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逐鹿記 第四集 第一百二十四章 柏壁大戰
    四月下,柏壁,唐軍大營。

    天氣很好,麗日高照,一縷陽光從營帳頂棚上半開的天窗落下,照射在地面上,漾起了一個半圓的光圈,李世民腳下的那雙戰靴在光圈外來回走動,片刻之後,踏入光圈,陽光落在他那張英俊的臉上,金光四溢。

    武將們分左右在營帳兩旁席地而坐,他們臉上的神色不一,有的面露喜色,有的神情振奮,有的卻微露憂色。

    李世民的目光在眾人臉上緩緩掠過,半晌,他開口說道。

    「諸位,請暢所欲言,無需多慮!」

    由於每日休息的時間不多,操勞過度,李世民的聲音顯得有些疲憊,低沉而沙啞,縱使如此,他的脊樑依然挺得筆直,沒有半點彎曲。

    「秦王,不要再考慮了,自從劉弘基總管和李仲文將軍奪取浩州,威脅定楊賊子糧道之後,前方的宋金剛大軍的糧草也就供應不上,由於我軍採取的堅壁清野戰術,敵人無法就地取糧。因此,在末將看來,宋金剛軍中已然糧盡也,故而不得不退兵,為了防止我軍尾隨追擊,大軍潰散,他故意將軍隊分為幾個部分,分梯次而撤軍,採取的不過是斷尾求生的戰術,至於,他為什麼讓尋相率軍先撤離,自己卻率領中軍坐鎮後方,無非是怕帥旗先動,軍心不穩而已!現在,只要我軍出營緊逼宋金剛,讓其無法從容後撤,勝利只在反掌之間!」

    殷開山是唐軍大將,資格很老,李淵從晉陽起兵反隋時,他就在李淵父子帳下效力了。作為老將,自然有倚老賣老的資格,故而,他率先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他開口之後,有許多和他一般想法的將軍紛紛出言附和。

    畢竟,作為武將,功名但憑馬上取。不打仗,又如何能奪取功績,自從大軍在柏壁紮營,採用深溝高壘,堅守不出的戰略之後,已經有好幾個月沒有仗打了,雖然,軍中的訓練並未擱下,大家每日仍然會騎馬奔上一兩個時辰。舞一舞長槊,活動活動手腳,不至於滋生脾肉,然而,不能上陣殺敵,終究是過得不痛快,現在,有機會上陣殺敵,自然是求之不得了!

    李世民微微皺了皺眉頭。營帳內,安靜了下來。

    「看來,這幾個月,不能上陣殺敵,大家都憋得很辛苦了!」

    李世民笑著說道,帳內諸將也都笑出了聲來。

    待眾人收住笑聲之後,李世民出言問道。

    「諸位,和殷將軍有不同意見地可有?」

    他的目光在眾人臉上緩緩掠過,大部分人的視線都避了開來,當李世民的目光落在秦瓊秦叔寶身上時。秦瓊的眼神並未閃避,而是非常自然地迎了上來。

    秦瓊和程咬金都是關東降將,雖然,投降李唐之後,深得秦王李世民重視,兩人都被封為將軍之職,甚至,李世民將麾下最精銳的軍隊玄甲精騎交給了兩人。讓他們率領,對兩人乃說,這是難得的恩寵。

    然而,縱然如此,兩人在唐軍地陣營裡面。仍然過得不是很愉快。

    畢竟。唐軍諸將大多出自并州,河東。關中三地,原籍關東的少之又少,像秦瓊,程咬金這樣出自關東,又是瓦崗降將的更是不多,因此,在軍中,兩人難免會受到一些排擠,不要說那些只忠於唐皇李淵的將領,就連那些隸屬於秦王派系的將領也對他們兩人沒有什麼好臉色可言,不管怎麼樣,這些武將大部分都出自關隴門閥,或是豪族世家,縱然出身寒門,也是從龍極早,李淵在晉陽能夠起兵,得到他們的助益甚多,像秦叔寶,程咬金這樣的瓦崗降將,寸功未立,一來就深得秦王信任,身居高位,對他們不服的人自然是多不勝數了!

