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
京劇《盜御馬》中有一個草莽英雄竇爾墩,這個人物不見正史,但在地方志和清人筆記中可以看到清代康熙年間確有其人。據《獻縣志》卷二十雜誌下載:「康熙間,邑有竇爾東者,健盜也。嘗匹馬劫途,眾其能御。一日邑令率卒數百人圍之城西廉頗廟,竇跨未韝馬,袒臂握刀,呼躍出,眾大奔潰。數捕不獲。後得其母,置於獄,乃自就縛被誅焉。其馬日行八百餘里,有將官得而乘之,每遇懷金輦貲者,輒橫道長嘶,遂屏不敢乘。」
又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卷二十二《灤陽續錄》四載:「……昔竇爾東之行劫,必留其御寒之衣衾,還鄉之資斧,自以為德。……」
文中竇爾東即戲裡的竇爾墩。一說竇原名陳竇虎,後化名竇爾東,「爾東」者,「陳」也。
當時他在河北獻縣一帶縱橫馳騁,反抗官府,驍勇異常。他乘騎的駿馬可能就是戲中的御馬——日夜追風乾裡駒的模特兒。官府抓不到他,只能將他的老娘抓起自首投案。這就是《連環套》裡竇爾墩怒獻御馬,願隨黃天霸同去官府的依據罷。
在蔣瑞藻編著的《小說考證》裡,也有竇二墩入宮盜馬的故事。文中介紹康熙皇帝南巡時。竇二墩願學博浪椎,隻身入宮行刺,見守衛甚嚴,無法入內,折至後苑,盜走了一匹寶馬,此馬名赤騏,是喀爾喀的貢品。康熙失馬後,下旨通緝。山東巡撫錢玨雖派騎兵四出偵拿,但一無所獲。卻發現署內寫有:「盜御馬者,山東竇二墩也」。這個情節與《盜御馬》中的留書寄柬亦有相似之處。文中並說:竇二墩回到山東後,宿願難償,後來,妻子又死了,竇遂隱匿於山中。
關於竇爾墩的結局其說不一,《連環套》(三、四本)中說他在「麒麟谷出家了」;《獻縣志》上說他被誅殺了;清人筆記中說他隱居山林了;民間還有一種傳說是發配邊疆了。
我國的東北邊疆黑河地區愛輝縣流傳著這樣的故事:愛輝縣的竇家屯,傳說就是竇爾墩兄妹當年發配到此而創建的,屯內有竇家祠堂,保存一隻大果盤,細瓷彩釉,是由若干小盤組成,能合能分,盤底有詩句。據說系竇爾墩遺物。這裡至今還流傳著竇家屯與黃家屯不結親的習俗。又天津市南郊竇莊子也與竇爾墩有關,相傳此莊從不上演《連環套》等劇。
第二個:
竇爾墩,原名竇開山,乳名二東,清直隸河間府縣竇三町人,他上有長兄,排行第二,長得虎背熊腰,故又叫竇二墩。
竇爾墩出身貧苦農民家庭,自幼給地主打活,他行俠仗義,嫉惡如仇,富有正義感,因不滿地主老財為富不仁,遂涉足綠林,抗清反暴。當時,獻縣以北,河間城以南的方圓數十里區域內,就是他與綠林好漢們經常嘯取聚義舉之所。竇爾墩一生未婚,他獲取的錢財,多用於濟困扶危,個人堅持過簡樸清貧的生活。當地百姓對他有口皆碑,十分敬仰;而那些豪門富戶和反動官府對他卻聞風喪膽,恨之入骨。
竇爾墩少時曾拜在當地名師韓實門下習武,後又拜明末民族英雄史可法的部將石某為師。他十八般武藝樣樣皆精,尤擅使大刀。綠林生涯,使其深感長兵器之不便,遂自己設計改制了一種護手雙鉤,此兵器兼有刀、鉤、匕首之功能,破長兵,敵短器,鉤刺自如,攻防兼備。竇爾墩揮起雙鉤,疾如閃電,勢如猛虎一般,故後人又稱它為虎頭雙鉤。
