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逐鹿記 第三集 第二章 夏國的八月
    三年,八月五日。

    高暢在樂壽登壇稱王,立國為夏,時逢天現異像,天下震動。

    一個國家的建立,並非簡單的祭告了蒼天就萬事大吉的,它不是小孩子過家家,隨隨便便就能成功。

    建立一個國家,需要政體,制度,典章,禮樂,法律,以及各種各樣瑣碎的事情,整整一個八月,高暢都在忙這些事情,解決內部問題,沒有餘力大肆向外擴展。

    首先,當然是大封百官,讓那些跟隨他一起的人分享勝利果實,讓他們對自己的未來更具信心,更加堅定地跟隨高暢走下去,要不魚躍成龍,要不就粉身碎骨。

    大業十三年,天下具有高暢一般勢力的各路豪強還有不少,這些勢力集團,基本上都沿用了隋王朝的法律和制度,自稱大將軍的李淵集團也是如此,還有瓦剛的翟讓和李密集團,至於像魏刀兒,朱粲這樣的流民集團,卻是連基本的政治制度都沒有。

    和所有的這些豪強不同的是,高暢的夏國所建立的官制沿襲了大隋的一部分官制,卻也和大隋有著許多不同。

    楊堅竊取北周的政權建立大隋之後,立即採納了大臣崔仲方的建議,廢除北周模仿《周禮》在中央設立的「六官」制度,「依漢魏之舊」建立中央機構。

    皇帝是最高的主宰。握有軍政地絕對大權。輔佐皇帝處理全國軍政機要的主要有三省,即尚書省、內史省、門下省。三省長官都是宰相。

    隋代的尚書省地位很高,管理全國政務。尚書省的總官署名叫尚書都省,置尚書令、左右僕射各一人,總領吏部、禮部、兵部、都官(開皇三年改刑部)、度支(開皇三年改民部)、工部等六部。六部長官是尚書,與尚書令、左右僕射合稱「八座」。

    門下省在隋初是侍奉諫議機關,掌審查政令及封駁諸事。其長官有納言二人(正三品),它本是侍奉內廷。以備皇帝之顧問。

    隋初,門下省還掌皇帝衣食供奉等日常生活事務,統城門、尚食、尚藥、符璽、御府、殿內等六局,並且,有諫官數名,只因楊廣不喜歡納諫。故而將諫官一職廢除。

    與尚書省、門下省鼎足而立的是內史省。內史省後來改為內書省,為中樞的制令機關,專司起草皇帝詔令。

    內書令,本稱中書令,在漢代本是掌禁中書記的,所以稱「中書」,楊廣繼位之後,內書令已不常置,往往以其次官內書侍郎行其職。

    高暢的夏國將尚書省改為政事堂,在政事堂之下。再分吏,禮。兵,工。刑,民六部,宋正本,崔無傷,秋長天,顧旦,管平,還有慕名前來投靠高暢地會籍人孔德紹等人皆是政事堂學士。孔德紹為孔子三十四代孫,在沒有多少士子投奔的高暢部。一來就登上了高位。

    這六人輔佐高暢掌管夏國政事,不僅如此,他們還兼管六部,其中,孔德紹為禮部尚書,顧旦為刑部尚書,崔無傷為吏部尚書,管平為民部尚書,宋正本為工部尚書,秋長天為兵部尚書。

    除了政事堂,高暢又設立了軍機處,軍機處執掌軍事,與執掌政事的政事堂出於同一位置,徐勝治,凌敬這兩人為軍機處大臣,與宋正本等人同為學士,地位相當。

    高暢廢棄了門下省和內史省,而以內務部將其功能所代替。

    至於向君王進諫的機關,高暢則設立了專門的御史台,他們專門向君王進諫,以及監督百官,不過,現在的御史台並沒有合適地人選主持,還是虛位以待賢才。

    這只是明面上的監督機關而已,高暢真正用來監督百官和那些武將的乃是他設立的秘密機構監察司,監察司的頭目乃是白斯文,他只向高暢一個人負責,直接向高暢匯報百官的情況,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都在監察司探子的監視之中。