    正因為如此,秦瓊和程咬金才不得不依靠李世民,被眾人視為秦王一系的他們已經無從選擇,唯有緊跟秦王地步伐這一條路可走,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樣的道理,兩人又豈能不明呢?

    殷開山強烈要求秦王出兵,帳內的絕大多數將領都深表贊成,除了因為這些傢伙立功心切之外,自然也是有著一定道理的。

    定楊軍遠道而來,駐紮河東,自然強征了許多河東人進入軍營,精壯者被強徵入伍,老弱者為其民壯,負責後勤事務,在這些人中間,自然有許多人對其不滿,因而站在了李唐一方,更有不少唐軍斥候混跡其中,畢竟,唐軍中的河東人也不在少數。

    因此,定楊軍的一舉一動皆在唐軍各位高級將領的眼中,這也是李世民能夠審時度勢,隨機應變,使得定楊軍進退兩難的原因之一。

    自然,宋金剛的大將尋相率領本部精銳出營北上也沒能擺脫唐軍斥候地監視,只是,尋相率領大軍離營之後,由於其軍紀森嚴,且軍中大多為雁門等邊郡子弟,河東人是少之又少,故而,一時之間,李世民並不能掌握其行蹤。

    在殷開山等人看來,由於劉弘基,張綸,李仲文等人佔據浩州,威脅到了定楊軍的糧道,並且多次急退晉陽方向劉武周軍的攻擊,使得定楊軍的糧草轉運不濟,前線的宋金剛大營缺糧,故而不得不率軍後撤。

    為了防止唐軍追擊,宋金剛才不得不採取分批後撤的戰術,尋相部乃是第一批次撤退的軍隊,為了防止定楊軍逃離,事不宜遲,唐軍應該變被動為主動,主動出營壓迫宋金剛,使其不敢輕易後撤。

    可是,在李世民看來,宋金剛軍中雖然缺糧,卻也未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劉弘基等人雖然佔據浩州,威脅到了定楊軍的糧道。然而,終究未能完全斷絕定楊軍的糧道,定楊軍雖然糧草運轉困難,損耗極多,繞是如此,也還是有一定地糧草運送到前線的宋金剛大營來,畢竟。晉陽乃是李淵地老巢,在那裡的庫房,存儲著大量的糧草。

    因此,李世民認為,尋相率軍離營北上,並非是為宋金剛大軍的後撤探路,而是另有圖謀。

    由於晉陽的劉武周軍攻打浩州不利,多次被唐軍擊退,故而。尋相部北上有很大的可能是為了和晉州方向地定楊軍合流,前後夾擊浩州地劉弘基部,將本方這顆深入定楊軍要害之地的釘子拔除。

    除此之外,李世民認為還有另外一個可能,不排除這是宋金剛的一個詭計,他故意讓尋相率領精銳離營,擺出一副糧盡不得不退兵的態勢,其實,尋相地大軍並未真地北上。而是埋伏在不遠處,等唐軍被其迷惑,大舉出兵,傾巢而出之際,再突然出現在唐軍側翼,發動致命的一擊。

    宋金剛非常清楚,繼續對峙下去,定楊軍是拖不過唐軍地,要想獲得最後的勝利,唯有行險一擊了!

    站在宋金剛地角度來考慮。李世民認為這是定楊軍故意露出的破綻,為的就是引唐軍離營出擊,逼迫唐軍和定楊軍野戰。

    果不其然,在今日的軍事會議上,大多數唐軍的高級將領都認為定楊軍糧盡,不得不退兵了,為了不讓宋金剛跑路,他們強烈要求李世民率軍出擊。

    李世民則認為在沒有搞清楚尋相部的行蹤之前。最好不要冒然行事。

    只是,這個時候軍中士氣高漲,如果李世民強行按捺眾將的請戰,無疑對士氣是一個極大的傷害,因此。他希望有人會站出來。說出不同的意見。

    這個人自然是秦瓊了!

