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偽皇帝 正文 第五十八章 難減的冗員
    對剿匪大軍的閱軍儀式在午時正式開始,一萬多從中軍營、千軍營和鎮西軍挑選出來的精銳將士呼啦啦的排了整整一個正陽門校軍場,風獵獵、旗飄飄,鎧甲映日、刀槍生輝,那場面的壯觀是不用多說的。

    我和七王幾個核心級的議事大臣還有數百高級官員登上正陽門城樓,校軍場中的將士們轟然跪地,「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喊聲響徹雲霄。

    城樓上的眾臣們此時一個個喜笑顏開,這種顯示大國軍威的儀式畢竟是長人志氣的好方法。然而此時我想的更多的卻是那些沒有參加閱軍儀式的將士。我這樣想並非為他們沒得到這種榮譽感到惋惜,恰恰相反,我現在更多的是憂心。光說中軍營和千軍營兩營,光這兩營的人數就不下四萬,而這四萬人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四十歲往上卻沒被提拔過的超齡兵卒,此外還有數不清的軍戶家屬,這些人算不得武裝力量了,更多的應該算軍隊的累贅,要想真正提高軍隊的戰鬥力,怎麼把這些人裁減安置下去是一個重之又重的問題。

    閱軍儀式上我對有功將士進行了象徵性的獎賞,至於如何派發那還需要吏部、兵部、戶部、禮部和各營花些時間具體去做。同時我還宣佈給予馬樹華、翁世資和黃昭信特進榮祿大夫或特進光祿大夫的榮銜,這本來就應該是他們所得的,但以前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未授予。

    閱軍儀式下來,剛剛回到宮中,吏部尚書曾楚卿就拿著折子見我來了:「皇上,今天這陣勢,嘖嘖,也就是您能有如此威儀。皇上可別說臣諂媚,咱大漢多少年沒這麼風光了,別說那些有異心的強匪,就是外番也是大受震動。」

    這還不叫諂媚?這個曾楚卿!

    「什麼事說吧!」我沒跟曾楚卿廢話,這老東西最會順桿爬,我不能給他這個機會。

    「皇上,三年一次的官員考績臣部已經完成了,臣特來向皇上稟報。」曾楚卿有點索然無味的感覺。哼,就得這麼治治他!

    曾楚卿呈上來的足有五六個厚厚的折子。曾楚卿走到我身後指指點點的道:「這些都是朝中地方正四品以上官員優差兩等的考績,其餘兩等及從四品以下官員臣部已按規矩安排,至於政績特別優異者,臣已列副折呈上。」

    四品以上的?四品以上光優差兩等就是滿滿五六個折子的蠅頭小楷,那要是所有官員得需要多少折子:「曾楚卿,你身為吏部主官,這天下有多少官員屬吏你應該是最清楚的。」

    「是,皇上。朝中各部、院、寺、司及地方一十三個承宣佈政使司、三百九十個州府共有正四品以上官員八千六百七十四人。各州府及一千一百五十五縣從四品以下至從九品官員七萬六千八百餘人,各衙門屬吏當以此十倍計。這是說的文官,至於武官,具體人數需兵部呈報。」曾楚卿很熟練的回答道。

    光官員就將近八萬多,這是什麼概念?這還沒算下邊也跟著吃「財政飯」的衙役們。不用說了,就算打發衙役們銀子各地自己掏,就朝廷那點歲入光俸祿和軍餉就差不多淘光了,還能再幹什麼?

    「這官員是不是多了點!」我憂心的問道。

    「沒錯,是這個數,皇上。」曾楚卿滿有打算的說道,他突然明白了我話中的意思,忙又改口道,「皇上,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大漢開國之初各級官員只有二萬五千餘人,但後來各部司屬及地方事務漸多,差員人手不夠,所以便逐年增加,以至於到了如今的近十萬之巨,但就這許多人有時一些事情還辦不過來呢!」

    我搖了搖頭:「朕看這不是人手夠不夠的問題,各處人員設置過多,差使重疊之下,難免有推委塞責之人,如此一來,原來一個人能辦好的事如今三四個人也辦不成。反倒浪費了朝廷的俸祿。」

