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吳廣發動農民起義以後,各地的百姓紛紛殺了官吏,響應起義。沒有多久,農民起義的風暴席捲了大半個中國。
陳勝派兵遣將分頭去接應各地起義,他們節節勝利,佔領了大批地方。但是因為戰線長,號令不統一,有的地方被六國舊貴族佔了去。起義不到三個月,趙、齊、燕、魏等地方都有人打著恢復六國的旗號,自立為王。
陳勝派出周文率領的起義軍向西進攻,很快攻進關中(指函谷關以西地區),逼近秦朝都城咸陽。秦二世驚慌失措,趕快派大將章邯(音han)把在驪山做苦役的囚犯、奴隸放了出來,編成一支軍隊,向起義軍反撲。原來的六國貴族各自佔據自己的地盤,誰也不去支援起義軍。周文的起義軍孤軍作戰,終於失敗。吳廣在滎陽被部下殺死。起義後的第六個月,陳勝在撤退的路上被叛徒殺害了。
陳勝、吳廣雖然死了,可是由他們點燃起來的反抗秦朝的那把火正在到處燃燒。在南方的會稽郡(治所在今江蘇蘇州)。
聲勢更大。
在會稽郡起兵的是項梁和他的侄兒項羽。項梁是楚國大將項燕的兒子。楚國被奏國大將王翦攻滅的時候,項燕兵敗自殺。項梁老想恢復楚國。他的侄兒項羽身材魁梧,又挺聰明,項梁親自教他唸書識字。可是項羽才學了幾天,就不願學下去。項梁又教他學劍,項羽學了一陣子,也扔下了。
項梁很生氣,可項羽滿不在乎地說:「唸書識字有什麼用處?學會了,不過記記自己的名字;劍學好了,也只能跟幾個人對殺,沒什麼了不起。要學,就要學打大仗的本領。」
項梁聽他的口氣不小,就把祖傳的兵書拿出來,給他學。項羽一聽就懂,可是略略懂得個大意,又不肯深入鑽下去了。項梁本是下相(今江蘇宿遷西南)人,因為跟人結了冤仇,避到會稽郡吳中來。吳中的年青人見他能文能武,都很佩服他,把他當老大哥看待。項梁也教他們學兵法,練本領。
這回兒,他們聽到陳勝起義,覺得是個好機會,就殺了會稽郡守,佔領了會稽郡。不到幾天,拉起了一支八千人的隊伍。因為這支隊伍裡大都是當地的青年,所以稱為「子弟兵」。
項梁、項羽帶著八千子弟兵渡過江,很快打下了廣陵(郡名,治所在今江蘇揚州市),接著又渡過淮河,繼續進軍。一路上又有各地方的起義隊伍來投奔項梁,和他們聯合起來。
第二年,有一支一百多人的隊伍,由劉邦帶領,來投靠項梁。
劉邦本來是沛縣(今江蘇沛縣)人,在秦朝統治下,做過一名亭長(秦朝十里是一亭,亭長是管理十里以內的小官)。
有一次,上司要他押送一批民-到驪山去做苦工。他們一天天趕路,每天總有幾個民-開小差逃走,劉邦要管也管不住。但是這樣下去,到了驪山也不好交差。
有一天,他和民-們一起坐在地上休息。他對大家說:「你們到驪山去做苦工,不是累死也是被打死;就算不死,也不知道哪年哪月才能回鄉。我現在把你們放了,你們自己去找活路吧!」
民-們感激得直流眼淚,說:「那您怎麼辦呢?」
劉邦說:「反正我也不能回去,逃到哪兒是哪兒。」
當時,就有十幾個民-情願跟著他一起找活路。劉邦同十幾個民-逃到芒碭(音mangAdang)山躲了起來。過了幾天,聚集了一百多人。
沛縣縣裡的文書蕭何和監獄官曹參(音shēn)知道劉邦是個好漢,很同情他,暗暗地跟他們來往。
趕到陳勝打下了陳縣,蕭何和沛縣城裡的百姓殺了縣官,派人到芒碭山把劉邦接了回來,請他當沛縣的首領。大家稱他沛公。
劉邦在沛縣起兵以後,又招集了兩三千人,攻佔了自己的家鄉豐鄉。
接著他帶了一部分隊伍攻打別的縣城,不料留在豐鄉的部下叛變。劉邦得到這個消息,要回去攻打豐鄉,可是自己的兵力不足,只好往別處去借兵。
他到了留城(今江蘇沛縣東南),正好張良也帶著一百多人想投奔起義軍。兩人遇在一起,很談得來。他們一商量,覺得附近的起義隊伍中,只有項梁聲勢最大,決定去投奔項梁。
項梁見劉邦也是一個人才,就撥給他人馬,幫助他收回豐鄉。從此,劉邦、張良都成了項梁的部下。
陳勝、吳廣等主要起義領袖死了以後,由於各地起義的領導權都落在舊六國貴族手裡,彼此爭奪地盤,鬧得四分五裂。秦國的大將章邯、李由,想趁機會把起義軍一個個擊破。
在這個緊要關頭,項梁在薛城召開了會議,決心把起義軍整頓一下。為了擴大號召,項梁聽了謀士范增的意見,把流落在民間的楚懷王的孫子(名叫心)找了來,立為楚王。因為楚國人對當年楚懷王受騙死在秦國,一直為他抱不平。為了提高號召力,大家把他的孫子仍稱作楚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