    反正作為降將,他和唐軍地大多數將領都不太和睦。自然用不著照顧其他人的情緒。

    當李世民的視線落在秦瓊臉上時,他微微點了點頭,輕咳了兩聲,然後說道。

    「秦王殿下,末將和殷將軍的看法有所不同!」

    「是嗎?」

    李世民點了點頭,然後微笑著說道。

    「軍事會議本就是讓大家集思廣益,秦將軍既然有不同看法,但說無妨!」

    一干人的視線頓時移到了秦瓊臉上,其中,不屑者有之,嘲笑者有之,嫌惡者有之,秦瓊面不改色,神情沉穩地說道。

    「秦王殿下,諸位將軍,在末將看來,尋相部離營北上,乃是定楊賊子設下的一個計謀!」

    李世民舉起手,壓下了其他人的呵斥之聲。

    「秦將軍,此言可有依據?」

    秦瓊點頭說道。

    「浩州落入我軍之手,定楊賊子糧道因此被我軍威脅,宋金剛大營糧草不濟,戰敗在所難免,窮途末路之下,要想擺脫目前的困境,賊子只能行險一搏,引我軍出營與其野戰,故而,對方才擺出一副糧盡不得不退兵的樣子,無非是引我軍出營而已!在沒有確切地掌握尋相部的行蹤之前,末將認為,還是小心行事為好!」

    「哼!」

    不待李世民發話,殷開山猛地站起身來,指著秦叔寶怒喝道。

    「秦將軍,莫非是怯戰了吧?打仗不冒險怎麼行?如果事事都求太平無事,不如回家抱孩子去吧?」

    眼見秦瓊面沉如水,卻沒有出言反駁,殷開山轉過身,向著李世民抱拳說道。

    「秦王,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還請秦王下令,出營作戰,末將願為前鋒,將親縛宋金剛到大王馬前!」

    殷開山此言一出,附和著甚多,帳內群情洶湧,人人奮而請戰,爭做前鋒,雖然也有一些將領老成持重,認可秦瓊地建議,卻也淹沒在一片請戰之聲中。

    就在這時,一個青衫文士從帳外行了進來。此人姓杜命如晦,乃是李世民的心腹謀士,他和留守長安的另一個謀士房玄齡被李世民稱為自己的左膀右臂,深得李世民信任,此次隨軍,一方面參贊軍務。另外,唐軍的後勤供應皆由其負責,一應事務,擺弄得井井有條,數月以來,李世民皆無後顧之憂,乃是一個有大能力的人。李世民常言,杜如晦地作用比得上一個軍團。

    杜如晦急匆匆地來到李世民身前,將領們紛紛放低聲音,帳內安靜下來之後,杜如晦在李世民耳邊小聲地說著什麼。

    「此言當真!」

    李世民臉上露出驚訝的神色。

    杜如晦重重地點了點頭。

    「依卑職看來,此事無虛,過一陣子,還會有信使快馬報來!」

    「如此甚好!」

    李世民臉上掠過一絲欣喜,不一會。他轉過身,面向帳內諸將,高聲吼道。

    「眾將官,聽我號令!全軍出擊!」

    李世民之所以改變初衷率軍出戰,乃是因為他從杜如晦那裡得到了一個天大地好消息,如果,那個消息確實的話,宋金剛的確已經走投無路了,勝利的契機已經擺在了他的面前。雖然,自從淺水原一役被西秦霸王薛舉打得一敗塗地,士卒死傷十有六七之後,李世民用兵就越發謹慎了,這也是他能夠按捺住年輕人地熱血和好勝之心,在柏壁與定楊軍對峙,任憑宋金剛多方挑釁和激將,依然堅守不出,堅持既定戰略地原因之一。

    不過,李世民終究是李世民。第一次淺水原大戰戰敗之後,他用兵雖然變得謹慎了,卻並未因此而變得膽怯,不然,也不會有第二次淺水原大戰的一雪前恥,縱然,那個時候他地對手由老子薛舉換為了趾高氣揚的兒子薛仁果,使得他得勝後的感覺顯得不是那麼完美。,然而,從某種角度出發,這也證明了他是一個能夠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而不是在失敗中沉淪的人物。

