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情形,讓周瑜非常的難受,你說出兵吧。出師無名。晉王和劉備有私人恩怨,曹操又是有名的國賊。沒必要拿江東兵的性命去冒險。袁熙勢力強大,號稱大軍三百萬,能不招惹的,就不去招惹。
可如果不打,萬一劉備被滅了,袁兵乘勢南下,渡江作戰,奪取江東六郡,就等於是失去了劉備和曹操兩個盟友,江東將陷於獨自作戰的窘迫中。第三,江東兵豁上老本去跟袁軍拚命,勝了之後,曹操劉備,這兩個喪家犬,定然乘機瓜分江東之地。那時候,吳王賠本賺吆喝,更是彆扭。
周瑜做的最好的打算是——隔岸觀火,最好袁、劉、曹。這三家三敗俱傷,袁軍無力南下,劉備、曹操羽翼斷折,江東出兵把兩家收拾了和袁軍平分天下。才是上策。至於消滅勢力強橫的袁兵,周瑜根本連想都沒有想過。那是不可能地,至少在近十年內,沒有人可以做得到。
所以周瑜和孫權說:「此刻形勢還不明朗,勸大王靜觀其變,不要輕舉妄動。假如開罪於晉,後患無窮,失去劉備這個盟友,對江東也是一大損失。再等等,看看兩家的態度如何。我軍此刻要做的,就是謹守城池,派兵守住大江和江夏郡,防止袁、劉吞併。」
孫權也覺得周瑜說的有理,命令周瑜帥兵赴三江口佈防。自己也要趕赴柴桑。可是,孔明和魯肅根本就不讓他走。整天纏著,一個讓出兵,一個讓觀戰。煩都煩死了。魯肅第三天又來了,說是,晉王說了,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把竟陵以南的土地全部併入江夏郡割讓給東吳。竟陵以南?差不多有一個郡的土地,縱橫百里,濕地肥沃,可以屯墾。孫權一下子就動心了:「晉王此話當真?」
魯肅也不跟他拐彎抹角,直接了當:「晉王割地給吳王,原因有二,其一,就是讓大王放心。袁軍目的只在荊襄,絕不會染指江夏、江東。其二,竟陵臨近烏林,若屯兵於此,必定威脅樊口,會引起不必要的誤會。這樣的戰略要地,晉王都肯割愛,足見其沒有圖謀江東的心思,大王一定要明鑒。」
孫權心裡是一千一萬個願意。可是他還要徵求,張昭和周瑜的意見。擺擺手道:「寡人疲憊,過幾日再給先生答覆。」
魯肅出去之後,孫權立即就給周瑜寫了封信,把情況說了,送到三江口。
周瑜這裡也迎來了一位客人。就是他的小學同學——蔣干。蔣干和周瑜小時候,關係還算是可以的。蔣干經常抄襲周瑜的作業,因而免除了不少,教書先生的杖責之刑。所以內心裡一直很感激周同學。
兩人見面寒暄了一番,周瑜就把笑臉拉長了,差不多下巴可以挨著地面:「你是不是來勸降的,要是的話,啥也別說,喝完酒立馬走人,我沒興趣聽。」
「你看,你看,小周,你這是說的什麼話,我是那樣人嘛?咱哥兩兒,這是什麼關係。槓槓地。我瞭解你的脾氣——剛正不阿,忠心耿耿,威武不屈,貧賤不移。怎麼會給你勸降?我是來給你說一下,晉王的意思。「
周瑜聽了蔣干的這幾句馬屁,心情很是舒暢,拉長的臉,又縮了回來,笑道:「知道,知道,老蔣你不是那種人。說吧,晉王到底想怎麼樣?」孫權是吳王,所以,周瑜也沒必要對袁熙不客氣。這都是關係問題。
蔣幹道:「是這樣,晉王的意思,他不是來打吳王的。是找劉備和曹操算賬的。你都不知道——」蔣干看看四周無人,壓低了聲音,悄悄道:「小周,其實晉王和劉備是有私人恩怨的。」
