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古玩商 第四卷風雨天津衛 第51章 竹雕筆筒
    伍子挺高興,想不到時隔兩個來月,對方還認識自己,他不得不佩服掌櫃的驚人的記憶力。這樣的店舖每天都會有人光顧,能記住兩個月前的顧客,著實不簡單。他和韓笑雨做在一對古色古香的仿紅木椅子上,酸麻的雙腿終於得到解脫。店夥計端過茶水,然後一邊忙自己的去。等伍子把一杯茶水喝完,掌櫃的親自過來續上水,才不緊不慢的問伍子道:「怎麼了兄弟,又有好東西要出手?」

    伍子說話前先和韓笑雨對視一眼,「我們眼時沒有出手的東西,倒是想看看宋掌櫃的有什麼壓箱底的好東西。」

    宋掌櫃的一聽這話,稍微猶豫一下,然後對伍子和韓笑雨說道:「二位稍等,老哥我最近還真收上來一件東西,只是不知道能不能入二位的法眼。」說完話朝裡屋走去,看樣子去拿壓箱底的東西了。伍子暗暗好笑,開古玩店的人怎麼都這樣,好東西藏在裡邊,外面擺的都是水貨贗品。

    工夫不長宋掌櫃的捧著一個包裝盒過來,把盒子放在紅木桌上,打開,裡面放的是一個筆筒。伍子一眼就認出來,這是一個竹雕筆筒,直徑有十多公分,高有將近二十公分。筆筒通體為棕黃色,包漿自然勻稱,一看就是有年頭的老東西。

    竹雕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商代以前,也就是說比甲骨文還要早,比如竹簡,就是竹雕的早期表現形式。現在所指的竹雕藝術品,起源於漢唐、發展於宋元,明清時達到鼎盛。現在市場上流行的一般都是明清時期的作品,明代以前的十分罕見。一方面這跟竹雕盛行的年代有關;另一方面跟竹雕作品的特性有關,竹子這東西比較容易開裂,不易保存,溫度高了不行、溫度低了不行,太幹了不行、太潮了也不行。

    竹雕在拍賣行被列為雜項類,最近十幾年行情一路看漲,自九十年代中期交易開始火爆,從最初的不到一萬元漲到幾萬十幾萬。到了2000年的時候,佳士得春季拍賣會上一件明末清初的竹雕「竹林七賢」更是拍出了42萬元的高價。一年以後,巴黎拍賣會上,一件竹雕人物樓閣筆筒更是創下54萬法郎的天價(人民幣416萬)。兩年以後,中國國內也出現了價值過百萬的竹雕拍品,一件竹根雕拍出264萬元。之後竹雕行情更是一路上揚,2005年香港佳士得春拍會上一件清康熙年的竹雕山水人物筆筒創紀錄的拍出1215萬元,竹雕作品的一路火爆可見一斑。

    對於竹雕的市場行情,伍子和韓笑雨當知道,眼前這件竹雕如果是老的,而且出自名家之手,其價值肯定不菲。伍子抬頭對宋掌櫃的說道:「掌櫃的,這東西能不能上手?」

    宋掌櫃的一擺手,「兄弟你隨便看,這是竹子雕刻的,又不是紙糊的,老哥沒那麼小氣。」

    伍子也不客氣,戴上宋掌櫃遞過來的一副白手套,伸手拿起這件竹雕筆筒上下把玩。韓笑雨也把身子湊過來,跟伍子一起欣賞。竹筒上雕刻的是劉玄德三顧茅廬的故事,遠處是群山,近處有一間茅草屋,一帶籬笆;劉備在茅屋外垂首站立,等著諸葛亮午休起床;張飛仰著頭舉著胳膊,看樣子在發脾氣;長鬍鬚的關雲長在一邊勸解,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關羽要是不勸住張飛,這傢伙早把茅屋給燒了。畫面上劉關張都在,唯獨不見諸葛亮,估計這老哥還在茅草屋裡睡覺呢。

    整個故事寓意體現的非常好,劉備那種求賢若渴、挽救蒼生的心理體現的淋漓盡致。雕工非常精細,根本看不到竹子本身的粗糙紋理,好像這根本不是竹雕,而是一種硬木的雕刻。無論是雕工還是內容,稱得上刀工流暢、意境深遠。竹筒上留有「可筆老人」四個行草大字,彰顯出渾厚的書法功力。伍子幾乎可以斷定,這絕對是古人留下的珍品,不說別的,單就這四個婉麗遒勁的行草字跡一般人就模仿不出來,要是有人把字體模仿成這樣,他也不用做假了,直接就是一流的書法家。

    伍子把玩過以後,伸手要把筆筒放回盒子裡,他已經斷定為這事真品,無論是刀工、寓意和筆法還是包漿和成色,都沒有任何問題,絕對是開門見山的真品。這時候韓笑雨輕輕拉了伍子一把,伍子馬上會意,他知道韓笑雨可能從中發現了問題,於是把筆筒遞給韓笑雨。

    韓笑雨接過筆筒,仔細看看筆筒的某一個部位,然後又指給伍子看。伍子順著韓笑雨嫩白的手指看向竹筒的某一個部位,只看了幾眼,便發現了其中的疑點:韓笑雨指的地方正是「三顧茅廬」的主角之一劉備,客觀的說劉備這個人物雕刻的相當不錯,畢恭畢敬、求賢若渴的神態,細緻入微的衣著,無不顯示出作者高深的雕刻功力。不過仔細看就會發現其中的問題,這個劉備頭上帶的帽子有問題,他竟然帶著王冠,這絕對嚴重違背了歷史。眾所周知,劉備當時被曹操打得灰頭土臉,不得已寄居在劉表手下,兵馬駐紮在新野小城,兵不過千,將不過關張趙,要多狼狽有多狼狽。不要說王冠,連州牧的帽子恐怕也沒資格戴。劉備當時要戴王冠,不要說曹操,劉表就先把他給滅了,再說劉備自己也不敢。

    一個王冠,徹底把這個筆筒給否定了。首先,明清的竹雕大家都是文人雅士,不可能犯這麼低級的錯誤;其次,即便這件竹雕的作者不是文化人,三國演義他肯定也有耳聞,「三顧茅廬」這麼重要的歷史事件不可能被他搞錯;第三,退一萬步說,這件竹雕是真的,由於這個王冠的失誤,其價值也會大大縮水。一切不通情理的事情,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它是假的。

    伍子剛才鑒賞這件竹雕,太多注重於宏觀,這個微小的地方沒有在意。而韓笑雨畢竟是女人,看東西喜歡從微觀入手,很敏感的發現了這個細微的疑點。

    伍子驚出了一身冷汗,幸好有韓笑雨在,不然又得打眼。他把竹筒放回盒子裡,蓋上蓋子推到送掌櫃的面前。「掌櫃的,這東西有問題呀。」伍子說完話用眼睛盯著宋掌櫃的,察言觀色也是做古董交易的一個必備手段。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