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
在十八路關東聯軍泰山壓頂般的進攻下,肆虐城中的兩萬多涼州亂軍很快就擊滅。擊滅涼州亂軍之後,袁紹一邊命令各鎮關東軍撲滅城中的大火,一邊急率十八鎮諸侯急投德陽殿前來見駕,這時候袁紹心中最關心的只有一件事,天子是否還在宮中?
琅玡相劉備策馬混跡其中,霍然環顧左右,只見各路諸侯的七色旌旗正迎空獵獵招展,幾乎充塞了整條街道,見此情景,劉備忽然間心頭一動,嘴角已經綻露起一絲極為詭秘的笑意,機會~~終於來了!
馬嘶人沸聲中,各路諸侯浩浩蕩蕩地開到了禁宮外,猛見一員絕世武將從宮門裡策馬而出,眾人急視之卻是虎牢關前大顯神威的呂布,呂布跨馬橫戟,身後張遼、成廉、宋憲三員并州健將一字排開,三員健將身後旌旗如雲,數千并州精兵正嚴陣以待。
各路關東諸侯急勒馬停步,袁紹於馬背上疾聲喝道:「呂布,你待如何?」
呂布悶哼一聲,渾不理睬,袁紹正欲發怒時,并州軍中間呼喇喇地閃開了一條通道,以王允為首的朝中大臣已經急步而出,立於宮門前向各路關東諸侯道:「聖上有旨,各位大人進宮見駕,隨行甲士免朝。」
袁紹等各路諸侯急翻身下馬,跪倒塵埃、畢恭畢敬地應道:「臣等領旨謝恩。」
三呼萬歲、謝過聖恩後,袁紹等人翻身爬起,各自叮囑心腹謀士嚴密監視并州軍的舉動,若有風吹草動即刻揮兵攻打禁宮,眾人分派已定這才聚集在一起,在王允等朝中大臣的引路下直奔德陽殿來面見天子。
來到德陽殿上,袁紹等各路諸侯再次三跪九叩、三呼萬歲。
「陛下!陛下哪~~」
行禮畢,各路諸侯剛剛起身,大殿上便陡然響起一把撕心裂肺的哭聲。滿朝文武急覓身望去,早見一人從十八路諸侯中間飛奔而出,搶前數步仆地跪倒在地。並且以首頓時,咚咚有聲。
「臣護駕來遲。累陛下受驚了!臣罪該萬死。罪該萬死呀~~」
十八路諸侯急定睛看時。卻是追隨徐州刺史陶謙前來討董勤王的琅玡相劉備,這廝本來是沒有資格面聖的,卻不知道怎麼混了過來?劉備此時已然哭得涕淚橫流,一副痛不欲生的模樣,額頭更是在丹上磕出了血來。
此情此景。當真是聞者傷心、見者流淚。
隱在珠簾後垂簾聽政的何太后被劉備所感。一時也緬懷起先帝駕崩、新帝即位之後的種種不幸。不禁也是悲從中來,在簾後嚶嚶啜泣起來。太后這一哭,在金殿上侍奉地大小宦官怎敢怠慢,當即也乾嚎起來,許多大臣也感動得老淚縱橫,哭了個稀里嘩啦。
頓時間,金殿上哀聲四起,一片愁雲慘霧。
不及片刻功夫,便有宦官從簾後出來宣道:「太后有旨,請大人上前敘話。」
劉備不敢怠慢,急以衣袖拭去臉上淚水,膝行而前。
袁紹見太后摞下他這個關東軍的堂堂盟主不聞不問,居然對個小小的琅邪相恩寵有加,不由心中恚怒,忍不住從鼻孔裡輕輕地悶哼了一聲,這一聲悶哼卻是引起了王允地注意,王允此人本就善於玩弄權術,見袁紹臉有怒色頓時心頭一動。
劉備跪在金階之下,將頭深埋於地,一個屁股則撅得老高老高,畢恭畢敬地唱道:「徐州琅玡國相劉備,恭請陛下、太后聖躬安好。」
珠簾後傳來一把脈脈的鸝音:「愛卿平身。」
「謝陛下,謝太后。」
