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之責 資料(TXT全文字手打) 《一寸》中篡改的歷史(六)
    《一寸山河一寸血》中篡改的歷史[轉帖來自鐵血論壇]

    Hcxy2000關於轉貼前的話:

    很遺憾,因為小說的原因,在書評裡已經有了關於國共兩黨在抗戰時期貢獻的爭論。作者的觀點很明確,在抗戰的人群裡,只有中國人,只有華夏兒女,沒有政黨之分!

    要抗戰,必然需要自身的壯大,以*主席為首的共產黨人抓住了機遇,也就是歷史和人民選擇了共產黨人!

    請時刻記住,是歷史和人民選擇了共產黨人!

    這篇文章是作者在鐵血論壇上看到的。裡面絕大部分觀點我是贊同的。這些觀點,可以全面回答目前為國民黨鳴冤的問題。

    基於以上理由,請準備再發關於這個爭論內容的讀者注意,如果你的觀點已經在這個帖子裡被反駁了,那麼我將毫不猶豫地刪除你的書評。

    再次說一遍,我是贊同的是這篇文章裡面的絕大部分觀點,而不是全部觀點。

    本文來自鐵血論壇,感謝轉貼者安倚天

    第二十九集《歷史的血跡》

    「中國幅員廣闊,山系綿亙交錯,這些地理因素,形成了天然的國防屏障。也為游擊部隊提供了生存與落腳的基地。在抗戰八年期間,出沒在山區的這股武裝力量,牽制了日軍120萬正規部隊,使之動彈不得。這是日本軍閥侵華之初始料未及的事。然而,中共同樣運用了這些條件,在八年間成長茁壯,最後終於扳倒了國民政府。這也是國民黨始料未及的事。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中共應該是抗戰時期敵後游擊戰的最大贏家!我們承認,無論國民黨也好,共產黨也好,是凡游擊戰士在抗日戰爭中所付出的代價與其貢獻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單靠打游擊,企圖去贏取整個戰爭,則屬不可能。因為游擊戰的屬性本來是消極的騷擾、消耗與牽制。所以,兩國交戰,最後勝利仍然決定於主戰場硬碰硬的陣地決戰。這個道理應該是十分顯現的。幾十年來,中共不斷宣傳,對日抗戰是八路軍打游擊贏來的。刻意模糊了國民政府在每一個主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的事實!更斷章取義,聲指民國24、5年間,蔣中正的[不能打]為[不肯打]、[不抗日]。這顯然也是不公平的。事隔60多年,多少往事都已過去,許多變化也已成定局。今天的中共已經壯大到有足夠的實力去面對歷史。亦當有足夠的勇氣,把事實還給事實,讓真像長白千秋。否則,我們將永遠慚疚與不安。」

    說得很好!現在大陸的人也都知道了國軍在抗日戰爭中為國英勇殺鬼子的事跡,也知道國軍所打的幾乎全部的戰役,有相當多的書籍、電影出版發行。可是本片呢?有足夠的勇氣,把事實還給事實,讓真像長白千秋嗎?有中肯地評價共產黨抗戰功績的地方嗎?

    「在華北,日軍控制的點線,多屬城市和主要交通幹道。對於這些地方,他們多以重兵鎮守,加上外圍的汪偽部隊把風,老實說,可游之擊是不是蠻有限的。但是對於同在邊區山區打游擊的國民政府部隊,就不一樣了。因為蠶食[自己人]要比打日本容易得多。所以,在敵後,國共之間的衝突不斷,因而抵消了不少對日作戰的功能。」

    在華北,日軍控制的點線,多屬城市和主要交通幹道。那麼,廣大的農村呢?是誰控制著?

