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的傳令兵拍馬往樂壽東門疾馳之際,位於樂壽東刀兒大營,已然亂作了一團。
一支三千人的騎兵突入了魏刀兒的後營,將魏刀兒的後隊攪得亂成了一鍋粥,魏刀兒在東門的大營約有兩萬五千人,其中一萬精銳正在攻城,還有一萬五千人不曾用上,這一萬五千人裡面,精銳不多,大部分是被裹挾來此的流民,戰力並不強。
不過,就算這批人的戰鬥力不強,但其中也有一部分是魏刀兒的精銳部隊,以敵軍那區區三千騎兵,是不可能在大營中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際的。
然而,率領這三千騎兵的敵軍主將非常狡猾,他攻擊的方向正是後營的那些烏合之眾,這些人在突然面對由後而來的襲擊時,全部亂了方寸,在敵軍的驅趕下四處奔跑,甚至擾亂了本方救援部隊的陣腳。
「殺!」
蘇定方大吼一聲,手中的狼牙棒舞得像風車一樣,手下無一合之將,在他身前,敵軍紛紛四散躲避,在他身後,十幾騎緊跟而來。
這三千人的騎兵以蘇定方為首的十來騎為前鋒,排成整齊的隊形,像一把利刀一樣深深地扎進魏刀兒的大營。
為了盡快增援樂壽,竇建德命令高雅賢率領本部八千人為前鋒晝夜疾行前往樂壽增援,他親自率領大軍在後跟隨。
過了冀中運河之後。高雅賢聽了蘇定方之計,大膽分兵,手底下三千精騎交給了蘇定方,由他率領繞遠路從東面接近樂壽,自己則率領剩下地五千人,廣樹旌旗,大張旗鼓,偽作一萬大軍朝樂壽而去。吸引敵軍的注意力,與此同時,先一步趕到樂壽的蘇定方則率領騎兵突襲敵軍大營,希望城內的守軍見狀出城與本方夾擊敵軍,一戰決勝負。
最初,蘇定方的計策得到了完美的實行。宋金剛的一萬精銳的確被高雅賢地五千人牽制在了樂壽城南。
由於覺得本方與竇建德援軍人數相當,對方又做好了防守的準備,宋金剛出於謹慎考慮,放棄了和這股敵軍野戰的打算。
之所以如此,自有緣由,宋金剛並不是覺得自己不能在野戰中擊潰對手,然而,他這一萬人是他全部的家當,就算能戰勝敵軍,若是損耗過多就不太值當了。
魏刀兒雖然是他的結義兄長。只是這個世道沒有兵你就什麼也不是,為了結義兄長他可以兩肋插刀。但是要因此而變得一無所有,宋金剛多少有些不甘。
再加上。他認為竇建德的部隊絕不只是這一萬人,大隊人馬必定還在後面,要是趁自己和這股敵軍鏖戰之時,突然從身後殺出,未免太過不妙了。
因此,宋金剛約束本部,緩緩向後撤退,面前地敵軍也不以為甚。用一種比宋金剛部更慢的步伐慢慢移動陣型,目送宋金剛部脫離戰場。
宋金剛擺脫對方的糾纏之後。快速向樂壽東門進發,希望還來得及救援魏刀兒的主力,不過,他的猜想過於背光了,實際上,魏刀兒部遠遠沒有達到要崩潰的地步。
蘇定方率領三千精騎突進魏刀兒部的後營之後,很快驅散了那些烏合之眾,貫穿後營隨即殺向魏刀兒的本部,在這裡他遇見了頑強的抵抗。
只是由於後營並沒有經過多少抵抗就崩潰了,使得蘇定方部衝擊的速度異常之快,魏刀兒留在營中沒有參加攻城地本部精銳集結的時間過短,因此並沒有來得及擺好防守地架勢,再加上被本方的亂兵一衝,更是亂上加亂。
所以,就算他們努力抵抗,依然在騎兵地衝擊之下節節敗退。
