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時空新三國傳奇 正文 第四十節 蔣振華千里平遼東
    第四十節蔣振華千里平遼東

    趙子龍鐵騎破敵膽

    卻說公元207年底,我率大軍回到長安以後,除了安排新歸附數州的改革後,就基本上什麼沒有大事了。有了這7年來的改革經驗,部屬們早已經熟悉了日常的運作過程,再加上科舉制度的順利實行,從平民階層和士族階層中招聘了不少的人才,故我這個統帥當得倒是清松。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一個二戰時的故事:一位記者採訪艾森豪威爾時,見其正在輕鬆的打高爾夫球。便驚奇地問道:「您做為數百萬盟軍的最高統帥,為何如此悠閒呢?」艾森豪威爾將軍答道:「雖然我轄下有數百萬兵馬,但是我平時只管三個人。歐洲戰場有蒙哥馬利,太平洋戰場有麥克阿瑟,後勤工作有馬歇爾,故我平時只需管好這三個人就行了。」記者大悟。可見一個好的統帥並不是樣樣都要親歷親為的,選擇一個優秀、合適的下屬遠比親歷親為更重要,這一點我可就比諸葛亮強了。諸葛亮之所以在三國時自死後蜀國就一蹶不振,就是因為諸葛亮自認為天下沒有人比他更聰明了,不肯放權,大事小事全都自己親自過問。結果其一死,蜀國便沒有一個人能挑起這千斤重擔了。姜維、蔣琬、費諱等皆不具輔國之大才,焉能不輸給鄧艾、鍾會耶?這樣的錯誤我可不能犯。

    於是自已除了一些兵權、人事上的事抓得較緊一些外,大多數事情都交給了荀彧、郭嘉等人處理,自己倒成了個甩手掌櫃的。每日裡除了讀書遊玩以後,就是陪陪自己的妻子和兒女,好不悠閒、自得。正當我抓緊得來不易的空閒和家人團聚,忽然幽州刺史烏桓觸六百里加急來報:「遼東太守公孫康造反,自立為燕王,欲圖幽州,請大王速發援兵,剿滅此賊。」我一看之下,就呼的站了起來,心中大怒:「小樣的公孫康,早就知道你不是個好東西,還想以後再收拾你,沒想到你現在就蹦出來了。也好,晚痛不如早痛,趁現在把這個毒瘤割了,以後南征時就再無後顧之憂了。說到這個公孫康,其父公孫度乃大漢武威將軍也,世鎮遼東多年。公孫度死後,傳位於公孫康。此人貪得無厭,不是什麼好東西。本來我早就知道這一天遲早會到來,但是一直沒有借口對其用兵,且連年征戰中原,故緩了下來。沒有想到這一天還是來了。我遂招集群臣議事。

    諸臣皆至,我說道:「今日接到幽州緊急奏報,遼東太守公孫康造反,自立為燕王,欲圖幽州。諸公對此有何看法?」諸人聞聽,皆吃了一驚,郭嘉為眾謀臣之首,率先說道:「主公目下正欲南征,欲無後顧之憂,必須早日平定此患。」賈詡亦道:「公孫康雖無能之輩也,然遼東鐵騎多為胡蠻組成,戰力頗強,卻須遣一名將定之,方無後患。」我沉思了一會說道:「遼東之地,胡族眾多,尤其是三韓等地部族(就是目前的朝鮮族),民眾意志統一,極為頑強,久必為大患。若被野心之人利用,大漢東北著實可慮。故孤決定,孟起領三萬西涼鐵騎,子龍領兩萬重甲騎兵,典韋領虎豹騎隨我十日後出征。」荀彧吃了一驚道:「公孫康等乃疥蘚小患也,遣一上將平定即可,何須主公親自出馬耶?」我笑道:「正如孤如說,實非憂公孫康跳樑小丑耳,實憂遼東之長治久安耳。我今征遼東,一則欲剿滅叛賊公孫康,二則意欲向諸胡宣示兵威,鎮懾不服。屆時,為國家長久計,必須善加謀劃,妥作安排。子龍、孟起作戰乃是好手,但論到此點還是不行,故我決定親自出馬。」我思考了一會,道:「現今是三月底,遼東離長安足有五千餘里,我意欲一個半月行軍,一個月作戰,一個月鎮撫,一個半月回軍,再加上中間的休整時間三十天左右,如此半年足矣。汝等可在長安安心準備四十萬征南大軍的糧草軍需,不得有誤。」郭嘉道:「倘東吳、荊州入寇,如之奈何。」我笑道:「孤已令張文遠守合肥,臧霸守宛城,此二人亦智勇雙全之士,尤其是文遠,足可擋江東群雄。諸公勿憂矣。所慮者,乃劉備、諸葛亮耳!然益州有沮授和陸遜,此二人亦足可當之,奉孝等再坐鎮長安從中用計,可保無恙。「眾人領命,各去準備不題。

