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偽皇帝 作品相關 明朝的火器(轉帖)
    明朝的戰爭形態,戰爭模式和之前的歷朝歷代相比,有了非常巨大的變化,而之所以產生這樣的變化,我認為和我將要談的火器,艦船與戰車有很大的關係。當然這其中的火器的應用是起到了核心的地位。

    如果說中國的火器在戰場上面的應用,宋朝是萌芽階段的話,那麼明朝就是大發展的時代。而出現這種形勢則是與朱元璋的發展歷程息息相關的。

    朱元璋是在黃河以南,長江附近起家的,在他發展之初,就有一個叫焦玉的人獻上他所研製的火器,於是朱元璋的隊伍成為了江南起義軍當中可以說是唯一的火器成為制式裝備的起義軍。江南水網縱橫,再加上劉福通的北伐,蒙古人引以為傲的騎兵隊伍發揮不了應有的威力,於是擁有火器的朱元璋很快就嘗到了甜頭,在與陳友諒的一系列戰鬥當中,火器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洪都攻防戰當中,陳友諒揮軍60萬圍攻洪都,結果洪都的朱軍在火銃的幫助下使陳友諒久攻不下。而其後的鄱陽湖大戰朱元璋的軍隊更是發揮了火器的威力,使用了當時中國最先進的「火炮、火銑、火箭、火蒺藜、大小火槍、大小將軍筒、大小鐵炮、神機箭」等火器,開創了在水戰中以「艦炮」轟擊敵艦的先例。同時還為焚燒軍巨艦的需要,臨時創製了燃燒火器「沒奈何」,而陳友諒除了擁有巨艦之外則一無是處,如何能與朱元璋「現代化」的軍隊抗衡?

    老朱順理成章拿下整個中國之後自然不會忘記火器帶給他的好處,於是火器成為了明軍的制式兵器之一,通常明軍的構成為「銑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槍四十」,火器的比例佔到了10%。而隨著火器的發展明朝出現了兩個新的兵種,一個就是神機兵(火器兵),而另外一個則是車兵-戰國時期被拋棄的戰車重新又煥發了青春。

    明朝建國之初,火器的發明和製作在世界上面是居於領先地位的,可是俗話說有壓力才有動力,承平日久,自然火器的發展就開始遲滯起來,於是西方國家在火器的發展方面就超過了我們。而嘉靖之後,南有倭寇,北有撻擔和後金,內優外患嚴重,軍事鬥爭十分激烈,於是火器在明朝又繼續發展起來。當時的有識之士就提出了「」有精兵而無精器以助之,是謂徒強「:」若有人無器,則人非我有矣「-摘自《徐光啟集》,這一批人大力推動了火器技術的發展。於是在嘉靖至萬曆年間,明人主要學習和改進了西方傳入的各類火器,其中佛郎機和鳥銑被明軍改造和更為完善之後大批量的裝備了軍隊。在學習和仿製外國火器的同時,傳統火器也有了較大的發展,大體可分為燃燒性火器、爆炸性火器和發射性火器3大類,約有二三百種之多。

    與此同時,隨著火器式樣的發展,火葯的配方和製作技術在明朝也趨於成熟,大體可分兩大類,由硝、硫、炭構成的純火藥配方和夾帶其他成分的毒火、神火(我國古代的化學兵器)等火藥配方,隨著不同的用途而對應不同火葯的配方,在製作工藝和火葯理論方面均達到了成熟的階段。

    隨著火器的大發展,明朝的戰爭方式也有了較大的改變,戰車和戰船就是最能讓火器發揮出作用的兩種武器。

    明朝的水上實力是非常強的,嘉靖到萬曆年間,僅僅在江浙一帶,戰船的型號就達到了21種,如果加上福建和兩廣,型號更是繁多。在火器的大量應用之前,水上的戰鬥雖然是有用到弓箭,但是解決敵人的最後手段還是犁沉敵艦和接舷戰兩種戰法,但是隨著火器的大量應用,當時的水上戰法有了巨大的改變,有人就提出「海戰不過是以大船勝小船,以大銃勝小銃;以多船勝寡船,以多銃勝寡銃。」明代的海戰有了近代的模式。

    在嘉靖年間,明軍的戰船一半以上的戰鬥人員都使用火器,而到了萬曆年間,比例達到了70%。戰法則是,80步之內用鳥銃,60步之內用火箭,40步之內用飛天噴筒,20步之內開始用冷兵器標槍等,靠近則用火藥桶、火磚以及其他冷兵器。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百步之內以火器為主多層次殺傷敵人的武器配備系統。這種戰法使敵船甲板上站不了人,帆篷被燒,完全失去戰鬥力,束手就擒。所以當時倭寇雖然橫行,但是在海戰方面卻不是明軍對手。為了更好的發揮明軍的火器優勢,明朝還學習了葡萄牙等國的「蜈蚣船」,專門為了安置中型或者是大型的佛朗機,所以說在當時的世界上明朝的水上作戰力量是數一數二的,可惜的是終明朝一代,防禦為主的思想佔據了主導地位,導致了萬曆年間比隆慶年間的戰船在總數量增加了73.2%的情況下,大型戰艦反而減少了40%,海上的防禦越來越靠近內陸。以至於在援朝戰爭期間,津京地區調浙的戰船只有中小船隻,大型戰船只有現造。