這個時候,後營的騷亂已經傳到了魏刀兒這裡,他不知道衝陣的敵軍有多少,只看見漫山遍野都是本方逃兵的身影,這景象讓他又驚又怒,一時說不出話來。
還是葛舟行反應及時,他對魏刀兒高聲說道。
「大帥!是不是暫停攻城,讓士兵們退下來!」
只有如此了!魏刀兒當機立斷,立即命令正在攻城的部隊鳴金收兵,攻城的士卒像潮水一般退了下來,後面的騷動也影響了他們,他們沒有掩護,沒有陣型飛快地朝後方跑來,腳步聲,喊叫聲鋪天蓋地飄蕩在原野上。
幸好,魏刀兒早就做好了準備,將保護自己的親兵隊派了出去,將退下來地攻城士兵收攏起來,用箭矢和利刀讓他們集結起來,排成整齊的隊形朝後方行進。
如果這個時候,城內地守軍打開城門衝殺出來,魏刀兒就會非常狼狽,要想將慌亂的隊伍重新集中起來投入戰鬥需要一定的時間,也需要安定的環境,當城內的守軍衝殺出來之後,他就沒有機會將士兵們重新集結,唯有敗亡一途。
蘇定方之所以制定這樣的計劃,也是出於這樣的考慮,希望城內的守軍看見城外的敵軍混亂之際出城衝殺,與自己前後夾擊敵軍。
畢竟,要以自己三千騎兵衝陣,就擊潰魏刀兒的兩萬多大軍,這有些勉為其難,由於進攻的突然性,在最初或許會佔有上風,然而,當對方反應過來之後,這三千人難免就要陷入苦戰了,畢竟,魏刀兒本部精銳的戰鬥力還是非常悍勇的。
如果,樂壽城中的守將不是曹旦的話,蘇定方的計劃也許會成功,這個計劃能不能夠成功關鍵不在於蘇定方這三千精騎身上,關鍵在於城內的守軍是不是會配合他的行動。
就算是一個平庸的將領,瞧見城外攻城的敵軍在本方援軍的突然衝殺下陣型變得混亂不堪,恐怕也會率軍出城來相助友軍吧?然而,誰叫鎮守樂壽的是有名膽小的曹旦曹將軍呢?
這是敵軍的詭計,故意設個圈套就是為了引我們出城,千萬不要上敵人的當,只要堅守城池就行了!
對下屬們出城作戰的勸說,曹旦只用這樣的一句話來推搪。
其實,只要仔細一想,現在攻城的敵軍已經佔有上風,城破之日就在今天,他們何必再耍這樣的花招呢?
然而,我們的曹大將軍堅持自己的意見不鬆口,在樂壽城中,他是最大的統軍將領,能管他的只有他的姐姐曹鳳,可是,曹鳳並不懂怎麼打仗,因此也不會強行命令曹旦出兵。
於是,大好形勢就此毀於一旦,當魏刀兒部反應過來時,作戰的良機已然失去了
「荷!」
蘇定方咬牙切齒,將狼牙棒高高揚起,在他身前,一個敵軍從戰馬上摔了下來,腦袋被狼牙棒打得粉碎,連腦漿也被打了出來。
然而,一個敵軍倒下,更多的敵軍圍了上來,有手持長矛的步卒,有拿著馬槊的騎兵,蘇定方只覺自己掉進了一個沼澤之中,行動不易。
他陷入了敵軍的包圍中,這些敵軍異常頑強,可以說是個個悍不畏死,他殺的人越來越多,身前的敵人也越來越多。
為什麼會這樣?
難道城內的守軍沒有出城來與本方呼應?
蘇定方的鎧甲上到處都是劃痕,那是敵軍的刀劍留在上面的印跡,他的左手手臂被一個敵軍的馬槊擦傷,大腿上也中了一槍,槍頭似乎還留在大腿之中,血染紅了身下的戰馬的馬腹。
原本隨著他衝陣的親兵已經換了好幾撥了,最初的那一批親兵已然死傷殆盡,現在跟在身邊的這些親兵也渾身是血,不時有騎士被敵人馬或長矛刺中,從馬背上掉了下去,一旦掉在地上,基本上就失去了生機。
既然達不成預定目標,只能撤退了!
