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會 作品相關 洛陽攻防
    (放在本章之前的話,作者本人完全不懂戰爭常識,不自量力寫大唐同人,不過是想為一些我喜歡的人物寫一些文字,想要紀念一段年少的歲月,想要描寫人世間一切美好的情感,我依然天真地相信,正義,善良,仁慈,兄弟,愛情,等等一切.而故事裡所有的戰爭都只為此而服務.所以,本文純屬偽戰略,凡寫及戰爭的內容,都幼稚可笑到極點,凡懂得戰爭常識的讀者們請包容,狂擦汗,請把我寫的戰爭當成過家家吧,淚一個.)

    洛陽雄踞黃河南岸,北屏邙山,南系洛水、東呼虎牢、西應函谷、四周群山環抱,中為洛陽平原,伊、洛、瀍、澗四水流貫其間,既是形勢險要,又風光綺麗,土壤肥沃,氣候適中,漕運便利。故自古以來,先後有夏、商、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等八朝建都於此。所謂河陽定鼎地,居中原而應四方,洛陽乃天下交通要衝,軍事要塞。素來為兵家必征之地。

    當年李密傾瓦崗之力以攻洛陽,而後李世民揮大軍出關中亦圖洛陽。那一場由寇仲親身參予的洛陽攻防戰其中的慘烈艱辛只有當時參戰的所有將士才刻骨銘心難以忘懷。如今寇仲以南方霸主的身份集合宋家軍江淮軍少帥軍傾南方兵力大舉進攻洛陽。這一場天下之征的關健盡在洛陽之戰的成敗。

    當年的洛陽攻防戰因王世充的多疑善變令得寇仲處處受到牽制無法發揮,最終慘敗奔逃幾乎身死。如今他以詭謀引發李家內部父子兄弟相疑同樣令得李世民處處掣肘無法隨心所欲地調動軍力,雖有一身本領也難以發揮以至於被寇仲佔盡上風。

    當日寇仲散佈流言令得李淵父子懷疑李世民已與寇仲暗中達成協議,所以將李世績李靖程咬金秦叔寶這等極有能力的戰將調回長安,又派了元吉建成的心腹去到軍中擔任高位。同時急調李世民回京。李世民明白戰局危急,大勢決於洛陽得失,屢屢拒不受命不肯回長安。越是如此,李淵越是心疑,便要發聖旨改令元吉為帥。大唐眾臣惶恐擔心臨陣易帥會令軍心大亂,在朝中力爭令得李淵猶疑不定。

    寇仲於此時發大軍進攻,同時放出風聲,說是少帥軍故意要給李唐造成壓力,令李閥不敢臨陣易帥,以確保李世民的軍權不被奪走。

    越是大軍壓境,李淵越是心焦,一邊不斷下令召李世民回京,一邊不斷下旨加大李元吉的權利。大家都知道李世民在軍中的威望,一旦他反出李唐則李家休矣。所以李元吉受命要死死抓住軍權絕不讓李世民控制。李世民也知道情勢危急,無論如何不肯放手,每每與元吉相爭,更加令李淵等人懷疑。

    而此時,寇仲的大軍已兵臨慈澗。

    李世民以往的安排極盡兵法之妙,城池之間互為呼應,彼此緩助,極難攻城。可是李淵將守城的李世績李靖程咬金秦叔寶等將調回京,又將長孫無忌龐玉尉遲敬德等李世民的心腹從洛陽四周的幾大重鎮調回洛陽,再讓李元吉安排他的心腹梅洵馮立本宇文寶秦武通去駐守諸城。李世民越是阻撓越是令他們認定李世民與寇仲早有協議,李淵一再以聖旨施壓。李世民心中雖焦,卻也不便公然抗旨徒亂軍心,自己堅不受調回京已是最大的反抗,要再加爭取其他,只怕會令父兄對己提前動手,到時少帥軍未至,唐軍先要自相殘殺起來。只得無奈任元吉佈置。

    寇仲大軍急襲慈澗,梅洵苦守,同時向李元吉求援。李元吉不理李世民的勸阻,強令鎮守其他數城的馮立本宇文寶秦武通領軍援助,要借強大的軍事力量,四面合圍,以攻擊少帥軍。分別自龍門河內洛口星夜行軍而至。誰知寇仲一早安排下人馬以逸待勞,馮立本的軍隊星夜疾馳,疲不能興,尚未喘得口氣,已被早已埋伏的少帥軍一陣圍殺,死傷無數。寇仲親自入陣,斬將奪旗,梅洵出城欲救,又被早已安排好的白文原領騎兵一陣衝擊,衝散了陣勢,使得兩軍不能呼應,只能陷在少帥軍包圍中苦苦支撐。乘著慈澗之上無人坐鎮軍心散亂時,久經訓練的宋家軍在宋法興的帶領下攻陷了慈澗。

