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門女 正文 31、青唐
    31、青唐

    出邊關比王璩想像的順利多了,塔叔把文書遞上,守關士兵查驗了文書,又有人來瞧了下有沒有帶出什麼違禁物品。不過邊關這十來年都風平浪靜,阿蠻的東西又不是很多,很快就出了邊關。

    王璩不由轉身看著這邊關,出了這裡再往前就是青唐的地界了,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又回來,但王璩知道一點,當自己回來的時候,定不是現在這個樣子。

    馬車停了下來,好讓王璩再看清楚這大雍的山水,身邊的阿蠻罕見的沒有說話,一雙眼只是看著王璩,直到王璩轉身過來看著前方,阿蠻才挑起簾子做個手勢,馬車繼續往前走。

    雖只一關之隔,但大雍和青唐的風光並不完全一樣,看著兩邊漸漸不同的景色,還有穿著奇怪的人越來越多,王璩知道自己從此之後再不需苦苦壓抑自己,說那些言不由衷的話。

    一聲輕歎從王璩口裡逸出,阿蠻終於忍不住笑出來:「姐姐,是不是你們中原人都是這樣,喜歡長吁短歎?」

    這幾日的相處下來,王璩是發自內心的喜歡阿蠻,而不像剛開始還存有利用她的心情,聽到阿蠻這樣說,王璩的眉微微一彎:「你認識多少中原人?」阿蠻本來半躺在那裡,聽到王璩這話突然叫了起來:「啊,姐姐,你這樣笑起來越發像阿爹了,我還要去問問我阿爹,到底你是不是他在中原偷生的孩子。」

    阿蠻的阿爹,王璩已經聽她提過無數次,從能得到的信息裡王璩得出判斷,阿蠻的父親也是大雍人。此時又聽到阿蠻這樣說,王璩的眉微微皺起:「怎麼,你阿爹和我長的很像,而且也是大雍人?」

    阿蠻連連點頭:「是啊,我阿爹不僅是大雍人,還是大雍京城裡的人,這話也是阿爹教我說的。」王璩只覺得一顆心都快蹦出來,難道說,自己的舅舅就近在眼前?王璩幾乎是喉嚨乾澀著發問:「阿蠻,你阿爹的名諱?」

    阿蠻的眼眨巴一下,有些不適應王璩這樣文雅的發問,但很快她就笑起來:「我阿爹叫阿連懷德,青唐人沒有不知道他的。」阿連懷德?四個字在王璩心裡激起莫大震撼,如果趙元帥沒說錯的話,那麼阿蠻就是自己的表妹,難怪一見了她就有些喜歡。

    阿蠻說完見王璩一副魂不守舍的樣子,驚奇地抬頭:「姐姐,你怎麼了,難道你也聽說過我阿爹的名字?」王璩搖一搖頭,不敢保證阿蠻的阿爹就是自己的舅舅,說不定是同名同姓的原因。

    平息了心情,王璩看著阿蠻微微一笑:「沒什麼只是我有個故人和你阿爹的名字一樣。」故人?阿蠻又來勁了:「姐姐,你說啊,說不定你娘和我爹還真的……」這話讓王璩臉色突變,雖然知道青唐風俗和大雍不一樣,但這樣的話還是不能說的。

    阿蠻見王璩沉默下來不說話,吐一吐舌頭,糟了,自己怎麼說錯話了呢?中原的風俗和青唐不一樣,有些青唐能說的話就不能在中原說。王璩的神色雖依舊平靜,但那微微顫抖的手讓阿蠻明白王璩是不是在生氣?

    輕輕地扯一下王璩的袖子,阿蠻的小臉都要皺成一團了:「姐姐,是我說錯話了,你不要生氣。」王璩低頭,那雪白的脖頸在有些暗的馬車裡也亮著光,阿蠻不由摸一下自己那微有些黑的臉,姐姐怎麼能這麼白呢?

