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 第三部 第七十五章 計騙闞澤
    我哈哈大笑,我把這視為先生的風趣。

    孔明一生謹慎,除非他不提,只要從他口中說出的計策,便是一成勝算,我也會毫不猶豫的實行,何況是三成。

    更保況,他口中對失敗的定義不是季漢會打敗這場戰爭,以我的理解,他對不能在江北迅速擊敗東吳而打成膠著態勢,從而影響季漢安定天下的時間,以及東吳主力見勢不少妙完好無損的逃往江東,從而使季漢還要渡江做戰,定義都是失敗。

    這種「失敗」,若對手得知,會把對手氣死的吧。

    我握著孔明的手:「先生,朕從來不擔心東吳,朕只擔心,這樣的大仗打下來,您的身體能不能吃得消。

    孔明淡然一笑:」臣養了一年多,再不活動活動,只怕連如何用兵都忘記了。陛下還是成全微臣吧。」

    我點點頭:「如此,一切拜託先生。」

    眼下東吳的力量還是很可觀的,首先他們這些年並沒有經歷什麼巨大的戰爭,此次攻取曹魏簡直可以說是兵不血刃,因此實力上漲極為迅猛。其次東吳整體大臣結構偏於年輕,與曹魏和季漢不同的是,赤壁之戰時的一流將領還有大半在人世,這是一股不可小視的力量,但是這些並不是主要的,更為主要的是,這個國家有一個傳統,那就是每當被逼到無處可退的時候,他總會上下一心,暴發出可怕的力量,赤壁之戰如是,曹丕南征亦如是,未曾發生過的父親攻吳也是這樣。

    毒蛇一樣陰險,狐狸一樣奸狡,苦竹一樣堅忍,再加上硝石一樣的爆發力,這就是這個東吳新興國家一直以來給你的印象,說實話,雖然是姻親,但我親不太喜歡東吳,除孫尚香和東登外,也不喜歡孫家的任何一個人。

    我明白。其實先生擔心的,也正是這個。

    江南才俊,不可小視。

    不錯,論及整體實力,季漢幾乎可以達到東吳地兩倍以上,就算及不上當年曹操地實力,但也相差無幾,而這個時代的江南還需不是後代的江南,大部分地區都是未開化的不毛之地,人口少,資源少,長期交鋒,他們肯定會被拖垮,但是我並不想也東吳長期作戰,那樣天下難免會陷入再次地動盪,這並不是我所希望的。

    如果充分利用東吳攻曹的時機,一戰將東吳主力消滅,那當然是最理想的結果。

    但是,如何讓敵人在我們希望的時機,希望戰場上交鋒呢?

    畢竟,戰場上地事情歷來最難以把握,什麼樣的智者,也無法真正算盡世間的一切。

    正如,司馬懿也曾敗於我的手中一樣。

    而先生,能做到麼?……

    八月,孔明下令,姜維,王平引軍三萬出穎川,龐德,石韜引軍三萬赴芒碭山,先期抵敵東吳,雙方前鋒交戰半日,各有損傷,其中後卻各自退後,互相對峙。

    東吳派人重申再修舊好之意,並表示願意與季漢合兵同攻曹魏,平分曹魏疆士。

    這當然只是東吳的托辭,他們要的只是季漢不再干涉孫曹之戰,要乘現在的機會繼續進攻曹魏,要想盡快地把這塊肥肉咬下來,吞下去,就不能給曹魏以喘息之機,就不能旁生枝節同時與季漢交鋒。

    這一切,正在我們的意料之中。

    來雒陽見我的是東吳的名臣聞德潤,他是會稽山陰人,眼睛身為太子太傅,領中書會,在東吳也算得一言九頂的人物,當年赤壁破曹之時,周瑜打黃蓋,他親自過江下乍降之書,面對一代奸雄曹操曹孟德,面不改色,侃侃而談,縱然刀斧加身亦凜然不懼,騙過曹操,為東吳立下大功,如此人物,地確是天下少的。

    他此次親來季漢,自然是要利用他的身份來表示誠意,用他這張巧口,來打動我,不過,其間只怕也有打探季漢虛實,試探季漢漢的真實用心的目的。

    對於這樣精明的一個人,弄計騙他是困難的,所以我們傳令沿途各地,聞大人所過之處,絕不准許他參觀任何一處所在,不許他與任何人私下溝通交流,不許他深入民間進入軍營,甚至他地車子也要全封閉起來,不許他看道路上的景物……

    這樣做只有一個作用,那就是告訴闞澤,他所看到的一切,將只是我們想讓他看到的。

    我從來不懷疑這些當世高人那豐富多彩的想像力。

    第一天,闞澤上交了國書,便被安排到館驛中,然後數十位季漢大臣輪番前往,責問東吳是否有與季漢聯合的誠意,若有誠意,為什麼東吳會偷襲益州……,責問東吳為什麼在進攻曹魏前不了季漢打任何的招呼……有人提起當年東吳為什麼會偷襲荊州來。

    闞澤開始還冷靜作答,其後便淡然一笑,不置一辭,下起逐客令來。

    闞澤一行熬到夜深,忽聞窗起響起一陣陣磨刀之聲,眾護衛皆起來驚懼戒備,只有闞澤一人馳然高臥,直到天明.