    雖然。在和定楊軍宋金剛的對峙中。他為了避免和定楊軍正面交鋒不得不採取消極的防守戰略,然而。一旦看到了勝利地機會,他仍然敢於下令全軍出動,正面和擅長野戰的定楊軍交鋒。

    杜如晦帶給李世民的好消息來自於北面的李秀寧部,就在幾日前,李秀寧集結部眾,在張難堡(今山西平遙西南)襲擊了定楊軍運送糧草的部隊,斬殺了運糧官黃子英,佔領了張難堡,截斷了汾水東岸宋金剛大軍的糧道。

    宋金剛大營的糧道原本有兩條,一條在汾水西岸,由晉陽沿汾水經浩州東側進入雀鼠谷,然後,途徑霍邑等小城進入臨汾,來到宋金剛大營,這條糧道由於路都隨著汾水而行,極為方便,宋金剛大軍的補給一直以來都依賴於它。

    然而,李世民在柏壁紮營,阻擋宋金剛南進和西向的通道後,並未像他前面地統帥裴寂那樣膽小怯戰,只是固守營寨,採取完全消極的防禦措施,李世民在採取防守戰略的時候,如同綿裡藏針一般,他一直在暗中佈局。

    於是,這才有了劉弘基率領兩千精銳繞過定楊軍大營北上,由隰州(今山西隰縣)奔浩州(今山西汾陽)的具體戰術,當劉弘基和張綸,李仲文等被定楊軍擊散的唐軍殘部合流,佔據浩州之後,他們就多次率軍出擊定楊軍的糧道,使得前方宋金剛大軍的補給轉運不及,陷入了缺糧的困境。

    浩州被唐軍佔領,對劉武周和宋金剛來說都是難以容忍的事情,因此,盤踞在晉陽的劉武周才多次派大將張萬歲去攻打浩州,想要將浩州重新奪回來,然而,由於定楊軍地軍紀敗壞,在河東並不能得到當地鄉紳以及豪族世家的,就連平民百姓也對其極其反感,常常心念李唐,故而,在浩州子民的下,劉弘基等人多次擊敗張萬歲的攻擊,定楊軍的糧道也就一直無法正常運行。

    在這種情況下,劉武周唯有捨棄那條糧道,讓運糧隊走另外一條道路,那條道路由於遠離汾水,因此轉運比較困難,道路有些崎嶇,不過,總比無法運送為好,這也是宋金剛能夠繼續下去,還能策劃計謀算計李世民的原因之一。

    劉武周的運糧隊對浩州的劉弘基部異常警惕,雖然在鄔城泊東面,距離浩州和汾水有一段距離,在押送糧草地過程中。黃子英仍然不忘派遣斥候前往浩州附近,監視唐軍動向,自己則極其謹慎地率領大軍步步為營地押送糧草緩緩南行。

    然而,黃子英忽略了放棄葦澤關後仍然在定楊軍後方活動的李秀寧部。

    一直以來,李秀寧都依托於那些仍然擁護李唐地世家豪族在定楊軍所佔據的地盤內打游擊,為了隱藏蹤跡,她將所部打散。化整為零,分為數個小隊在定楊軍的地盤內活動,要不襲擊被定楊軍佔領地城池,要不就攻擊定楊軍地糧道,搶奪對方的糧草,由於她每次出動地兵力都不多,攻擊地也是一些小股的運糧隊,一直沒有攻擊像黃子英這樣由數千士卒押送的大的運糧隊,因此。黃子英對李秀寧部並未認真提防,他的注意力全放在了西面駐守浩州的劉弘基身上了。

    他沒有想到的是李秀寧為了吃掉他這只運糧隊,徹底截斷晉陽和前方宋金剛大營的聯繫,暗中將部眾集結了起來,並且在運糧隊中安排了不少斥候,為了押送糧草,劉武周強征了許多晉陽和河東的民壯入伍,要安排奸細入內,並不是一件困難地事情。

