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曷缽道:「我讓人在這裡建行宮。自己卻從未來過,也難怪你們有這樣的誤會。衛士長,你趕快去野馬川稟知屠封丞相讓他準備十輛馬車將這裡的受傷衛士與門外兩名守門衛士帶至醫所,讓軍醫為他們治傷。」
衛士長見諾曷缽並未有怪罪之意,輕輕虛了一口氣,然後領命而去。
諾曷缽三人進了第二重門,卻見千名宮女蜷縮一處。一定是怕諾曷缽他們,故有此驚嚇。
有位宮女見到諾曷缽高聲呼道:「郎主!」
眾宮女聞聽,齊問那位宮女道:「真是郎主嗎?」
這名宮女低聲道:「我服侍過郎主,不會錯的。快都來拜見郎主吧!」
眾宮女毫不猶豫向諾曷缽叩頭道:「郎主!」
諾曷缽道:「你們快來招呼大唐國的朋友。」
這些宮女紛紛將李世民與徐世績圍住。
李世民笑道:「你們都與朕身邊這位徐將軍親熱親熱吧!這個徐將軍只怕還從未碰過女人。」
宮女們豈會放過徐世績,紛紛將徐世績牢牢擁住。
徐世績埋怨道:「皇上,世績現在遭殃了。臣最討厭被女人煩了。今日還弄出這麼多麻煩來,讓臣如何應付呀?」
徐世績這邊正在埋怨,行宮外的屠封早已帶了一隊兵馬入宮。
諾曷缽望著跟在屠封身後的衛隊長笑道:「你如果堅持不讓我與朋友們進去,現在你可能已經掉腦袋了。今日,我心情特別號,就赦免你的不敬之罪。」
衛隊長不住叩頭謝恩。
屠封吩咐身後眾軍士道:「這處行宮就由你們在此駐守。郎主你們都見過了,不要再發生將郎主堵在宮外的事。」
諾曷缽對屠封道:「行宮衛隊長武功太差,調個武功厲害的人來做這個衛隊長。」
屠封遵命道:「臣馬上去辦。至於原衛隊長,不如調入步兵營中做個十夫長算了。」
諾曷缽道:「就按你想的去辦。我還要與大唐兩位貴賓痛飲幾杯。你們先退下吧!」
眾人遵命而去。
不一會兒,幾個下人將豐盛的酒菜擺上了桌。
諾曷缽、李世民、徐世績三人與幾名黏住徐世績不放的宮女就了座。
諾曷缽向其中一名最漂亮的宮女使了一個眼色。那名宮女立刻搭上了李世民。
諾曷缽手中握著的酒杯突然脫手摔在地上。
宮女們手中早已多出一柄匕首來。
李世民身邊這名宮女的匕首準準刺向李世民咽喉。
李世民疾速一掌轟中宮女持匕首的手腕,又爆發紫陽神功內勁將宮女震開。
宮女經不住如此強勁的反擊,竟至香消玉殞。
徐世績處事謹慎,早就懷疑諾曷缽。吐谷渾已陣亡兩名高手,諾曷缽豈能無動於衷?其中必定有詐。
還未待宮女們揮刀,徐世績早已曲腿狂掃一記,將周圍宮女悉數踢退。
諾曷缽自知技窮,不顧一切揮劍刺向徐世績。
李世民飄身閃至諾曷缽背後,急舒一指,擊中諾曷缽肩胛要穴。
諾曷缽被李世民點了穴道,動彈不得,口中罵道:「你們中原改朝換代頻頻無奇,最遭難的就是中原百姓。我不過想拯救中原黎民。今日之敗是天不助我。要殺就快動手。」說完,閉眼待斃。
李世民笑道:「諾曷缽,在下早就懷疑你暗藏殺機。你丟了祖車輪、鐵金兩名高手與精銳戰將數員應該對大唐恨之入骨了,怎麼還對朕如此客氣?不是如此,又怎麼能讓我們毫無戒心呢?本打算饒你一命,無奈你心之深,深不見底。休怪我們無情了。」
諾曷缽放聲大笑道:「你們不能殺我了。秦瓊他們已經撤軍離開,就憑你們兩個難敵我吐谷渾數十萬之眾。」
徐世績道:「皇上神功蓋世。莫說數十萬眾,就是百萬軍中亦能來去自如。吐谷渾不過五六十萬兵力,豈能阻攔皇上?先殺了你這個狗番王。」說完,揮劍斫向諾曷缽前胸。徐世績劍至諾曷缽胸口半寸之時,突聽得一聲大喊:「住手!」
徐世績收劍朝發聲處望去,是屠爐郡主發出的喊聲。
李世民笑道:「小美人,想就回你們的大王嗎?」
屠爐道:「只要皇上放了郎主,小女子願隨皇上回大唐。」
諾曷缽嘴硬道:「屠爐,我不希望你去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我若死,你與你爹就趕快擁立大殿下為吐谷渾之主。」
屠爐哭泣道:「郎主待屠爐如親生。女兒豈有棄父不管之理?」
李世民仍舊笑道:「若是這樣,朕亦不為難你們的大王。」說完,替諾曷缽解了穴。
諾曷缽飛身閃至屠爐身後,喊聲:「殺!」行宮內早已多出幾彪軍士,不下萬人,將李世民與徐世績團團圍住。
徐世績道:「早料到你們有此一招。」話音剛落,李靖領一隊兵馬殺入。
屠封急勸諾曷缽道:「郎主,暫忍一時之怒,伺圖東山再起。」
諾曷缽一聲不響,似乎贊同了屠封的說法。
屠封知機號令軍士閃出一條路來,讓李世民與徐世績通過。
李世民來到屠爐面前道:「不可失信於朕。朕已放過諾曷缽,就請小美人陪朕回國。」
屠爐向屠封道:「爹,屠爐不可失信於人,也為吐谷渾百姓免遭生靈塗炭,願嫁入唐國。爹要好好保重身體,勿以屠爐為念。」接著又向李世民道:「屠爐雖願嫁給你,但每年均要給四月時間讓屠爐回國省親。不然,寧死不嫁。」
李世民柔聲道:「你看朕像不通情理之人嗎?特准四月省親年假。」
此戰不但使吐谷渾折損祖車輪與鐵金兩位高手,還讓吐谷渾第一高手屠爐郡主嫁入異鄉,這使得諾曷缽氣悶無比。不過,也因此吐谷渾與大唐間的友好關係卻建立起來,一直延續至唐玄宗時期。
同年,高句麗莫離支全蓋蘇文居然向李世民下戰表。
李世民命鄂國公尉遲恭為元帥,高雅賢、程咬金、蘇定方、徐世績、薛萬徹、馬三保、段志遠、殷開山、劉弘基、騰賢師、盛炎師、邴元真、邴元直、王當仁、尉遲南、李如珪、王君可、尤俊達、岳博勳、魯世侯、張公瑾、史大奈、韓世宗、李公逸、卜光焰、賈順甫、柳周臣、樊虎、連明、南延平、白顯道、齊國遠、梁師徒、丁天慶、黃天虎、張顯揚、何金爵、濮固忠、費天喜三十九位將軍為先鋒,提兵三十萬殺向高句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