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章最後面寫得很有深意,一個女人,無論是在女人還是侍妾的角度還有一個未來人的心都寫得很好.但是在史實中,在外史中也有過這樣的說法,說多其實就是多野心大,而且是強奪人妻,硬要大玉兒嫁他,其實大玉兒並不喜歡他!這樣寫是不是有看了;之類的電視局的想法呢??就是因為男主角帥嗎??所以下意識不想,不想他是個大壞蛋????[書友shuaiyu]——
大家可能對這一段情史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有各自的看法,我只是在這裡闡述一下我個人的態度,因此有失偏頗之處,希望大家諒解。
其實對於歷史上究竟有沒有這段愛情的存在,究竟是誰愛誰還是彼此相愛,或者是純粹利用,哪怕連史學家也說不清,正因為如此,這段蒙著神秘面紗的歷史才成為了令我們感興趣的傳奇。
筆者開始這部小說之前的半年時間內,曾經查閱過大量的史料,之所以提筆的原因,是因為在深入研究中,我發現了許多不熟悉這段歷史和多爾袞性格處事以及為人的朋友們所不知道的東西,這些被現在一大堆電視劇,野史所湮沒的東西,正是多爾袞人格魅力的閃光點,筆者不忍心看到這些東西被一直隱藏深處,諱若莫深,讓大家以為他在歷史上就是一個簡單的情聖,或者截然相反,是一個好色嗜殺,野心勃勃,一心想奪侄子皇位的人。
現在很多各類影視作品為了美化孝莊,而不惜醜化,弱化多爾袞,就如同三國演義裡為了顯示諸葛亮的智多而近妖,從而大大醜化周瑜一樣。
實際上所謂孝莊的很多優點好處都是本該屬於多爾袞的:比如支持和極力推崇漢化,重用漢臣,滿漢一家等待,還有博學多才,精通漢學,通曉多種語言,這些統統毋庸置疑都是多爾袞的優點,居然被一些人統統安在孝莊的身上,讓人誤以為孝莊是多麼的厲害,多麼的聰明能幹,實際上她連漢語都不會說,而且一向思想守舊,尤其反對漢化。如果說她如何厲害的話,為何她連鰲拜都奈何不了,任他猖狂那麼多年?
而歷史上的孝莊實際上是個相貌平庸的女人,什麼「滿蒙第一美女」純粹是無聊的人瞎編出來的,有畫像為證,大家去看看就知道了。筆者並不是因為看了[孝莊秘史]就對她有意見,而正是這部劇則是極力美化孝莊,弱化多爾袞的典範。
孝莊其實並不受皇太極寵愛,甚至多年來一直默默無聞,什麼勸降洪承疇更是子虛烏有,唯一的貢獻就是生了個皇九子福臨,而這個兒子又陰差陽錯地當了皇帝罷了。
其實福臨登基的內幕,並不想大家認為的那樣,是孝莊利用多爾袞對她的愛情,或是憑借子虛烏有的美貌勾引,更不是她英明果斷地找兩黃旗大臣的支持,那時候后妃想出宮聯絡重臣?開什麼玩笑。如果她真有那麼兩下子的話,後來也不至於拿鰲拜無可奈何,還是十四歲的孫兒才收拾的了。
而福臨登基純粹是在嚴峻事實面前的多爾袞無奈的選擇,因為當時他和豪格爭執不下,兩黃旗的大臣們居然用武力逼宮,派大量軍隊包圍崇政殿,如果多爾袞一即位的話,立刻就會發生激烈的流血衝突,大清也會陷入混亂,甚至從此萬劫不復,所以從大局著想,為了他父汗努爾哈赤和兄長皇太極多年的志願和嘔心瀝血的努力不會因此而付之東流,所以多爾袞毅然放棄了他想當皇帝的念頭,而如果豪格登基的話,他則毋庸置疑地死無葬身之地。
