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偽皇帝 正文 第三十八章 實惠
    康大和老是老了點,但腦子是好用的,為了不讓群臣以不合祖制之名反對商稅減免,他別出心裁的替我擬了份聖諭。

    聖諭中說:士農工商,本為國家生民之一體,商者,東西交通便利而行,實為四民不可缺之類屬。太祖朝時,聖宣仁孝愍誠皇帝為扼阻商賈貪念,頒令重征。百年而降,商者已絕暴利可貪,並行恭奉聖學,實乃太祖先見英明,萬民福祉所在。然,商賈之行,互通有無之道,不可或缺。朕體察生民之福祉,顧念先帝創業之艱難,為天朝萬年聖業計,秉承太祖太宗遺訓,訓民以誠,故頒行護商減稅富民之策,以使萬民樂業。

    這文縐縐的話我是不得要領的,不過我明白,康大和之所以把先帝像提茶壺似的提來提去,目的就是要讓我的減稅計劃附會到先帝們的身上,使群臣沒有什麼不合祖制的借口來反對。不過我看這個東西效果和廣告沒什麼區別,你說它有用吧,它還總給人虛無縹緲的感覺,說它沒用吧,它「廣而告之」的效果還在那裡擺著,給人一種先入為主的印象。

    相對於康大和的駢儷文章,曾楚卿的建議就實用的多了。曾楚卿提議說,要想讓群臣不反對,就得把他們拖到我的船上來,如此就要使他們能夠從減稅裡得到好處。當然了,曾楚卿是不會說的這麼直白的,但意思很明顯,就是在以後根據稅收增加的情況逐步提高群臣的待遇。對於曾楚卿的建議,我給予了明確答覆,那就是每年根據稅賦增加的比例同比例增加京官的待遇,至於外地官員,則根據他們所轄地區經濟增長對其予以經濟以及官爵上的獎勵。

    當天,方明德就已經擬好了減稅護商的辦法,裡面提到了商稅五年之內減免到太宗洪康年間的水平,商人運貨所經各地州府不得再行徵收路稅等等許多政策,這些政策我看著都是合理的,不但使稅率在五年之內減少近一半,而且還在很大程度上使商人們免去了運輸途中所受的重重盤剝,為商業活動在更大範圍進行交流打下了基礎。商人們終於不用再怕因為路上過多收稅使他們的貨物售價過高而賣不出去,如此一來,貨物價格降下來,他們的利潤卻沒降,並且還因為價格大大降低,銷售量更大,有利可圖之下,自然使更多的商人敢於擴大銷售規模,從而使商業活動大大的活躍起來,朝廷的商稅收入自然也就跟著提了上去。

    對於方明德這麼快就弄出這麼多政策,我一開始有點奇怪,這位「財政大臣」開口閉口「抑商」,怎麼會這麼快就有了這麼多保護商業的辦法,後來我才知道,其實方明德多少年前就已經看出了抑商帶來的惡果,並在腦海中多少次的想像著怎樣振興商業和商業發達後的繁榮景象,然而因為朝廷多年明令對商賈徵收重稅,他一個文弱書生胳膊扭不過大腿,也只有閉口不說了。他今天早朝一聽我說什麼市井俚語就已經明白我有心振興商業,為了試探我,在我問他以前稅收情況的時候,他特意把商稅逐年減少這個問題點了出來,以使我能有一個證明自己觀點的有利證據。這個方明德,竟然不動聲色的把我「糊弄」了,真真是氣殺我也!

    第二天在朝會上把減稅的事一說,一開始群臣還多有反對之聲,可等康大和的那篇文章一讀,反對聲就小了許多。

    這時候,曾楚卿適時的走了出來,滿面「痛心疾首」的勸道:「皇上,這事得三思啊!商稅一減,固然符合列祖列宗愛民之心,可此事萬一做不好,朝廷的歲入可就少了。臣工們……臣工們,唉,這可如何是好?」

    這個曾楚卿演戲演的還真像,他先附和了康大和的那篇文章,使群臣們說不出皇上有違祖制的話,然後再說什麼歲入可能減少,臣工們怎麼樣怎麼樣的話。這話誰還聽不出是想說俸祿的事呢?所以在他依然在「痛哭流涕」的時候,群臣便開始語重心長的勸我了:

    「皇上還請三思!減稅若是動搖了國庫根基可如何是好!」

    「是啊,軍餉、河務、九邊,哪裡能缺了錢?這稅不能減。」

    「變則亂,國家稅制不可輕動。」

    ……

    「皇上英明睿智,減稅聖諭臣贊同。你們這些人怎可只知因循守舊,卻不為朝廷分憂,皇上難道虧待了你們不成?」七王爺突然發話了,這個現在的第一權臣突然的發話頓時把反對聲壓了下去。這說明七王爺在這事上也是我的。

    唉,我怎麼這麼糊塗,沒有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七王爺呢?不然他就沒必要用得罪群臣的方式來維護我了。不能讓七王再自墮威風,我連忙接過了話:

    「七王且勿動怒,曾楚卿和各位愛卿所說的也是實情。」說到這裡,我用目光示意曾楚卿回到朝班裡,讓他別站在外面當出頭鳥,「然而窮則思變,國家積弱到了這個地步,不變怎麼能行?如果再這樣繼續下去,朝廷用度將會永遠捉襟見肘。眾位愛卿都是大漢的中流砥柱,為國操勞,鞠躬盡瘁不說,所得俸祿也是不多的。朕身為一國之君,怎會不知道這個情況?減稅護商,朕並非一時腦熱便說出來的。自然考慮了各方面的情況。就算商稅暫時受損,有農稅頂著,朕也絕不會使營中兵士少了餉銀,眾位愛卿少了俸祿。何況減稅之舉可使商賈踴躍,而使朝廷歲入增加。到那時國庫自然充盈,自然不用愁錢的事。」

    說到這裡,我把昨天與曾楚卿商量的給官員們加俸祿的辦法一說,朝堂上的反對聲頓時一掃而空,比起來時還要快,看到這種情況,我真有點懷疑古代官員們的道德素質了。

    減稅的口徑達到了空前的統一,旱澇保收誰不願意?反正如果稅制改革失敗了,最後倒霉的只有皇上,要是成功了得利的卻是大家,所以一時間朝堂上只有「萬歲英明」之類的話了。

    我看著殿下群臣,突然有個想法,如果把這些看上去道貌岸然的大人們放到亂世,他們會怎樣做?想到這裡我心裡突然有了一點害怕,眼前彷彿浮現起了那些國破家亡時變節的叛徒們。這些人以私心對待朝廷,若是真到了國家危難的時候,我靠得住他們嗎?夠戧!

    這是個大問題,一個國家的最高統治集團尚且不能一心為國,還能指望普通百姓嗎?我現在感覺到光靠一些經濟手段去使國家變富有並不一定能使國家變強大,一隻肥大的羊更加容易成為惡狼垂涎的美味。現在大漢身邊就臥著這樣一隻狼,那就是金國,如果不能使大漢形成戰勝他們的力量,那麼我現在辛辛苦苦去做的這些變法最終形成的經濟果實只會落入金國的嘴裡。

    這不是我想看到的,為了避免這種結果的產生,我不能再拘泥於一點一滴的改變,而是需要從根子裡改變大漢的弱國心理,只有這樣才能重現昔日漢唐的雄風。這個責任對於我來說,還是前途迷茫的,但我沒有選擇!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