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大軍從京師出,經過衛州,攻打蓋州陵川城,陵澄及偏將沈驥戰死,偏將耿恭獻城投降,種師道命耿恭領著俘虜詐開高平城,守將張禮、趙能戰死。{}專業提供手機電子書電子書下載
種師道領著前鋒十五萬人馬攻打蓋州,先行派手下猛將王彥帶人潛入城內,燒燬叛軍糧草,然後裡應外合,攻破蓋州城。田虎晉國偽樞密使鈕文忠領著手下號稱四威將的猛將猊威將方瓊、貔威將安士榮、彪威將褚亨、熊威將於玉麟一起協同鎮守蓋州。
這四威將手下,各有偏將四員,共偏將一十六員,乃是:楊端、郭信、蘇吉、張翔、方順、沈安、盧元、王吉、石敬、秦升、莫真、盛本、赫仁、曹洪、石遜、桑英。鈕文忠連同他這些手下雖號稱猛將,但都是稀鬆貨,被種師道的十五萬人馬給淹沒了,盡皆被種師道手下大將殺死。這些人死得其所,因為殺死他們的都是日後威名赫赫現今脫穎崢嶸的一代名將。
推王彥,在此戰中除了有冒險進城裡應外合破城之功,還殺死一員威將和三員偏將,戰功赫赫。王彥性豪縱,少年投軍,從種師道討西夏有功。
王彥在原來歷史上為世人所知的是靖康之恥後創立的「八字軍」。在那段歷史上岳飛曾是他的部下,他創立的「八字軍」在他死後交給劉,成就了劉的「順昌大捷」。
盧俊義在一個紅名單上認真地寫下了王彥的名字,這個人一定要收。
在此役中嶄露頭角的還有年輕的劉和他兄長劉錫。
劉殺死一員威將和三員偏將,劉錫也殺死兩員偏將。
劉氏兄弟的父親劉仲武就是一個終身與鞍馬為伍、躍馬疆場的西北軍高級將領,當年趙親信高俅升任太尉的軍功就多依賴劉仲武給高俅鍍金。
劉是劉仲武九個兒中最小地一個,從小受父兄的影響,熟讀兵書,喜愛舞槍弄棒,善於騎射,經常隨父出征,每次戰鬥都奮不顧身,名傳軍中。開始隨父親劉仲武征討時,有一次衙門的水斛滿了,劉以箭射之,拔箭後水漏出,又以一箭射中漏洞堵住了水,人們都佩服他的箭法精奇。趙曾親自召見了劉,懷著極大的興趣對他進行了多方面的考問,劉都對答如流,瀟灑自如,趙非常滿意,就留在自己身邊擔任司儀武官門合祇侯。後來劉不斷得到升賞,成為對西夏作戰的西北軍高級將領,其兄劉錫也是如此,都歸屬種師道率領。
在原來那段歷史上。劉後來雖名不入「中興四將」。然他地將略比張俊、劉光世之輩高明數倍。可與岳飛、韓世忠並駕齊驅。再加上吳。他們四人才是真正地四大將。
紹興十年順昌大戰時。劉以三千孤旅破釜沉舟。浴血奮戰。先牽制了金兀朮地前鋒。後來金兀朮帥十萬大軍攻打順昌時。劉巧設計謀讓金兀朮輕視於他。金兀朮不帶攻城重武器。輕裝前進。全軍毫無戒備思想。劉按兵不動。先派人悄悄地在穎河中投毒。數日後金兵多數病倒。失去戰鬥力大半。劉組織一支隊伍。人人手持長柄斧和長把標槍。排在陣地地前列。專砍敵人先衝過來地騎兵地馬腿。而待騎兵倒地後。再用標槍刺殺。結果大破金軍地所謂「鐵浮圖」和「拐子馬」。經此一戰大敗金兵。劉地威名也在全軍中傳開。「順昌之戰」也被金兵視為恐怖地末日。此後數次大戰。金軍皆慘敗於劉之手。以至於紹興三十一年。完顏亮調六十萬大軍南犯。在出前分配作戰任務時。攻打宋軍各將領地任務都一一落到實處。唯有攻打劉一部地作戰任務。全軍無一人敢於應聲接受。
劉和劉錫應該比王彥要難挖。但是劉可是一位智勇雙全地帥才。不亞於岳飛。在盧俊義筆下地紅名單他地名字還在王彥之上。
另外嶄露頭角地還有後來在和尚原、仙人關大敗金兀朮地吳氏兄弟吳、吳。
吳、吳。德順軍隴干(甘肅靜寧)人。後遷居水洛(甘肅莊浪)。吳氏兄弟地父親吳為一低級軍官。戰死沙場。父親死後。吳氏兄弟便隨母親從隴干遷往水洛城。
吳為人深毅有志節。知兵善射騎。讀書能通大義。而且為人慷慨豪爽。吳、吳在宣和三年「以良家子」入伍從軍。隸屬於涇原軍(治所在甘肅平涼)。在種師中治下。
在這次蓋州戰役中,吳、吳率本部百人追擊鈕文忠殘部,二人斬殺五員偏將,因此晉陞二級,在趙宋軍中脫穎而出、初露鋒芒。
想起歷史上和尚原、仙人關兩戰金兀朮狼狽之態,盧俊義在紅名單欣然寫下吳、吳。
