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時空新三國傳奇 正文 第十五節 太史慈勇挫匈奴寇
    第十五節太史慈勇挫匈奴寇

    張文遠大破黑山賊

    卻說太史慈自領兵鎮撫并州以來,盡忠職守,不敢怠慢。因我嚴禁主動與胡寇擅自戰端,故平日主要以守勢為主。時常注意修築雁門等邊境城池,嚴守匈奴入侵。

    然匈奴自呼廚泉成為可汗後,見大汗雄威不再,遂起逐鹿中原之心。韓遂任并州太守時就屢屢入侵并州,以圖中原。今太史慈鎮守并州後,匈奴初時未知明細,尚有所收斂。後不時越過邊境,頻繁挑釁。太史慈不得不時常出擊,將之逐走。然礙於將令,不能遠擊將其盡剿,故屢屢復來,煩不勝煩,令太史慈好不鬱悶。

    今聞征西大將軍、長安侯終於決定準備對塞外胡蠻開戰,太史慈心喜不已。我令其積極準備糧食,準備供趙雲、張遼剿滅黑山賊之用。軍糧一時俱屯於晉陽。忽一日,太史慈接報,今年匈奴多災,糧食缺乏,匈奴呼廚泉大汗聞晉陽糧非,率三萬精騎南下欲先奪雁門,再來奪晉陽。

    太史慈大驚,急調并州之兵三萬鐵騎急援雁門。行進間,太史慈心急如焚,雁門只有守兵五千,怎敵得匈奴三萬鐵騎。如若失陷,并州北大門洞開,并州難守也。遂急催大軍,日夜急行。大軍行至雁門數十里外時,探馬來報。雖匈奴攻勢甚急,然則雁門尚未失陷,只是形勢頗為危急,不知還能支撐多久。太史慈聞報大喜,領大軍急抵雁門城下。匈奴聞援兵到,亦停止攻城,退出十里下寨。

    太史慈領兵入雁門,雁門城守告之,若非有一人組織城守,防守嚴密。雁門已陷多時矣。太史慈急問何人,太守答:「此人名郭淮字伯濟,少有大才,年不到二十。初聞賊兵來時,因賊勢大,吾等驚慌失措。惟其來見吾道:君為國之郡守,臨敵不可慌亂。今匈奴雖勢大,但其俱為騎兵,並不善攻城拔寨。只要守禦得法,必可挨得晉陽太史將軍領兵來援,那時匈奴可退也。故吾等令其組織城防,其防禦果然甚有章法,匈奴攻城近十日,雖攻勢甚急,卻不能奈雁門何。郭伯濟功莫大焉!」

    太史慈大喜,傳郭淮進見。太史慈見其雖年少氣盛,但進退有禮,行軍佈陣對答如流。遂令其代雁門太守一職,拱衛雁門。原雁門郡守調至晉陽督辦糧草。

    太史慈對郭淮道:「汝久居邊地,當知匈奴屢屢為患,百姓困苦。吾日夜思慮,欲滅之以安百姓。然則為大局計,長安侯禁止吾主動擅啟戰端。然今匈奴主動來寇,吾必與之迎頭痛擊,使其不敢再覷并州。如此方能使趙雲、張遼二將安心領兵剿滅黑山賊。然後主公便可親起大兵,千里擊胡,一舉將其蕩平。但現今汝可有退敵之策否。」

    郭淮笑道:「太史將軍勿慮。今日匈奴來寇,因其天災而缺糧耳。然其悍勇善戰,若強敵之,雖勝亦為慘勝也,不合為將之道。今當領兵坐守雁門,我料不出一月匈奴必糧盡,若不能破城,則必退兵矣。那時吾等領兵擊之,焉能不勝。另可派一軍襲匈奴之糧道,日夜騷擾,匈奴糧食必短缺更快,吾等更可速勝也。」

