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為蕭然跟方若海在一起的時候表現得那麼酷,可是私底下為了這次勝利,他卻已經不知向魏東靈和發哥吹噓了多少次。這樣完全判若兩人的行為幾乎讓陽光和猴子的判斷力完全喪失了,後來,他們倆終於還是針對蕭然的表現一致認為,這是「嚴重精神分裂」。
當然,蕭然不清楚陽光和猴子的說法,可是他很想弄清楚一件事,陸燦究竟是還會不會背叛他。因為陸燦現在正在他的面前,等待接受考驗。蕭然沉吟片刻,走到窗邊,靜靜望著外面的高樓大廈,思緒紛亂。
在情感上,他真的不能容忍陸燦的背叛。可是,海露露和其他人依然固執的在海樂呆著,只有陸燦回來了。陸燦是個人才,他很清楚這一點,否則當初都不會提拔了。就憑著陸燦的能力以及這份見識,讓他回來其實都是一件好事。
陸燦的情緒隨著蕭然那默然的神色而變得低落,他想或許在商界真的是很難容忍得下叛徒的,尤其是這種背叛到了老東家對頭處的行為。想到這裡,他忽然認為自己已經沒希望了。
卻在這時,蕭然輕輕的笑了,有什麼不可原諒的,方若海他都能放過,難道還在乎陸燦。望著窗外,他靜靜的說:「窗外的大廈裡有多少人?他們有幾個人不是為了錢在奔波?只不過,我想在錢之外,人或許還應該有一點追求的。阿燦,明天你見阿東,他會給你安排工作的!」
陸燦不敢相信的露出狂喜之色,他之所以不計羞辱的上來,就是因為他曾經聽過傳言,蕭然要把他們這些背叛者趕絕。而他很清楚,今後香港將是魅影的天下,他沒得選擇。確實如他所知,後來海露露他們在香港確實混不下去,只好離開了香港。
《諜變》在歐洲相當好賣,借助這股風,蕭然將法國發行權交給了裡奧公司。而魅影順理成章的在法國成立了分公司,負責歐洲方面的發行及投資,主持人是葛文秋。
歐洲,尤其是法國可謂是文化保護最突出的,可是對於東方文化卻向來不像對待好萊塢那樣抗拒。所以,魅影的分公司挾著《諜變》之威拿下了幾個小國家的院線發行權之後,將首輪上映版權以及錄像帶版權都賣給了歐洲公司。
根據發行部的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歐洲每年的總票房為四十億美金,觀眾人次大約為十八億。魅影的幾部出色片子的歐洲上映,都頗有不俗的票房,可謂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市場。
在蕭然構想中的娛樂帝國圖裡,內地市場暫時只處於開發階段,但日後將成為魅影的重要基地。東南亞(包括日本)是蕭然目前最看重的,而歐洲則是列在第二位,能夠統治歐洲就意味著徹底的狙擊了好萊塢。第三步才是衝擊北美,第四部便是架設全球發行網絡,無孔不入的侵佔著全球每個角落的市場。
不過,在蕭然的記憶裡,歐洲市場的淪落不僅是因為當地電影不行,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便是對放映設施和環境的忽略,歐洲電影從1960年極盛時期的四萬多家電影院減少到1995年的不到兩萬家,而整體座位乾脆由一千八百萬個減少為四百萬。
而與同期的比較,美國電影院則由1960年的一萬八千間增加為1995年的兩萬六。儘管每間放映廳的座位由六百減少為兩百,可是卻更主要的把投資放在了設備及環境上。
有這樣的例子為證,讓蕭然如何不重視電影院的改造問題。下半年裡,蕭然將裡奧公司的股票作為抵押,在法國拿到貸款收購了一條院線。再進行改造之後,明顯在設備和舒適度上要超過了其他的院線,結果這條院線為魅影公司帶來大量收入自然是不提了。
而海森集團終於還是抗不住了,海樂集團已經被勒令整頓了,現在就只差說一句停業了。理由非常簡單,當初做假票房的事是蕭然安排的,現在在安排之下,超市總經理踢爆出來,海樂集團自然是信譽掃地。
本來像這樣的事只是重重罰款的(怎麼我總覺得港英政府是趁機斂財?),可是在四大公司的聯手壓力之下,港英政府很快便做了最嚴重的處罰。在這樣的情況下,溫博文如果再不拋售,那簡直就是蠢貨了。
四大公司如約拿到了各自分配的利益,以相當低的價格拿到的。溫博文對此是有些鬱悶,不過,對比吞併方家拿到的財富,這就少了許多。