劉備再叩首,起身侍立一側。
珠簾後地何太后又問道:「愛卿姓劉,可是皇室宗親?」
不怪何太后有此一問,此時地大漢朝正處於一片風雨飄搖之中,滿朝文武雖眾卻沒有一人堪當重任,眼下十八路關東聯軍大軍壓境,雖然打著討董勤王、匡扶漢室地旗號,可箇中情形卻極為微妙。
何太后念及孤兒寡母、淒苦無依,想從十八路關東諸侯中找得靠山奧援,也是合情合理。
不過何太后這一問,卻讓劉備高興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這廝也不知道從哪裡找來了中山靖王劉勝這門拐彎親,一直以漢室宗親自居,不過各地豪強大多不買帳,絲毫不把他這個「漢室宗親」放在眼裡。
劉備氣憤之餘,也是無可奈何。
因為他的身份根本就沒有得到朝廷的承認,現在何太后主動問起,就如同天上掉下個大餡餅,要替劉備這「漢室宗親」正名了!
雖然心中已經笑開了花,可劉備臉上卻仍然擺出一副苦大仇深、畢恭畢敬的嘴臉,恭聲應道:「回太后,臣本是中山靖王之後,祖父劉弘曾任東郡范縣縣令。」
太后聞言大喜道:「來呀,請帝室家譜,查一查劉備大人的世系。」
「遵旨。」
兩名宦官領旨而去,不及片刻功夫,便有十數名宦官抬來了整整幾大箱帝室家譜,然後當殿查閱起來,滿朝文武和十八路諸侯在金殿上像傻子一樣等候了半天,直到日至正午,忙得滿頭大汗地宦官才核實了劉備地世系表。
孝景皇帝生十四子。
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劉勝。勝生陸城亭侯劉貞。貞生沛侯劉昂。昂生漳侯劉祿。祿生水侯劉戀。戀生欽陽侯劉英。英生安國侯劉建。建生廣陵侯劉哀。哀生膠水侯劉憲。憲生祖邑侯劉舒。舒生祁陽侯
|必。必生穎川侯劉達。達生豐靈侯劉生濟川侯劉惠。惠生東郡范令劉雄。雄生劉弘。弘不仕。劉備乃劉弘之子也。
最後排輩份,劉備是漢景帝地十八世孫,而漢獻帝是景帝的十九世孫,論輩份劉備還是皇叔。何太后當時就鳳顏大悅,簾後發話道:「天色已午,諸位大人請罷朝,劉皇叔留居宮中用膳。」
劉備喜道:「臣領旨。」
袁紹等十八路關東諸侯無奈,只得悶悶不樂地退出了德陽殿,各自返回大營不提。
……
涼州。武威。
馬躍中軍大帳。
賈詡和馬躍地目光在空中交接,兩人嘴角同時泛起一絲冷森森的殺意。
「文和,都準備好了?」
—
「主公放心。一切都已經準備好了。」
躍點了點頭,凝聲道。「王淵此人用兵極為謹慎。軍師幾次設計他都沒有上當。所以這次一定要小心!尤其是隴西、漢陽以及關中的消息,一定不能傳到武威,否則,我軍的一切安排都將付之東流。」
賈詡道:「詡已命句突將軍的三千狼騎全軍出動,分成一百個小隊。時刻不停地遊走在漢陽、金城、北地、安定各郡前來武威的大小要道上。在擊破西域胡騎之前。只要從這些路上經過地。不問原由一律射殺!」
馬躍又道:「皇甫堅、閻溫、李據、郭皓等人可有消息?」
賈詡道:「牧馬荒原戰敗之後,皇甫堅、閻溫、李據等人已經逃回了各自治地。正在大肆招兵買馬,準備頑抗到底。種種跡象表明,隴西兵敗、董璜被擒以及徐榮兵敗身亡的消息還沒有傳到北地、安定、金城三郡。」