    太史慈撫掌大笑道:「吾主又得一賢才也。」即令成宜、張橫領一萬鐵騎趁夜出城,利用其二人久居邊關熟悉地理,日夜襲其糧道,若敵眾則不與之戰,若敵寡可盡殲之,務使其糧道不得守寧。另寫書於我薦郭淮任雁門郡守,另通知吾趙雲、張遼大軍糧草必可保無缺也。我看後大喜,一喜又得一賢才,二喜又將大勝匈奴一陣。

    同時為防萬一,遂命人催趙雲、張遼加速進兵,先至晉陽暫駐。如若匈奴已逐則先滅黑山賊張燕;如若尚未除,則助太史慈滅之再征太行。趙雲、張遼遂令全軍加緊行軍,趕赴晉陽。

    卻說匈奴自太史慈來援後暫退十里,待探明情況後。第二日,呼廚泉便領兵前來挑戰。匈奴兵在城下縱橫馳騁,大聲辱罵。太史慈大怒,對郭淮道:「賊勢甚囂,今宜先出兵挫其銳氣,然後方可久守也。吾今領兵出陣,汝可代吾防守城池。切勿有誤。」

    郭淮道:「將軍放心。有吾在,即有雁門在。刀槍無眼,將軍小心。」

    太史慈謝過郭淮,領五千精騎出陣。太史慈見對面陣上一將居於正中,衣袍華貴,氣質軒昂,旁邊大旗飄飄,便知是呼廚泉也。慈縱馬出陣道:「呼厥泉可汗,汝本吾大漢之外藩之臣。然則汝今日不守疆土,卻引大軍侵我大疆土、殺我民眾、劫我錢糧,是何道理。」呼厥泉道:「當今天子無道,才不足以配中原也。吾等亦為華夏子民,為何坐不得中原耶。今將軍若肯歸降,若必不薄待也。」太史慈大怒:「汝等不知死也,尚敢大言不慚而招吾,吾主征西大將軍何等英才,豈是你這等狗才可比。不要說大話,來來來,誰敢於我大戰三百合。」

    呼廚泉大怒:「南蠻竟敢辱我。誰可為吾殺此惡賊。」

    呼廚泉大將烏骨丁(哈哈,瞎說的,反正外族人的名字都很怪)大叫出陣。直奔太史慈,掄狼牙棍兜頭便砸。太史慈冷笑一聲,舉槍一架,喝聲:得『嗖』的一聲,烏骨丁的狼牙棒就不知飛往哪裡去了,太史慈回手一槍,正中烏骨丁咽喉,刺於馬下。

    匈奴陣上大驚失色,呼廚泉大怒道:「無用之徒,墜吾聲威。誰敢再為吾出陣。」匈奴好漢金牙突逞勇出陣來戰太史慈,慈抖摟精神相迎,戰不十合,殺得金牙突手忙腳亂,只有招架之功並無還手之力。看看將敗,金牙突之弟銀牙突、銅牙突(名氣好玩吧)見勢不好,雙雙策馬飛出夾擊太史慈。太史慈微微冷笑,大展神威,力敵三人。又戰十餘石,慈槍指處,刺銀牙突於馬下。又於金牙突兩馬相交時拔寶劍將其削於馬下。銅牙突大怒,捨命來攻。太史慈回馬便走,銅牙突緊追不捨,忽聽弓弦一響,太史慈偷取弓翻身仰射,神箭如電直奔銅牙突咽喉而去。只聽『啊『的一聲慘叫,銅牙突咽喉中箭亦倒於馬下。

    轉瞬間太史慈連殺四將,匈奴將士氣為之奪,無不面面相覷。慈見狀,揮槍一指,五千漢軍精神高漲,搖旗吶喊,鼓噪而來。匈奴兵原本就士氣低落,略略接戰,即被漢軍強弓硬弩兜頭猛射一陣,立時大潰。太史慈領軍追殺數里,斬獲極多,大勝而還。郭淮於城中設宴慶祝,眾人皆大醉而歸。