    但阿蠻很快就把思緒轉回來:「姐姐,我……」王璩已經緩緩開口:「家母早逝,死前還備受冤屈,我從幼時就立誓為她洗清冤屈,可惜我癡長到這個年紀,依舊不能為她洗清冤屈,一思及此,心如刀割,怎容得下旁人再如此說。」

    王璩這幾句話本是為了打動阿蠻,可說的時候觸動到這些年的心酸,還有遇到的種種事情,那眼淚竟掉落下來,再難收回。阿蠻雖然年輕活潑,但並不是什麼都不知道的孩子,況且世間之人無分種族,對母親之情都同出一轍。

    王璩這幾句話已讓阿蠻動容,突然站起身給王璩跪下行禮,王璩不覺她有這樣舉動,馬車內雖然寬大總比不得下面好轉身,王璩想站起拉住阿蠻的時候阿蠻已經面色嚴肅地道:「我並不知道姐姐有如此過往,從此後若我再提一句,誓不為人。」

    說著阿蠻磕頭下去,這倒讓王璩不好拉她起來,過了會兒王璩才歎氣:「妹妹情意,倒讓做姐姐的有些慚愧。」阿蠻已經站起身,重新親親熱熱地偎到王璩身邊:「姐姐,你既要做好姐姐,那就把吃的拿出來吧,我餓了。」

    王璩又笑了出來,和阿蠻交往是極簡單的,她說一是一,雖有些魯莽但也無需那樣藏著掖著,兩人相視一笑,王璩從袋裡拿出肉乾麵餅,阿蠻已經搶過去大大咬了一口,臉上露出燦爛笑容,王璩這次的笑容是真的到了眼底,不知道有多久沒這樣笑過了?

    越往北走,雪下的越大,景色也越不同,王璩雖然不再裝病吃藥,可身體不如阿蠻那麼好,只有躲在馬車裡蓋著厚厚的裘衣,阿蠻倒毫不在乎:「要不是怕姐姐一個人悶,我也要去騎馬而行,這坐在馬車裡多悶?」沒想到阿蠻身份貴重,騎射之術竟這麼好?

    這些日子下來,王璩已經知道阿蠻就是鎮國公主的女兒,青唐和大雍風俗不同,王的女兒也可稱公主。青唐受寵愛的皇子公主,都可以有一支自己的衛隊,編製從幾百到幾千都有,甚至青唐的后妃中,也有擁有衛隊的。

    阿蠻雖不是皇帝之女,卻是攝政公主的女兒,也有一支三百人的衛隊,稱白龍衛。而塔叔就是阿蠻的衛隊長,雖然人少,阿蠻卻驕傲地說這支衛隊是她阿娘送她的,一個人可以打飛龍衛十個。

    王璩雖震驚卻很快平靜下來,公主府裡的藏書不少,王璩沒有事做的時候就命人尋書來看,公主並沒禁止王璩看書習字,各種書籍看的不少。和那些以為天下只有大雍和青唐兩個國家的女子不一樣,王璩從小就知道這塊土地上,除了大雍和青唐,再往北走還有羅剎國,而在青唐和大雍之間,有個極小的國家名喚高麗,周邊尚有幾個小的國家,除了高麗在青唐和大雍之間時刻搖擺外,其它小國都依附大雍年年進貢。

    除此之外,隔海相望還有扶桑國,而在大雍的西邊,穿過幾個小國家,就有不輸於大雍的大國,它們和大雍之間的往來更多地通過那些小國家。而從南行去,越過大海,還有更大的一塊土地,上面生活的人也不一樣。

    當然,對大雍來說,別的國家都不足為慮,周邊都是小國,唯一能抗衡的就是青唐。青唐王雖在二十年前自立為帝,也有了自己的年號不似周邊小國通行大雍年號,對大雍通行文碟都已北朝陛下致南朝陛下來往,但在大雍的所有書籍裡,青唐依舊以王為稱,而不是以帝相稱。