周瑜大笑道:「扯淡,整個大漢朝誰不知道,你們晉王厚顏無恥,搶了人家劉備的老婆,我還不知道,你也太小看我們吳國的情報系統了吧。」
蔣干砸著嘴道:「哎呀,知道就好。那就更容易了。這事兒,是這麼回事。晉王的側妃,蔡夫人,就是蔡文姬。劉備以前,在她身上做過敗德事。蔡文姬,至今耿耿於懷,總是在這個晉王耳朵邊上吹枕頭風。晉王又殺了張飛,還搶了劉備的老婆。我跟你說,小周。他們兩個那仇恨大了去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我的意思是說,吳王,沒必要淌這渾水。晉王不滅劉備,劉備遲早報仇,這都是私人恩怨,沒辦法的事情。你說對吧。」
周瑜苦笑:「活該,他袁熙,三宮六院還不行,禍害人家老婆,人家能跟他善罷甘休吧。」蔣干擺手道:「那事兒,跟你沒啥關係,知道嗎?你怎麼就知道不是甘夫人勾引的晉王呢?」周瑜咳嗽道:「甘夫人長啥樣?」蔣干想了一下:「不知道,我沒見過——哎,怎麼跑題了。接著說,那個曹操跟晉王仇恨也不小——」周瑜道:「我聽說了,晉王把人家閨女給糟蹋了。你說,有沒有這回事?」蔣干的臉色不好看了:「你丫的,還大都督,滿口胡說八道。誰把誰給糟蹋了?誰把誰給糟蹋了?那是曹操給晉王使得美人計。沒想到被晉王識破了,曹操自己偷雞不成蝕把米,賠了夫人又折兵。能怪的了晉王千歲嗎?」
周瑜一聽,行啊蔣干,你他娘的,真是袁熙的忠臣啊。說兩句都不願意。
蔣幹道:「反正曹操是恨透了晉王了。這還有個原因。知道曹操的兒子是怎麼死的。是被張繡殺死的。張繡此刻正在晉國混呢。還是晉王的愛將。前兩天曹操還要求晉王殺了張繡,晉王不願意。所以兩人的矛盾就更深了。不同戴天呀。這些都是私人恩怨。你說,吳王摻和進來,有什麼意思?」
周瑜沉聲道:「吳王沒說要摻和進去,從來也沒說過。不過,晉王統百萬大軍南下,誰知到他打得什麼主意呀。你這樣,你在這裡住上幾天,我和吳王商量商量在給你答覆。」
周瑜說過了就把蔣干給忘了,他太忙了,蔣干在軍營裡一住就是十幾天,直到孫權的書信來了,周瑜看罷,才把蔣干想起來:「快,把蔣干先生給我找來。」
「小周,你這是什麼意思,我上次跟你說的話,你琢磨的怎樣了?」
周瑜對蔣幹道:「你實話對我說,晉王真的沒有出兵江東的意思?」蔣幹道:「你要是不信的話,我姓蔣的就留下給你作人質,等晉王撤兵了我再回去,這行了吧。」周瑜苦著臉道:「不是我說你,你一頓飯吃三十多道菜,是不是有點過分了。」蔣幹不屑道:「你一個大都督,不是連飯都管不起吧?」周瑜此時心裡已經有了底;「行,你就在住幾天吧。」
然後周瑜給孫權寫了封信,覺得應該先把劉封和關平勸走。這是一種試探,如果劉封和關平走了,就說明劉備沒有圖謀江夏的意思。如果兩人賴著不走,那行了,劉備肯定就是在打江夏的主意,沒說的,和劉備決裂。
劉封和關平是什麼角色,一樣的有勇無謀,兩個硬貨。
周瑜派去的使者闞澤,還沒有把來意說清楚,就吃了劉封兩個耳光。打得眼冒金星,鼻青臉腫。劉封罵罵咧咧:「狗日的周瑜,你回去告訴他,只要我劉封在一天,他休想打竟陵的主意,什麼東西。滾滾滾,別讓我看到你,要不我活剮了你。」