    此後數日,匈奴則膽戰心驚,不敢來戰。然則,不日呼廚泉即接通報,運糧道上有漢軍侵襲,已有三路運糧軍被殲。呼廚泉大驚,原本糧草就不足,來打并州就是為了劫掠糧食,現在可好偷雞不成反蝕了一把米。再不得後方接濟,不出半月必絕糧矣。遂急命部將領兵尋漢軍決戰,然則劫糧漢軍十分狡詐,根本不與其正面交戰。敵進我退,敵退我進、敵駐我擾、敵疲我打這十六字訣被漢軍發揮得淋漓盡致。糧道始終不能暢通。不得已,呼廚泉為防糧盡,即令匈奴軍攻城。然則雁門堅固且守軍眾多、防守得法,雖死傷甚眾卻毫無結果。

    不出一月,匈奴糧盡,兵不得飽食、士氣低落,逃兵日眾。又過得數日,不得不殺馬而食,已近崩潰。密探探知詳情,報知太史慈,太史慈大喜,遂與郭淮各領一萬精騎,趁夜急襲匈奴營寨。匈奴兵多日不飽食,一則飢餓無力,二則士氣低落,且又事出突然,被太史慈、郭淮領兵縱橫來往,殺滅無數。呼廚泉雖奮力抵擋,然大勢不可挽。只得領貼身親衛向北而逃。太史慈、郭淮一夜大戰,斬殺近萬,俘敵亦有萬餘。止有呼廚泉領親隨數百人逃往塞北。此役,太史慈大勝,遂寫書急送往長安報捷。

    我接收大喜,遂表太史慈為橫野將軍,并州刺史。重賞之。郭淮亦為偏將軍,雁門郡守。

    卻說趙雲、張遼聞知太史慈雁門大勝,一喜無後顧之憂也,二則羨慕其揚威於異族,建立不世功名。遂率軍直抵太行山下,約戰黑山軍張燕部。張燕亦領軍出太行下寨。

    卻說張燕原本是黃巾張角部下,和管亥等合稱黃巾四大柱將。張角死後,其見大勢已不可回,遂率部北投太行、落草為寇。由於其能征善戰,且在黃巾軍中深得軍心,故不時有黃巾餘部往投之,附近流民因無食也多往附之,張燕擇其精銳十萬,建立黑山軍,縱橫並、冀,猖狂一時。實乃我并州之心腹大患也,故不得不先剿滅之。

    卻說趙雲和張遼領十萬大軍約占張燕,張燕領兵出戰。

    卻說兩軍陣上,趙雲見張燕黑盔黑甲、英氣逼人,所部黑山軍隊列嚴整、進退有度,知為勁敵。遂馳馬出陣道:「吾乃平北將軍,常山趙子龍也,張燕,汝可敢於我一戰否。時張燕部將於毒自恃已勇,不知趙雲之能,欲出戰趙雲。張燕:「趙雲自縱橫天下以來,未聞其敗。其智勇雙全,隱然有蔣振華麾下首席大將,萬不可輕敵。」

    於毒然之,挺槍出陣。通過姓名,於毒揮槍來戰趙雲,戰不十合,雲二馬錯鐙時,回馬一槍刺於毒於馬下。張燕大驚失色,因於毒乃其麾下第一大將,在趙雲手中尚走不了十招,深懼之。趙雲勝一場,大槍一揮,槍指處萬千鐵騎席捲而來,其勢驚天動地,大地為之顫抖.黑山軍雖眾,縱橫於太行,多為步兵。未見過如此大規模北地騎兵集團衝鋒。張燕大驚,一邊令準備開弓放箭,一邊令設拒馬槍以擋騎陣。卻不料蔣營精騎尚在張燕射程之外便兜頭一陣箭雨,連綿不絕。燕部弓箭手死傷慘重,慌亂後退,帶動後面手持拒馬槍之長槍兵陣勢,張燕大怒,雖怒斬退兵,然陣勢已亂,無可奈何。箭雨中,長槍兵陣勢破綻處處,被趙雲、張遼領兵突入,大肆斬殺。張燕見事不可為,急令退兵。黑山軍畢竟精銳,且戰且退,退入大寨,堅守不出。趙、張二將一時亦無可奈何,遂退兵回寨。本役二將斬獲極多,足有兩萬餘。

