賢人聞聽,點頭連連稱「是」,又道:「公公之前須善為說詞方好。」大爺說:「無妨,我自有道理。」

    次日,大爺料理家務已畢,來見員外,便道:「孩兒面見爹爹,有一事要稟。」員外問道:「何事?」大爺說:「只因三黑並無營生,與其叫他終日牧羊,在外遊蕩,也學不出好來,何不請個先生教訓教訓呢?就是孩兒等自幼失學,雖然後來補學一二,遇見為難的帳目,還有念不下去的,被人欺哄。如今請個先生,一來教三黑些書籍;二來有為難的字帖,亦可向先生請教;再者三黑學會了,也可以管些出入帳目。」員外聞聽可管些帳目之說,便說:「使得。但是一件,不必請飽學先生,只要比咱們強些的就是了,教個三年兩載,認得字就是了。」大爺聞聽員外允了,心中大喜,即退出來,便托鄉鄰延請飽學先生,是必要叫三弟一舉成名。

    且表眾鄉鄰聞得「包百萬」家要請先生,誰不獻勤,這個也來說,那個也來薦。誰知大爺非名儒不請。可巧隔村有一寧老先生,此人品行端正,學問淵深,兼有一個古怪脾氣,教徒弟有三不教,笨了不教;到館中只要書僮一個,不許閒人出入;十年之內只許先生辭館,不許東家辭先生。有此三不教,束修不拘多少,故此無人敢請。

    一日,包山訪聽明白,急親身往謁,見面敘禮。包山一見,真是好一位老先生,滿面道德,品格端方,即將延請之事說明,並說:「老夫子三樣規矩,其二其三,小子俱是敢應的。只是恐三弟笨些,望先生善導為幸。」當下言明,即擇日上館。是日備席延請,遞贄敬束修,一切禮義自不必說。即領了包公,來至書房,拜了聖人,拜了老師,師徒一見,彼此對看,愛慕非常。並派有伴童包興,與包公同歲,一來伺候書房茶水,二來也叫他學幾個字兒。這正是英才得遇春風人,俊傑來此喜氣生。

    未審後事如何,下回分曉——

    氤氳——形容煙或氣很盛。

    攛掇——從旁鼓動人(做某事),慫恿。

    耗——壞的音信或消息。

    落草——指嬰兒出生。

    吧嗒——形容吃東西發出的聲音,此處是吃的意思。

    徂——往,到。

    湊手——方便,順手。

    嗔怪——對別人的言語或行動表示不滿。

    館——舊時指塾師教書的地方。

    束修——古時稱送給老師的報酬。

    往謁——前去拜見。

    聖人——此處專指孔子——

    四眼書閣 掃瞄校對!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