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5月8日午夜,德軍最高統帥部代表凱特爾元帥在柏林近郊的卡爾斯霍斯特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代表蘇聯最高統帥部接受德國投降的是格奧爾基-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元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授銜的蘇聯元帥中,朱可夫是年紀最輕、聲譽最高的一位。他作為最高統帥斯大林的第一副手,參與或直接指揮了蘇德戰場的幾乎所有決定性戰役,為贏得戰爭勝利建立了卓越功勳。
1896年12月2日,朱可夫出生在俄國卡盧加省斯特烈爾科夫卡村。父親是一個窮鞋匠,母親曾在一家農場干零活。父母的勞累,家境的貧寒,在朱可夫幼小的心靈上打下了很深的烙印。5歲那年,朱可夫上了小學。他的成績很好。常常得到獎狀。11歲時,因家貧無力繼續供他升學,便到莫斯科跟做皮匠的舅舅當學徒。在五年艱辛的學徒期間,他從未放鬆過自學,後來他曾通過了市立中學的考試。當時他只想攢錢幫助父母養家餬口,從未想當一名軍人,更沒想過成名。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朱可夫應徵入伍。1915年8月,他被分配到騎兵第5團。1916年春,他隨部隊開往烏克蘭。不久,又調到著名的騎兵第10師第10團。部隊開往前線僅兩個月,朱可夫就獲得了兩枚聖喬治十字勳章。十月革命期間,朱可夫所在部隊的士兵委員會,決定遣散士兵回家,他於1917年11月30日回到莫斯科。
第二年2月,他決定參加赤衛隊。但因患嚴重的斑疹傷寒而未能如願。直到8月,他才到莫斯科第1師第4團報到。1919年9月,紅軍和白軍在察裡津附近展開激戰。朱可夫的左腿和左肋被手榴彈的彈片炸傷,被送進醫院。出院後不久,被任命為正式軍官,派到莫斯科受訓。
在莫斯科,他得知原來的女友瑪利婭已經與別人結婚,感情受到很大的打擊。他竭力抑制自己內心的痛苦,潛心研究軍事。幾年後,朱可夫28歲時與亞列克山德拉結為伴侶,婚後他們生有兩個女兒。
國內戰爭結束後,朱可夫先後任騎兵連長、團長、旅長、師長、軍長以及軍區副司令等職。他的勇敢精神和指揮才能受到了布瓊尼、伏羅希洛夫和伏龍芝的重視,也受到了斯大林的注意。
朱可夫擔任騎兵團長的時候,就主張建立坦克兵團,反對按傳統的辦法將坦克分散配屬給步兵,以發揮快速突擊的作用。蘇軍組建第一批坦克部隊時,總參謀部要選拔兩名傑出的騎兵團長擔任坦克團團長。斯大林確定的最後人選是:朱可夫和帕伏洛夫。朱可夫以極大的熱情和上進心投入工作,以罕見的耐心和克制態度去做那些看來是細小的事情,並以講究方法和深思熟慮的態度要求別人完成任務。朱可夫採取的原則是:「如果你不會幹,我可以教給你,如果你不想幹,我就要迫使你干」。時間不長,他就把這支使用新式武器的部隊治理得井井有條。上級每次組織軍事演習,朱可夫團的成績都名列前茅。這不僅進一步引起高級軍事領導人的注意,而且在全軍中也逐漸有了名氣。此後,他雖然擔任了更高的職務,但仍然十分關心坦克部隊。1933年,他曾和當時的紅軍總參謀長沙波什尼科夫一道,提出了坦克部隊可以在現代戰場上單獨使用的新概念。這種見解曾在蘇軍少壯派中佔了上風,但後來因斯大林未被說服,坦克部隊一度解散。
1937—1938年。斯大林對軍隊中的所謂政敵及其支持者進行了無情的打擊,許多師長、軍長、集團軍司令乃至元帥,都遭到了清洗。朱可夫不僅沒有受到任何傷害,反而得到了提拔。據同時代人回憶,這一方面是由於斯大林對騎兵部隊領導人的信任,另一方面是由於斯大林對朱可夫本人極為賞識,特別是對他在坦克團擔任領導工作時的印象極深。
