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2∼1385,漢族,明朝開國軍事統帥。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出身農家,少有大志。元至正十三年(1353),徐達參加農民起義軍郭子興部,隸朱元璋。從取滁州(今屬安徽)、和州(今和縣)等地,智勇兼備,戰功卓著,位於諸將之上。十五年,從朱元璋渡長江,克採石,下太平(今當塗),俘元萬戶納哈出。繼率軍克溧陽、溧水(今均屬江蘇)。次年,從朱元璋克集慶(今南京),繼奉命以大將軍領兵取鎮江,號令明肅,授淮興翼統軍元帥。十七年,率軍克常州,分兵取常熟、江陰等地,阻止江浙周政權首領張士誠軍西進。次年,留守應天(今南京),升奉國上將軍、同知樞密院事。二十年五月,長江中游漢政權首領陳友諒兵攻池州(今安徽貴池),徐達與中翼大元帥常遇春在九華山下設伏,俘斬陳軍萬餘。又從朱元璋設伏應天城下,大敗陳友諒軍,俘7000餘人。二十一年,從取江州(今江西九江),率師先行,迫陳友諒退兵武昌,並追至漢陽,升中書右丞。二十三年,從援安豐(今安徽壽縣),敗張士誠部將呂珍,移師圍廬州(今合肥),旋從援洪都(今南昌)。在鄱陽湖之戰中,衝鋒陷陣,敗陳友諒軍前鋒,殺1500人,士氣大振。二十四年,任左相國。復引兵克廬州,繼揮師克江陵(今屬湖北荊沙)、辰州(今湖南沅陵)等地,平定陳友諒餘部。二十五年,率師東向,遵朱元璋先克淮東、再佔浙西、後破平江(今江蘇蘇州)之方略,進攻張士誠,克泰州。次年克高郵、淮安、興化(今均屬江蘇)等地,悉平淮東。同年八月,以大將軍率舟師20萬,由太湖進圍湖州(今屬浙江),數敗張士誠軍,迫守將李伯升、張天騏以城降。十一月,轉兵北上,合圍平江,並申明軍紀,禁掠民財。二十七年九月,率將士破城,俘張士誠。師還,封信國公。十月,徐達奉命以征虜大將軍與副將軍常遇春率師25萬,北伐元軍,連戰皆捷,迫元濟南守將朵兒只降,佔領山東全境。明洪武元年(1368)三月,進軍河南,以計收降元將左君弼、竹昌,取汴梁(今河南開封)。繼在塔兒灣(在今偃師境)大敗元兵5萬,迫元梁王阿魯溫以城降,河南平。旋分兵克潼關,西取華州(今陝西華縣)。五月,趁朱元璋抵汴梁督戰,奏請乘勢直搗元都。閏七月,移師北上,連克衛輝(今屬河南)、磁州(今河北磁縣)。會諸軍於臨清(今屬山東),沿運河北進,大敗元軍於河西務(今河北武清西北),進破通州(今北京通縣),迫元順帝北走。八月初二,督軍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乘勝克真定(今河北正定)、懷慶(今山西沁陽)等地。時聞元將擴廓帖木兒自太原引兵出雁門將攻北平(今北京),遂與諸將商議,運用批亢搗虛戰術,乘其不備直搗太原,迫擴廓回軍救援。旋選精兵夜襲其營,迫擴廓率18騎遁,俘降4萬人,克太原,占山西。二年,揮師入陝西,迫元將李思齊降,斬元將張思道,陝西平。三年,率師敗擴廓於定西(今屬甘肅),俘元王公、將領以下8.6萬餘人,因功授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改封魏國公。次年,鎮守北平,練軍馬,修城池,總領北方軍事。五年,與左、右副將軍李文忠、馮勝,各率5萬騎分路出塞征北元。自率中路輕敵冒進,至嶺北(治今蒙古國哈爾和林)遭北元軍伏擊,喪師萬餘(一說數萬)。次年,復率諸將出征,敗北元軍於答剌海(今內蒙古達來諾爾湖)。還軍北平,戍守邊防。徐達一生剛毅武勇,持重有謀,紀律嚴明,屢統大軍,轉戰南北,功高不矜,被朱元璋譽為「萬里長城」(《明太祖實錄》卷一七一)。
徐達與朱元璋的故事
徐達是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之一。明太祖朱元璋一直對於幫助自己打下天下的諸多功臣抱有極其強烈的戒心,某日,朱元璋再次召見徐達下棋,而且要求徐達拿出真本領來對弈,徐達只得硬著頭皮與皇帝下棋。這盤棋從早晨一直下到中午都未分出勝負,正當朱元璋連吃徐達兩子自鳴得意時,徐達卻不再落子。
朱元璋得意地問道:「將軍為何遲疑不前?」
徐達則「撲通」一聲跪倒在地,答道:「請皇上細看全局。」
朱元璋仔細一看,才發現棋盤上的棋子已經被徐達擺成了「萬歲」二字。朱元璋一高興便把下棋的樓連同莫愁湖花園一起賜給了徐達,那座樓便是後來的勝棋樓。
