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還有尾聲。
第104章鳥盡弓藏下
李系舟承認林瀟說的不錯,夏帝才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之人。
林瀟又補充道:「接小芸她們走的時候,不能驚動朝廷和英王的人。柔兒是寧浮萍的人,必須想個好辦法讓她不會洩露咱們的行動。」
「辦法倒是有。」李系舟面帶難色道,「不知道你會不會同意。」
「你先說說看。」
李系舟不好意思道:「其實柔兒對我一往情深,小芸也曾經撮合我接受她,只要我同意納她為妾,她一定會跟著咱們跑路。」
林瀟笑道:「原來你居然還沒有納小芸為妾「你不生氣麼?」
「為什麼生氣呢?她們是你的好老婆,而你是我的好老婆,你對她們和對我的感情完全不一樣的,對不對?」
李系舟開心道:「林瀟,你真好,謝謝你能理解我接受我。」
林瀟故作無奈道:「沒辦法啊,我遇人不淑,一時糊塗兒子都替你生了,現在想甩你又有點捨不得。」李系舟把林瀟擁得更緊,他現在身量已經完全長開,能將林瀟完完全全抱在懷中,他知道林瀟在開玩笑,於是他也假裝霸道地說道:「你不許甩我,一個兒子留不住你,咱們就多生幾個。」
林瀟一翻身將李系舟壓在身下,嗔怒道:「生孩子太辛苦了。除非你哪天能打贏我,我才會再給你生,否則你就乖乖聽話任我擺佈。」
李系舟心道:林瀟的女王潛質不是一般的高。
李系舟和林瀟在馬車裡溫存廝混。外邊的侍衛們一般都是充耳不聞,視而不見的。更是不敢打擾。
鄧拓早看出李溪和林瀟地親密關係,暗暗羨慕之餘已學會把壓抑的情感發洩到征戰之中,一般狀況下心態相對平和。關於自己對李溪的儒慕之情,鄧拓曾經隱晦地向義父請教過該如何處理。鄧煥沒有直接告訴他答案,卻給他講了一段往事。
很多年前。鄧煥還是孩子地時候奉命入宮陪皇子們學習兵法和武術,那時當今聖上只是一個普通的不受寵地皇子,又因為習武天分不高武學進境緩慢,經常受到太子和其他皇子們欺負。鄧煥心存俠義,常常維護當今聖上,兩人漸漸成了好友。鄧煥這才發現當今聖上並非外人看來那麼愚笨,其實他隱忍堅強,博聞強識,所學龐雜。尤其擅長兵法謀略。鄧煥當時就已經斷定當今聖上一定能脫穎而出繼承帝位。果然不出所料,最終皇權爭鬥的勝利者就是當今聖上。鄧煥也因為一直默默當今聖上而獲得寵信,掌握兵權。鄧煥以為他對當今聖上的忠誠來自道義、友誼和崇敬。直到當今聖上大婚娶後的時候,他才意識到他對當今聖上的感情已經超越了那些。甚至離經叛道。他愛當今聖上。愛到看他娶了別地女子而傷心欲絕。但他的理智尚未喪失,為了克制自己對聖上不正常的情感。他自請鎮守北疆,幾十年不曾回京。他終身不娶,畢生為國操勞,只求能為聖上分憂。
多少年過去了,鄧煥看著夏國慢慢強大,想著聖上的謀劃一點點變為現實,他會為聖上的成功而感到高興。他忍下一己私慾,就可以陪伴千古明君,看到天下一統盛世來臨,這也是一種難得的幸福。
所以此時鄧拓遠遠地盯著李溪的馬車,眼神愈發變得堅定清明。他已經決定要效仿鄧煥,做盛世的名將,替李溪分憂,守護這片大好江山。
李系舟回京後一切果如李錚所料,夏帝打算扶植高敏一系與李系舟這些後起之秀們分庭抗禮,用這樣的權利平衡來牽制臣子。
不過李系舟以年輕識淺,沒參加過正式地科舉等等借口推辭了右丞相之位,然後與若干新進學子一同聯名保舉張若懷為相。這場活動是張若懷同科榜眼蘇揚暗中幫忙策劃。張若懷隨英王在渝山道經營民政大顯身手,為人正直,品德高尚,在年輕學子中威望頗高。他是正經的狀元出身,又有實際工作經驗,雖然與高敏沾親帶故,卻從不因這層關係徇私情而廢公理,一心為民。皇帝耐不住這些讀書人的輿論壓力,又想到將來為英王培植黨羽親信,最終還是任命張若懷為右丞相。與此同時英王被扶正為太子。這一些列政治動作,沒有人有任何異議。大家以為本該提出異議地李溪本人都不介意,旁人哪裡敢瞎操心?
夏國天祐十七年十月,夏帝命楚江侯李溪出使越國。
李溪率使團行至楚江江口匯湖一帶,晴空萬里突然湖上泛起濃霧,伸手不見五指,李溪乘坐的大船陷於濃霧之中失去掌控。霧中一陣電閃雷鳴過後傳來動聽仙樂,大船上眾人皆不知不覺沉睡不醒。等霧散之後,惟有李溪生不見人死不見屍,蹤影皆無。
越國皇帝聞訊惶恐不安,命人四處搜索無果,只好將責任攬在自己身上,讓位給太子,以保越國平安,免受戰火之苦。夏帝趁機向越國索要歲貢,用以息事寧人。越國因沉重地歲貢壓力被迫增加賦稅,國內百姓生活日益貧苦。
夏國天祐十八年初,帝巡邊,在楚江遇刺身亡,英王即位稱英帝,舉國服喪。英王妃受封皇后,自請為先帝守靈,其實是被英帝軟禁在帝陵。經查先帝為越人謀刺,英帝為父報仇,命降臣原蜀國兵馬大元帥王哲統百萬夏軍驅蒸汽戰船伐越。
蒸汽戰船是武器局歷最具天賦地設計師周維帶領手下,按照天賜神圖經多年研製出的最先進戰船,無論負重還是行駛速度都是人力驅動地戰船無法比擬的,其上還裝備大量新式火炮,攻無不克。
越國新帝吳雙被夏軍堅船利炮的威勢嚇倒,又因國內謠言四起,抨擊他並非先帝親子證據確鑿,權勢動搖,最終不戰而降,受封越王,入雍都負責編撰各國史志,不再過問政事。
英帝立皇后吳瑕之子為太子,減免越地三年賦稅,安撫越人。
北方游散的突厥人被鄧煥牢牢克制,一點一點蠶食,再也形不成威脅。原來幾個大國有本領的降臣都被調離本土,分派到其地方發揮餘熱。各小國的世子也被召入雍都接受大一統的思想教育。
自此只有大夏帝國傲立天下,各方戰事漸漸平息,百姓安居。
求推薦票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