    況且早在一百多年前,大雍太祖起兵時候,青唐當時的王就集合了十萬軍隊欲南下逐鹿中原。如不是當初邊關戰士死守,再加上青唐當時有人趁機謀反,青唐王率兵回去,只怕局勢又不一樣。大雍建國一百多年,青唐每隔幾年就會派兵騷擾,從不放棄對中原這塊地方的野心。

    一直到了六十年前,被派守邊關的恆王利用正好青唐王駕崩,各位王子爭奪王位的時機,一鼓作氣幾乎打到青唐王城,如不是那戰死傷的人員太多,只怕恆王就要攻破青唐王城。但也逼得新立的青唐王簽下城下之盟,再不開戰,雙方互開坊市。

    此戰之後,恆王聲名大振,邊關也平靜了很多年,直到恆王死於之後的帝位之爭,雙方才又互相開始騷擾,於是邊關就是如此,平靜時候就開坊市做生意,打戰時候就各自關門歇息。

    王璩自認對青唐也算知道一些,可這些日子下來才明白以前知道的那些有多淺。阿蠻並不在意外面的大雪,把車簾掀起一些,感覺著那寒風撲到臉上,轉頭對王璩笑道:「青唐有這麼個風俗,每年下雪以後,陛下就要到各部族去巡訪,以示時刻不忘往事。自然不能是陛下一人前去,皇族除留守京城外都要跟隨,有些邊遠部族,路比這個辛苦多了,那雪下的也更大。」

    這個風俗書上也有記載,但王璩總覺得這是別人的敷衍,哪有皇帝不在宮中而是冒雪出門,此時從阿蠻嘴裡得到證實不由笑道:「果然行萬里路勝過讀萬卷書,我原本以為我讀的書夠多了,想不到還是不知道這些。」

    阿蠻笑了:「不過那也是幾十年前的事情了,現在各部族首領大都在燕京居住,陛下要去也只用去燕京各王府。不肯離開燕京的部族首領不多,每年也就是我阿爹代替陛下前去的。」青唐不像大雍,各部族之間都有為了土地水草爭鬥不休,直到一百多年前,青唐第一位王睿打極用雷霆手段收服大部分部族,被部族奉為共主。

    這位王深謀遠慮,不滿足於在青唐這塊地方,對中原之地也虎視眈眈。青唐歷代的王雖比上這位的手段,但依舊收服部族,建立百官制度,推行青唐自己的文字,結束了部族之間只能口說相傳的歷史。二十年前青唐王稱帝,追尊歷代先王,第一位王被尊為太祖。

    聽著阿蠻的敘述,王璩心裡暗自判斷,看來那些書裡面記載的,已經和實際情況有所不同了。馬車突然停了下來,塔叔的聲音傳了進來,不過他說的是青唐話,王璩也只能聽懂一點點。

    剛聽完阿蠻就發出一聲歡呼,接著就要掀開簾子下車,猛然想起王璩還在車裡,張口就是青唐話,見王璩睜大眼睛,阿蠻掩口一笑:「姐姐,我阿爹就在前面,我們一起去見阿爹。」

    沒想到這麼快就要和那位阿連懷德見面了,王璩的心被什麼東西撞了一下,披好了狐裘,阿蠻已經跳下馬車。漫天的風雪讓王璩有些判斷不出人在哪裡?但能聽到阿蠻的歡呼聲,王璩在雪裡站穩,慢慢地一步步上前,剛走出幾步阿蠻就拉著一個中年男子走過來:「阿爹,這就是我和你說的姐姐。」