    當中共軍隊進入淪陷區時,在這個地區已經出現了眾多的武裝力量。不算投敵者,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堅決抗日的,其中有原東北軍的餘部(呂正操部、萬毅部等)、有國府任命的(楊秀峰部)、也有當地共產黨組織的武裝;第二類,其目的是保家守土的,如*大隊。這類武裝既不相信國民黨,也不傾向共產黨,可算中間力量;第三類,原土豪軍閥的餘部(如石友三部),這類武裝全部靠向國民黨,其目的是魚肉百姓,打鬼子不力,搶地盤倒很上勁。國民黨不抗日的印象就是他們造成的。

    隨著敵後抗戰形勢的日益艱難,這三類武裝也發生了變化。第一類武裝全部選擇投向共產黨,接受八路軍的統一指揮;第三類部隊除少數撤到國統區外,大多數投向日寇,變成了漢奸部隊。戰後這類偽軍重新被國民黨收編,國民黨以「曲線救國」脫了他們的漢奸罪。也就在老百姓心中坐實了——國民黨不抗日的帽子。第三類中間力量也產生了分化,少數投日,多數仍堅持抗日的,認識到只有結成強大的力量,才能堅持抗戰,而接受了八路軍的統一指揮。因而整個敵後淪陷區,最終只剩下了八路軍一支抗日武裝力量在堅持對日作戰。

    在上一集中,我們提到了中共的新四軍和上官雲相部隊衝突的故事。在華北,這種情形更為嚴重。現在,我們來看看民國28年,發生在冀察戰區的一段往事。這個戰區包括河北、察哈爾和部分山西地帶。一共分為五個游擊區。在這裡面,第一和第五是中共劉伯承部隊的地盤,第二游擊區是地方部隊張蔭梧的地盤,第三游擊區是石友三的地盤,第四則是朱懷冰的地盤。石和朱原屬西北軍,以當時而言,算是親中央的地方軍。但仍不脫劃地為王的草莽本色。所以,這三種背景不同的部隊,在表面上看起來是[合]在一起的,而實質上則是各懷鬼胎,充分發揮[游擊戰術],算計自己人。像這年秋天,劉伯承就把朱懷冰的部隊吃掉了,石友三深感唇亡齒寒,於是發動了對劉伯承的猛烈攻擊。

    當年服役於石友三部隊的李振武回憶他親眼目睹的一段鬧劇,他說:「石友三一火,你知道這一火可不要緊喔整個那麼大河北的南半部包圍了,縮小包圍圈。一傢伙繳槍了,繳誰槍呢?繳劉伯承。我們下了命令,光要槍、子彈,除了這以外什麼都不准拿,身上不准搜身子,什麼都不准拿。如果拿回來槍斃。這會你知道誰來了?劉伯承,國共合作嘛。劉伯承喊口號了:[石友三是民族救星]、[擁護石總司令抗戰到底]。貼了滿地都是標語,一邊走一邊喊,一路喊到這。石友三這個住的地方,一個大門,就在那兒上,石友三拉他進屋咧,進院咧,劉伯承他一回頭還喊[石總司令是民族救星]、[擁護石總司令抗戰到底]。他這樣的,所以我看得清楚的很嘛。劉伯承什麼樣,我沒大很看清楚,可是這是劉伯承,說是一個眼睛。就這樣,沒看清楚他是左眼還是右眼。真的這是真的。進去以後,交涉,好,槍給他,兵給他,還他,走了。這可還他了,還他以後不要緊,標語就換了,[石友三是漢奸]、[打倒石友三]

    拜託,撒謊找個更能編故事的好不好。編得如此拙劣,讓人噁心!

    當年50萬中央軍,圍追堵截,尚不能將3萬紅軍全部繳槍。石友三多大的能耐喲,能以兩個軍的兵力包圍河北南部,將劉伯承的129師包圍繳槍,豈不證明中央軍全是草包飯桶。

    3萬日軍都作不到的事情,石友三作到了,可見石友三部隊的作戰能力也比日軍高出很多。

    什麼都不准拿,身上不准搜身子,多好的軍紀呀!

    石友三這麼驍勇善戰,軍紀有這麼好,民眾豈不額手稱慶。蔣先生窮數十年之功,尚未找到能滅共的大將之材,若啟用石將軍,何愁共黨不滅!?