    趙雲、張遼一邊遣使報捷,一邊設計欲再戰黑山軍。

    第二日,當趙雲和張遼再往張燕大寨挑戰時,發現張燕大寨是已空無一人。其眾已於昨夜盡走矣。原來張燕見趙雲兵勢太盛,無力抵擋,料硬戰必敗。故連夜起寨退回太行山中大寨堅守不出。以恃地利與吾戰,待吾等糧盡再行決戰。

    趙雲一邊令進軍太行,一邊廣佈哨探,探聽黑山軍詳情。卻說張燕拒險關以自守,趙雲和張遼雖有張良計,張燕卻有過牆梯,一連月餘無奈張燕何。

    趙雲和張遼十分焦慮,田豐一時亦苦無良策。故一邊苦思破解方法,一邊令人赴長安問計於吾。吾急招眾文武商議道:「今張燕拒險關以自守,趙張二將急切難下。如若遷延日久,山道運糧困難,不久必退兵矣,如此張燕短期難平,豈不如芒刺在背耶?」

    荀攸道:「此情景甚像江東剿滅山越時的情況。可令趙雲、張遼不必強攻,一則派兵封鎖太行各主要隘口,嚴防其外出掠食,二則多派遣哨探,隨時監視其動靜,並打探其屯糧之所,三吾料其屯糧之所必險峻非常,易守難攻。主公可令虎豹騎精兵相助,從懸崖等敵所料之外處偷襲之,焚其糧。如此,可斷賊之糧,而且賊亦不能出,出則被殲。不久若不降必盡皆餓死。」

    我大喜,作書與趙雲,遂令兩千虎豹騎星夜趕往太行山助趙、張二將一臂之力。

    趙、張二人得報大喜,遂派大軍封鎖各處出入隘口,另廣佈暗探,刺探軍情,若有敵軍出動,馬上便可得之,及早殲滅,而其屯糧之所則是重點中的重點.經過連續十餘日打探,方才得知一名為赤塔峰的險峰是其大軍屯糧之所,然其防守十分嚴密。赤塔峰山高林密,其勢呈盆地形狀,中間屯糧,止有西方有處隘口可以出入,其餘三面皆為陡峭斷壁,飛鳥難渡。故此隘口極為險要,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張燕駐軍五千防守,自認為固若精湯。趙雲大軍累攻不得入,死傷枕籍。遂令虎豹騎設法自後山攀登奇襲。

    虎豹騎眾人繞至山後,看如此陡峭山勢,極難攀登,亦是嚙牙咧嘴,面露難色。唯張遼奮勇請纓道:「諸軍頗畏死乎!吾為上將尚且不懼,汝等何懼也。今若能夠剿滅黑山賊,則主公可趁勢掃平胡蠻,與袁曹一決北方,勝則便可南下江南一統天下,此役為關鍵之戰也.諸公但請奮勇向前,如有陣亡,吾必重賞之家小,不使老幼生活有缺。若有敢退後者,立斬不赦。」

    虎豹騎本就是吾親軍,勇悍非常,受張遼相激,遂附聲道:「願隨將軍效死命。」

    張遼大喜,遂與虎豹騎潛至山後開鑿上山通道,虎豹騎雖久經訓練,然則亦花有半月時間方才以鐵釘鑲嵌於斷崖之上形成一條死亡通道,再掉以軟梯,方能從容攀登。其間因失足摔死者不下百餘人。