蘇定方心中暗地裡咒罵樂壽的守將,調轉馬頭,朝一側殺去,在他身後,騎兵們保持著整齊的隊形,隨他一起轉向,不時有士兵從馬背上摔了下來。仍然在馬上地騎兵們對此視若無睹,他們不停地揮舞著手中的馬,砸向身側的敵軍,雙腿緊夾馬腹,跟上前方的同伴,每個人都知道掉隊的下場,一旦掉隊,或者脫離大隊的方向。就會陷入大量敵軍的包圍中,死無葬身之地。
三千精騎衝陣,馬踏連營,當衝出敵陣之後,只剩下不足兩千人的士卒,那掉隊地一千多士卒大多是在脫離敵軍糾纏的時候戰沒在沙場的。
蘇定方來得快。也去得快,他率領剩下的一千多騎兵突出魏刀兒的大營,很快就絕塵而去,這個時候,魏刀兒的騎兵被本方地步卒所阻,再加上沒能集結成軍,也只好眼睜睜地看著蘇定方率軍遠去,無從追擊。
於此同時,宋金剛也率領本部人馬趕到了東門,最初。魏刀兒還以為是竇建德的主力趕到了,嚇了他一大跳。幾乎就要上馬奔逃。
魏刀兒和宋金剛見了面之後,也沒有心思繼續攻打城池。雙方合計一陣之後,選擇了聯合,宋金剛派出一部分騎兵遠遠地向蘇定方部逃跑的方向追去,想要查明他們的去向。
魏刀兒更是廣派偵騎,將搜尋範圍擴大了方圓一百里。
和宋金剛對峙的高雅賢並沒有率軍進入樂壽,而是在靠近魏刀兒部的樂壽東門旁紮下了營寨,與樂壽城形成了犄角之勢,魏刀兒到是想率軍前去攻打。讓對方扎不成營寨,只是現在他的軍隊士氣低沉。無法持續作戰。
宋金剛知道面前這支軍隊弓弩極多,面對敵軍攻擊之時,他們往往藏在由輜重車組成的車陣之中,用強弩攻擊敵軍,讓敵軍不得靠近,就算靠近,也很難衝開車陣。
再加上,對方的主將異常狡猾,選擇緊靠城牆的地方紮營,若是強攻對方,還要承受城牆上地守軍的攻擊,如此,就算能將對方趕走,讓他們扎不成營寨,本方地傷亡也會非常慘重,所以,他也不想主動率軍前去攻打高雅賢。
於是,無奈之下,他們只好任由高雅賢在樂壽城旁紮下營寨,
魏刀兒向北門的本方軍隊發起了召集令,命令他們向自己地大營靠攏,畢竟,不知道竇建德有多少援軍到達,若是分兵,極有可能被對方各個擊破,大軍還是靠在一起為好。
將四處逃散的士卒糾集起來,加上從北門趕來的偏師,以及宋金剛的一萬部眾,魏刀兒和宋金剛的聯軍加起來仍有四萬七千人,魏刀兒相信就憑這四萬多人,依然能夠和竇建德一較高下,所以,他並沒有選擇撤軍。
若是這個時候撤往深澤,勞師動眾之下,不但沒有搶到地盤,反倒耗費了大量的糧草,就算因此剷除了大量的異己,也是得不償失啊!
撤退,這是萬萬不能的!若是就此撤軍,大帥地威嚴何在!倒不如畢其功於一役,只要在樂壽城下擊敗竇建德大軍,再收攏他的降兵,河北地霸主捨我其誰啊!
魏刀兒打著這樣的主意,在樂壽東門十里外立下了營寨,並且,放棄了攻打樂壽,而是靜待竇建德的大軍前來。
當然,他並沒有只是等待,什麼事情都不做!
一方面,他派出大量的徵糧隊前往樂壽與周邊城池的鄉間,大肆搜尋糧草,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使得樂壽一帶流民四起,方圓一百多里,宛若地獄。
另一方面,宋金剛的三千多精騎在他的命令下,悄然潛出了大營,往信都方向而去。
蘇定方率部圍繞著樂壽城轉了一個圈之後,終於回到了高雅賢的營中,在高雅賢的大帳內,他將樂壽的守將罵了個狗血淋頭,高雅賢和樂壽守將曹旦也沒有見過面,但是知道對方是竇建德大舅子,帳內這些將領雖然都是他的親信,但是人多嘴雜,不知道什麼時候這些話就會傳到曹旦那裡去,為了避免蘇定方惹禍,他忙制止了蘇定方的發洩,安慰了他幾句。
隨即,他派出使者到了樂壽城中,相約對方主將見面,商談攻防大計,不過曹旦並沒有應邀而來,而是讓他親自到城中去,曹旦的這一舉動無疑又讓高雅賢的部將們又多了一肚子的氣。
按下高雅賢部和守城的曹旦之間的怨恨不表,兩天之後,竇建德親率大軍回到了樂壽。
這一次,他帶來了五萬大軍,加上樂壽的守軍和高雅賢部,軍容鼎盛,兵力接近了七萬人。
竇建德為主帥,副帥當然是高暢,手下將軍有劉雅,高雅賢,范願,曹旦,阮君明,在信都留守的則是王伏寶部。
至此,竇建德的清河,平原攻略正式退出了歷史的舞台,他原本想解決了魏刀兒部之後再回師攻打清河,平原,然而,這個願望竇建德到死都沒有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