    可是,國軍為什麼將這麼驍勇善戰,剿共棟樑給殺了呢?蔣先生是不是很愚蠢?

    石友三原屬西北軍,其人反覆無常,號「倒戈將軍」。1932年秋,石友三在日本特務湊幵一的保護下,從煙台乘船潛入天津,住進了日租界。在天津,石友三與日本特務頭子土肥原拉上關係。1937年7月抗戰爆發後,任69軍軍長。1939年被蔣介石委任察哈爾省省長,這一地區正是八路軍的晉察冀邊區的一部分。1940年初,石友三派族弟石友信前往開封和日本駐軍司令佐佐木簽訂互不侵犯、互通情報、互相協助的「共同防共協定」。1940年3、4月,石友三率69軍進犯冀南八路軍,遭八路軍痛擊,餘部撤到山東曹縣。1940年11月,石友三與日方商談投日條件,被新八軍軍長高樹勳查獲。12月1日,石友三被高樹勳密捕,當夜活埋於黃河岸邊,其餘部被高樹勳收編。

    「這個故事可以說是當時中共打國民黨的樣板腳本,能屈能伸的多變本質。使中共在天高皇帝遠的華北,有機會一步又一步的發展起來。」就差一點要說中共勾結日本了。

    「國軍以正規部隊,在敵後從事游擊戰。事實上從戰爭一開始,便不斷在進行著。民國28年的冬季攻勢約當150個正規師的兵力(從事游擊戰)由此可見,國軍不僅在各主戰場擔當守土保國的重責大任,在敵後還投注了十分可觀的兵力。

    百團過後,緊跟著受打擊的是衛立煌的晉南中條山游擊基地也是國軍留在華北的最後基地。前此,日軍曾七度來犯,都沒有得逞。這次為了掃蕩[八路軍]集合了華北的部隊,共七個半師團,展開了第八度進攻中條山的[中原會戰]中條山脈位於山西南部,東接太行山,西連呂梁山脈,南枕黃河,(北為太岳)確實是個易守難攻的地方,因此,日軍稱之謂[華北盲腸]。我軍計有16個師據險固守這塊防地。」

    奇怪,這個華北的最後基地居然只有16個師,那134個師在敵後不需要基地?不需要休整補給的地方?還是說這134個師不在華北,而在華中、江南?想想看,134個師在華中、江南,近200萬的兵力。再加上正面戰場上的兵力,豈不有300萬以上的兵力,南北夾擊,華中武漢的日軍(7個師團)豈不要壓成粉末?

    「日軍41師團從桑池、橫嶺關尖隘道突破,直殺到了桓曲我軍有兩位軍長及六位旅長以上的將級軍官為國犧牲一場戰役下來,陣亡的將級軍官竟達八位之多,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遊擊戰與陣地戰付出代價不同的地方。」

    奇怪,中條山不是游擊基地嗎?為何不以游擊戰為主、輔以陣地戰?在這個易守難攻的地方,游擊基地應該發揮游擊戰的特長才是。這段話居然影射國軍的將領指揮無能,真是奇恥大辱!不過在陣亡的軍長中,98軍長武士敏多次與太岳山區的八路軍協同作戰。

    片中說:日軍為了掃蕩八路軍,調集了七個半師團,展開了[中原會戰]。顯然,位於中條山北面太岳山的八路軍總部也在被攻擊之內。那麼,攻擊中條山的有多少兵力?

    「日軍41師團從桑池、橫嶺關尖隘道突破,直殺到了桓曲,中條山被切成兩段了。西路日軍第37師團、16旅團,也穿越了80軍和第3軍在張店鎮一帶的防區向東推進。21師團則由東向西打。當日,濟源不守。這個時候,桓曲的41師團左右開弓,分別於10日和12日與東西兩軍會師於五福澗和邵源。中條山守不住了。」