劉氏兄弟、吳氏兄弟一同進入紅名單地還有折可存、弟和他們的侄子折彥質。
折氏世居雲中,為一方豪強大族,自晉、漢以來,獨據府州,控西北,朝廷多賴之。折家在折德父親折從阮時受到宋太祖「許以世襲」地特權,從此折家父子兄弟相繼世襲府州,為宋朝鎮守西北邊陲,並世出名將,而且折家跟楊家的姻親使得大宋西北更加穩固。
折可適曾大破羌夏聯軍十萬之眾,是折家將中戰役規模最大地。折可適當時只有八千人,但他善於用智,預先瞭解夏軍烽火台守軍軍官的名字,裝作夏軍高官視察,輕易打掉了夏軍的眼睛,然後悄悄伏擊西夏軍隊,焚燒敵人輜重,大敗敵軍十萬之眾,是北宋少有的大勝仗。
折可存曾在與西夏作戰,生擒敵酋,因功遷秉議郎。方臘起義時,折可存隨童貫大軍南下,屢有戰功,遷武節大夫。原本歷史上,折可存班師京途中,又奉命鎮壓了宋江起義。隨後數年,張孝純以經略安撫使兼知太原府,辟可存為河東第二將,宣和七年金軍敗盟南下,雁門索援,折可存受命駐兵縣。縣城陷被俘,押往應州。靖康元年,從金營逃出,同年死於府州,享年三十一歲,宋建炎四年十月四日葬於府州西天平山。
不過這個時空之中,折可存雖在鎮壓方臘時頗有戰功,但在跟隨童貫一起從水路進攻盧俊義時,被盧俊義巧計大敗在洪澤湖上,折可存落水被俘,後趙拒絕付贖金,折家用十萬貫將其贖回。童貫深知折可存的能力,又有些患難之交的意思,也請求趙將折可存官復原職,又重回到童貫麾下。折可存知恥後勇,將田虎兵當成齊兵,奮勇殺敵,所獲甚多。
而折彥質是折可求、折可存下一輩子侄中最厲害的,少年從軍,歷經征討西夏、鎮壓方臘兩場血戰,在原本歷史上他是折家唯一中進士的,後來曾做到樞密使。現在的他也經歷了鎮壓王慶的勢如破繡和兵敗洪澤的狼狽,經歷過挫折的年輕人更加穩重,他在這場戰役中雖然沒有什麼斬獲,但做為種師道的參謀,居功至偉。
還有一位後來的所謂趙宋南渡中興時期的名將嶄露頭角,他就是張俊。
經常有人把他和同時代的張浚弄混,不過兩個人一文一武,一忠一奸,還是比較容易區別的。不過看張俊的一生,現這廝的前半生還是一個好同志,至少勇敢陷陣和追求上進。
張俊年幼曾從賊劫掠地方,稍大後幡然醒悟,前往官府自並得到赦免還被收為三陽縣鄉兵弓箭手。政和六年,張俊跟從種師中攻打西夏仁多泉,多有斬獲,始授承信郎,成為入品的最低的武官。這一場戰役,張俊做為種師中舊部跟隨種師道攻打蓋州,他已經三十七歲,不甘心的他奮勇殺敵,斬殺了一名偏將和數名叛兵,因功再次陞遷。
如果趙宋朝廷的霉運不變的話,三年後,金兵合圍榆次種師中殉難張俊率所部數百人力戰突圍且戰且退斬殺追兵五百餘人聲名大震,升至一軍統制。靖康之恥後,張俊以其敏銳的政治洞察力斷然擁立趙構:「大王皇帝親弟人心所歸當天下不早正大位無以稱人望。」從此張俊以御營前軍統制而成為趙構集團的親信。苗劉兵變,張俊堅定地站在了趙構一邊,協助韓世忠平定了叛亂,而當時岳飛、楊中還是他的部下,憑著這些部將,江南的幾股大匪都被張俊剿滅乾淨,張俊官拜太尉。
張俊後來依附秦檜,大力倡導宋金「議和」,又開始排除異己,先把劉趕出軍界,後又謀劃搞掉韓世忠,瓜分韓的部隊,因岳飛阻撓未能成功;張俊索性聯合秦檜,買通岳飛的部將,誣陷岳飛謀反,致使岳飛最終被賜死。張俊在軍事上沒什麼突出的優點,無非是軍事經驗比較豐富罷了,不過這個人政治上很有一套,善於揣摩上意,玩陰謀詭計也是一把好手。
老張不僅玩政治玩的好,撈錢也很有一套,家財萬貫,糧田無數,還做海外生意,老婆是杭州名妓,色藝俱佳,還頗識大體,事業家庭,江山美人,老張全佔了。不過凡事有所得必有所失,張俊政治軍人雖然做的挺美,但為人心胸狹窄,卑鄙陰險,特別是勾結秦檜,陷害岳飛,為世人所不齒。最後落得和秦檜夫婦一起在岳王廟陪跪,遺臭萬年,也算冤枉。
對張俊,盧俊義將其名字寫在白名單上,這一類的人物屬於要限制使用的。(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章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