馬躍沉聲道:「董璜被擒、徐榮戰死的消息遲早是要傳到金城、北地、安定各郡地,所以,擊破西域胡騎的計劃一定要抓緊。」
「主公放心吧,我們急,王淵比我們還急。」賈詡奸笑道,「因為西域聯軍地軍糧已經告急了,如果西域各國地軍隊不想因為缺糧而殺馬充飢,王淵就必須上這個當。」
……
王淵中軍大帳。
眼看軍糧將要告盡,西域長史王淵正召集各路將領商議如何籌集糧草時,帳外忽然響起沉重地腳步聲,爾後人影一閃,率軍前去擄掠糧草的車師國大將穆薩汗已經滿頭大汗地闖了進來,向王淵道:「長史大人,附近的漢人百姓都躲到城裡去了,根本就弄不到糧食。」
善國相阿里布無奈地攤手道:「對面的漢軍主將非常狡猾,居然將分佈城外的漢人百姓和所有地糧食、牲畜都轉移進了城裡,我們現在弄不到糧食,如果不想餓死,就只能殺馬充飢了。」
「不能殺馬。」穆薩汗急道,「沒有了戰馬,勇士們如何作戰,又如何穿越沙漠返回西域?」
「對,不能殺馬。」王淵道,「糧食地事,再想想辦法!」
「報~~」王淵話音方落,忽有小校疾步入帳,大聲道,「大人,隴西太守董璜大人營外求見。」
「隴西太守董璜?」王淵聞言大喜道,「好,太好了,快快有請。」
片刻後,隴西太守董璜便在小校地引領下昂然入帳,抱拳作揖道:「王長史。」
論大漢官銜,王淵這個西域長史還要矮隴西太守一級,便慌忙抱拳回禮道:「下官見過太守大人。」
薰璜也不客氣,大大咧咧地走到王淵的位置上一屁股坐了下來,眉宇間流露出一副富家公子哥頤指氣使地嘴臉,傲然問道:「不知王長史帶了多少西域騎兵前來涼州?」
王淵道:「回大人,下官帶來了五萬騎兵。」
薰璜道:「說好了一月之內趕到涼州,為何比原定的時間晚到了半個月?」
王淵忙道:「大人有所不知,西域各國散居各地,驟然間要想集結很是不易,還要調度糧草輜重所以擔誤了一些時間,還請大人恕罪。」
「罷了。」薰大咧咧地揮了揮手,傲然道,「反正本官也沒有把打敗馬屠夫的希望寄托在西域騎兵身上,王淵大人手下的這支騎兵只不過是用來牽制馬屠夫的偏師。現在馬屠夫的一半軍隊已經集結到了武威,已經算是不錯了。」
「是是是。」王淵謙虛道,「大人說的是,西域騎兵雖然兵力不少,卻互不統屬、很難形成合力,果然不堪大用。」
「是這樣。」薰呼地站起身來,以手中的馬鞭輕輕敲擊著王淵肩頭的吞甲獸,慢條斯理地說道,「本官麾下的三萬涼州精兵已經將馬屠夫的八千主力鐵騎圍在了臨洮、襄武城內,再過十天半個月。馬屠夫的八千鐵騎就會因為糧盡而潰。所以,王淵大人的西域騎兵一定要設法將威武郡的馬躍軍牽制住,無論如何也不能讓他們馳援隴西。」
「對面地馬躍軍只有一萬餘人眾。以西域五萬騎兵要想牽制住,本來也不是什麼難事。不過~~」王淵說:下軍中糧草將盡,各國將士無以果腹,軍心有瓦解之憂哪。」
「軍糧不是問題。」薰大手一揮,大喇喇地說道,「西域胡人喜歡肉食。本官可以命金城太守閻溫在十天之內運送一批肉乾前來武威。到時候長史大人派兵前去接應便是。千萬不要被馬屠夫截了軍糧。」
王淵大喜道:「下官感激不盡。」
「即
本官就告辭了。」