    風雪很大,王璩的狐裘很快就落滿雪花,王璩沒顧得上伸手去拂衣服上的雪花,只是抬頭去看男子。當看見王璩臉的時候,男子微微地咦了一聲,而王璩也愣在那裡。

    作者有話要說:關於青唐的設定,我費了很大力氣最後選定了這個,其實熟悉歷史的人就看能看出來,我選擇的是遼的設定,當然是遼的早期而不是末期。

    為了防止有讀者看不到正文,於是這裡也貼一下,大家互相理解,謝謝。

    出邊關比王璩想像的順利多了,塔叔把文書遞上,守關士兵查驗了文書,又有人來瞧了下有沒有帶出什麼違禁物品。不過邊關這十來年都風平浪靜,阿蠻的東西又不是很多,很快就出了邊關。

    王璩不由轉身看著這邊關,出了這裡再往前就是青唐的地界了,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又回來,但王璩知道一點,當自己回來的時候,定不是現在這個樣子。

    馬車停了下來,好讓王璩再看清楚這大雍的山水,身邊的阿蠻罕見的沒有說話,一雙眼只是看著王璩,直到王璩轉身過來看著前方,阿蠻才挑起簾子做個手勢,馬車繼續往前走。

    雖只一關之隔,但大雍和青唐的風光並不完全一樣,看著兩邊漸漸不同的景色,還有穿著奇怪的人越來越多,王璩知道自己從此之後再不需苦苦壓抑自己,說那些言不由衷的話。

    一聲輕歎從王璩口裡逸出,阿蠻終於忍不住笑出來:「姐姐,是不是你們中原人都是這樣,喜歡長吁短歎?」

    這幾日的相處下來,王璩是發自內心的喜歡阿蠻,而不像剛開始還存有利用她的心情,聽到阿蠻這樣說,王璩的眉微微一彎:「你認識多少中原人?」阿蠻本來半躺在那裡,聽到王璩這話突然叫了起來:「啊,姐姐,你這樣笑起來越發像阿爹了,我還要去問問我阿爹,到底你是不是他在中原偷生的孩子。」

    阿蠻的阿爹,王璩已經聽她提過無數次,從能得到的信息裡王璩得出判斷,阿蠻的父親也是大雍人。此時又聽到阿蠻這樣說,王璩的眉微微皺起:「怎麼,你阿爹和我長的很像,而且也是大雍人?」

    阿蠻連連點頭:「是啊,我阿爹不僅是大雍人,還是大雍京城裡的人,這話也是阿爹教我說的。」王璩只覺得一顆心都快蹦出來,難道說,自己的舅舅就近在眼前?王璩幾乎是喉嚨乾澀著發問:「阿蠻,你阿爹的名諱?」

    阿蠻的眼眨巴一下,有些不適應王璩這樣文雅的發問,但很快她就笑起來:「我阿爹叫阿連懷德,青唐人沒有不知道他的。」阿連懷德?四個字在王璩心裡激起莫大震撼,如果趙元帥沒說錯的話,那麼阿蠻就是自己的表妹,難怪一見了她就有些喜歡。

    阿蠻說完見王璩一副魂不守舍的樣子,驚奇地抬頭:「姐姐,你怎麼了,難道你也聽說過我阿爹的名字?」王璩搖一搖頭,不敢保證阿蠻的阿爹就是自己的舅舅,說不定是同名同姓的原因。

    平息了心情,王璩看著阿蠻微微一笑:「沒什麼只是我有個故人和你阿爹的名字一樣。」故人?阿蠻又來勁了:「姐姐,你說啊,說不定你娘和我爹還真的……」這話讓王璩臉色突變,雖然知道青唐風俗和大雍不一樣,但這樣的話還是不能說的。

    阿蠻見王璩沉默下來不說話,吐一吐舌頭,糟了,自己怎麼說錯話了呢?中原的風俗和青唐不一樣,有些青唐能說的話就不能在中原說。王璩的神色雖依舊平靜,但那微微顫抖的手讓阿蠻明白王璩是不是在生氣?

    輕輕地扯一下王璩的袖子,阿蠻的小臉都要皺成一團了:「姐姐,是我說錯話了,你不要生氣。」王璩低頭,那雪白的脖頸在有些暗的馬車裡也亮著光,阿蠻不由摸一下自己那微有些黑的臉,姐姐怎麼能這麼白呢?