蕭然拿到的不止是亞視,還有新藝寶的幾個藝人,比如Beyond這只樂隊。最重要的是,蕭然指示天下基金拿下了金公主院線,隨後便以在購入價格上浮一成的價格出售給了魅影公司。花了不少錢將那條院線改造之後,更新了設備,這金公主正式併入映畫院線,成為全港最大的院線。
而魅影亦正式開始了再一次與實力相配的重組與分拆,製作部分拆後命名為魅影映像。映畫院線亦分拆出去,成為魅影旗下的全資子公司。報紙和雜誌進行了合併,更名為書香傳媒。
亞視因為得到了蕭然的極度重視,魏東靈親自出馬整頓重組,成為魅影旗下的全資電視台,宣告了與無線打對台的開始。而後期製作部門一樣進行了分拆,命名為思維。音像部亦是獨立出去,命名為四海。
還沒有剝離的之一就有電腦特效部門,這個部門花錢就好像流水一樣,單只是上半年,魅影就在這上面起碼丟進了三億。這讓蕭然很鬱悶,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做錯了,或者還不如直接收購光魔來得更好。
徐可以及黃白鳴等著名電影人以及一些剛起步的未來紅星紛紛投向魅影,而那對姐妹花亦即將推出首張個人專輯了。一時之間,魅影聲勢之大,赫然超越了嘉禾,大有凌駕於嘉禾之上,隱為香港頭號電影公司。
而在下半年裡,魅影一共開拍了大約十四部影片,投資了九部影片,共發行三十三部影片。其中不乏《法內情》以及其他的經典之作,捧紅了不少電影人和演員。
嘉禾當然非常不爽,可是下半年裡,除了不是在黃金檔期上映的《小鬼當家2》在票房上贏了魅影一仗以外,其他的片子全都敗了。在發行方面,嘉禾亦不如魅影伸的手長,就是有不滿都只有藏在心頭裡。
在魅影的擴張上,進展亦是頗快,可謂是進入了一個黃金時期。在韓國成功的收購了一條院線,在台灣和新加坡亦拿下了一條院線,惟有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小國,蕭然沒有涉足其中,因為那實在很不划算。
而魅影亦在日本和韓國開設了分公司,以便於參與當地電影的投資。在總部得到磨礪的職員們有能力者均被提拔到了高位,或者被「發配」到別的國家享受開國功臣的待遇。而在公司裡學到蕭然灌輸的新穎先進理念的員工們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幹得很好。
一時間,魅影公司就好像一種病毒一樣迅速蔓延擴散開……
終於到了1989年2月,這是至關鍵的一年,蕭然希望自己能夠在今年拿下好萊塢電影公司,以及光魔。已經上市的光魔其實不是很難對付,蕭然已經讓房小強在美國悄悄的進行操作了,希望能夠盡力拿下這家在未來控制了全美國百分之七十以上特效製作的公司。
而這一年魅影公司各部門的年度報告亦出爐了,先是四海音像,因為去年公司拿到發行權的影片佔了相當的數量。而且還開發了歐洲市場,結果盈利巨增許多。1988年,所有魅影發行的影片加在一起,總銷售額高達七億四千萬。因為錄像帶現在可謂是百分之幾百的暴利行業,結果共贏利四億八千萬。除去周邊產品上近八千萬的虧損,都還贏利四億。
魅影映像全年共開拍二十六部戲,其中有五部還沒有上映,本地總票房高達三億八千萬,佔了全年港片票房的百分之三十五,首次突破了嘉禾的市場份額。東南亞總票房突破十億,而在歐洲市場共發行了七部影片,總票房為三億一千萬。
因為在東南亞和本地市場基本上是按照製作方、發行方以及放映方均分利益來做(除了內地以外),再加上發行部發行到歐洲之後分給製作部的利潤。結果,去年全年度,除去高達兩億的製作費之後和大約八千萬的獎勵,魅影映像還贏利兩億七千萬。
在院線方面,除了本地院線以外,其他院線因為正在改造和收購當中,只有投入,所以只有本地贏利。可是這樣算下來都相當不俗了,足足有八千萬的利潤。
思維因為剛分拆不久,談不上什麼贏利,主動忽略便算了。電腦特效部更是不消提了,除了接點廣告勉強能夠彌補一點虧損以外,全年度起碼花掉了五億來購買設備之類的。
書香傳媒贏利不多,不提也罷。發行部倒是最能賺錢了,單只是在首輪放映權上就賺了七億三千萬,若是再加上電視台的放映權,那更是一樣賣了足足兩億。而天籟公司全年贏利一億兩千萬。
投資部沒有分拆出去,全年為公司賺了五億三千萬,這其中還不包括蕭然指定的那幾隻股票以及公司。亞視方面因為整頓不久,所以基本是處於收入和支出持平。而行銷部,單是靠東南亞各地的廣告費,再加上宣傳費的開支基本上是在票房數字之外另外算的,居然還贏利了近兩千萬。