說罷。也不等王淵答話,轉身揚長而去,王淵在身後抱了抱拳,喊道:「大人好走,下官恕不遠送。」
薰璜剛剛離去,車師國大將穆薩汗怒道:「這位太守大人可真是氣焰囂張。」
王淵淡淡一笑,說道:「董璜是董太師唯一的侄子,出身顯貴,且年紀青青就身居太守高位,有些趾高氣揚也是難免的。不過,軍糧問題總算是解決了,各國勇士也不必宰殺戰馬充飢了,這總是好消息。」
……
洛陽城效,關東軍大營。
袁紹中軍大帳,山陽太守袁遺、揚州刺史袁術、上黨太守張楊、南陽太守孫堅等四路軍閥齊集一堂,正在高談闊論各自地勤王功績,並紛紛猜測明日朝議之時,會得到朝廷什麼樣的封賞。
眾人一致認為盟主袁紹居功至偉,朝廷應該封他為大將軍!
正說得起勁時,郡太守曹操忽然出現在帳外,作色道:「諸公這是做什麼?如今董卓雖死,亂軍未滅,十數萬涼州亂軍正在肆虐京畿各地,諸公不思追擊清剿,卻反而在這裡談論各自地功績大小,豈不可笑?」
「孟德多慮了。」袁紹不以為然道,「董卓既死,十數萬涼州軍已成烏合之眾,不久必將分崩離析,何足為懼?」
「袁紹大人所言極是。」上黨太守張楊附和道,「既然董卓已經伏誅,而且天子毫髮無損,討董勤王之戰地目地已經達成,這仗也就不必再打下去了。而且為了討薰勤王,下官及各位大人都是出了力的,朝廷理當論功行賞,此事有何可笑?」
「豎子不足與謀,某自當率軍追擊。」
言訖,曹操再不理會帳中各路諸侯、拂袖而去。
袁紹搖了搖頭,望著曹操的背影有感而發道:「經歷了這麼多事,沒想到孟德還是像當初一樣剛烈(言下之意就是莽撞)啊。」
……
深夜,司徒府。
司空劉弘、侍中蔡、尚書盧毓等人正聚集在司徒府偏廳,與王允商議如何封賞十八路關東諸侯。
王允捋了捋頷下日見稀疏的柳須,說道:「太后懿旨,十八路關東諸侯討伐國賊、勤王護駕有功,不可不封,但也不可封賞太過。尤其有一條,這十八路諸侯必須率部返回治地,絕不可逗留在洛陽。」
劉弘面北抱拳道:「太后明鑒,如果讓某路諸侯留滯洛陽,難免成為薰卓第二。」
「可這事有點難辦哪。」王允蹙眉道,「別的諸侯都好辦,該封侯地封侯,該加官地就加官,唯獨袁紹此人有些難辦。論聲望,袁家四世三公,袁逢、袁隗都是先帝朝柱國重臣,可謂一門顯赫,論才能,袁紹又是十八路諸侯地盟主,這樣的家世背景和人才,就是封為大將軍也不為過,可太后地懿旨~~唉,還真是難辦啊。」
蔡忽然道:「司徒大人,下官倒有一計。」
「哦?」王允欣然道,「計將安出?」
蔡道:「大人何不先令十八路諸侯互相評定各自的功績?袁紹雖然是盟主,卻未必能讓其餘各路諸侯完全信服,人多必嘴雜,如此一來,各路諸侯之間勢必因此吵得不可開交、甚至翻臉相向。」
「妙,此計甚妙!」尚書盧毓擊節讚歎道,「如果事情果能如此,我等便可以從中取勢,利用各路諸侯互相忌憚、又互不相讓的複雜心理找出各路諸侯中實力最弱者留守洛陽。這樣一來,其餘各路諸侯也就無話可說,只能率部返回治地了。」
「實力最弱者?」司空劉弘不以為然道。「讓這樣的人留守洛陽只怕難以服眾啊。」
「倒也未必,眼下就有這麼個極佳的人選。」王允忽然間神一動。捋鬚微笑道。「諸位大人。本官已經知道該怎麼做了。」
