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難得的忙碌起來,進入十月,天子已經先後四次下詔,督促各地郡縣修繕水利。
因上古傳統,九月除道,十月成梁。大漢律更有嚴令:十月為橋,脩波(陂)堤,利津梁。雖非除道之時而有陷敗不可行,輒為之。鄉部主邑中道,田主主道。道有陷敗不可行者,罰其嗇夫、吏主者黃金各二兩。□□□□□□及□土,罰金二兩。
這條律令的意思就是說,十月是整修河道,興修水利,以便來年的時候,所謂「陰降百泉而修橋樑」。而且按照鄒衍的五德終始說這關乎到氣運,德勢的重大干係,所以大漢律明文規定了,不允許在這個時候動用民力挖掘礦藏一旦發現有官員這樣做,是要處以罰金的!
因此得到了天子詔訓之後,蜀郡郡守竇常也派來官員,到臨邛督促,他這一來,就把李雲的清閒時間給弄沒了,不得不裝出一副日理萬機的樣子,天天往田間鄉野跑,指揮著農夫整修河道,修繕水渠,儼然一副賢良縣令的模樣。
不過大漢可不同於後世,當縣令的下到鄉間得老老實實,一步不差,不得有絲毫越軌。因為在鄉間並不沒有人治不住,走在大道上,別說一個縣令,即使是郡守也得悠著點,一旦被那些柱著一根雕有鳩雕圖案的老人看到你這個當官做的事情不符合傳統,又或者不合他的意,那老人很可能抄起手中的枴杖就追著你打,你還不能有怨言,因為這持著鳩仗的老人,手中拿著的枴杖,那可是天子賞賜的,大漢律:大夫以上年七十,不更年七十一,簪裊七十二,上造七十三,公士七十四,公卒、士五(伍)七十五,皆受仗(杖)。
也就是說只要爵位與年紀達到律令標準的老人,就可以在春天領到天子賞賜的王仗,以及其他物品,持王仗的老人在民間被稱為鄉老,所謂十里一鄉,一鄉三老,鄉老掌教化。他們還真有這個權利代替天子教育那些不守傳統,不敬祖宗,不恤平民的失德官員,那官員挨了打,也只能把氣往肚子裡咽。
李雲在知道還有這樣的風俗之後,也不禁暗歎,幸虧可活到這般歲數的人是少之又少,否則臨邛那幫子商人就該頭疼了。
好容易送走郡守派來的督促官員,李雲想,這下可以當甩手掌櫃,把這些麻煩的事情拋給司馬相如和楊謀去管,自個每日偷偷的跑去卓府,喝喝茶,聽聽小曲了吧!
誰知道屁股還沒坐熱,河東郡守就將那些收穫了的南瓜,冬瓜,紅薯,土豆派人給送來了,李雲無奈的看了看滿滿三大車的南瓜,冬瓜,只得認下自己的驢子命,老老實實的叫上幾名衙役與自己在後院修起了地窖,沒辦法這些東西都得妥善收好。
不過冬瓜燉排骨真的很香,在吃了幾頓之後,楊謀與司馬相如就盯上了李雲地窖中的冬瓜,每日數著時間的等候,等到李雲辛辛苦苦的燉好,他二人總是招呼也不打就推門進來,吃上癮了。
他二人吃不要緊,還連帶著臨邛的衙役,里正,戶官,還有卓王孫這個號稱只吃美食的死胖子都知道李雲地窖中藏有好東西,每日抓住機會就過來蹭飯,開始大家還覺得有些不好意思,到後來,麻木了,習以為常了。
吃完冬瓜吃南瓜,李雲簡直不敢想像,楊謀那樣的文弱學生,居然可以吃下三大碗冬瓜燉排骨,更別說卓王孫那個堪稱牛胃的肚子。
總之,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南瓜,冬瓜全部報銷,代價是李雲的幾包方便麵調料用的精光,卓王孫等人胖上了幾斤,而曬乾藏好的種子,也被眾人瓜分。就連沒有來吃蹭飯的張正范也厚著臉皮要走了幾十克冬瓜種子……
戊戌年十月,已快到嚴冬季節,此時整個臨邛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大家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在李雲的協調下,臨邛近萬戶佃農得到了東家明年田租將減少至少一半的承諾,各村也都修上了被各富戶名字命名的渠道,一些險要地段,河道地段駕上了橋樑,一種據說是縣令李大人設計的石珙橋,很結實的那種,再不會一到大水就把橋給沖跨。
李雲看著這一切,有種滿足感,昨天第一台水車在臨邛縣郊架上了,雖然它還很粗糙,只是一種在現實技術無法達到的情況下妥協的產品,但這已經足夠,一台水車至少可提供二十畝地的灌溉用水,大大的節省了勞力,提高了農民的種植效率。
而且這讓那些富戶計算之後,得出了即使是田租減少之後,由於土地產量提高了,他們實際損失也減少不少,這自然又是一番歡喜。
而另一種農業工具:犁,也開始在卓家和其他鑄鐵商人的作坊開始了鑄造,這種依照李雲在現代看到的犁的樣子打造的新式工具,將使農民繞過二年抬槓,直接就可用一頭牛進行耕種。
而按照李雲的指點,幾名臨邛商人中學過墨家的子弟,開始了他們在蜀地找尋露天煤礦的工作,一切都按照李雲的設想在前進著,李雲沒有什麼要工業化,煉鋼那樣的雄心壯志,他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醫生,本想平淡在這個時代過完他的這一生,但因緣際會之下,他認識了將來的武帝,他現在只想盡自己的能力,改變一些歷史。
他雖然是一個歷史菜鳥,但混過罈子的他還是知道,漢武之後帝國之所以衰落,根本的原因就是漢武帝太注重武力了,而似劉徹這樣的帝王,是屬驢子的,不能和他強,你越和他強他便越不會聽你的,唯一的辦法就是潛移默化,使他看到社會平民的痛苦,使他真正知道帝國需要的是什麼政策,而不是在廟堂上每日聽儒家畫餅,餅雖大,但是似乎不能充飢。
然後他卻不知,此時,長安已為他選擇了將來的一半……
冬十月,太后請天子旨,以梁王女,南月公主嫁蜀郡賢吏李雲,天子問大司空,太尉「此合祖宗制乎?」
大司空與太尉奏「合」
天子悅,許之,令有司,掌禮中郎詔,以南月公主嫁蜀臨邛縣令李雲,賜爵關內侯——《史記——李雲傳》
額今天晚了點,昨天晚上四點才睡,今天一覺醒來已經六點加上有朋友從外地來,不亦樂乎
而且小七也要為下周攢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