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偽皇帝 第一部 風雨 第一零九章 什麼叫有眼色(上)
    「人生事不如意者十之七八」,不能不佩服古人的眼光,把人這一輩子算是看透了,不要說普通百姓,就是做皇帝當九五至尊的也不是事事都如意。不用說別人,就說大漢朝醇佑皇帝(當然就是區區在下了)和「金國大汗」皇太極,那也活的並不滋潤。

    我懷著滿腔熱情投入到這個世界的生活後,經過一番努力,大漢朝終於有了振興的跡象,內外環境也逐漸好轉。然而在整個過程中,我僅僅起到了所謂「運籌帷幄」的作用,而且是在無休止的磕磕絆絆中走過來的。都說環境改變人,在這樣一個環境下,你不改變自己去適應它又如何能生存下來?更不要說試圖去改變它了。

    偉人說,「牢騷太盛防腸斷」,其實我也沒必要為這些所謂的不如意發牢騷,但與我的「小不如意」相比起來,「金國大汗」皇太極的不如意卻要大了許多,應該算是實打實的「十之七八」吧。

    皇太極在即位之初是何等的意氣風發,何等的氣吞萬里如虎,他應該說是精明的,這表現在他登基之初並沒有急於南攻大漢,而是依靠一份要歲幣的國書先造出大漢依附與他的印象,使周邊的各股勢力不由自主的對他忌憚三分,不由自主的以他為元戎,唯他的馬首是瞻。

    同時皇太極也正確估計了大漢的實力,不然他也不會在做了輿論鋪墊後派出五萬精兵(後面做準備的還不知道有多少人馬)陳於長城腳下以防不測,然而皇太極雖然估計對了力量的對比和人心的動向,卻估計錯了我的決心,所以最後才大意失荊州,一步錯步步錯的淪落到現在這個被動局面。

    平心而論,皇太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兵鎮壓東蒙古蘇尼特、土謝圖兩部的暗中「叛亂」還是做了全盤考慮的。然而所謂「盜亦有道」,皇太極這個梟雄在考慮問題時永遠不可能脫離他的歷史局限性。在他和所有這些同時代的人看來,出師名義在作用上與軍事力量有著同等的重要性,沒有合適的名義,就算強漢也不敢貿然出兵,這正是他敢於在明知道大漢暗地裡對蘇尼特、土謝圖部「叛亂」進行的情況下依然興師的最主要原因。可惜皇太極這個人物了,他如果有洞悉未來的能力,能夠知道現代美國的作為,那他絕不敢冒這個風險。

    既然有人願意打頭陣,那麼大漢便可以幕後操縱,使東蒙古和女真在鬥爭中形成一種危險的平衡,這樣一來,兩方都有求於大漢,同時也不得不對大漢做出讓步,使大漢在不付出任何代價的情況下坐收漁利。東蒙古和女真很愚蠢嗎?錯了,他們都很精明,因為這樣做只要能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那麼他們的所得與被迫給予大漢的利益相比較起來是西瓜和芝麻的比例。

    外面的事只需要密切觀察,並根據形勢隨時做好戰略調整就可以了,這並不能影響我的南巡之旅,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我安安穩穩的去南巡,其實也是對皇太極的一種壓力,這使他更加無法弄清我的意圖——皇太極還不會愚蠢到認為我對他在蘇尼特、土謝圖的行動無動於衷。

    我可以裝作不在乎,但大臣們卻不敢在北方形勢隨時有可能發生變化,並波及大漢境內的情況下對我的安全掉以輕心,從金陵離開以後,隨行護駕的軍隊就翻了一番,除了跟在我身邊的一千多侍衛,駐守江南的禁軍第六鎮各營還在聖駕前面十里處的運河兩邊和運河裡安排了五千兵馬「打頭陣」,後面十里處也有五千人馬殿後,在這些人馬和聖駕隊伍中間,隨時都有哨騎不停的來回傳訊路程進度,儼然就像一支小型的出征隊伍。

    出金陵順江東行,在鎮江再轉運河南下,經丹陽、無錫,不一日便到了有人間天堂之稱的蘇州。太湖不遠,園林景近,不一樣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不一樣的景色人文,這裡不但有繁華之城,亦不乏恬淡之景。船隊入埠靠岸,蘇州府的官員以及各界名流士紳早已在碼頭候駕多時,等我和朝廷大員、皇宮妃嬪一上岸,這些人忙上前接駕。