……
洛陽城效,曹操中軍大帳。
曹操目光灼灼地掠過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諸將以及荀彧、荀攸、郭嘉等人,沉聲道:「本官決意起兵追擊涼州亂軍,諸位以為如何?」
「當然要追。」夏侯惇惡狠狠地揮舞了一下拳頭,厲聲喝道。「好不容易趕上了。豈能一仗不打就返回郡?」
「可如果追擊的話。只有主公一路兵馬未免有些勢單力孤啊。」荀攸分析道,「郭、李催、楊奉、樊稠、趙岑等各部涼州亂軍原有十餘萬。兼之抰裹京畿精壯,此時只怕已經集聚起了不下二十萬亂軍,而主公僅有萬餘精兵,兵力不及亂軍二十分之一,懸殊太大。」
「兵多有什麼用?」曹仁不以為然道,「現在董卓已經死了,各部涼州亂軍群龍無首、各自為戰,很容易各個擊破。」
「子孝將軍過於樂觀了。」荀彧搖頭道,「因為有十八路關東軍這個強大敵人的存在,各部涼州亂軍勢必會同仇敵愾,若以內訌之計瓦解涼州亂軍只怕是很難奏效。至少在十八路聯軍解散之前,涼州亂軍是不會先亂陣腳的。」
曹操的目光最後落在郭嘉身上,凝聲問道:「奉孝以為如何?」
郭嘉淡然道:「主公若追,則必敗無疑。」
「什麼!?」
「嗯?」
「可惡!」
「竟敢小看我曹洪訓練出來地精兵,真是不可饒恕。」
郭嘉話音方落,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人已經紛絕色變。
曹洪更是勃然大
欲揮拳把郭嘉痛打一頓時,郭嘉卻又不慌不忙地說道以為,主公應該追擊!」
「嗯?」
「咦?」
這下輪到荀彧和荀攸困惑了,曹操眸子裡卻是忽然掠過一絲激賞,擊節歎道:「某得奉孝襄助,大事諧矣。」
荀彧、荀攸略一思忖,旋即恍然大悟。
郭嘉明知此戰必敗還依然主張曹操率軍追擊,是因為曹操若率軍追擊涼州亂軍而招致大敗,其實就是大勝!與滯留洛陽,要挾朝廷論功行賞的共余十七路諸侯相比,曹操獨自率軍追擊涼州亂軍就顯得格外悲壯。
就算最終大敗而歸,也勢必會在朝廷和天下豪傑心目中描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曹操深吸一口氣,小眼睛裡流露灼灼精芒,疾聲道:「元讓何在?」
夏侯惇踏前一步,抱拳鏗然道:「末將在。」
曹操道:「率三千輕騎為先鋒,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為大軍地前進掃清道路!」
夏侯惇轟然應道:「末將領命。」
曹操又道:「其餘諸將各率本部隨本官兵發函谷關,誓死剿滅涼州亂軍。」
「遵命!」
諸將轟然應諾,鏗鏘之音在大帳裡激盪迴響、久久不竭。
……
黎明時分。
正在大帳中呼呼大睡的幽州刺史公孫瓚忽被雜亂地腳步聲所驚醒,急翻身坐起時,親兵隊長趙雲(負責公孫瓚地貼身安全)已經引著從弟公孫越、大將嚴綱以及馬騰、許褚、郭圖三人踏帳而入。
「許褚將軍,郭圖先生?」
郭圖道:「大人,郡太守曹操已經拔營起兵、追擊涼州亂軍去了。」