    張難堡是定楊軍的糧草中轉站。黃子英將糧食運送到張難堡之後再轉運到前線宋金剛的大營,張難堡是一個佔地不廣的小鎮,城牆不高,完全由泥土壘成,也沒有什麼護城河,定楊軍也是沒有辦法才把這裡當作了糧草中轉站,要是浩州還掌握在定楊軍手中,他們也不會選擇這個小地方。

    在率領運糧隊進入張難堡前,黃子英安排在浩州附近的斥候得到了劉弘基出動的消息,方向正是朝他而來。兵力大概有兩千餘人。

    對此,黃子英早有防備,浩州的唐軍兵力一共有多少,他也是心知肚明,這一次,他足足率領有五千定楊軍押送糧草,人數幾乎趕得上運糧的民夫了,為的就是防備浩州地劉弘基。這次黃子英部幾乎運送了晉陽一個倉的糧食,足以前方的宋金剛部一個月的消耗,千萬不容有失,故而,他統率的這五千人乃是劉武周的精銳部隊。除了足夠鎮守晉陽的兵力外。劉武周差不多把多餘的兵力全部派了出來。

    得到劉弘基出浩州的消息後,黃子英將大部兵力放在運糧隊的右側。也就是靠近浩州地那個方向,他並沒有將那兩千唐軍殲滅的打算,他只想保住運糧隊,安安全全地將糧草運送到宋金剛大營即可,之所以把重兵放在右側,就是讓唐軍知難而退,少做一些在他看來的無用的功夫。

    最初,他認為自己的這個佈置是富有遠見卓識的,果然,從浩州出發的唐軍將官瞧見定楊軍已經嚴陣以待之後,並沒有強行向運糧隊發起進攻,畢竟,唐軍的主將也擔心這只運糧隊是誘餌,定楊軍會趁他們這只軍隊出擊,浩州空虛之時出擊浩州,因此,他們只是遠遠地尾隨了一段路後,就擺出了撤軍地態勢。

    黃子英雖然鬆了一口氣,然而,他並未放鬆警惕,並未將右側的軍隊撤回,畢竟,很難說唐軍不會殺一個回馬槍,等他的注意力放鬆之後,再突然殺回來。

    出乎黃子英意料的是,這只唐軍似乎真的要離開了,雖然看上去有些不捨,不過,也已經在慢慢和定楊軍脫離接觸了,看來,這次唐軍地統帥是一個理智地將領,並不瘋狂。

    然而,就在黃子英慢慢鬆了一口氣,放鬆警惕之際,李秀寧率領部眾突然從他防守薄弱的左翼殺了進來。

    黃子英大駭,急忙調動兵力迎向左側,在他看來,敵軍地襲擊雖然突然,事情也沒有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

    李秀寧部由於長期在定楊軍後方活動,雖然,有許多李唐的豪族世家,人力的補充並不是很困難,糧草方面,豪族一部分,再從定楊軍那裡搶來一部分,勉強也能,只是,軍械和盔甲方面的補給就比較困難了,軍械和盔甲一旦壞了,要想重新修好,在缺少匠戶和工具的情況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在黃子英的眼中,向他發起進攻的李秀寧部並非唐軍地精銳部隊,那些穿著五花八門的衣服,拿著破爛軍械的唐軍士卒不過是些草寇流民,為了活命,這才在唐軍將領的蠱惑下。臨時召集而來向運糧隊發起了攻擊,無非是聲東擊西的老調重彈罷了,就是想他把右側的重兵調過來,為那邊的正規軍爭取進攻地機會而已!

    要是他真的上當,慌了手腳,匆匆忙忙把右側的軍隊調到左翼來,正好中了敵人的下懷,這樣的蠢事,他才不會做呢!