闞澤在東吳也是個人物,那裡受過這樣的侮辱,大怒。回去就添油加醋的跟周瑜形容了一番。說:「劉封太囂張了,他挨個問候了大都督的列祖列宗還不算,還揚言,早晚有一天要殺到東吳,要——要霸佔都督的老婆——」
「混賬,劉封可惡。看來,劉備果然有圖謀江夏的野心。傳我的將令,命烏林的韓當、周泰帥兵即刻攻陷竟陵,記住活捉劉封,不要和劉備結下死仇。」
闞澤出來之後,就想,事情不好辦,你說活捉就活捉,萬一劉封死在亂軍之中如何是好。
韓當、周泰都是東吳的一流名將,武功蓋世不說,戰術也是一流,韓當曾經獨自擊退過魏文帝曹丕的大軍,實在是文武雙全的將領。勝過劉封、關平這兩個小東西,何止十倍。第三天捷報傳來,竟陵已經被攻克,劉封死在了亂軍之中,關平負傷逃跑。
天啊,真是喜憂參半。攻克竟陵是好事,可是劉封翹了,就不太好了。孫權幾乎就是在同一時間,得到了消息,心想,這倒好,沒有轉圜的餘地了。和劉備徹底是結怨了。
諸葛亮遲一些也得到了消息。他倒是不擔心劉封的死,他比較生氣劉備,你佔領竟陵有個屁用。還不趕緊讓給東吳,這可好,不可收拾了吧。
諸葛亮立即去見孫權,說:「吳王不必自責,那劉封咎由自取,死的活該。劉封本來不是皇叔的親生兒子,今日抗命而死,怪不得別人。」孫權納悶;「劉封怎麼抗命了?」諸葛亮信口道:「其實,皇叔早就下令,要把,竟陵割讓給東吳,可劉封就是不撤退,才有今日大禍。吳王不必難過。」
孫權心說,我難受個屁,我高興還來不及呢。
孔明還要再說,正好,魯肅也走進來了。兩人對視了有一炷香的時間,孫權才給介紹。於是兩人爆發了一場辯論。
公圓2年,建安十六年一月。這一年,魯肅剛好四十歲,諸葛亮三十一歲,孫權三十歲,周瑜三十七歲,劉備五十一,袁熙三十一,而曹操已經是五十七歲高齡,風燭殘年的老人了。
諸葛亮早就知道袁熙的合肥侯魯肅到了江東遊說孫權。諸葛亮也知道這個魯肅是個厲害角色,想要和他見上一面,可是孫權死活不肯。
今日終於是見到了。
諸葛亮羽扇綸巾,瀟灑大度,離座而起,躬身施禮:「原來是合肥侯子敬先生,有禮,有禮。」
魯肅也很欣賞孔明,兩人相互見禮。諸葛亮便挑釁:「侯爺此來,可是向吳王投誠?」魯肅是個忠厚長者,沒這麼多花花腸子,笑道:「非也,肅是奉了晉王旨意,來勸吳王,不要參與,劉皇叔和晉王的爭鬥。」
諸葛亮羽扇一指:「子敬此言差異。袁熙乃是國賊,你為何助他。」魯肅是個出色的政治家,國賊之說,在他這裡是行不通的,成王敗寇,天道循環的道理,他比誰都清楚。他不是愚忠之人。連忙擺手道:「孔明差矣,晉王,少年登位,南撫北剿,勸農耕桑,發展經濟,功勳卓著。實在是少年英主。和國賊沒有關係。」諸葛亮有他的看法:「聞,袁熙此人,弒父殺弟,囚禁兄長。好色無厭,淫女。姬妾三千。而且,殘暴不法,縱容士兵搶掠。涪城一戰,受害的蜀中居民何止千萬。這樣的人,也配稱得上是明主?」
魯肅逐條批駁:「所謂弒父殺弟,子虛烏有。袁紹公,乃是被大公子袁譚所害。袁譚罪有應得,才被囚禁。袁尚謀反自盡而死。冀州小兒都知道。要說好色無厭,古來帝王皆如此,不足以說明問題。淫女之說,更加可笑。你主劉豫州,三次拋棄妻子,德行全無,不配為人夫婿。甘夫人擇人另嫁,晉王明媒正娶,有何不可。