「什麼?」馬騰吃驚道,「只有曹操一路關東軍,就敢去追擊涼州亂軍?」
郭圖道:「只有曹操一路關東軍,只怕很難打垮涼州亂軍,我軍意欲施以援手,不知大人是否願意引軍同往?」
「這個~~」
公孫瓚聞言頗為為難,朝廷很快要論功行賞了,這種時候他是真不想離開洛陽,不過馬騰是代表馬躍來參加關東聯盟地,馬躍的面子又不能不給。權衡再三,公孫瓚把目光投在了親兵隊長趙雲身上。
……
函谷關。
車、馬嘯嘯,千軍萬馬奔關中。
除了并州刺史張濟擁兵晉陽未至,其餘董卓麾下的心腹大將如郭、李催、楊奉、趙岑等皆已率軍趕到函谷關與樊稠大軍匯合。正如荀攸所料,各路涼州亂軍沿途大肆挾裹精壯,等到了函谷關時兵力已經多達二十餘萬眾。
函谷關內,中軍大營。
郭、李催分居左右上首,楊奉、樊稠、趙岑、張繡、崔烈諸將各居下首,李儒則侍立主位側首,不過主位卻是空著的,上面只擺了董卓的一塊牌位。各路將領在郭、李催地率領下焚香叩首,宣誓掃滅關東軍替薰卓復仇。
「諸位將軍且聽李儒一言。」李儒團團掃視了諸將一圈,凝聲道,「關東軍兵勢強大,我軍難以力敵,為今之地當引兵退守關中,將馬屠夫趕出並、涼之地,再將公子璜從隴西迎來長安,繼承主公未竟大業,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郭等人雖然有心自立,但此時大敵當前,卻也不敢貿然行事,便紛紛表示贊同。
李儒又道:「正所謂蛇無頭不行,三軍不可一日無帥,當務之急是推舉一員大將代替公子璜擔任統帥、調度三軍。儒以為郭將軍德才兼備、且身經百戰,堪當大任,不知諸位將軍意下如何?」
李催、樊稠、楊奉等人雖然心中不服氣,可此時卻也不便表露出來,只得默許。
郭踏前一步,立於供著董卓牌位地案前,揚臂疾聲道:「既然大家都沒有意見,那本將軍就要發號施令了,樊稠聽令!」
樊稠疾聲道:「末將在。」
郭道:「率本部兩萬輕騎立即穿越長安古道,襲取鄭縣!」
樊稠道:「末將領命。」
郭又道:「張繡何在?」
張繡急挺身而前,昂然道:「末將在。」
郭道:「即刻書信一封,令張濟將軍引軍攻打河套,逼迫馬屠夫從涼州、關中撤兵。」
張繡道:「遵命。」
郭最後喝道:「其餘諸位各率本部於關中休整三日,三日後大軍兵發關中、直取長安。」
「報~~」郭話音方落,忽有小校疾步而入,跪地疾聲道,「將軍,關外有敵軍來襲!」
「關外?」郭目光一凝,喝問道,「關西還是關東?」
小校道:「關東。」
「什麼?關東!」郭臉色大變,凝聲道,「關東軍來得好快!」
李儒心頭一動,問道:「來了多少關東軍?打著什麼旗號?」
小校道:「約有三、四千騎兵,打著『夏侯』旗號。」
「夏侯?」李儒沉聲道,「看來只有郡太守曹操前來追擊,並不是十八路關東軍大舉來追。」
「什麼,只有曹操一路關東軍?」郭眸子裡頓時殺機流露,厲聲道,「曹操好大地膽子,莫非以為我涼州軍已經不堪一擊到了如此地步了嗎?來呀,諸將可各率本部,隨本將軍迎出關外,將曹軍殺個片甲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