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婦 正文 難題
    在馬車裡等了好大一會,馬車還是一動不動。婉潞的眉頭皺的更緊,掀起簾子往外瞧,望去不是有什麼喜事的車馬盈門,而是圍了許多人好像在瞧熱鬧。難道是誰找上門來?除了趙大爺,婉潞想不出還有誰能在外面闖禍。

    輔佐?婉潞放下簾子輕聲歎氣,雖然話是那樣說,誰又甘心情願呢?況且趙大爺夫妻,婉潞用手敲一敲額頭,公公的盤算看起來很好,但能不能成還是個問題。

    秋煙的聲音響起:「奶奶,這路一時半會通不了,奴婢去要了乘轎子,奶奶下車換轎吧。」婉潞下車進轎,秋煙和婆子們在旁邊跟隨驅逐著人,走的近時,隱隱能聽到有人痛罵的聲音:「逆子,逆子。」

    婉潞本以為是侯爺,但仔細一聽聲音要蒼老的多,竟然是老侯爺的聲音,奇怪,難道是四老爺出什麼事了?轎子已經轉入平時出入的小巷子,直接抬進了門,婉潞下了轎剛往前走了幾步,就見董媽媽迎了上來「奶奶您回來的正好,太太請您去老太君屋裡呢。」

    婉潞本打算先回屋換了衣衫再去見楚夫人,聽了這樣的話腳步往月太君屋裡走,含笑問董媽媽:「其實我一會就過去,也不消婆婆讓人來請。」董媽媽回頭望了眼,小聲地道:「奶奶回來的時候不是遇到瞧熱鬧的了?是三老爺回來了。」

    三老爺?趙二爺的親爹?已經有二十多年在邊關的三老爺怎麼突然回來了?董媽媽又道:「那些事我們做下人的也不曉得底裡,只是三老爺不肯進家門,連老侯爺都驚動了。」難怪老侯爺在那裡罵逆子呢。婉潞哦了一聲,聽到董媽媽又說:「其實三老爺回來,本該是好事的。」

    好事還是壞事,在婉潞一踏進月太君的屋子就知道了,屋裡沒有一個下人,全是她的兒媳孫媳,蘇靜初在地上跪著。月太君已經氣的渾身發抖,指著她道:「把老二過繼給你二伯,你到底是答不答應?」這個?婉潞有些遲疑住,三老爺不肯進家門和蘇靜初有什麼關係,猛然想到蘇靜初是三老爺的兒媳婦,這遷怒也太過了吧。

    楚夫人和四太太一邊一個在勸著月太君,楚夫人有幾分真心相勸,四太太只怕是瞧熱鬧的居多。蘇靜初只是直直跪著不發一言,她一個做兒媳的,在這事上的確也不能發言。

    潘氏以下,都在那垂手而立,婉潞硬著頭皮走進去,對月太君行禮道:「老太君,孫媳出門回來,特向老太君報一聲。」月太君才不管婉潞呢,手裡的枴杖又指向蘇靜初:「你是翰林府出身,不過繼過去,難道就要等著那賤丫頭得了誥命,你去認一個賤丫頭做婆婆,不嫌丟人嗎?」

    賤丫頭?婉潞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趙二爺的生母,本是趙家家生子的邱氏,難道說趙三老爺要為她求誥命?蘇靜初已經開口了:「老太君是為做孫媳的打算,孫媳是知道的,只是老太君,孫媳嫁進趙家之日,就知道夫君不是嫡出,高門大戶女兒做婆婆也好,丫頭做婆婆也罷,孫媳既嫁給夫君,就當和他一樣子不嫌母丑,況且合京城誰不知道二爺出身,此時過繼過去,不過是掩人耳目的說法,孫媳恕難從命。」

    月太君又要發怒,楚夫人忙道:「婆婆,二奶奶說的也有道理,二奶奶從小讀的聖賢書,最是孝敬長輩,況且三叔叔為朝廷立了大功,此時要以邱氏為原配,朝廷到時降下聖旨,那也是堂堂一個誥命夫人,二奶奶認她為婆婆也是常理。」

    月太君拿起枴杖就要打楚夫人:「你好有臉,還說有理?她得了誥命,你難道也要和下人們稱起親戚來了?我阻不了朝廷,難道還能管不了家裡。來啊,傳我的話下去,把邱家上下都給我賣了,遠遠賣了,讓他家得意。」