    不多日,大軍聚集,糧草俱已通知沿途各州縣準備,遂辭別眾文武,率趙雲、馬超、馬岱、賈詡、劉曄、荀攸領兵五萬出征遼東。由於我深知兵妙之妙,在於奇在於快,遂全部精選精銳戰騎,平均日行二百餘里,沿途休整數日,不足四十日即開抵遼東。時公孫康新稱燕王未久,心中正欲謀奪復幽州、河北諸地,以圖中原。忽得報,秦王領鐵騎五萬星夜開到,已至遼東郡外一百餘里。公孫康此時正與群臣欣宴,正得意間,聞此噩耗,俱各大驚失色。公孫康手中酒杯落地,面色如土。原以為我便欲發兵,路上也需百日以上,卻不料我精騎急襲來此,驚慌失措,急與眾文武相議。公孫康曰:「今蔣振華領兵五萬來伐,兵精將勇,來勢洶洶,如之奈何。」其弟公孫恭道:「兄長不必驚慌,吾料其遠來疲憊,待吾率軍拒其於遼隧,待其師疲軍老後,尋計破之。」公孫康大喜,遂令其弟領兵三萬,急往遼遂鎮守。恭剛至遼遂,下寨甫定,秦軍鐵騎便席捲而來。遼東地勢平闊,遠遠地數萬鐵騎縱橫馳騁,大地震動,聲勢驚人。遼兵驚得面色如土,暗自恐懼。我聞報,遼兵已在遼遂一寨,便令馬岱、劉曄等領大軍下寨,自與趙雲、馬超領兵來觀公孫恭敵寨。只見其寨外圍長塹,輔以十餘重鹿角等障礙,端得防守嚴密。我心中好笑,對諸將道:「諸公,可有妙計勝之也。」賈詡笑道:「此等草包勝之易耳。公孫恭率大軍前來,襄平老巢必空虛耳。將軍可令孟起領兵詐做去襲襄平,公孫恭必會回救。吾等使子龍、孟起等於半路埋伏,再令馬岱去襲遼遂大營,則一舉可獲大勝也。」我大笑,道:「文和之謀果真天下少有也。」(此計正合三國時司馬懿平定公孫淵之謀)遂用其謀,各去準備。

    卻說公孫恭與諸將正在商議,欲以堅寨拒吾於遼遂,待吾師老後破之。忽聽報,秦軍派出大隊精騎領南而去。公孫恭大驚道:「此必是趁吾襄平空虛,趁機偷襲也。若襄平有失,吾等皆無歸路也。」遂命副將守寨,自急領大軍四萬往救襄平城。行至梁水河邊,一陣炮響,驚天動地。子龍、孟起伏兵四起,皆重裝鐵騎,殺得公孫恭屁滾尿流,逃往首山。至首山時,公孫康聞恭兵敗,領兵接應。二人會合,見趙雲等率兵窮追不捨,急退回襄平城而去。其遼遂大寨,亦被馬岱襲得。

    我見大勝,便揮大軍趁勢而進圍攻襄平。怎奈公孫氏經營遼東數十年,基業深厚,城高壕深,頗為堅固。我遂命劉曄率軍急造投石車數百輛,日夜投石攻擊。襄平城城牆被毀多處,士卒死傷慘重,幸得遼兵拚命,方才力保襄平不失。我見一計不成,又施一計,令築土山數十座圍繞其城,令調一萬騎兵下馬登山,各持弓弩日夜向襄平城內狂射。遼兵被壓制得頭也不敢亂抬,行路皆持盾牌遮擋,狼狽非常。城中士民見大勢不好,皆惶惶不可終日,甚恐城破。然而投石、鑄土山皆非我之實意,都是為了掩蓋挖掘地道耳,我來時只攜有炸藥千餘斤,因將來征南時要用,卻不能耗用太多,不過這麼多足夠迅速攻破了。十餘日,地道乃成,我遂令放置炸藥。正待要起爆時,忽報公孫康有使求見,我冷笑一聲道:「請來。」使者入見,言公孫康願解甲歸降,但乞仍舊鎮守遼東,永不敢再反。我素知此人和其子公孫淵都不是什麼好東西,三國時公孫淵事魏時也曾謀反,被司馬懿所誅,我怎麼能留下後後患,被其緩兵之計迷惑呢?日後再來第二遍好玩呀!嘴上卻道:「甚好!你速回去,告知汝主,即日出降,吾必不薄待。」厚賞使者,令其歸。荀攸急道:「王上,公孫康狼子野心,斬草須除根耳,眼看即日可破敵,何以准其降。」我笑道:「孤當然知『斬草不除根,春風聽又生』之理。今允其降,其乃詐耳,欲使其無備也。今夜三夜,待其無備,炸開城牆,大軍殺入,遼東一鼓而定。」荀攸大喜,遂傳令去辦。