朱可夫擔任白俄羅斯軍區副司令職務時,隨同一個蘇聯軍事使團到中國觀察日本人的戰略戰術,並擔任了駐華軍事顧問。隨後,蘇方派出1000多名軍事顧問、飛行員,支援中國的抗日戰爭。1939年春,朱可夫接到通知,要他立即離華回國接受新的任務。不久,他被派往蒙古,任駐蒙蘇軍第一集團軍群司令員,以加強蘇聯在遠東對日本的防務。這時,蘇、蒙軍隊和日本關東軍正在進行哈勒哈河戰役。朱可夫到任後,立即調整了作戰部署,並親臨前線指揮,從而取得圍殲日軍重兵集團的勝利,他本人榮膺蘇聯英雄稱號。
衛國戰爭初期,蘇軍失利。朱可夫作為大本營的代表,曾同西南方面軍指揮員一起,使用幾個機械化軍在布羅德地域組織實施反突擊,阻止了德軍閃電般的推進。這雖然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但卻為他以後使用坦克機械化部隊提供了經驗。1942年7月,基輔危在旦夕,擔任蘇軍總參謀長的朱可夫向斯大林建議:放棄基輔,以便在耶爾尼亞組織防禦,阻止德軍向莫斯科進攻。斯大林對此極為不滿,並說這是胡說八道。朱可夫壓抑不住衝動的感情,幾乎忘記了站在他面前的是最高統帥,便反駁道:「如果你認為我這個總參謀長只會胡說八道,這裡也就用不著我了。我請求解除我的職務,把我派往前線。」斯大林果然在幾小時之後命令朱可夫立即動身去擔任預備隊方面軍的司令員。到任後,他率領方面軍在耶爾尼亞地域成功地實施了衛國戰爭以來的第一次進攻戰役,重創了德軍突擊集團。
此後,哪裡形勢危急朱可夫就被調到哪裡。1941年9月,列寧格勒形勢危急,他受命出任方面軍司令員。到任後立即停止了正在研究撤退方案的會議,果斷地撤換了兩個集團軍司令,制定了守城計劃。在人民的支持下,終於阻止了德軍的進攻。列寧格勒方面還處在膠著狀態,德軍又以180萬大軍向莫斯科發動總攻,首都在危急中。朱可夫奉命於10月7日乘飛機到達莫斯科之後,與斯大林只談了一刻鐘的話,就前往西方方面軍,指揮極端困難的莫斯科戰役。開始,他奔波於各部隊之間,瞭解情況,部署任務,組織部隊頑強地阻擊敵人。18日,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朱可夫立即建議統帥部宣佈全城戒嚴。10天之內,朱可夫便把4萬多工人、科技人員和大學生等編成了4個師,加強莫斯科的防禦。從此,穩定了局勢,保證了慶祝十月革命節的遊行和紅場閱兵。11月中旬,正當德軍準備再次發動進攻之前,朱可夫採取了先發制人的手段,組織西方方面軍與加裡寧方面軍、西南方面軍協同作戰,發動了反突擊,給敵以重創。將其驅至距莫斯科100—350公里一線。
1942年1月,朱可夫擔任了加裡寧方面軍和西方方面軍的總司令。7月底,軸心國軍已有30個師向斯大林格勒逼近,蘇軍也集中了三個方面軍部隊7月17日,一場惡戰開始了。朱可夫指揮的部隊。頑強地抗擊瘋狂進攻的敵人,雖然大量消耗了德軍的有生力量,但戰場形勢仍十分危險。8月27日,朱可夫被國防委員會任命為最高統帥的副手,負責全盤指揮斯大林格勒戰役。朱可夫只用一天時間在大本營研究形勢,第二天就乘飛機前往前線指揮部。他以天才的指揮藝術和超人的工作效率,解決了防禦作戰中一系列極其困難的問題,保證了防禦的穩定。從11月開始,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沃羅諾夫等制定了「天王星」反攻方案。11月17日,蘇軍揭開反攻序幕,到1943年2月初,以蘇軍全殲被圍的33萬敵軍而結束,實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蘇聯元帥軍銜。這年他48歲。
衛國戰爭的最後階段,朱可夫擔任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司令員,率部於1945年初協同烏克蘭第一方面軍進行了規模巨大的維斯瓦——奧德河進攻戰役,殲滅了德國「A」集團軍群,解放了波蘭大部分領土,隨即進入德國作戰。1945年4——5月,他率部在其他方面軍的配合下,勝利地實施柏林戰役,殲滅了希特勒的重兵集團,攻克柏林。
戰後,朱可夫先後任駐德蘇軍總司令、武裝力量部副部長兼陸軍總司令、國防部第一副部長、部長等職。撰有回憶錄《回憶與思考》。1974年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