    因此。黃子英下令右翼的大軍不得動彈,仍然牢牢地堅守崗位,防止他所認為的唐軍主力部隊去而復返,然後,他把其餘的部隊全部放在了左翼,雖然,兵力不是很多,但是,他還是相信自己能夠把面前這只叫花子軍擊退。

    然而。兩軍真正交鋒起來,黃子英才發現自己大錯特錯了。

    眼前的這只軍隊裝備雖然破爛,可是,戰鬥力卻一點也不差,不管是單對單,還是結陣而戰,以及士氣地程度,都不在自己統率的這只精銳部隊之下,和對方相比,他所統率的這只定楊軍也就是裝備稍微精良一點而已。可是,和對方相比,他的兵力卻又站在了下風,不夠對方人多,這樣以來,裝備精良的優勢也就被抵消了。

    就在黃子英後悔應該將右翼的兵力抽調一部分到左翼來,就在他將這個命令付諸實現時,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又一個打擊降臨在他頭上了。

    為了押送糧草,從晉陽等地強徵入運糧隊的民壯開始叛亂了。

    最初,只是一小撮人在興風作浪,然而,由於黃子英將所有的兵力都抽調到了左右兩側。沒有士兵彈壓。因此,很快這一小撮人就像燎原的星星之火一樣。把民壯們全都鼓動了起來,那些民壯手持木棒,扁擔等簡易武器,從內向外朝定楊軍發起了攻擊。

    腹背受敵之下,定楊軍徹底崩潰了,很快,戰陣就被唐軍衝散,再也無法收攏。

    黃子英雖然揮動橫刀,砍殺了幾個潰兵,自己也在親衛隊地衛護下,逆著潰兵的人流奮勇向前,希望借此能鼓舞士氣,挽回敗局,然而,在這個時候,他所做的也不過是一些無用之功罷了!

    不一會,他的帥旗就被唐軍砍倒,他的腦袋也成為了唐軍某個無名小卒的邀功之物。

    這一場戰役,李秀寧在浩州劉弘基部的配合下,襲斬護運糧餉的劉武周部將黃子英,佔領張難堡,徹底截斷了汾水東側的宋金剛軍糧道。

    就在這個消息傳到唐軍大營之前,宋金剛已經知曉了這個對他來說猶如晴天霹靂的壞消息,他知道,在目前地這種情況下,戰局已經無法逆轉,他唯一的生路就是退兵,在彈盡糧絕之前退兵,保住手裡的這十來萬大軍,退守晉陽,如此方有力挽狂瀾的機會。

    然而,他也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李世民是斷不能讓他全身而退的。

    果然,李世民雖然率領大軍向他進逼而來,當他率領大軍出營迎接李世民的挑戰時,李世民的主力部隊卻避而不戰,只是派出少量精騎襲擾他的陣腳,一旦他退走,就強衝上來挑釁,耀武揚威,得意非凡,一旦他派兵轉身作戰時,那小股精騎又遠遁而去,不追擊也就罷了,一旦追擊,就會落入唐軍圈套,被唐軍地主力部隊設伏吃下,種種情況,讓他煩躁不已,就像當初在河北戰敗被高暢追擊一般,那種失敗的感覺一旦襲上心來,也就很難驅散了。

    不過,無論如何,戰局已經無法逆轉,唯一的生路只有撤退一途,畢竟,現在軍中尚有一些糧草支撐,一旦糧盡,這十來萬精銳大軍,恐怕一夜之間就作鳥獸散了。於是,宋金剛派出小股部隊斷後,抵禦唐軍的攻擊,自己則率領主力急速北撤,希望能擺脫唐軍主力的追擊。

    然而,李世民雖然年紀尚輕,卻也是征戰多年地沙場老將了,對於戰爭地局勢有著極其敏銳的嗅覺,宋金剛為了脫身,使出了不少花招。卻一一被李世民識破,見招化招,讓宋金剛苦不堪言。

    幾天前,宋金剛讓部下驍將尋相率領本部人馬北上,埋伏在臨汾郡北面,汾水東岸地一個山谷中,想引得唐軍出戰。然後在交鋒之際,尋相再率軍從側翼襲擊唐軍。

    到了如今這個局面,這個計謀也就無法用上了,只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宋金剛先前布下地這顆棋子卻另有妙用。

    在撤退途中,宋金剛派人向尋相下令,讓其率軍斷後,為主力的撤退贏得時間。畢竟,李世民率軍一直在後步步進逼,要想將所有部眾安全地帶回晉陽,是一件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必須捨棄一部,才能保住一部。