    半月懸梯乃成,遼和趙雲約定三更時分同時進攻。遼遂率虎豹騎多攜火箭、火油等縱火之物,至後山,沿軟梯直上。遼奮勇爭先,首上峰頂。至二更余,虎豹騎近兩千人方攀登完畢。遼見谷中黑山軍毫無防備,急令眾人作好準備。約三更時分,趙雲隘口前佯攻,攻勢驚天動地。張燕守軍俱被吸引,後方遂不以為備。遼大喜,急命放火。於是眾人一齊奮勇,火箭如飛直奔糧倉。烈焰熊熊,守軍大亂,守將程方大驚,急命人回救。被張遼率虎豹騎居高臨下,兜頭一陣猛射,死者無無數。遼赤膊卸甲,大呼曰:「諸位,精忠報國就在此時。各隨吾殺敵,勇者賞,退者皆砍。」一人當先,眾諸奮勇,居高臨下,勢如破竹。程方見事不諧,親自領兵來救,正遇張遼。遼已奪得戰馬,二將戰不三合,遼展神威,一槍將其刺於馬下。隨即殺散隘口守兵,放趙雲入關。兩人遂命清剿餘匪,撲滅大火。此戰張文遠奮勇爭先,終獲大勝。然遼身被刀、槍、箭傷十七處,傷勢頗重,觀者失色。張遼卻不以為悲,反而為喜道:「吾主不以吾為不才,千里相召。遼無寸功而居高位,心甚不安。今能報效,實乃心願耳。何懼其區區小傷耶!」趙雲感其勇,遂遣使至長安報捷。一邊遂令各位關隘嚴防張燕老山大寨狗急跳牆,意圖突圍。

    我在長安接報大喜,將戰報遍示眾人道;「張文遠果將才也。吾能有此名將相助,吾之幸也。」

    郭嘉也道:「恭喜主公收得如此猛將。主公識才之名吾等皆深服之。」

    我哈哈大笑:「不想郭奉孝亦會拍馬矣。」眾皆大笑,吾遂通令三軍,重獎張遼。同時說令其抓緊時間,佈置重圍,早日收伏張燕。

    這一日我回到後宅,忽見甄宓和曹葳面有喜色。我亦笑道:「宓兒、葳兒面露喜色,可有大喜相告耶。」甄宓道:「恭喜相公,葳兒已有身孕,郎中說已在三個多月了。吾今月亦感不適,郎中亦診斷吾已有月餘身孕。相公後繼有人啦!」我一聽,大腦頓時短路,張大嘴半晌無言,好半天反應過來,跳起衝過去抱住二位嬌妻,上下其手:「吾有後矣,我要做父親嘍。」大喜而泣,隨即手舞足蹈,傳令下去:今日大喜,府中所有人等,賞銀一兩。傳令三軍放假一日,好酒好肉直管勞軍。

    於是四州皆喜,文臣武將皆喜吾後繼有人,紛紛來賀。吾亦喜氣洋洋,連呼同喜。卻說趙雲、張遼這一日先接到我嘉獎喜報,緊接著又接到我有子喜報。雲、遼亦大喜過望道:「主公大業後繼有人,可喜可賀。吾等亦須抓緊,早日收伏張燕,以為少主出生之賀禮。」田豐亦深以為然。

    卻說張燕自赤塔峰糧寨被焚,老山大寨糧草接給不上,日漸缺糧。欲外出掠糧,皆被吾細作探知,報知去等。遼與雲領兵將其奮勇擊退,張燕一兵一卒不得出太行焉。欲派人東去冀州或南下司隸取糧,但曹操及袁紹皆各守本土,嚴防黑山賊入寇,又因路途遙遠,運輸困難,亦無大用。轉眼止有月餘之糧,燕日漸心慌,招集眾將商議對策。

    張燕道:「趙雲、張遼等焚我糧倉、封我道路,我等雖兵力強大,奈何無糧,不能再戰也。今征西大將軍曹振華智勇雙全,求賢若渴,不如投之,諒必不會薄待吾等。諸公以為然吾。」

    諸將有的贊成有的反對,畢竟黑山軍大部分是黃巾出身,不喜官府,反對者遂佔了上風。張燕亦無法道:「諸公如若不降,至無糧時必會死無葬身之地也。汝等不可兒戲,意氣用事。」諸將道:「即如此,來日我等於其決戰。若戰而勝之,可連夜出奔或往冀州或往幽州;若戰而不勝,再降亦無妨。」張燕無法,只好同意,準備來日決戰。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