    馮立本與梅澗見大勢已去,只得領著殘部突圍而走,倉惶而逃。路遇上另一支正在纏戰的隊伍,卻是宇文寶的軍隊被宣永當頭攔住。因少帥軍的大部隊都在慈澗城纏戰,宣永所領人馬較少,但憑著他的出眾才能硬是拖得宇文寶的援軍不能寸進,直到馮立本與梅洵敗退,宇文寶見了二將,亦知城破,立時軍心大亂,本來完整的陣形立刻散亂,將士無心戀戰,立刻敗如山倒,一發不可收拾。唐軍大敗而走,又遇上另一隊正趕來救援的唐軍,正是鎮守洛口的秦武通所領人馬。洛口是洛陽的主要糧道所在地,為了確保它的安全,洛口的軍隊向來極為強大。秦武通所領的亦是四支軍隊中最強的一支,原本來對付他是件很吃力的事。可是秦武通眼睜睜看著大量己方友軍丟盔棄甲奔逃而來,即不便刀槍相向,龐大的軍隊一時間又無法讓出通路來。大軍硬生生讓自己人的逃兵衝亂。再加上軍士們一見友軍如此狼狽再想到少帥寇仲的種種聲威,耳聽遠處喊殺之聲,立時膽寒,不自覺隨著逃兵退走,不戰自敗。唐軍一路自相踐踏死傷者無數。而後寇仲領少帥軍中部份輕騎趕到,以三千人衝殺於四萬人中如入無人之境,擄敵無數。盡顯騎戰之利。

    該役唐軍大敗,少帥軍輕取慈澗,大軍不停,兵分三路,藉著所俘獲的唐軍以及繳獲的武器盔甲旗號,扮做戰敗唐軍奔逃回城,輕易賺開洛口河內龍門,不費一兵一卒輕取三城。此四城失守。虎牢已然孤立,再加上洛陽城中李世民情急要親自指揮,李元吉以聖旨相壓不肯讓權,使得虎牢守將無法得到主帥的指示,而增緩部隊的安排也難以即刻到位,少帥軍連續攻擊,終破虎牢。

    虎牢一失,洛陽即失屏障,龍門一破,洛陽南路被斷,河內一失,北路更斷,再加上洛口被破,不但東路被截,糧草供應也將大受影響。李元吉懼罪,上書李淵,只說是因為李世民處處掣肘,才令他難以用兵自如,為寇仲所敗。

    李淵大怒,連下三道聖旨,奪李世民的帥位,任李元吉為帥,令世民星夜回長安,不得遲誤。

    與此同時,少帥軍分兵再攻回洛、伊闕、懷洲、甘常、管城。

    李世民心急如焚,準備不顧一切也要奪回指揮權,就在此時,李淵的聖旨到了。

    李世民慘然長歎,知不能再做隱忍,終於發動兵變,在洛陽城中與李元吉的親信連番爭鬥終將整個洛陽控制於掌中,將李元吉軟禁,把聖旨壓住不發。只要他能重新控制大局,就有信心終有一日可以擊敗寇仲。

    可是寇仲一從李閥軍中的暗探那裡得到消息,知道世民元吉已然對彼此動手,就料到,遲早勝的必是世民。當機立斷,請杜伏威的江淮軍分襲各城,使諸城守將不敢輕易帶兵離城,他則領少帥軍借飛輪船之速,洛水之道,繞過其他城池,急襲洛陽,乘洛陽城中兄弟相爭,一舉攻下洛陽周圍的丘陵高地,建堡立寨同時截斷洛水和槽渠的水上通道,使得洛陽再不能和處面的城池保持連繫了。

    等到李世民將洛陽徹底掌握,把城中李元吉的人馬全部肅清時,洛陽已被寇仲圍死。

    這一招即使是李世民也沒有想到。自古到今,進攻洛陽的人都是以強大的兵力,分別蠶食洛陽的周邊城市,以斷其退路,然後再一舉進攻的。萬萬想不到寇仲竟敢在其他諸城尚有許多在李家手中時就輕攻洛陽,一旦其他諸城揮軍來援,少帥軍腹背受敵豈非自尋死路。

    但是寇仲偏有這樣天大的膽子行此奇險。最重要的一點是他知道李世民的心腹將領如今都在洛陽城中,洛陽周圍城市的守將一部份是元吉建成的心腹,一部份是保持中立只向大唐盡忠的將領。這次李淵的聖旨雖然被李世民扣住,但封德彝受寇仲之命在李淵耳邊吹風,令其同時下達詔令給各城眾將。令他們自今以後所有的軍事佈署都要有齊王手令才可行,而不受李世民節制。同時隱隱說明李世民極有可能與寇仲結為聯盟,所有的敵對情況都是做出來的戲,一旦讓李世民得了軍權,洛陽就要被他雙手送給少帥軍。

    這些將領們將信將疑,一來聖旨不便違抗,二來大家都知道李世民受了父兄多少冤枉氣,若說他忍無可忍,反投寇仲也不是不可能,所以眾將都不便擅自行動。寇仲圍困洛陽,斷絕洛陽一切和外界的聯繫,令他們難以知道洛陽城內的虛實。同時散佈流言,說李世民已擒下李元吉,在城中大殺齊王親信,這次少帥軍裝出攻城的樣子只是和李世民合謀設圈套,任何人領兵相救,都只會掉進少帥軍和李世民的陷阱中去。

    同時李元吉被李世民軟禁的消息也被少數李世民沒有完全翦除的親信帶回長安(當然這些人之所以能通過少帥軍的包圍逃走,都是因為寇仲故意放水)李淵大驚失色。立刻令人將秦王府中上下人等,還有天策府一眾將士全部軟禁,同時連下聖旨給洛陽周邊諸城將領,要他們死守城池,不可輕易中人陷阱。

    如此一來,大唐諸將都彷徨無計,難下決斷,只得坐看寇仲圍洛陽。

    寇仲暫時少了後顧之憂,可以全力奪取洛陽。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