    明代戰車是有屏蔽的車和威力很強的火炮的結合物。眾多戰車組成的車營,是有足之城、不襪之馬、移動的火炮,集城他的防韌性、戰車裝載機動性和火炮的殺傷性於一體,能攻、能守、能移動。載火炮的戰車為現代戰車的雛形。

    戰車的大發展時期是在嘉靖到萬曆這一段時間之內,在這期間出現了兩個對戰車發展作出了相當重要貢獻的兩位將領,一個是戚繼光,另外一個就是俞大猷。他們二人發展出了偏廂車和正廂車兩種戰車,偏廂車,車車相聯,形成車城,更利於防守,或者說戚繼光考慮立於不敗之地的防禦力更多些,正廂車,前有屏障,更利於前行作戰,或者說俞大配考慮以戰代守更多一些。這兩種戰車可以說是當時諸多戰車形制的代表,成為了明朝的兩種主戰戰車。

    明朝與歷史上的漢族政權一樣,都受到了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對於這種威脅,明朝的戰爭思想卻與歷朝歷代大不一樣,雖然明朝同樣重視養馬,但是卻不是用來以騎克騎,而是用車克騎。由於有了火器的輔助,更是讓這種思想流行起來,戚繼光講:戰車「所恃全在火器。火器若廢,車何能御」俞大猷則指出:「車必藉火器以敗賊,火器必藉車以拒馬。二器之用實相須也。」在這種用火器加戰車思想的影響之下,他們在戰車上裝備了更多、更先進的火器。戚繼光的重車營。每車裝備大佛郎機2架,每架配備9個子統,全營佛郎機256架;鳥銃手配備鳥銃l桿,全營有鳥銃512桿;火箭手每人配火箭60枝,全營共火箭15360枝。一車使用火器的人數已佔75—80%。另外,每營還有大將軍車4輛(一說8輛),火箭車4輛。作戰時,火器可以終日打放不停。火器的質量較過去也有較大的提高,以西方傳入的鳥銃、佛郎機代替了手銃和碗口銃,以仿西方佛郎機製造的無敵大將軍代替了傳統的大將軍,就是火箭較過去也有改進。這些火器的威力是嘉靖以前難以相比的。與戚繼光相比,俞大猷京營戰車上的火器是較少的,每車只有大佛郎機1架,湧珠炮2位。但他原先設計時遠不是這樣。他打算「每車大佛郎機一座,中佛郎機二座、鳥銃二桿,地連珠二桿,湧珠大炮二位,夾靶快槍十桿」,火器的威力更大,只是後來沒有完全按著這個設想辦罷了。即使如此,實際配備的火炮,一車營也有360架位,火力也還是較強的。從以上兩位軍事家車營配備的火器看,車營實為火器營。車載運火器,便於機動,車又屏蔽敵人的矢石,保護火器,從而能充分發揮火器的威力。這種車載火器在歷史上也是創舉,較好地解決了重型火器機動作戰與車、步、騎合成協同作戰問題。

    在戰法方面兩人也有所不同,戚繼光的戰法是,敵騎進攻,車列方營,鳥銃、火箭、佛郎機輪番施放。如敵不退。火箭車和大將軍車上的火器齊發。這眾多威力較強的火器輪番施放,可以終日不停。在這種情況下、敵馬驚亂,鮮有不敗退的。如敵逼近,附車的奇兵隊則出車列成駕鴦陣勢,籐牌手在前,次鈕手,次長槍手,次鳥銃手改用長刀,同敵人腸殺,然後有秩序地退回車內。如敵敗退,則出騎兵進行追擊。俞大猷的戰法是,敵騎進攻,車列方營,施放火器,打擊敵人。敵人在火箭的打擊下,難以接近戰車,車車相連,車前有屏蔽和大槍頭。即使敵騎接近戰車,也難以逾車而衝入陣中。敵退卻,車方陣迅速變車橫陣,向敵推進。如敵大退,則騎兵出車追擊。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明朝的作戰模式已經向著熱兵器時代過渡,明朝的騎兵作用進一步的降低,而以步克騎和以車克騎成為了明朝戰略思想的主流。

    綜上所述,火器的大發展使中國向著熱兵器時代過渡,而清朝入關繼而奪得天下卻打斷了這一進程,使中國重新回到了冷兵器的時代,從這一點來說,清朝是大大的退步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