所以為了國家,為了他自己,為了他手下兩白旗的利益,他明智地選擇了一個最為妥善,最為折衷的辦法,就是在年幼的皇子中選一人即位,這樣才能保證他可以掌控大權,這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的聰明抉擇。
而福臨正好因為在當時諸位年幼的皇子中,母親的地位較高,況且皇后哲哲還是莊妃的姑母,這樣就能保證科爾沁的勢力能夠達到平衡,這是大清為了入主中原而必須做的鋪墊,蒙古的牛羊馬匹是大清精銳騎兵的保證,所以多爾袞選擇了福臨,而並非是因為大玉兒的情面。多爾袞作為一個優秀的政治家,豈能因為兒女私情而放棄可以到手的利益呢?況且又是至高權位,是任何一個男人所不能割捨的。
而成為攝政王之後,多爾袞並沒有如野史所說一樣專橫跋扈,欺凌孝莊這孤兒寡母,而且眾多歷史資料都表明,他對福臨一直是很尊重的,當他入關後完全有機會篡位,可是當重臣勸進時,他卻說:「既然我選擇了當今聖上,自然會恪盡周公之責,全力輔弼,不敢生絲毫二心。現在你們這些臣子之知道阿諛奉承我,絲毫不把皇上放在眼裡,我對此很是介意。你們一定要尊重擁戴皇上,假如你們對皇帝不敬,那麼就算你們再如何討好於我,我都一樣會鄙視廢棄你們的。」
並且在眾人極力推從他篡位的時候,他慨然道:「假如你們一定要我這樣不義的話,我寧可引刀自刎,也不肯有負於先皇!」後來在他死後被清算,鞭屍揚灰一百餘年後,乾隆皇帝讀到這段歷史時,都自言經不住感慨歎息而流淚,所以才肯定了多爾袞的功勞,為多爾袞平反昭雪,甚至追諡號為「忠」,所以說,關於多爾袞是不是獨夫民賊,野心家陰謀家,妄圖篡位的說法應該告一段落了吧?
多爾袞對順治何嘗不是盡心盡力?福臨的乳母是他給找的,他還修建了南苑用來讓小皇帝練習騎射,親自帶小皇帝去避痘,給小皇帝前後找了五位滿漢師傅教他學習,小皇帝賜他入宮可以騎馬,而他堅決力辭,不肯有損臣節。
可是順治怎麼樣對待他?在順治七年,多爾袞病勢沉重,不能理事,在家裡臥床不起了大半年,可是這期間,孝莊和順治居然連探視一眼都沒有,連撫慰之言都沒有一句,讓多爾袞很是寒心,以至於對著親貴們歎息道:「普通的人家,都不至於如此關係冷漠,我和皇上本屬叔侄關係,我病了這麼久,他連探視一下都不肯,真是令我很傷心。」
說完後他還自覺這是對皇上的不敬,連忙派人追出去囑咐親貴們萬不可把這話告訴皇帝,結果親貴們不聽,不知是阿諛奉承還是實在看不下去,所以還是把小皇帝請來了,因此多爾袞很是惶恐和生氣,不但因此向順治請罪,並且還處罰了這些親貴,可是順治卻因此而更加忌恨多爾袞。
後來多死後遭到順治的無情清算,不但砍頭鞭屍,銼骨揚灰,除出玉牒,冠以逆臣賊子的惡名,連他的家人統統受到牽連,這時的順治居然說當年多爾袞帶他去避痘時帶的侍衛太少,儀仗也不夠威嚴,實在不把他這個皇帝當回事,連筆者看了都氣憤。而多爾袞的罪名之一,就是說他「私藏御用之物」,而翻閱史料後才發現,這所謂「禁物」,原來就是努爾哈赤送給多爾袞的一串朝珠,一個幼年喪父的可憐人把亡父的遺物當成紀念,一直保存用以緬懷,居然成了順治詆毀他的證據……