為了紮下反清抗暴的大本營,他把河間府作為攻取目標,並智取得勝,首戰告捷。竇爾墩虎踞河間府,義旗一舉,從者如雲。兵部尚書彭朋發兵河間,連戰失利,因此被彈劾削職。黃三泰為搭救彭朋,派人指鏢為憑,向竇爾墩借銀。雖說是借,實則是依恃武力,明搶強奪。竇爾墩是血性男兒,哪買他的帳。黃三泰栽了觔斗,惱羞成怒,遂有在李家店比武較量一場惡鬥。比武前雙方曾商定,不得使用暗器。黃三泰是個久闖江湖的老手,雖有君子協定,但他仍暗器藏身。臨陣雙方交手數十合,黃漸覺氣力不支,遂背棄盟約,用「甩頭」擊竇。竇爾墩自恃武藝在身,沒提防對方會暗器傷人,遂被擊中左膀,遭敵暗算。時清兵突至,竇爾墩率眾出逃,失棄了河間府。
此後,竇爾墩又在清皇陵馬蘭峪以北的風水禁地興隆山,覓得一處三面臨水,一面絕壁聳天的險地,紮下了連環套營盤,繼續與清廷作對。後來,清太尉梁九公乘御賜金鞍玉轡追風趕月千里駒到圍場行獵。竇爾墩探知這一消息後,隻身潛入御馬廄,用熏香熏倒守衛,用匕首殺門丁,盜走了御馬。此舉,使綠林義士大受鼓舞,給了清廷又一沉重打擊。彭朋因此再次被削職,黃三泰也因受到牽連。竇爾墩終於報了李家店的一箭之仇。
官兵攻環套數年不下,便想出了一個先捉拿竇爾墩的老母,誘其投案的毒計。竇母被捕後,官方貼出告示,稱數日之內,竇爾墩若不投案自首,便殺其母。竇爾墩是個孝子,救母心切,誤投囹圄而亡,時年34歲。此事記於《獻縣志》中
第三個:
竇爾墩,又名竇二東,獻縣竇三町人,生於清康熙年間。幼時家境貧困,性格剛強豪爽,不滿豪門大戶及地方官吏的壓迫,投師習武,後入綠林,殺富濟貧。他的「盜御馬」、聚義「連環套」等許多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並以戲劇形式使老幼皆知。在獻縣流傳著不上經傳的傳說和故事。
百里取人頭
竇爾墩從少林寺學藝歸來,為生活所迫,到本縣北宗村李財主家扛活。這年三十晚上,被長工李二拉到家裡喝辭歲酒。飲至三更,一個朋友酒醉大哭,大伙問他怎麼回事,他哭著向大伙說他在百里以外的張莊張百萬家扛活,本來雙方講定,每月工錢三十吊,到年底算賬時張百萬卻按每月十五吊,還說他賴張家的錢,並命家奴把他趕了出來。他有心去告他,一沒立字據,二張家與官府勾結,有錢有勢,有理官司也打不贏,他只好忍氣吞聲作罷。竇爾墩聽他講完,從腰裡掏出一些碎銀子丟在桌上說:「哭有什麼用!你家孩子老婆得吃飯,把它收好。」又說:「來!今天是大年三十,咱們共同乾一杯,以後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說完一飲而盡。他一放酒杯說:「我去解個手,」就出去了。大伙被他的朋友義氣所感動,一時高興又喝了起來。等了半天,不見竇爾墩回來,剛要去找,他卻回來了。大伙重新喝酒,都喝得酩酊大醉,一個個都睡著了。
天剛亮,突然殺聲四起,眾人驚醒。只聽外邊大聲喊道:「快交出竇爾墩來!」原來他趁解手的工夫,施展輕功本領,到張莊把張百萬殺了。他在牆上寫著「殺人者,北京長工竇爾墩也」!張家立刻到官府報案,三班六衙連夜趕往北京捉拿竇爾墩。竇爾墩叫李二開門,衙役們進來一看,只見杯盞狼籍,一個個醉的不省人事,竇爾墩看樣子醉得更厲害。李二指著竇爾墩對衙役們說:「列位!這裡離張莊少說也有一百里,若是三更殺了人,這時候回不來。你們看他醉成這個樣子,什麼時候去殺的人呢?再說,他與張東家素不相識,又無冤無仇,怎麼會憑白無故地去殺他呢?很可能是他的仇人栽髒陷害,請各位還是三思而行。」
衙役們聽了覺得有理,又見眾人擔保,只好帶了保人回去交差。事後,竇爾墩拿出張百萬的帽子,告訴大家這事確實是他幹的,從此,竇爾墩「百里取人頭」的故事就傳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