    這要真賣了就是不可收拾,屋裡的人沒有一個動彈,秦氏忙上前道:「老太君您消消氣,邱家雖是下人,家裡人口也有四五十人,各房都有他家的人,一下全都賣掉,缺了人手不說,傳出去那話也……」秦氏沒有說下去,只是用眼去瞧婉潞,婉潞接口道:「三嫂說的有理,況且他們雖是奴僕下人,彼此之間也有結親的,盤根錯節不好動,倒不如給個恩典,把邱氏的父母姐妹兄弟放出去……」

    婉潞的話沒說完,月太君已經摔了個茶杯:「好啊,你們一個個都和我唱反調,就那麼急著去和下人攀親戚嗎?」一直不說話的四太太開口了:「婆婆,您的主意就是最好了,把老二過繼給二伯家,再把邱氏全家都賣掉,絕了後患也讓那些想攀高枝的死了心。」

    還嫌鬧的亂子不夠大嗎?楚夫人覺得額頭又開始疼了,從知道消息到現在,月太君就沒消停過,雖然楚夫人也覺得三老爺給自家出了一道難題,但事到臨頭也只有迎難而上,過繼二爺,賣掉邱家,不過是掩耳盜鈴的法子。

    月太君聽了四太太這話,臉上露出一點歡喜神色:「既然這樣,就你去辦。」四太太剛要應下,楚夫人已經攔住她:「四嬸嬸你身子不好,還是不要管太多事。」四太太面上現出驚詫之色,轉頭去看月太君,月太君一個花瓶朝楚夫人扔去,她年老體衰,扔的又不准,楚夫人本可避過的,生生站在那裡挨了這一花瓶,接著楚夫人就給月太君跪下,眼裡已滿是淚:「婆婆,媳婦知道婆婆心裡氣不順,但三叔既已做了這樣的事,也只有咬牙忍了,不然又能怎麼辦?」

    怎麼辦?月太君拍著桌子站起來,指著楚夫人:「你白當這麼些年的家了?咬牙忍了,你出門應酬的時候怎麼有臉去見人?」楚夫人迎著月太君的目光,聲音有些嘶啞:「婆婆難道忘了,朝廷的聖旨只怕轉眼就到,到時朝廷都認了她為誥命夫人,難道還能不接這道旨意,讓全京城瞧著楚家內訌嗎?」

    秦氏也上前跪下:「老太君,出身不過是個名義罷了,何況……」月太君已經冷笑:「我倒是忘了,你的曾祖父不過是個殺豬的,和奴僕下人又有什麼區別?」秦氏一張臉頓時變的煞白,婉潞急忙跪下:「老太君這話恕做孫媳的駁一駁,老太君平日信佛,自然知道六道眾生在佛眼裡都是平等的,樓蟲鼠蟻在佛祖面前尚且和我們是一樣的,更何況同為人的我們,他們今生是奴僕,不過是上世沒修到,我們今生為上人,也不過就是上世多做了些好事。」

    見婉潞論起這個,月太君只是歎氣,一直不說話的潘氏尚上前扶住她:「老太君,六嬸嬸說的,也有幾分道理。」婉潞急忙又道:「況且再過些時,朝廷只怕就要降旨,朝廷都肯認了邱氏為誥命,我們何不就先趁聖旨沒到之前,把邱氏父母兄弟姐妹都放出去,他們成為良民,也是積德的事。」

    月太君本已鬆了的面皮又重新緊起來:「照你說的,我方纔的主意就是缺德的了?」秦氏還在氣惱,婉潞只有硬著頭皮頂上:「老太君的主意自然不是缺德的,要知道主僕有序,縱再怎麼抬舉,也不能越過主人家去,三叔叔只是為了他的情意著想,全沒想到置侯府眾人到何地步,只是這樣的話我們做晚輩的不好說。」

    說完婉潞只覺得汗都濕透了衣衫,這位從沒謀面的趙三老爺,離家二十多年歸來就給侯府出了這麼大個難題,難怪老侯爺在那大罵逆子,以一個丫頭為原配,給她請誥命,這種事情還真是沒聽說過。

    只是聽楚夫人話裡的意思,朝廷已經准了他的所奏,過不了幾日就要降下聖旨允他所請,那能做的也只有把邱家放出去,不然實在不好看相。

    月太君顯得比方纔還老了幾分,瞧著跪的一地的兒媳孫媳:「起來吧,就照你們的意思,先把邱家放出去,要趕在聖旨下來之前辦好。」楚夫人應是後站起身,蘇靜初跪的最久,站起身時還晃了晃。月太君滿心滿意地疲倦,瞧著潘氏,突然問出一句:「請封世子的折子已經遞上去了?」

    楚夫人不曉得她怎麼會突然問出這麼一句,但還是答道:「本說今日就遞上去,不過……」月太君揮一揮手:「先別忙遞上去,我瞧著現在情形,把侯府交到他們手上,不是什麼穩妥的事。」

    潘氏一張粉臉頓時變的比方才秦氏還要白了幾分,三年禁足的生活,她小心婉順,處處侍奉,本以為已能看到曙光,誰知此時月太君又這樣說,難道所有的努力全都白費,又回到原來?