    顯然,日軍用了3個師團又1個旅團的兵力為主攻,41師團、37師團、21師團、16旅團,加上外圍的36師團、33師團、9旅團、4旅團,共5個師團3個旅團的兵力約12萬人。而國軍16個師,26萬餘人,雖裝備遜於日軍但據有山地之險。那麼,日軍還有2個師團的兵力在幹什麼?顯然,在進攻太岳山的八路軍總部。國軍丟失了中條山,八路軍則守住了太岳山,而太岳山只有八路軍賀龍的120師,另兩個師是*的115師在山東,劉伯承的129師在冀中太行山。

    「百團的後遺禍患還沒完,接著,日軍開始在冀中、冀南、冀東、晉西北、太行、太岳以及山東等抗日根據地,展開了長達兩年的[治安強化運動]所謂「強化」,便是惡名昭彰的[三光政策]戰時,在淪陷區內被日本人戕害的無辜老百姓,其人數很難估計。單就[百團]後的兩年而言,大約在二百萬人以上。」

    這段話是什麼意思?是不是說共產黨不該打[百團大戰],以至招來日軍的報復,給老百姓帶來如此深重的災難?

    是了,原來國軍不願打日本鬼子,是生怕給老百姓帶來災難,多麼愛民如子啊。所以國軍成建制的帶槍攜炮投向大日本皇軍,那是為老百姓著想,讓他們可以安寧的做皇軍的順民,享受皇道樂土。共產黨打皇軍,使百姓遭災,真是十惡不赦!

    「這些人是怎麼死的呢?大概就如同以上那幾位親歷其事的日本退伍軍人所說的那樣吧!雖然,迄今日本當局仍然否認他們的野蠻行為。但總有人難以釋懷他們雙手曾經造下的罪孽。而在晚年,以文字記錄下他們終生的夢魘。面對此一灘灘被遺忘了的歷史血跡,我們只能祈求自己的子子孫孫不再流血!」

    對於中條山戰役,周恩來在1945年4月30日的《論統一戰線》中有一段話:緊跟著有中條山戰役,蔣介石怕中條山守不住,希望我們配合,但主要是試探我們還打不打日本,當然這完全是他的糊塗想法。我們表示配合作戰,但是蔣介石又怕我們,不要我們過漳河之線,要限制我們作戰,這就很難配合。他在中條山,我們在漳河北怎麼樣打呢?同時他又不給我們下作戰命令,要我們自己打。我們要一點補充,他說,只要打,我不會辜負你們的。我們打了,他又取消諾言,食言而肥。這是一次接觸

    三十集《死亡工廠》731

    化天使成魔鬼,大概只有日本做得到。

    泯滅人性,做得最徹底的,也只有日本。

    納粹的德國殺害了幾百萬的猶太人,但畢竟還是把猶太人當作和自己一樣的同類——人,來處死。並且在戰後有深切的痛悔,因為德國人始終還是把猶太人看作人,承認猶太人同樣擁有人的權利,沒有將殺人當作娛樂。

    面對那些將嬰兒挑在槍尖,哈哈大笑的日本士兵,誰敢說他們心中還有一點點人性?!

    把人的生命視為草芥,將人的屬性比為糞土。這就是日本文化中武士道精神反人類的精髓。只要這種武士道精神在日本殘存,只要武士道精神的聖殿——靖國神社還存在,日本人就是人類社會中最危險的民族。

    第三十一集《苦撐待變》

    「中國人,就是這種狀況之下,抗起了一場不得不打的民族戰爭。那麼,我們的勝算究竟何在呢?當時中國的一位著名軍事學者蔣百里說:中華民族大文化的妙處,就是同化的攻勢,和武力的守勢,我們取攻勢用不著殺人,我們取守勢,卻能拚命。顯然,蔣百里所說的致勝之道,是充分發揮民族特性,以無形的民族性,去對抗大炮飛機,進行一場現代化的戰爭。是後人難以想像的懸殊局面。但在當時,卻鼓舞了全國民心。」