    一直以來,宋金剛還能掌控部隊,使得大軍的撤離井井有條,沒有給李世民可乘之機。雖然,不斷有斷後的隊伍被唐軍圍殲,定楊軍的主力卻並未受到什麼損傷,只不過,宋金剛也知道,現在全靠自己以往的威信在維持,軍中雖然缺糧,士兵們總地說來還能一日一膳,然而,如果一直這樣下去。恐怕還沒有返回晉陽,軍中的糧草就會消耗乾淨,到時候就算他是神人下凡,也無力回天了。

    但是,如果加快行軍的速度,在唐軍的尾隨追擊下,難免會露出破綻,一旦被李世民抓住機會。那個時候,這十萬大軍也無法保存。

    現在,宋金剛就像是一個夜歸的旅人,正在荒原中獨行,李世民則像是一頭餓狼在他身後緊緊跟隨。讓他容不得有半點懈怠。他知道,一旦讓李世民這頭餓狼抓住機會。自己就會被其撕得粉身碎骨。

    尋相對宋金剛來說就是一根救命稻草,畢竟,唐軍對尋相的動向並不清楚,因此,離開臨汾郡郡城之後,宋金剛的大軍突然加快了行軍的速度。

    李世民就在唐軍的先頭部隊中,這只部隊以輕騎為主,採用地是草原胡人的狼群戰術,為了抓住定楊軍的破綻,能夠快速地下達命令,李世民這才身先士卒,在秦叔寶,程咬金等將領的相伴下,一直緊跟宋金剛。

    當宋金剛突然加快行軍速度之後,陣型自然會變得散亂,一直以來,宋金剛的隊形都保存得很好,非常有條理,深得兵法之道,突然之間出現這樣的錯誤,李世民不禁陷入了沉思。

    難道是敵軍糧盡,不得不快速逃亡?

    又或是另有原因?

    要不然,這是宋金剛的疑兵之計,就是想要自己心生懷疑?

    不過,很快李世民就想到了那只去向不明的尋相部!

    李世民讓秦叔寶率領輕騎突進,緊追宋金剛的主力大軍,就在這個時候,尋相部從側翼殺出,將秦叔寶地輕騎圍住,準備將其殲滅。

    然而,尋相沒有想到的是李世民早就知道定楊軍會有埋伏,他將軍隊分為了幾個批次,相互間的距離雖然有些遠,不過都是騎兵,速度奇快,很快就能趕到。

    就在尋相部圍住秦叔寶時,程咬金率領第二隊趕到了戰場,解了秦叔寶的圍,然後,李世民親率玄甲精騎突陣而入,將尋相部的陣型沖了個七零八落,在其身後,唐軍的主力部隊正疾奔而來。

    尋相見勢不妙,主動撤離戰場,率部向北方逃竄。

    不過,為了給前面的宋金剛主力贏得逃跑的時間,尋相部行軍的速度並不快,一直在邊戰邊退。

    李世民緊追不捨,一路上,與尋相部的後隊交鋒不已,在霍邑時,徹底追上了尋相,而這個時候,宋金剛地主力部隊已經過了臨汾郡,到達了高壁。

    尋相一路忙著逃竄,軍隊士氣低落,掉隊者,被唐軍俘虜者不計其數,追到霍邑,尋相麾下只有數千人,被唐軍徹底追上。

    李世民見定楊軍士氣低落,沒等身後的主力部隊趕上,立刻率領前鋒向尋相發起攻擊,大破定楊軍,尋相率領親衛隊倉皇逃竄。

    李世民沒有等主力趕到,率領前軍乘勝追擊,一日一夜疾行一百餘里,抵達高壁,這時。宋金剛的主力部隊進入了雀鼠

    唐軍一路追擊,已然疲憊不堪,有手下向李世民進言。

    「大王擊破定楊賊子,乘勝追擊,一路至此,功勞已經夠大了,現在。士卒們大多疲憊不堪,我們應該在此紮營,等候大軍主力和糧草全部集合,然後再次追擊,不能算晚!」

    李世民拒絕了手下的建議,他說。

    「宋金剛軍中缺糧,倉皇而逃,計謀已然枯竭,軍心崩離。一旦讓其喘過氣來,局面就難以預料了!功勳難以建立,卻容易喪失,機會難以捕捉,卻容易消失,我們一定要趁現在的優勢,窮追猛打,使賊子難以想出計謀,完成戒備;如果停留不前。給了賊子以喘息之機,到時候,就難以建功立業了!」