    「恭迎聖駕。」迎駕的詞兒沒變,不同的是多了幾分吳語輕柔。滿碼頭的人可謂各色各等,光各類商賈就佔了一半還多,其餘還有不少風流才子。

    「蘇州府臣穆天川恭迎皇上。」人群的前頭一個瘦高個的中年官員迎了上來,說話間已經跪了下去。

    史景隆走到了我身邊,輕聲提醒了一句:「皇上,這位穆知府是前朝太子太傅、大學士穆盛公的公子,也算是名流之後了,為官近二十載,頗有政名。」

    又是個貴介公子做官的,穆盛公是先帝的太傅,比康大和的資格還老,活著的時候是清流黨的領袖,同時又是史景隆名義上的老師,按官場規矩,史景隆這一句話對穆天川將來的仕途作用不小,可以稱的上推薦了。

    「原來是穆老學士的公子,請起。」我輕輕一扶,讓穆天川站了起來,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何況他老爺子是先帝的老師,這面子還是要給他的。

    「謝皇上。」穆天川恭謙的道了謝後,忙向我引見接駕的官員、士紳、商賈。一陣聖恩眷顧、歌功頌德完畢,聖駕移駕離宮。

    穆天川並沒有給我留下太深的印象,他不過是個比較謹慎的府官罷了,這樣的人在大漢治下多的是,根本不可能引起我太多的注意。

    住入離宮,洗去舟船勞頓,休息用膳後,精神不免為之一爽。

    翠兒回到家鄉,自然是興奮異常,不過也有些緊張神色,等用完膳回寢宮更衣休息的時候,翠兒支走侍駕的宮女太監,照原來的習慣幫我換衣服,順便拐彎抹角的說出了想與她父母見面的意思。

    這種事我不可能不答應:「明天派人將他們傳來就是了。若是朕抽的出時間,也跟他們見見面。既然娶了人家的千金,這門親戚自然是要認的。」

    「謝皇上隆恩,只是……」翠兒神色有些黯然了,「臣妾不到十歲進宮,年深日久,已經沒了爹娘的音訊,只記得那時侯家裡時常搬家的,恐怕現在也難找了。」

    這小丫頭也挺不容易,小小年紀便入宮做了宮女,宮牆深深,哪裡還能有與父母見面的機會?這麼多年過去,她和父母音訊斷絕,連父母是死是活都不知道,更不要說將他們找來見面甚至帶回京城享福,再說翠兒是以宮女進封的低級妃嬪,進封時沒資格昭告天下,其親人按規矩也沒有資格進京認親接受皇恩,這就相當於地主家的通房丫頭,當不了太太,怎麼可能讓自己家人跟著沾光?由此一來,她父母自然無法知道自己的女兒已經飛上枝頭做了鳳凰,也不可能自己找來認皇親。

    這事倒是難辦,蘇州這麼大地方,而且又是很發達的商業城市,百姓租房搬家是很正常的事,茫茫人海之中哪有那麼容易找兩個不知下落的人,再說聖駕也不可能為了給翠兒找親人便在蘇州多呆些日子,那樣一來,最終很有可能使翠兒與父母親人見不上面,以致抱憾離開。

    「朕要找幾個人還不容易?你放心就是了,明天朕就讓穆知府去找,離開蘇州之前,一定讓你們見上面。等回京的時候,就讓他們隨駕回去好了,朕可以在京裡賜他們個宅子。」我為了不讓翠兒失望,空口白話的許諾了起來,不過這顆心卻是虛的,真不知道要是找不到怎麼向翠兒交代。

    翠兒將信將疑,但卻又不能說出來,只好答謝告退。

    第二天早起,康大和、史景隆照例進離宮侍駕,言語間漸漸談到穆天川。史景隆又像昨天似的對穆天川進行了一番誇獎,聽他口氣,好像老穆有王佐之才、諸葛之智似的,我沒能發現和重用這個大才,真是對不起祖宗、對不起社稷。史景隆這個表現我也明白,人家穆天川的爹是他的老師,適當的照顧照顧穆天川還是應當的。

    「朕正想讓穆天川替朕找幾個人。一會兒傳他進來見駕時,你替朕交代一聲。」我把昨天向翠兒許諾的事改頭換面的說了出來,「至於他的能力,還要看政績如何,官聲如何,這事讓曾楚卿他們考績就是了。若是當真值得重用,該提拔還是要提拔的。」

    康大和似乎有另外的看法,躬躬身說道:「皇上,臣與穆太傅相交頗深,這位穆知府小時侯算是在臣身邊長大的,以臣觀察,穆天川聰明是聰明,不過……」

    「皇上,蘇州知府穆天川見駕。」許仕勤走了進來,正好將康大和的話打斷。

    「臣恭請皇上聖安。」不一會兒,穆天川走了進來,跪在地上恭恭敬敬的行了大禮。

    「起來吧。」我略略舉了舉手。穆天川來的真是時候,正好趕在康大和要評論他之前進來。這樣一弄,我也鬧不清康大和話裡「不過」後面的內容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