    本來不滿的四太太聽到月太君這話,臉上不由露出喜色,侯府再大,畢竟還不能抗過聖旨,如果陛下以定安侯三子都不堪繼承,選賢良繼承,那麼自己的兒子就?

    婉潞對月太君這話沒什麼反應,只盼著侯爺聽了月太君這話,讓趙思賢不要再做什麼輔佐,繼續外放多好。楚夫人出外去辦放出邱家全家的事,秦氏叫進丫鬟僕婦繼續伺候月太君,孫媳們也就退了出去。

    出了門蘇靜初眼裡才掉下淚:「說句不當說的話,雖然公公這樣做外人瞧起來荒唐,但我們爺心裡一定高興。」以原配身份追封邱氏,那麼趙二爺就不再是庶出而是嫡出,他這個不尷不尬的身份也算有了結果。

    回到自己小院,婉潞連孩子們都沒來得及看,換了衣衫就躺下,明明什麼都沒做,為什麼會這麼累呢?外面傳來蟬聲,今年天氣可真熱,剛交五月蟬就開始叫了。

    婉潞把頭埋在枕頭裡,這樣的事,真是京城人的笑柄啊。趙思賢的腳步聲傳來,婉潞也不想抬頭,直到他的歎氣聲在耳邊,婉潞才睜開一隻眼睛。

    趙思賢也是皺緊了眉,見妻子睜眼,歎氣說:「哎,好好地過日子,怎麼會鬧出這麼一出,也不知道三叔當年到底受了什麼委屈,給邱氏以原配身份請了誥命不夠,現在還要讓當年的老姨娘和邱氏一道,進趙家祠堂,把她們的墳遷進趙家祖墳。」

    什麼?給邱氏請誥命,婉潞還能想得通,可是月太君明明還在堂,就要讓老姨娘的牌位進祠堂,這讓月太君如何自處?趙思賢索性躺在她身邊:「你回來時候想必被阻在府門外面?你不曉得祖父和父親被氣成什麼樣子,父親聽到有人來報三叔叔到家,左請不來右請也不來,出門迎接時候三叔才說了進家門的條件,一,邱氏是他原配,他已向朝廷請過誥命,必要大開中門,接邱氏的牌位進家,二,老姨娘當年死的不明不白,這事已過去許久,他也不追究,只是他也給老姨娘請了誥命,所以要讓老姨娘的牌位進趙家宗祠供奉,墳也要遷進趙家祖墳。三,他只認父,絕不認母。缺一不可,不然他絕不重新回到趙家。」

    難怪老侯爺氣的暴跳如雷,婉潞只是輕輕地拍著丈夫的後背,趙思賢歎氣:「父親自然不能應下,驚動了祖父,祖父氣的大罵他是逆子,三叔叔倒好,直接一句,當年你已趕走了我,今日回來不過是為我娘爭氣罷了。」

    這樣的事不說全京城,只怕開天闢地以來都少見的,難怪會引得裡三層外三層地圍著。婉潞猛然想起一事:「三叔叔這幾條,都算是無禮的了,難道陛下就由著他?」趙思賢苦笑一下:「三叔叔已是邊關元帥,自恆王離開邊關,邊關時時有不安寧,三叔叔成為元帥後才鎮住了。陛下正在用人之際,自然答應,況且……」

    況且皇權最高,什麼侯爺,什麼下人,在皇帝眼裡只怕也差不多,能讓你貴自然也能讓你賤,給了誥命,怎麼處置那就是你趙家自己的事,這個果,也只有嚥了。婉潞輕聲歎息,嫡庶之爭,果然是亂家之相。

    作者有話要說:我好狗血啊,其實古代怪事奇事很多的。三老爺的要求,的確是不合宗法制度的,但是看在皇帝的眼裡,我給你幾個誥命又不算什麼大事,富貴由我,至於你家要怎麼處理,那就是你家自己的事了。所以,對古代女人來說,兒子爭氣才是最重要的。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