    但阿蠻很快就把思緒轉回來:「姐姐,我……」王璩已經緩緩開口:「家母早逝,死前還備受冤屈,我從幼時就立誓為她洗清冤屈,可惜我癡長到這個年紀,依舊不能為她洗清冤屈,一思及此,心如刀割,怎容得下旁人再如此說。」

    王璩這幾句話本是為了打動阿蠻,可說的時候觸動到這些年的心酸,還有遇到的種種事情,那眼淚竟掉落下來,再難收回。阿蠻雖然年輕活潑,但並不是什麼都不知道的孩子,況且世間之人無分種族,對母親之情都同出一轍。

    王璩這幾句話已讓阿蠻動容,突然站起身給王璩跪下行禮,王璩不覺她有這樣舉動,馬車內雖然寬大總比不得下面好轉身,王璩想站起拉住阿蠻的時候阿蠻已經面色嚴肅地道:「我並不知道姐姐有如此過往,從此後若我再提一句,誓不為人。」

    說著阿蠻磕頭下去,這倒讓王璩不好拉她起來,過了會兒王璩才歎氣:「妹妹情意,倒讓做姐姐的有些慚愧。」阿蠻已經站起身,重新親親熱熱地偎到王璩身邊:「姐姐,你既要做好姐姐,那就把吃的拿出來吧,我餓了。」

    王璩又笑了出來,和阿蠻交往是極簡單的,她說一是一,雖有些魯莽但也無需那樣藏著掖著,兩人相視一笑,王璩從袋裡拿出肉乾麵餅,阿蠻已經搶過去大大咬了一口,臉上露出燦爛笑容,王璩這次的笑容是真的到了眼底,不知道有多久沒這樣笑過了?

    越往北走,雪下的越大,景色也越不同,王璩雖然不再裝病吃藥,可身體不如阿蠻那麼好,只有躲在馬車裡蓋著厚厚的裘衣,阿蠻倒毫不在乎:「要不是怕姐姐一個人悶,我也要去騎馬而行,這坐在馬車裡多悶?」沒想到阿蠻身份貴重,騎射之術竟這麼好?

    這些日子下來,王璩已經知道阿蠻就是鎮國公主的女兒,青唐和大雍風俗不同,王的女兒也可稱公主。青唐受寵愛的皇子公主,都可以有一支自己的衛隊,編製從幾百到幾千都有,甚至青唐的后妃中,也有擁有衛隊的。

    阿蠻雖不是皇帝之女,卻是攝政公主的女兒,也有一支三百人的衛隊,稱白龍衛。而塔叔就是阿蠻的衛隊長,雖然人少,阿蠻卻驕傲地說這支衛隊是她阿娘送她的,一個人可以打飛龍衛十個。

    王璩雖震驚卻很快平靜下來,公主府裡的藏書不少,王璩沒有事做的時候就命人尋書來看,公主並沒禁止王璩看書習字,各種書籍看的不少。和那些以為天下只有大雍和青唐兩個國家的女子不一樣,王璩從小就知道這塊土地上,除了大雍和青唐,再往北走還有羅剎國,而在青唐和大雍之間,有個極小的國家名喚高麗,周邊尚有幾個小的國家,除了高麗在青唐和大雍之間時刻搖擺外,其它小國都依附大雍年年進貢。

    除此之外,隔海相望還有扶桑國,而在大雍的西邊,穿過幾個小國家,就有不輸於大雍的大國,它們和大雍之間的往來更多地通過那些小國家。而從南行去,越過大海,還有更大的一塊土地,上面生活的人也不一樣。

    當然,對大雍來說,別的國家都不足為慮,周邊都是小國,唯一能抗衡的就是青唐。青唐王雖在二十年前自立為帝,也有了自己的年號不似周邊小國通行大雍年號,對大雍通行文碟都已北朝陛下致南朝陛下來往,但在大雍的所有書籍裡,青唐依舊以王為稱,而不是以帝相稱。