    不過,監察司並沒有隨便逮捕官員的權力,他們查明了官員的罪責之後,形成文書交給高暢,再有專門的執行機構去執行逮捕任務,對武將執行逮捕命令地是軍法司的人,對文官執行逮捕任務地則是大理寺的人,大理寺是專門審查官員地瀆職和犯罪的機構,在這個時代,也只有高暢的集團才有這個機構。

    除了百官談虎色變的監察司之外,高暢還有另外的秘密機關,那就是專門針對敵對勢力的敵情司,其負責人是崔安瀾,敵情司不僅要向高暢負責,他們探取的情報還必須分一份交給徐勝治主持的軍機處。

    高暢每天都要和政事堂地幾位學士開會,決定平原,河間,清河,信都四郡之地的民生經濟,以及制定法令,發佈詔書。

    其中,有影響力地詔書有那麼幾道。

    首先,是法令的施行,高暢沿襲了楊廣制訂的一些大隋律,畢竟,楊廣制訂的法令比起他的父親文帝楊堅來要寬仁了許多,隋王朝之所以變成如今這個殘破的局面,和大隋律的關係不大。

    比如說連坐的法令,楊廣斷然廢除了謀反就要誅其九族的連坐法令,並且,將其父楊堅晚年制訂的一些酷刑也廢除了,高暢在這個基礎上只是略微做了一些改變,就將楊廣制訂的大隋律沿襲了下來。

    他之所以沒有制訂新的法令,比如,照抄像他在後世的人生經歷中見識過的那些法令,推行民主,自由什麼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他不是一個蠢蛋。

    在什麼土壤上,就該種適合該土壤特性的莊稼,就算是將別的土壤上畝產萬斤的糧食移植到這塊土地上來,也不見得能夠豐收,這和江南的桔子移植到江北來種植是一個道理。

    後世的那些法令只適合於後世,是由其經濟,政治,科技,民生,環境所決定的,將其照搬來這個時空,只能得不償失。

    最好的東西不見得就是最適合的,這其實是一個簡單的道理。

    就像楊廣一樣,當初他還不是胸有壯志,想打造一個大大的帝國來,繼位之後,修訂法令,建立學校,進行科舉,打壓門閥世家的勢力,開鑿大運河,修建東都,建造巨船,巡視四方,然後,就是出邊塞,征高麗,一系列的大事在大隋帝國的史書上轟轟烈烈地上演。而,這些本著良好願望去做的事情最終卻造成了壞的後

    雄主變成了一個頹廢的男人,終日在醇酒和美人中麻以求忘掉自己的失敗,成為了那些別有居心的人嘴裡的無道昏君,天下大亂的發起人。

    所以,有好心思卻不見得能做成好事情,有好法令卻不見得能夠合適的施行。

    高暢所要做的就是掌握好自己腳下這艘名為夏國的大船的航行速度和方向,在某些時候,需要扯起風帆,迎風破浪,快速前行,在某些時候,卻需要謹小慎微,如履薄冰,慢慢行駛,希望能安全地將這艘大船駛向自己心目中的那片港灣。

    除了施行法令之外,高暢還在治下的郡縣內興辦學校,重新恢復科舉,雖然,現在的科舉有點名存實亡,但是,調子還是要高唱的,這是吸引那些寒門士子加入到自己集團的好辦法,或許,還能吸引某些關東門閥的子弟加入也說不一定。

    在整個大業十三年八月,在高暢的夏國裡,最重要,影響最深遠,引起的動盪最為巨大的事情另有其事,並不是制定法令,恢復科舉,重視教育這些事情。

    稱王的當天,高暢正式成立了靈寶神教,教主自然由神君轉生的他擔任,至於負責具體教務的則是首席神官金球得和聖女荷花仙子。

    在民間的傳說中,金球得和荷花仙子前世乃是靈寶神君座前的金童玉女。當靈寶神君在九重天之外瞧見下界百姓困苦,民不聊生,因此發下大慈悲,降世為大伙斬妖除魔之際,他座前地金童玉女也下到凡間來,輔佐神君為百姓解除困苦,恢復太平盛世。