而有人說多爾袞是貪戀孝莊美色,這一點純屬胡扯;說他為了報復皇太極而強娶孝莊,而為何多爾袞將皇太極的陵墓修繕得恢宏無比,一直忠心輔佐順治,最後卻落得死無葬身之地的結局呢?說他娶孝莊是出於政治野心,想要由此篡位,更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又不是個傻瓜,怎麼能幻想娶了太后就可以當皇帝呢?難道他沒有這個實力嗎?後來連乾隆都說「彼時睿王兵權在手,有何不可為之?」
也許後人只是根據那一首張煌言的詩和孝莊的死後墓葬問題就揣測出「太后下嫁」,我看多半是沒有說服力的想像;如果太后下嫁是真的話,最合理的解釋就是多爾袞已經在為他將來讓權給順治之後的一種退路和歸宿罷了,史料中的種種跡象表明,在順治七年這段時間裡,他已經在為讓權作準備了。如果說他和大玉兒之間真的有一點情愫的話,最後事實證明,他並沒有對不起大玉兒,而是大玉兒負了他。
多爾袞最大的悲劇就是明明可以做皇帝卻最終沒有做皇帝,辛勞一生,嘔心瀝血,最後全部是為別人做了嫁衣裳;最大的失敗就是他死得太早了,以至於身後被一群滿清皇帝的忠實擁躉們詆毀成為亂臣賊子;而順治的能力就是打死老虎的能力——
另外,再附多爾袞對豪格是否不厚道的問題以及乾隆為多爾袞平反的目的答書友問:
其實對於一直以來處處與他針鋒相對的政敵,並且手握部分兵權,經常煽動大臣旗主們反對,甚至為難多爾袞的豪格來說,不知收斂,不懂認清時事,這樣的下場是必然的。因為豪格不但經常到處散播關於多爾袞身體不好,素來善病,可能有「暗疾在身」,肯定是個短命鬼,「豈能終攝政之事乎?『;不但是到處辱罵多爾袞,並且直接質疑多是否能勝任攝政王之職,甚至明顯有想把多爾袞拉下馬的舉動,這怎麼能讓多爾袞容忍的了?況且豪格在一天,畢竟也是對他的威脅,政敵之間的鬥爭必然是殘酷的。
而且從種種跡象表明,多爾袞已經對豪格仁至義盡了,儘管豪格如此辱罵他,他後來還是一度恢復了他的爵位,讓他帶罪立功,可是沒想到豪格絲毫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至於謀反的罪名,有可能是多爾袞給扣上的,為了打擊政敵的手段而已,只不過更重要的原因是:豪格居然和多的親弟多鐸私下底打得火熱,經常一道出遊,並且出言非議多爾袞,這是多爾袞最容忍不了的,他不能看著作為自己左膀右臂的弟弟多鐸被豪格拉攏過去,從而和自己作對,所以就毅然出手快刀斬亂麻了,至於豪格是不是多爾袞害死的,就不知道了,這恐怕和後來鰲拜死在幽禁中是否和康熙又關係一樣,永遠不可能有人知道真相。
豪格死後,多娶了他留下的大福晉,並且對豪格的兒子很好,經常叫他來自己府中親手教習騎射,難道是歉疚?其實多爾袞並非是一心狠手辣之人,他整倒政敵的目的一是為保存自己,二是為了他手下兩白旗的利益,之所以他身後,濟爾哈朗積極地出來清算他,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剷除他留下來的兩白旗的視力,大家各自為了自己的利益罷了,純屬黨爭,倒也不能說明多爾袞是否驕橫跋扈,但從各種史料的細節記載看來,好像並沒有這樣的記載,並且多爾袞的為人和性格注定了他不會這樣做的。再說權傾朝野的人自然會樹敵眾多,首先就是順治,所以他身後倒霉是必然的結果,怪只怪他沒有篡位。老兄猜得沒錯,後來乾隆為他平反也是出於政治目的,藉機安撫拉攏兩白旗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