1988年,全年度魅影盈利十八億,這個數字絕對是極其難得的。如果不是現在在香港做電影是暴利行業,絕對不可能有如此出色的業績。
新的一年開始了,香港媒體亦開始瘋狂的為全港富豪排名。到了這時候,全港民眾才驚奇的發現,蕭然的身家在一年裡竟然暴漲了許多。
目前蕭然的身家是多少?魅影以及旗下的子公司加起來,外加控股的書香傳媒以及裡奧公司。單只是已經升值的裡奧公司股權便價值十億港幣了,而魅影控制的發行合約起碼就價值十五億,再加上十五億的流動資金。再加上旗下的院線以及子公司,經過專業會計師的評估,認為魅影的市值至少高達七十億港幣。
這是香港首次有電影公司的市值達到這個數字,亦是魅影第一次在市值上超過嘉禾以及邵氏。魅影今年亦是創下不少記錄,比如第一次打破嘉禾的市場佔有率,打擊敗嘉禾成為香港最大的電影公司。
蕭然控股魅影百份之九十,再加上其手上正在升值的微軟股票以及其他股票和房產。身家至少不低於七十億港幣,順理成章的成為全港最耀眼的商業奇才,名列全港百大富豪,排名第七十七。如果算上目前價值十三億的天下基金,蕭然的排名起碼能再前進十位。
當然,蕭然沒把這放在心上,在這一點上,他只關心自己的影響力比之前大了多少。儘管書香傳媒在蕭然的指點下創辦的一家人物《權力》雜誌裡,將蕭然列為香港影壇的年度頭號權勢人物,可蕭然自己卻很清楚,嘉禾和邵氏這兩家老牌公司可不是鬧著玩的。
《權力》雜誌是蕭然的創意,他認為非常有必要創辦這樣一本有格調的人物雜誌,將來還能夠發行到全球。而他還指點書香創辦了另一家《影響力》的電影行業雜誌,與《電影雙週刊》針對的觀眾群卻不同,主要是在行業內部發行。
不過,蕭然現在在考慮的是公司的問題,公司確實已經被打造為一個初級電影帝國了。可是,蕭然卻認為在產業收入上出現了問題,公司在票房收入(包括海外發行)上為大約十億,佔了與電影相關的收入百分之六十,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收支結構。
這就意味著魅影公司很大程度上是依賴著港片票房的暴利而獲得大量盈利,如果失去票房的統治性地位,那就代表魅影將損失絕大部分利潤。
而蕭然很清楚,在1980年的好萊塢,來自票房的各項利潤只佔了電影收入的百分之五十,而現在則大約降到了百分之四十,十年以後甚至只有百分之三十了。而大約有百分之二十的收入則是來自電視,其他的主要來自錄像帶市場。
而魅影公司在電視收入上要打了個折扣,錄像帶市場大約都只佔了百分之二十多的收益。這是危險而且又是利潤的訊號,亦是意味著錄像帶市場和來自電視的收入還有得挖掘。
「阿然,你為什麼認為票房不應該成為電影收入的主力?」魏東靈不是很明白,畢竟目前在全世界的範圍來說,票房始終都是尤其關鍵的。
蕭然沉吟片刻,這個問題不好解釋。不過,他希望自己能夠盡量解釋,籌措了一下用詞才看著期待答案的魏東靈說:「很簡單,挖掘商品的最大利益,這是必然的。按照觀眾層次來分類,我們大致上可以分為三級市場。」
「第一級市場是那些喜歡進電影院看電影的觀眾,我們在他們的口袋裡掏夠了錢之後,便輪到二級市場。就是錄像帶市場,在這個市場上多半都是些忠心影迷以及懶得進電影院的觀眾,不太可能造成重合。第三級市場便是電視台,這樣一來便可把家庭觀眾都給吸引了!」
魏東靈立刻明白了蕭然的意思,可是蕭然還沒說出為什麼要重視錄像帶和電視播映費的比重。蕭然揉著鼻子,坐在桌面上凝視著魏東靈繼續說:「娛樂方式越來越多元化,這些必然會攤薄票房收入。所以,我們不能依賴票房,而錄像機用戶和電視用戶越來越多,亦是定然分攤掉電影的票房。這便等若是,我們將票房上的收入轉嫁到錄像帶和播映費上,分攤風險。」
魏東靈沉思著,他理解蕭然的意思了。躊躇了一下,立刻做出決定,抬頭望著蕭然說:「我同意,魅影映像完全可以獨立運作了,而我們今年的主要目標就放在發行以及這兩點上。」
跟聰明人說話就是省心,蕭然感慨著。他的電影帝國之夢究竟要什麼時候才能夠徹底實現呀,如果不能穩固亞洲市場,並且衝破這個市場達到歐洲市場,下場恐怕亦未必見得就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