[編輯本段]
三種花代表「名利權」
「你們一定要注意徐達所唱的歌詞。」扎西劉拿出了一個本子,上面寫著茉莉花的歌詞——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也香不過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
好一朵金銀花,好一朵金銀花,金銀花開好比鉤兒芽,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奴罵;
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開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兒把手扎。
「這首歌詞是最普遍、最古老的,也是何仿當年采風時聽到的原唱歌詞。」除此之外這首歌詞還有一個深刻含義,它反映了徐達當年複雜的心情。「歌詞中所提到的3種花分別代表了名、利、權。」茉莉音moli,根據諧音讀「沒利」,意思是說要看輕名;金銀花指金銀財寶,但在開花時花上卻帶著一個鉤兒,如果你要取金銀財寶就要付出代價,意思是要淡薄利;而玫瑰象徵富貴,如果你要想擁有寶貴,則要受到懲罰。
「名、利、權雖然都是好東西,可我『有心來采』,但卻會受到『看花人罵」。」這裡的「我」是指徐達,而「看花人」就是皇帝朱元璋。就這樣,基於花鼓戲調子之上創作的《茉莉花》開始在大明帝國的首都南京得到了廣泛的傳唱,成為了明王朝的代表之一,也就成了當時的國歌……
[編輯本段]
徐達之死
相傳朱元璋當年怕徐達威脅朝廷,賜他一大碗燒鵝吃。徐達因為對燒鵝敏感,所以平日不吃燒鵝。但皇帝所賜,又不能不吃。結果在涕淚交流之下,把朱元璋所賜的燒鵝全數吃完。之後全身潰爛而死。另一說法是徐達生瘤,不能吃鵝,朱元璋偏賜燒鵝,徐達知朱元璋的意思把朱元璋所賜的燒鵝全數吃完而死。
吃燒鵝不一定死,但皇帝賜燒鵝就是賜死。所以還有人說他吃完鵝沒有死,於是服毒自盡了。好一個忠臣!
不過也有人認為第一名將徐達於洪武十七年(1384)病死,算是善終。
很多書上記載,徐達得病後不能吃蒸鵝,而朱元璋偏偏就賜給他蒸鵝,徐達含恨而死。這一說法是不太可信的。
徐達不但是朱元璋的重要將領,而且還在和州救過朱元璋的命,殺掉他對朱元璋沒有任何好處,而且他為人低調,從不招搖。退一步講,即使朱元璋要殺徐達,也不需要用這麼笨的法子,找個人開點毒藥,派兩個錦衣衛就能解決問題。何苦要用賜蒸鵝這麼明目張膽的方法來殺掉徐達。
徐達是明朝的優秀將領,他平民出生,卻是不世出的軍事天才,他從小兵幹起,跟隨朱元璋出生入死,在殘酷的戰爭中成長為元末明初最優秀的將領。他善於指揮大軍團作戰。深通謀略,為人寬厚,歷數十役,戰必勝、攻必取,與北元第一名將王保保的作戰更是他軍事生涯的最高峰。
他告訴我們,一個平凡的人經過自己的努力,也能成為叱奼風雲的名將
而他的赫赫戰功及傳奇經歷也告訴了所有的人:
我徐達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將!
[編輯本段]
徐達其人
投奔朱元璋後,徐達不僅作戰勇敢,而且「時時以王霸之略進」(李贄:《續藏書》卷3,《開國功臣徐公傳》),協助朱元璋收編了定遠的幾支地主武裝,攻佔滁、和等地,被朱元璋授為鎮撫,「位諸宿將上」。此時,朱元璋只不過是郭子興手下的一名首領,「諸將多太祖等夷,莫肯為下」,而徐達與湯和等人則「奉約束甚謹」(《鳳陽府志》卷18,《人物誌》),幫助他逐步樹立威信。不久,郭子興與另一首領孫德崖發生衝突,拘捕了孫德崖,而孫之部眾則扣留了朱元璋。徐達挺身而出,到孫德崖軍中去做人質,換回朱元璋。直到郭子興釋放孫德崖後,他才被放出來。朱元璋因此對他非常感激,也更加信任。郭子興病逝後,朱元璋執掌全軍大權,揮師南渡長江,攻佔採石、太平,謀攻集慶(今江蘇南京),徐達「與常遇春皆冠軍,而達獨參與進止」(查繼佐:《罪惟錄》列傳卷8上,《徐達》),成為朱元璋最倚重的一員戰將。此後,他統兵「廓江漢,清淮楚」,擊滅陳友諒勢力,升任總兵官、大將軍;又「電掃西浙」,攻佔平江(今江蘇蘇州),消滅張士誠勢力;後受命為征虜大將軍,率師北伐,「席捲中原」,克復大都(今北京),「聲威所震,直達塞外」(《明太祖實錄》卷171),完成了推翻元朝、統一北方的重任。