    之所以,高暢直到現在才正式成立神教。第一個原因當然是想借日全食這個所謂的天兆來為神教造勢,另一個原因是他為神教培養的一批神官這時才剛剛能夠派上用場。

    在這批神官中,有許多被高暢收養的孤兒,他們在高暢幫助下習文學武,生活無憂,自然對高暢衷心愛戴。將高暢奉為神明,若是能為高暢做事情,自然心甘情願,就算是犧牲自己的只是向普通人傳達教義,歌頌他們的恩公。

    這些孤兒目前還派不上大的用場,他們的年歲畢竟小了點,是高暢為日後地發展打下的基礎,現在。暫時只能在樂壽,平原。清河等大地方的神廟學習備用,不過。在高暢軍中,有一批粗通文墨且對高暢盲目崇拜的年輕人,高暢就是將他們從軍中抽調了出來,去協助荷花仙子在治下各地郡縣去修建神廟。

    這些神廟並沒有建立得華美無比,也沒有大肆侵佔土地,甚至,在某些窮鄉僻壤,那神廟僅僅只是幾間茅房而已。除了一尊高暢的雕像外就空無一物了。

    每一個被派出去的神官都粗通文墨,並且。他們都必須學習一些醫藥常識,為此,高暢專門編纂了一部醫典讓他們學習,還專門請來了有名地大夫授課,這些神官建立神廟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得信徒們的供奉,而是要建立免費學堂,教當地的適齡孩子學習,也為那些看不起醫生的貧民百姓贈醫施藥。

    實際上,他們有些像佛門的苦行僧,不過,縱然生活得非常困苦,有時候,還會受到當地宗族的責難,或者被那些佛門信徒,道門子弟斥為邪教,他們仍然甘之如飴,在他們心中,有著對高暢以及高暢所代表的神君的無上信仰,這就足以克服所有地一切困難了。

    神教有一部神典,神典出自神君的語錄,是那些神官每天必須閱讀方才可以入睡地典籍,他們要做的就是向那些普通大眾宣讀神地旨意,讓他們成為神君的信徒。

    神典的第一句話就是,神君愛世人,人則生而平等,無論貧富貴賤,地位高低,只要信神,愛神,則都是兄弟姐妹!

    高暢知道這句話放在神典的第一頁或許有些不妥,對那些自以為血統高貴的門閥世家來說,或許不能接受這樣的語錄,將他們和那些賤民相提並論,這是他們無法忍受的,不過,高暢相信,這樣的人並不多,更多地世家子弟由於受到良好的教育,雖然自認為是精英分子,然而,他們不會因為這件事就認為自己受到了冒犯。

    不過,高暢也知道,反對這個神教地世家門閥肯定不少,畢竟,神教的傳播注定要使得以宗族血脈為根基的地方勢力受到影響,對那些有識之士來說,這是無法容忍的。

    要想推廣自己的權威,和那些地方的門閥世家之間必定是會進行一番較量的,面對即將來臨的阻力,高暢已經做好了準備。

    然而,在大業十三年八月這段時間,還沒有多少世家能認識到高暢這個神教傳播對他們的危害,他們認識不到高暢的神教實際上是在挖他們的牆角,一旦完全擴散開來,那些信徒就會把高暢這個神看得比自家的宗族更為重要。

    既然沒有人認識到這一點,他們自然也不會干涉神教的建立,畢竟,對這些世家來說,只要高暢沒有公開下令收繳他們的土地,解除他們的家族武裝,或者強征暴斂,讓他們苦不堪言,為了生存,他們也不會主動跳出來和手握大軍的高暢作對。

    眼見自己建立的神教沒有受到強有力的反對和敵視,高暢緊繃的心終於鬆弛了下來,他非常清楚宗教和信仰的力量,只要信奉這個宗教真的能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實際的好處,那些老百姓就會像飛蛾撲火一般飛撲過來,這樣的例子在這個民族的歷史上數不勝數,前有用符水治病的黃巾起義,後有信奉拜上帝教的太平天國,當然,最著名的還是那個打土豪分田地號稱要給所有人建立一個美好世界的某支軍隊。

    等神教擴散開來,等那些門閥世家覺得不對的時候,他們也就無力回天了。

    神廟的建立,神教的傳播在治下郡縣有張有弛地開展之後,高暢將自己的精力重新放在了軍政上面,內政,外交,攻伐,所有的事情接踵而來,讓他忙得不可開交,時間就這樣不知不覺地來到了九月。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