    三更時分,秦軍將炸藥引信點燃,不久之後一聲巨響,襄平西城城牆崩飛二三十米,週遭遼軍死傷無數,一時混亂異常。我軍馬隊早已準備多時,趁此良機,大喊一聲,四五萬騎風捲而至,殺入城中。個個如狼似虎,見神殺神,見佛殺佛,殺得諸遼軍鬼哭狼嚎,紛紛請降。不多時,公孫康及子公孫淵、其弟公孫恭等皆被拿獲,伏地乞命。我冷笑道:「乃等不自量力,蜉蝣之力也敢撼大樹耶?今若不斬汝等,孤何以號令天下,以儆萬民。」遂令將叛亂將官文武盡誅之,兵士不究,百姓不問。遼東百姓聞聽,焚香拜射。

    我在襄平聚眾文武道:「如孤來時所說,關外諸胡俱已歸降。唯遼東等地尚有三韓等朝鮮族人尚未真心歸附。我觀此族生命力亦頗為堅韌,若不除之,久必為後患。可通令各部,令其來降。如肯來歸降,令其遣子入長安為質,但我軍亦厚賞其錢帛糧米,准其通商便利。若不肯來降,可令大軍全族盡行剿滅。各位聽我一言,對於異族如肯歸順,須善加撫恤;若不肯歸降,久必為禍,須早剷滅,方為正道。」諸人領命,遂傳檄遼東各部。大家知道我為什麼這麼在乎遼東一帶,親自統兵來征嗎。大家還記得我國古代隋煬帝楊廣三征高麗,毀師亡國的慘像吧;就連唐太宗李世民那麼厲害的千古一帝,也在高句麗吃了敗仗,實在是大丟中華上國的臉面。由見可見三韓高地的朝鮮族日後的強盛。朝鮮族原來屬於大漢幽州所管轄,後三國紛起,中華大亂,雖晉滅三國歸於一統,卻再也無實力鎮撫幽州。於是朝鮮族趁勢而起,建立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個強國。尤其是高句麗十分強盛,足足和中華諸王朝如隋、唐等抗衡了數百年,帶來了數不清的麻煩,無數中華健兒因此埋骨高句麗,不能魂歸故里。我現在已知此事,當然不能讓悲劇再重演,所以必須鐵血鎮壓遼東,威懾朝鮮,令其不敢再生二心。

    原遼東朝鮮各部,大部懼我兵威,故聞檄即來降。亦有部分猶豫不定者,我立即令馬超領大軍將一部全族剿滅,雞犬不留。諸部聞之震恐,忙全部來降。我見威懾奏效,便對降者善加撫慰,准其稱臣入質,和其通商。另立一小部落之主為韓王,統率諸部,日後但凡韓王王人選,須稟明大漢方可冊立,對其控制大大加強。另外由於占統治地位的是少數派,故欲維護其地位,亦不得不倒向於我;而多數派亦會因沒有掌握政權,而有心無力耳。月餘後,我觀遼東大勢已定,便傳令回軍。

    話說我兩月前領兵剛至幽州界,便接長安緊急奏報,江東孫權、荊州劉備欲一齊入寇,孫權欲兵發淮南,劉備欲兵進益州,二處正在整軍屯糧,請大王速作定奪。我冷冷一笑:早就知道你們有此意了。舊歲我征曹操於兗州時,孫權、劉備懼我大軍在彼,不敢妄動。今趁我遠伐遼東,以為我會曠日持久,故抓住這一難得機會,一起發難。只可惜,汝等不能如願耳。我心中有素,並不著急,只是令六百里加急傳令急調徐晃、李典赴淮南歸張遼節制,另授以密書一封,以抗東吳。而傳令以陸遜為將,沮授為謀,善守益州,亦與其密書一封相助。

    故現在回軍時我並不著急,率遠征大軍緩緩回師。果不其然,尚未至長安,便先後接到張遼、陸遜兩處報捷消息,心中大喜不已,更是悠哉、游哉地一路遊山玩水返回長安。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