    「皇上,你不是要裁減官員吧?」曾楚卿露出了為難的表情,「戶部方明德也曾跟臣說過如今朝俸過巨,朝廷歲入難以為繼。可這人員增加容易,若是要減卻是難了,一則,大家情況都差不多,誰也不比誰好多少,也差不了多少,如此裁減誰的是?二則,朝廷及地方官員都是有功名的,若是裁撤如何安排也是個問題,總不能也讓這些聖門弟子也去種菜經商吧?三則,各衙屬吏倒是可以裁的,但以一個十萬人的縣為例,便需各種屬隸三五百,如此算來,我大漢全境八千餘萬百姓便是三四十萬吏隸,這還沒算朝中各衙門以及各地方承宣佈政使司、州府衙門的人,依此計算,公門中人少說也有五六十萬,這許多人若是裁減,先不說以後各地人手夠不夠,單就裁下來這許多人沒事幹都會鬧出亂子。這事還得皇上三思。」

    唉,機構臃腫啊!各朝各代承平日久都會出現這個問題:「許仕勤,你去把康大學士還有方明德請過來,朕有事與他們商議。」

    在一旁伺候的許仕勤應諾而去,不一會康大和與方明得便到了。我把曾楚卿的折子遞給兩人看,並說了自己的憂慮,康大和他們看了一會兒都沒吭聲。

    「皇上,這是個老問題了。」方明德皺著眉頭道,「臣曾跟曾尚書發過牢騷,說如今天天為俸祿的事發愁,還不如把臣賣了換幾錢銀子用。唉……」

    方明德這個平常從來都不缺主意的人也發了愁,看來這事真是個老大難問題了。

    「皇上,您看要不這樣。」康大和踱了兩步說道,「既然這官員裁不動,不如便按級減些俸祿,另外各衙差役臣看還能除去一些。當然,裁員必然會引起些波動,不如朝廷花些銀子安撫一下他們,讓他們自尋出路,這樣也好減輕些朝廷的壓力。」

    「太師,恐怕這樣不大好吧!」曾楚卿接道,「官員們俸祿本來就是不多的,若是無故再減,難免人心不穩。另外差役的事與官員同理,如何減、減什麼人,這總得有些說法吧。」

    「說法自然要有,老臣雖然在朝多年,但下面的事情還是知道一些的,那些差役多是家中有生業的。至於官員,大家都是朝廷棟樑,自然要替朝廷多分些憂,難道這俸祿只能增,若是減了便有意見不成?」

    康大和這麼大年紀也有這麼天真的想法,現在的官員有幾個是那麼無私的……不過康大和的話好像讓我想起了點什麼,是什麼呢?噢,機構改革,停薪留職。這不就是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分流的一個方法嗎!想到這裡我有了主意。

    「朕倒覺得康太師說的有些道理。」

    「皇上,您要三思啊!」方明德和曾楚卿齊聲喊道。

    呵呵,倒是我說急了,沒給他們解釋清楚:「兩位先聽朕說,剛才師傅說差役多有生業讓朕想到了一個方法。差役如此,各級官員家中不也多有田產嘛。既然如此,咱們不如來個去實就虛之法。朝廷已發下鼓勵和保護織造工礦和商賈等生業的新政,這不但使朝廷歲入增加,而且也使一些人更是富的流油,朕看著這事朝廷讓各衙官員去辦,他們中難免有人心癢,即使不敢明目張膽參與這些事,只怕私底下已有不少人涉足了。」

    「皇上,此事已有明令禁止,若是發現,定當嚴懲不待。」康大和肅然道。

    我笑了笑:「師傅何必如此?須知水當導之,不可阻之。如今這般狀況你抓得了多少人?不如便順了這個趨勢。啊,朝廷可以這樣做,一方面重申不許官員涉足工商的政令,另一方面可以鼓勵官員棄政從商,給予他們優厚的保護之法,並且可以保留他們品級,只是不再領實職,不再發放俸祿,至於各衙差役也可以用這個辦法。如此一來,豈不和裁減官員是一個作用了。」

    「皇上,這事恐有些麻煩,此禁一開,雖然可以裁減官員,但卻難免造成人員流失。恐怕……」曾楚卿有些疑慮的說道。

    我不以為然的道:「有得必有失,不過該走的留不住,該留的也走不了。若說從商也不是人人都干的了的。咱們在行此新法的同時,盡量提高官員的待遇,並在空出大量實職的情況下加大對優異官員的提拔,同時加大對冗員的懲辦力度,如此一來豈不兩全其美?」

    康大和咋著嘴考慮了半天,最後依然不放心的說:「皇上說的這個法子以前從來沒聽說過。嗯……要說臣這般人絕不會棄政的,相信底下一些人也會與臣一般的想法……不過行是行,只是此事不能一開始便施行於天下,還是擇一地方試行,若是引不起亂子再頒行天下為好。而且還要嚴格考績百官,凡是卓異者,切不可放走了他們。」

    這還用說?這種事我也不敢一開始就做的太大:「師傅說的是,江浙頗有從商之風,不如便在那裡先試行吧。」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