    於是,李世民揚鞭打馬,一馬當先向前而行,將士們見秦王不顧疲憊,也不敢再說飢餓疲勞了,紛紛上馬,尾隨而去。

    終於,在雀鼠谷。李世民追上了宋金剛的後隊。

    定楊軍沒有料到唐軍會這麼快趕上來,軍心惶急不安,陣型散亂不堪,李世民當機立斷,率領前鋒突入定楊軍陣中,一天之內,連沖八陣,定楊軍後隊徹底崩潰。唐軍俘虜斬殺者足有數萬人。

    雀鼠谷被李世民追上擊潰之後,宋金剛仍然保留著精銳中軍兩萬人,在雀鼠谷會戰時,他以為唐軍主力逼近,不但不敢回身救援後隊。反而快馬加鞭。往北逃竄,抵達介休。

    見唐軍追趕急切。又見本部人馬驚慌失措,疲憊不堪,宋金剛不敢立刻北撤,在目前這種情況下,他擔心若是不休整,急著逃亡,軍隊有可能在半路散盡。

    於是,宋金剛決定在介休休整一天,然後留尋相守城,為主力北逃爭取時間。

    這個時候,唐軍主力的一部出了雀鼠谷,趕到了介休城下和李世民會合。

    五月三日,辰時。

    接近酷暑,陽光已經變得毒辣起來,雖然還是辰時,就已經明晃晃地照耀著大地,有風,不過不大,從汾河河谷吹來,高高豎立地旌旗微微擺動。

    宋金剛決定孤注一擲,在介休城下與唐軍決戰。

    在他看來,逃地人辛苦,追的人同樣辛苦,既然李世民追擊得這麼緊迫,後續部隊還遠在百里開外,此戰也不是毫無勝利的機會,若是不戰而逃,再像前幾天那樣被唐軍緊追不捨,後果可想而知。

    宋金剛在介休西門出城,背靠城牆列陣,南北綿延七里,猛地看上去,倒還有幾分軍威,畢竟,在出陣之前,大家就知道此戰許勝不許敗,勝了還有一線生機,要是敗了,大家也就不要指望回家了!

    唐軍和定楊軍相隔四,五里列下陣型,李世民讓秦叔寶,程咬金率軍攻擊定楊軍的北端,讓翟長孫、秦武通等攻其南端。

    隨後,他讓大將殷開山率領軍隊中路突進,衝擊定楊軍的本陣。

    最初,定楊軍為了求生,士氣頗為高漲,唐軍地左右兩翼在秦叔寶,程咬金,翟長孫,秦武通等人地率領下進展並不順利,在定楊軍的殊死抵抗下,無法突破定楊軍地戰陣。

    與左右兩翼相比,中路殷開山的攻擊更是不利,宋金剛親自率領前鋒營與唐軍交戰,定楊軍士氣極其高漲,殷開山不但無法衝破定楊軍的陣型,本部的陣腳在定楊軍衝擊下反倒鬆動起來,不得不後退。

    宋金剛大喜,率軍乘勢前進,就在殷開山部後面的一個小山坡上,李世民的帥旗高高飄揚,對宋金剛來說,那是一個他無法抗拒的誘惑。

    其實,這個時候,李世民並沒有坐鎮在帥旗下,他率領精銳騎兵埋伏在戰場地一側,待宋金剛率軍追擊殷開山時,他突然率領騎兵從定楊軍的側翼殺出,一下就貫穿了定楊軍的軍陣。

    介休一戰,宋金剛大敗,率領少量輕騎逃走,尋相率殘兵數千駐守介休,定楊軍此役被殺三千餘人,經過和唐軍五個多月在河東的對峙,宋金剛最終被李世民所擊敗。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