    「第二次長沙戰役中,日方投入神田第6師團、豐島第3師團、北野第4師團、第40師團。首戰守軍為楊森27集團軍的歐震第4軍、孫渡的58軍。楊森和神田在大雲山旁廝殺了10天,讓薛岳有機會從四面八方調兵遣將投入戰場。肖之楚26軍、李玉堂10軍、韓全樸72軍、王耀武74軍、夏楚中79軍、陳沛37軍、傅仲芳99軍、鄒洪的暫編第2軍、楊漢域20軍。這次長沙之役,顯示出國軍機動和應變能力已大為增強。顧祝同的3戰區、李宗仁5戰區、陳誠6戰區展開牽制作戰。日軍首尾難顧,敗退而走。」

    以國軍的11個軍對日寇的4個師團,這一戰「顯示出國軍機動和應變能力已大為增強。」。

    「12月8日,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投下了一子險棋——奇襲珍珠港。苦撐了4年又6個月,中國在千辛萬苦中終於等到了這一天,12月9日,中華民國對日本、德國、意大利正式宣戰。」

    外援是必要的,但這只是加速中國勝利的重要因素,只是加速因子。但把外援看作中國獲取勝利的主導因素卻是絕對錯誤的。這種意識必然導致中國人無力挺直自己的腰桿,而致在對外關係中聽命於人。

    我們必須認識到致使中國勝利的決定性因子,其實就在中國內部,那就是中國人不屈的精神。它需要一個政黨作為初晶體來把這種精神凝聚成力量,在這股力量由小到大逐漸凝聚的過程中,必須有正確的決策引導,使這股力量堅固。當然,如果沒有這個初晶體,中國就會出現元、清那樣的局面。然而,中國有了這個初晶體!

    可惜,我們沒有看到國民黨起到了這樣的作用,他的眼睛向外,看不到致使中國勝利的決定性因子。因而,他的一系列政治、經濟、軍事的錯誤決策,反而對這股力量的凝聚起了耗散作用。

    因而,這股力量凝聚到中共的周圍。這是中國自己的內在力量,是中國走向新生的力量,它的生命力,它的堅韌性,決不是外來力量所能打碎。

    決定中華民族命運的不是外人,而是中國人自己!

    或許有人不這麼認為,他們說:決定最終勝利的不是游擊戰,而是硬碰硬的大決戰。

    那麼,我要問:通過游擊戰,促使敵我雙方力量彼消我長,能不能做到從游擊戰過渡到運動戰?通過運動戰,加速日軍有生力量的消耗,而我方有生力量卻能得到不斷的補充,能不能最終達到大決戰的條件?

    第三十二集《悲情、豪情》

    前段主講日軍在南太平洋的作戰。

    第三次長沙戰役(1941年12月14日)

    日軍第十一軍,第9旅團、第3師團、第6師團、第40師團、第1飛行團,另有1個支隊,總共6萬餘人。比前兩次的規模小得多,主要是為緩解華南日軍的壓力,進行牽制作戰。

    國軍圍殲部隊:58軍、20軍、99軍、37軍、78軍、26軍、10軍、73軍、4軍、79軍

    「長沙大捷是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所向披糜,甚至歐戰開始以來,反侵略、反軸心同盟國家第一次扎扎實實的勝利。當時全球各大媒體爭先報道此一捷訊,其中以倫敦每日電訊報的標題最為傳神:際此遠東陰霧密佈中,唯長沙上空之雲彩確見光輝奪目!」

    「1942,民國31年元月3日,中國戰區統帥部成立,蔣委員長出任戰區統帥。從此一刻開始,我國對日抗戰也進入了決定性的第三階段了。」

    我記得在前面某一集中,蔣先生在抗戰初期一次軍事會議上的講話是將中國的抗戰分為二個階段。不知何故,這裡卻採用了*先生在抗戰初期把中國抗戰分為三個階段(防禦、相持、反攻)的說法。

    蔣先生與史迪威的矛盾。蔣維國指責史迪威用飛機暗算蔣介石,給蔣介石準備了一頂拉不開的降落傘。這可是大陸網友幾乎沒有聽過的事。幸虧有一個神秘的電話救了蔣介石,但是,是誰打來的電話,至今仍是個謎。換句話說,這件事的真偽是無法證實的。

    將一個無法證實的事做為證據呈堂,而信誓旦旦,不知可否構成誣陷罪?請學法律的網友指點。

    《一寸河山一寸血》在這裡是否違反了要「真誠面對歷史,把事實還給事實」的初衷呢?