姬妾三千,我沒聽說過,只有四五個吧。算得上是矜持有道了。至於縱容士兵搶掠。袁兵軍紀如何,天下臣民心中有數。不然不會,到了一座城池,就有百姓夾道歡迎了。涪城一戰,事出有因,是文丑縱兵搶掠,晉王深責之,還免了他一年的俸祿。孔明所言,不足信也。」諸葛亮道:「強詞奪理,強詞奪理。我這裡有當今陛下衣帶詔一份,說明袁熙,欺壓聖上,無惡不作,實為國賊。」
魯肅無言以對:「衣帶詔是假的,是伏完假傳聖旨,伏完已經被正法了。」
諸葛亮佔了上風,笑道:「當今江南之事,子敬有何看法?」魯肅道:「江南無事,晉王之意在於江北,無意江南也。」
諸葛亮冷笑道:「袁熙野心勃勃,今漢室四分天下有其三。必定想要席捲天下。何謂無意江南乎?」
魯肅道:「師老兵疲,無力再戰,晉王滅了劉備,立即回轉,養兵歇馬,不復出也。人貴在知足,晉王有此品質。」
諸葛亮詞鋒犀利,怒道:「大將軍而丞相,丞相而晉王,此所謂知足常樂乎?那麼晉王之後是不是要稱帝。」
魯肅樂了:「那你的意思,吳王也是要稱帝造反了。」
「沒有,寡人沒有,寡人對陛下一片忠心,你們別瞎說。」孫權臉紅脖子粗的嚷嚷。
孔明吃了暗虧,不依不饒:「袁熙攻入江陵,隨即會攻江夏,對是不對?」魯肅道:「眾所周知,丹陽與合肥壽春同屬揚州,只是一江之隔。從丹陽攻打合肥要衝就是皖城。如今,晉王割讓皖城、居巢給吳王。等於把整個濡須口,拱手相送,長江下游的優勢,我軍已經失去,試問如何圖謀江東?」
孔明笑道:「我且問你,曹操和劉使君,合兵一處兵力不過二十萬。用得著晉王千歲興師動眾的,三百萬大軍攻打嗎,不是圖謀江東又是什麼?甘寧在蜀地造戰船幾百艘,難道不是為了在長江上打水戰嗎?」
孫權有些動容。
魯肅連忙解釋:「白帝城,夔關一線,盤踞曹兵,若不用水軍,難道還游過去不成。至於說,三百萬大軍,絕無此事,六十萬倒是有的。」這是個失策的地方,一開始的時候,不應該虛張聲勢嚇唬孫權。應該不顯山不露水的保存實力。
孫權最大的顧慮,就是袁軍的兵力,此刻魯肅這麼一說,整顆心就放了下來。「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諸葛亮道:「吳王不要聽袁熙花言巧語,假如劉使君兵敗,東吳必然危險,大王請三思啊。」
孫權的心思已經定了,當即翻了個白眼:「人家晉王已經在信裡發了毒誓,不會圖謀江東。你別胡說了。再說了,寡人和晉王的關係,你是不知道。寡人和晉王相交十幾年了,他不可能對我有企圖的。」
諸葛亮一聽,完了,孫權一開始是膽怯、懷疑,而後是利慾熏心,此刻則是心滿意足,對袁軍徹底的放心了。連吳抗曹的事情,徹底沒戲。【請各位大大來網,鍾離昧的作品,謝謝。鍾離昧,感激不盡。】
正在孔明憤恨難平的時候,有人來報:「軍師,主公請你速回江陵,袁兵已經開始四面攻城,我軍就快頂不住了。」
諸葛亮大吃一驚:「快,備船,回江陵去。」諸葛亮實在是沒有想到,袁熙竟然無意於東吳,這一點不是諸葛亮的失策,而是以袁熙平日的作風,絕不會如此。況且,袁熙年輕氣盛之人,竟然不趁此百萬大軍壓境之際,耀武於孫權,等於把孫劉聯盟的事情給弄得複雜化了。
本書。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