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黑暗將至 作品相關 設定篇
    人物篇到此結束,其實書中還有不少出場並且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但是從塑造者的角度,我只給出了我塑造地比較用心的那些,這裡面部分讓我感覺滿意,部分並沒有達到我想要的效果,還有一部分在令我痛心地同時,也給了我失敗的教訓。如果讓我給這篇小說裡自己塑造得人物打分的話,我會打A-。從全篇來看,出彩的並不算多,大部分只是不功不過,最多只能算是B,但是人物的數量多少彌補了質量的不足,於是就恬不知恥地給自己加上半分。

    終於跳到設定篇了,人物篇寫得甚累……

    整部小說最讓我滿意的設定有兩個,加上兩個一般滿意的設定,我就從這四個設定開始談起。

    先說一般滿意的。

    封神的設定,包括那個預言。進行這個設定的時候我是矛盾而且猶豫的。因為涉及到神靈的東西本來就和「性格造就命運」有些不符了,但是這恰恰是本文的核心設定。四個人物分別獲得了一個神靈的四個能力的碎片,合起來就會升格成神這種設定我覺得本書還是頭一個吧……雖然預言解得很牽強(因為預言和所謂自然界意向都是我後加上去的,到了最後才想到要把這幾個東西扯在一起),但是「無影無形,無痛無覺,不眠不休,不死不滅」者就成了神靈這種設定我個人還是挺滿意的,只可惜這條線索和整篇故事有些脫節了。

    另一個不甚滿意的是對於肉體、靈魂和血液的定義,還有所謂的最後一瞬間的執念。肉體就像是一台計算機,血液就是這台計算機的電源,靈魂是人工智能的軟件。當人死了,就像格式化了電腦,人工智能也隨之失去。但是,我們依舊可以把身體重新啟動,此時,在內存裡的意念和智慧被清空了,印在硬盤裡的記憶也被清空了,剩下的是記在CPU中的那些行為模式,還有一些已經深深印進腦幹之中的不需要思考的行動(假設是預裝軟件),以及那個所謂的臨死前被印進了腦幹的執念。相比於托薩卡琳的只需要「裸機」的行為,艾麗的更有技巧一些,她只是關機,內存被清空,然後篡改掉人工智能軟件,讓它按照自己灌輸進去的意志工作(同時不可避免地對原軟件造成了損傷),記憶之類的保存在硬盤中的文件依舊保存著。

    這個設定如果放在一部別的書裡用大量的篇幅去論述的話不失為一個不錯的設定,但是在這本書裡我甚至沒有機會去詳細地解釋它,於是就顯得有些牽強,而且,牽強是必然的,因為本來就是為了填補很多原始設定中的改動和疏漏……

    去掉了以上這部分,剩下來的是我最滿意的設定之一——托薩卡琳的朔望會。

    「為什麼埋下蘋果,會長出蘋果樹,而埋下一個人,就只會長出蛆和蒼蠅?」

    這是個人認為全篇中最喜歡的一句話,其實生命死亡的平等的設定存在已久,人與萬物平等的設定也並不新鮮,我最引以為傲的設定實際上是蘋果汁啊!哇哈哈哈哈!

    這本書很多地方都有那些令人著迷的時代的特色,例如元老會和那些古羅馬式的名字,例如魔法中處處透出那個科學啟蒙時代的影子(後面會提及),還有就是這裡,實際上這些綠色汁液的人的靈感來自所謂的「第一本科幻小說」,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

    我覺得現在的所謂「奇幻」文或者「異界」文在設定上有幾個問題,其中之一就是想像力的匱乏,其中我認為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現代科學理論的影響。以前的傳說,無論是東方神話,或者是西方神話,那些鬼怪、地府、天師、內功……或者是精靈、樹人、龍、天使、吸血鬼……都是科學不發達的情況下人們對這個世界的想像。如今,隨著科學的發展這世界上已經沒有什麼不解之謎,因此奇幻小說也被定型了,人們不是套用這個設定,就是套用那個設定。

    奇幻文需要拓寬思路,放開想像力。我不承認異界文是奇幻,那種東西根本就沒有幻想的成分在裡面。雖然不我不是設定黨,我也不認為一個新穎的設定就可以支撐起一部小說,但是沒有創新精神的奇幻在我看來幾乎是不可接受的。而方法,就是拋開一切現代社會的科學理論,將自己放回原來那個愚昧的,狂熱的時代。工業革命,人們對科學既敬且畏的時代,弗蘭肯斯坦誕生了。現在人們不會相信將屍塊拼在一起,加上強電流就可以製造出人,但是對於那個年代的人來說,電是神奇的,也是萬能的。

    將歷史推向更早的時代,中國的五行理論和西方的「四元素」理論,都只不過是在時代的限制下人們對世界的一種猜想,也就是一種設定。而回到托薩卡琳的那句話:

    「為什麼埋下蘋果,會長出蘋果樹,而埋下一個人,就只會長出蛆和蒼蠅?」

    這不僅僅是一個為難艾的問題,而是他對於世界的思考。有些人覺得這句話很搞笑,而事實上我們的前輩就是這麼做的。在中國古代,土裡長出了樹苗,人們認為「土生木」;而在西方,將土壤密封在罐子裡,裡面長出了蟲子,於是人們認為蟲子是從土裡長出來的。

    這就是這個設定的由來——想古人一樣提出問題,思考,然後得出答案。

    最後一個令我頗為自豪的設定,就是法師和魔法的設定。

    之前已經提到,瑞文戴爾和魔法師是參照現代大學實驗室和教授設定的。但是至於魔法本身,參照的則是曾經的科學。

    這也是我對現在奇幻文的怨念之一,我受夠了大量開篇給設定以及分級的打著「西幻」旗號的異界文了。有的時候,我一看到很多西幻文中把魔法的分級搞得十分鄭重就覺得有趣——是誰給它們起得名字?又是誰給他們分得從一級一直到「禁咒」的等級?最重要的是,這樣的分級規範和森嚴制度是如何產生的?