    用一個謠言來證實委員長與史迪威的緊張關係,《一寸河山一寸血》顯然對這段歷史沒有持以嚴肅的態度。

    若有人認為這個謠言發端於蔣先生,這又如何澄清呢?

    第三十三集《一狼、二虎、[四強]》

    四強是指:美、英、蘇、中

    一狼——蘇聯

    二虎——美、英

    「在那一段與狼共舞伴虎入眠的歲月中,中國人所遭受的辛酸、委屈、挫折、但又不能說的苦楚,在當時,甚至過後,都是鮮為人知的。蔣中正在這一段時期中的日記裡寫到:今而復知所謂同盟與互助皆為虛妄之言,美國亦不能外此例乎?幸而今日我國尚有一片土地、與相當兵力以圖自存,而未為帝國主義者犧牲耳。」

    這一集主要回顧英緬戰區的開闢,指英國人以一己之私,延誤戰局,造成了中國的巨大損失。順便將史迪威很扁了一頓,說他將緬甸戰場搞得一團亂。

    1941年8月,陳納德的美國空軍志願隊(飛虎隊)建立。

    「也許因為陳納德的表現,還是隸屬系統。而引起了史迪威的不滿,因此他不斷施加壓力,要撤消飛虎隊的番號,畢賽爾甚至以不歸並即不許作戰相逼迫,使得志願隊只好於1942年7月4日宣告結束。」

    該片在此又說了謊言,偽造歷史。事實是飛虎隊重歸美軍陸軍,為美軍陸軍中國戰區的第十四航空隊,對外仍稱飛虎隊,編製擴大和兵員供應更有保障。此前為志願隊,無論物資供應,人員補充都很困難,飛行員犧牲一個就少一個,而編為美軍陸軍第十四航空隊後,所有供應大為改善。該片將這一事實隱瞞,讓人誤以為飛虎隊的番號被撤消,志願隊被解散,為的是誣蔑史迪威。

    第三十四集《黎明前的黑暗》

    物資掠奪

    「戰爭行為,本來是經濟社會的一大殺手。其破壞力之強,摧毀面之廣,是成長於承平時代的後人難以想像的。這種影響對交戰國雙方並無二致。所以到1942年,也就是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中日雙方都面臨到了無以為繼的嚴重危機。這個時候,彼此拼的好像已是持久的能力了。換句話說,誰撐的久誰便是贏家。不過就當時情勢而言,可以說我們階段性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為了求存,唯一的選擇只有[拖],用我們幅員廣大的土地,來換取時間拖垮敵人。至少,把他拖到同一個[立足點],同一個[起跑點],然後再來拼。這便是我們對日[持久抗戰]的基本國策」

    好嘛,把*先生的《論持久戰》中的觀點,說成是對日[持久抗戰]的基本國策。卻把蔣先生放上畫面,如此欺世盜名之舉,真是令人瞠目結舌。

    「經過五年漫長的歲月,現在大家總算要扯平了。但此一結果畢竟不是最終目的,因為我們要的是贏。問題是,我們還熬得下去嗎?我們還揮得出決勝的一擊嗎?照常理推斷,其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因為我們已經山窮水盡了。」

    「形成戰時經濟金融狀況惡化的原因太多,但最根本的還是來自戰爭,來自敵人。日本深知只要把我國經濟搞垮,這場仗就不用打了。他們分別從物資掠奪、金融破壞和經濟封鎖三個方面一起下手,企圖扼殺我國的生存命脈。老實說,任何一個國家被這三把刀卡在脖子上幾無存活的機會可言。但在當時,日本雖然很確實的做到了以上三點,但中國人並為因此而棄械投降。由此可見,我們在經濟戰線上的搏鬥是何等的慘烈了。」

    下文呢?。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