    況且早在一百多年前,大雍太祖起兵時候,青唐當時的王就集合了十萬軍隊欲南下逐鹿中原。如不是當初邊關戰士死守,再加上青唐當時有人趁機謀反,青唐王率兵回去,只怕局勢又不一樣。大雍建國一百多年,青唐每隔幾年就會派兵騷擾,從不放棄對中原這塊地方的野心。

    一直到了六十年前,被派守邊關的恆王利用正好青唐王駕崩,各位王子爭奪王位的時機,一鼓作氣幾乎打到青唐王城,如不是那戰死傷的人員太多,只怕恆王就要攻破青唐王城。但也逼得新立的青唐王簽下城下之盟,再不開戰,雙方互開坊市。

    此戰之後,恆王聲名大振,邊關也平靜了很多年,直到恆王死於之後的帝位之爭,雙方才又互相開始騷擾,於是邊關就是如此,平靜時候就開坊市做生意,打戰時候就各自關門歇息。

    王璩自認對青唐也算知道一些,可這些日子下來才明白以前知道的那些有多淺。阿蠻並不在意外面的大雪,把車簾掀起一些,感覺著那寒風撲到臉上,轉頭對王璩笑道:「青唐有這麼個風俗,每年下雪以後,陛下就要到各部族去巡訪,以示時刻不忘往事。自然不能是陛下一人前去,皇族除留守京城外都要跟隨,有些邊遠部族,路比這個辛苦多了,那雪下的也更大。」

    這個風俗書上也有記載,但王璩總覺得這是別人的敷衍,哪有皇帝不在宮中而是冒雪出門,此時從阿蠻嘴裡得到證實不由笑道:「果然行萬里路勝過讀萬卷書,我原本以為我讀的書夠多了,想不到還是不知道這些。」

    阿蠻笑了:「不過那也是幾十年前的事情了,現在各部族首領大都在燕京居住,陛下要去也只用去燕京各王府。不肯離開燕京的部族首領不多,每年也就是我阿爹代替陛下前去的。」青唐不像大雍,各部族之間都有為了土地水草爭鬥不休,直到一百多年前,青唐第一位王睿打極用雷霆手段收服大部分部族,被部族奉為共主。

    這位王深謀遠慮,不滿足於在青唐這塊地方,對中原之地也虎視眈眈。青唐歷代的王雖比上這位的手段,但依舊收服部族,建立百官制度,推行青唐自己的文字,結束了部族之間只能口說相傳的歷史。二十年前青唐王稱帝,追尊歷代先王,第一位王被尊為太祖。

    聽著阿蠻的敘述,王璩心裡暗自判斷,看來那些書裡面記載的,已經和實際情況有所不同了。馬車突然停了下來,塔叔的聲音傳了進來,不過他說的是青唐話,王璩也只能聽懂一點點。

    剛聽完阿蠻就發出一聲歡呼,接著就要掀開簾子下車,猛然想起王璩還在車裡,張口就是青唐話,見王璩睜大眼睛,阿蠻掩口一笑:「姐姐,我阿爹就在前面,我們一起去見阿爹。」

    沒想到這麼快就要和那位阿連懷德見面了,王璩的心被什麼東西撞了一下,披好了狐裘,阿蠻已經跳下馬車。漫天的風雪讓王璩有些判斷不出人在哪裡?但能聽到阿蠻的歡呼聲,王璩在雪裡站穩,慢慢地一步步上前,剛走出幾步阿蠻就拉著一個中年男子走過來:「阿爹,這就是我和你說的姐姐。」

    風雪很大,王璩的狐裘很快就落滿雪花,王璩沒顧得上伸手去拂衣服上的雪花,只是抬頭去看男子。當看見王璩臉的時候,男子微微地咦了一聲,而王璩也愣在那裡。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