    直到今天,科學也沒有能夠解釋一切。而曾經,在經典物理發展到某個階段時,人們曾經認為物理學已經能夠解釋一切,只剩下三片烏雲,但是事實證明他們錯了。我想說的是,世界上總會有一些無法解釋的東西,但是他們就是那樣存在著,而人們認可他們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他們被解釋。在那個思想與科學風起雲湧的春天到來之前,落葉也可以在空中飄落,但是直到伽利略將兩個球從比薩斜塔上扔下,人們一直以為輕的物體落得比重的慢;蘋果每年都從樹上落下,但是直到有一顆砸到牛頓的頭,沒有人知道萬有引力的存在;每到暴雨來臨,都會雷電大作,但是直到本傑明.富蘭克林在這種天氣放了風箏之後,人們才知道劃過天空的閃電和生活中時常出現的靜電是一種東西……

    書中對魔法的設定也是如此——它只是存在著,被人使用著,研究著,很多人不知道它為何存在,他們只是知道它存在而已。人們對它的存在提出很多理論,有的是對的,有的是錯的,沒有人知道誰的理論才是正確的,直到有人證明了它,或者是歷史將它證明。科學體系隨著信仰崩塌而出現,隨著工業的發展而逐步完善的,而本書中的魔法也同樣。

    真理在維格菲和博得的爭論中產生,許多跨時代的發明在不經意之間出現(例如文中的火yao或者歷史上的火yao),而同時,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哲學交鋒也隨之展開,這就是一個發展的魔法世界。維格菲的「唯意志論」不是結束,而是開端。接下來,精神力會被量化,會被從魔法之中剝離,然後各種各樣的理論會應運而生,用於解釋這個世界……

    在計劃中,續集裡,魔法的發展依舊是一條重要的線索。

    至於其他的,尤其是軍事、宗教、政治、地理上的設定,基本可以用「垃圾」來形容,這是出於我「非設定黨」的本性。我也會崇拜內褲門的那種龐大的設定,也會在寫魔法的時候冒出類似於寫成一部「科學發展史」的念頭。但是通常情況下,我不願意做太龐大的設定,更願意把精力放在人物塑造和情節上。也就是說,我不願意套用現成的設定,喜歡新奇的有想像力的設定,但是卻不太願意將精力投在純粹的設定上,於是很多人評論這本小說像是舞台劇(個人也這麼認為),而我搭建的舞台,也僅僅限於帝都。

    最後介紹一下整篇小說設定的雛形,也就是這個故事靈感的由來。

    這是個給同學寫的故事,而這個故事的背景世界來自Mtg(萬智牌)的某個系列「拉尼卡」。實際上,這個故事和拉尼卡的官方設定沒有任何關係,只是套用了其中的陣營劃分。

    先簡單介紹一下Mtg,Mtg裡有五種顏色,分別是白——象徵正義與秩序;藍——象徵知識、智慧與水;黑——象徵邪惡與死亡;紅——象徵力量、混亂與火;綠——象徵自然與生命。而拉尼卡的故事中將這五種顏色的十種兩兩組合分成了十個工會,這十個工會在某個叫做「拉尼卡工會城」的地方爭鬥不休,直到某個重要日子的來臨之前,某個重要人物被謀殺……

    我大概當時只是略看了一下這個官方設定,然後就開始在自己腦海中將同學們的形象帶入,然後開始腦補。接下來這個故事就開始慢慢成形,雖然,在一遍遍的演化之後,早就不是原來的樣子,甚至連我自己都記不清最初的設定是什麼樣的了。我似乎在本書最開始幾章提過類似「誰能猜出設定來歷」的問題,現在看來根本就是強人所難,因為我甚至都看不出來了。

    總之,最後給出最原始設定中現在人物所處的陣營吧——

    維格菲與瑞文戴爾——白藍(秩序與魔法)。

    魯希瑟斯與元老會(最初這兩者是一個陣營的)——白黑(秩序與邪惡)

    薩拉與光明聖教——白紅(正義與力量,這個很接近原設定——狂熱的宗教組織)

    艾與帕拉迪亞——白綠(正義與自然)

    隱世會——藍黑(智慧與邪惡,較接近原始設定,一個神秘的情報與暗殺組織)

    博得與米德蓋特——藍紅(魔法與混亂)

    艾麗——藍綠(知識與自然,這個已經完全看不出原來的模樣,因為在原始設定中,艾麗是一個魔法師,而她的技能完全不是操控意志,而是製造人偶)

    薩馬埃爾——紅黑(混亂與死亡)

    朔望會和托薩卡琳——黑綠(生命與死亡,原始設定中該工會也推崇死亡與新生是一種循環)

    薩沃坎——紅綠(力量與自然,初始設定中他們只是帝都近郊的野蠻人)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