    聽到上報,我也不由點頭,闞澤的確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什麼攻心戰,疲勞戰對他來說是不起任何作用的。不為利所誘,不為名所動,不為利所威,玲瓏之心只為東順,高潔之志猶如明月,的確是一個好對手。

    唯其如此,他才更受東吳重視,受孫權尊敬,只有騙過了他,這一戰才算是有那麼一點希望。

    第二天,我在大殿上盛情接待了闞澤,對昨天之事直接道歉,讓他不要見怪,同時告訴他,在季漢,有一大批臣子不相信東吳,打算要統領千軍。橫掃東吳,季漢的確有這個實力,但是我身為帝王,要考慮天下百姓,要考慮太后孫尚香的感受,盡全部力量才壓了下來,已經是仁至義盡了,我對闞澤說:「季漢東吳,本是秦晉之好。請中書令轉告吳主孫權,現今天下,已無魏國,有的,只是季漢之下的魏王曹睿。攻曹壑,便是攻季漢!朕要求闞大人回去之後,轉告吳主,季漢不能容忍東吳繼續北上,不能容忍東吳進攻青州之地!否則,兩軍只能是刀兵相見!」

    說起來,我雖然平時很溫和,與大臣們言笑不忌,但一旦發怒時,大臣們沒有不害怕,就算是闞澤,臉色也是微變,我接著便帶他巡視全城,一一向他指點。

    「中書令大人,這雒陽城雖只是季漢東都,但糧草充足,足夠二十萬大軍一年之用,至於長安和鄴城,那糧草更是堆積如山,根本不是小小東吳所能想見的!」

    「中書令大人,你看我季漢軍威如何?你所見的這些只是邊軍。並非季漢主力,你看,就算是邊軍。其戰力之強,也不下於東吳的主力吧,更何況,東吳之軍。只知水軍。若逢於陸上,只怕是一擊即潰!」

    「中書令大人,你看我季漢兵器如何?季漢軍械,皆是精工打造,有切金斷玉之能,實為天下少見之良器,以季漢之精兵,坡堅持銳,縱橫沙場,誰人能敵?」

    ……

    就像這樣,我對著闞澤誇了足足半日,好像一個誇耀自己家產的土財主一樣,直到闞澤身邊的從人個個面我以如土之後,這才罷休,帶闞澤回朝,我看到,闞澤眼中閃過一星微光,與旁人不同,他表面上略帶恐懼,但實際上已經鬆弛下來。

    途中,闞澤忽然道:「陛下,在下聽說諸葛丞相身體不太好,此番前來,也沒有見到他,想去探望一下,不知可否?」

    我當即搖頭道:「不行!」接著歉然一笑,「不好意思,聯地意思是說,丞相近來太忙,而且,他不在雒陽,要過些時日才能歸來。看樣子這次只能是緣慳一面了。」

    闞澤笑笑,說道:「真是可惜。」

    闞澤離開時,我再次對他說,讓他一定把我地話帶給孫權,告訴孫權,他如果進攻曹魏,很可能引發季漢和東吳決戰,而在青徐之地交戰,東吳必敗無疑!

    闞澤點頭離去。

    看著闞澤一行匆匆離去的背影,我微微一笑,回到宮中,面見孔明,我問道:「朕這兩日表現,可有過火或不當之處麼?」

    孔明笑道:「不溫不火,恰到好處。」

    我笑道:「這幾天,除了說你不在那句話之外,朕可是一句假話都沒有說,給闞澤看到的一切,也都是真的。」

    孔明道:「唯其如此,他才更是一句都不會相信地。他必然以為,陛下若當真有如此強大的實力,早就進攻東吳了,而不是在朝堂上下連番用計,來威脅他這個使臣,更何況,自從去年陛下受護微臣,讓臣休養身體以來,魏吳兩國,又開始議論微臣是否失寵,陛下是否要閒置微臣,今日陛下不令臣見闞澤,闞澤必以為此言是真,數年來東吳所在地懼者,唯臣而已,如此,他們的膽子就更大了。」

    孔明說這些話時,完全覺在國事考慮之中,而我與他之間也極少拘於君臣之禮,故而他說那句「東吳所懼者,唯臣而已時」,是自然而出,並沒有任何的考慮,而我,也絕不會想到他這句主知是否有些不敬,畢竟我是君主,他是丞相,東吳懼他而不懼我。

    可是,說實話,我對他還真是羨慕啊,畢竟,得到敵手的尊重,比得到自己人地尊重更難。

    一切,就看東吳是否繼續北上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