徐達從小沒有機會上學讀書,但卻有著強烈的求知yu望。每逢帶兵出征,常「延禮儒士,說古兵法」(同上)。歸朝之日又經常「單車就捨,延禮儒生,談論終日」(《明史》卷125,《徐達傳》),因此熟知古代兵法。他還善於通過戰爭鍛煉自己的軍事才幹,具有駕馭整個戰爭發展變化的能力和高超的指揮藝術,不僅作戰勇敢,而且「尤長於謀略」(《明太祖實錄》卷171)。如洪武元年攻佔大都後,朱元璋令孫興祖留守,徐達與常遇春攻取山西。北逃的元順帝派部將擴廓帖木兒自太原北上,出雁門關,入居庸以攻北平。徐達聞訊,對諸將說:「擴廓遠出,太原必虛。北平有孫都督在,足以御之。今乘敵不備,直搗太原,使進不得戰,退無所守,所謂批亢搗虛者也。」(《明史》卷125,《徐達傳》)於是引兵直趨太原,擴廓帖木兒急忙回師救援,結果遭到徐達的夜襲,敗逃寧夏。
徐達治軍嚴明,不僅要求部下聽從號令指揮,「令出不二」,而且嚴禁他們騷擾百姓,「有違令擾民,必戮以徇」(《明太祖實錄》卷171)。他還注意優待俘虜,以分化瓦解敵人。凡是俘獲敵軍將士和間諜密探,他都「結以恩義,俾為己用」(《明史》卷125,《徐達傳》)。所以他帶兵出征,特別是在率軍北伐過程中,經常出現「大軍勘定者猶少,先聲歸命者更多」(《明史紀事本末》卷8,《北伐中原》)的局面。
作為一名傑出的將領,徐達不僅具有優異的軍事才能,而且具有許多優秀的品德。他嚴於律己,能與士卒同甘共苦。在元末群雄並爭之時,許多人一旦為將握兵,即「多取子女玉帛,非禮縱橫」(吳寬:《平吳錄》),過起窮奢極欲的生活。但徐達不貪女色,不圖貨利,攻佔平江及大都之後,「封姑蘇之府庫,置胡宮之美人財貨無所取,婦女無所愛」(《獻征錄》卷5,黃金:《魏國公徐公達》)。徐達平時在南京家住一所低濕狹小的房子,朱元璋幾次想給他換一所較好的房子,他都推辭了,說:「天下未定,上方宵衣旰食,臣敢以家為計?」(《明太祖實錄》卷171)出征之時,遇到軍糧不足,士卒吃不飽飯,他不飲不食,不進營帳休息。士卒生病負傷,他前去探視慰問,給予醫藥治療。「士無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明史》卷125,《徐達傳》)。
徐達「以智勇之資,負柱石之任」,為明王朝的開創立下了蓋世之功。明朝建立後,被朱元璋授為太傅、中書右丞相,後封魏國公,並以其長女為燕王妃,次女為代王妃,三女為安王妃。儘管勞苦功高、地位顯赫,但徐達依然謙虛處世,從不居功自傲。每次「功成而還,拜上印綬,待命於家,略無幾微矜伐之色」(《明太祖實錄》卷171)。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徐達能擺脫鄉土觀念的羈絆,不和同鄉拉幫結派,沒有捲進淮西集團的是非之爭。淮西集團的骨幹胡惟庸見徐達功勞大,威信高,「欲結好於達」,他根本不加理睬。胡惟庸又「賂達閽者福壽使圖達」,福壽向徐達告發,徐達便不時提醒朱元璋:胡惟庸這種人不適合當丞相。後來,胡惟庸因謀反被殺,朱元璋想起徐達的話,「益重達」(《明史》卷125,《徐達傳》)。
儘管徐達對朱元璋忠心耿耿,恭慎有加,但仍然未能免除朱元璋對他的懷疑和猜忌。給事中陳汶輝在一個奏疏中曾提到「劉基、徐達之見猜」,說:「視蕭何、韓信,其危疑相去幾何哉?」(《明史》卷139,《李仕魯傳》)朱元璋在為徐達撰寫的神道碑中,也承認自己曾因所謂「太陰數犯上將」的星象而「惡之」(《獻征錄》卷5,御制《徐公達神道碑》)。但是不管朱元璋如何猜忌,徐達畢竟在政治上忠誠不二,經濟上不貪不佔,生活上十分檢點,沒有任何把柄可抓,從而避免了「走狗烹」的厄運。流傳極廣的所謂朱元璋賜蒸鵝而害死徐達的說法,正如趙翼所說的是「傳聞無稽之談」,「其時功臣多不保全,如達、基之令終已屬僅事」(《廿二史札記》卷31,《明史立傳多存大體》),徐達和劉基是洪武朝少數得以獲終天年的大臣。
洪武十八年二月,徐達病逝,享年54歲。朱元璋追封他為中山王,賜謚「武寧」,賜葬於南京鍾山之陰,並親為之撰寫神道碑,讚揚他「忠志無疵,昭明乎日月」。後覆命「配享太廟,塑像祭於功臣廟,位皆第一」(黃金:《魏國公徐公達》)。(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