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今天是我例行科研匯報,因而不能正常更新。近來閒暇之余,翻檢舊文,忽然發現這篇樂團團史。說起來,我寫作《仙路煙塵》之前,唯一大型的文字就應該是這篇科大民樂團團史。在本篇成文之後一個月零三天,我開始正式嘗試創作長篇小說《仙路煙塵》。能到起點這兒來看我小作的,雖然都未曾謀面,但這麼多時日過來,也大概算是朋友,那這段寫手曾經的經歷,也發來給您看看,即使文風幼稚、語調輕狂,說的事兒也可能不值一提,但如果您有興趣,也可以隨便看看。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發這篇在外卷中,絲毫不影響符合我個人實情的更新;就如以前那些外卷詩詞一樣,如果您不喜歡,那就請完全無視——這個不會影響本書一貫的更新規律。謝謝理解!:)
中國科大學生民族樂團團史
2001年∼2004年卷
謹以本文,獻給所有曾為科大民樂團事業所奮斗過的人們。
前言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生民族樂團,自正式建團以來,不經意間已經走過了近兩年的歷程。作為科大民樂團的首任團長,樂團的主要創建者和參與者,於我而言似乎有責任留下一些文字,讓後來者了解到科大民樂團這些年來所走過的風風雨雨,也是給所有曾經與我並肩奮斗、一同為民樂團夢想所打拼的朋友一個交代。於是,便有了這部《中國科大學生民族樂團團史》(2001-2004卷)。
這部團史紀錄了民樂團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整個歷程。確切的說,這本團史是一部波瀾壯闊的中科大民族樂團創業史。
本書主干部分共分上中下三編,分別是:“史前篇”、“崛起篇”、“華章篇”。此外,也有“前言”和“後記”。
期待讀者能夠從本書之中,獲得中國科大民族樂團歷史沿革的明確信息,並對樂團的發展歷程有一個清晰的了解。
科大民樂團的全稱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生民族樂團。本書若無特別說明,帶有“樂團”字樣的稱謂,均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生民族樂團”。
上編史前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道德經》amp;#8226;老子
第一章起點
希望是實現的開始。
——[黎巴嫩]紀伯倫
在開始構想團史架構時,我首先便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該選擇何時作為我們開始回顧的起點。對於中國科大民族樂團而言,這個問題並不那麼容易回答。
在參考文獻[1]的“中國科大學生民族樂團簡況”中,我們可以看到如下的文字: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生民族樂團正式啟動於2003年3月,發展至今已擁有正式團員近三十人,是目前校內最大的校級專業演出團體,也是目前唯一具有排演管弦樂合奏能力的樂團。”
這麼說來,科大民樂團就是誕生在2003年的陽春三月嗎?正如我們開始所提到的那樣,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這並不是標准答案。
如果要追溯科大學生民族樂團最上游的源頭,我們可以把目光聚焦在2001年10月14日10點06分。可以說,不管在這之後科大民樂團的光榮與夢想經歷過多少曲折、挫折甚至夭折的痛苦,這一刻,為中國科大學生民族樂團的肇始注入最本源的動量。
在這一時分,一位帳號叫作Roy_Song的網友在科大瀚海星雲BBS古典音樂板上發表了這麼一篇文章,標題為:《喜歡民族音樂的看過來》,原文如下[2]:
“很多學校都有自己的樂隊,我們學校一個也沒有。
很想組織一個民樂隊,不知道有沒有感興趣的人,
先在這初步統計一下。
請m或者r.”
細心的朋友也許可以從帳號的格式和寄信的方式(m)看出,此時瀚海星雲還是處在它的PBBS時代。作為PBBS向火鳥BBS轉變的主要推動者之一,現在沒有哪一篇PBBS文章值得我如此關注和懷念。現在已經不知道二十一世紀第一個年頭的十月十四日那天,到底是陽光燦爛還是陰雨霏霏,但我現在能肯定的是,這篇文章為中國科大學生民族樂團的光輝歷程映上第一縷明亮的陽光。
盡管宋志偉(Roy_Song)先生後來並沒有參與科大民樂團的正式籌建創立工作,但我還是建議所有關心科大民樂團發展的朋友記住這個名字。他是科大學生民族樂團的先驅。
因為已經與Roy_Song成為好友,我知道現在瀚海星雲上仍然奄有其人,只是帳號已經更替為:song。
因為後來Roy_Song所發起的這個民樂團成立運動,並未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也與現在的科大民樂團沒有直接的聯系,因此,我將這個時期歸結為——“史前”。
第二章蓄勢
伴隨著友情、創造和責任的痛苦,是令人歡愉的痛苦。
——[黎巴嫩]紀伯倫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
——《離騷》amp;#8226;屈原
Roy_Song這個帖子發布之後,馬上得到不少科大民樂愛好者的響應。前後大概有十五位民樂愛好者以不同的方式表達了對成立科大民樂隊的。很快10月26日晚上7點鍾,在科大東區二教的502室,召開了第一次聚會。記得那晚下著雨,有八位同學最後到達會場參加了這次會議,其中便有江辰(Ginger_Jiang),現在已經是科大學生民族樂團的中堅,並為現任副團長。那晚由於臨時有事,筆者並未參加。
這次會議的紀錄見參考文獻[3]。對照科大民樂團籌建與正式成立所走過的歷程,熟悉科大學生民族樂團創業史的人會非常驚奇的發現,這個會議討論的結果絕大多數都與民樂團創立者(指當前正式民樂團的創建者,區別於這個時期的Roy_Song等人)的思路不謀而合,而有些思路比如聘請高水平的排練指導老師直到2004年上半年才完全實現。筆者作為科大學生民樂團的主要締造者之一,承擔了民樂團創建的協調組織與外聯溝通工作,現在想來主要思路與Roy_Song主持的這次會議完全吻合,雖然自己並不記得曾仔細參研過這個會議紀錄或明顯感覺自己受其影響,但也許是耳濡目染潤物無聲,自己不知不覺已經接受了這些思想;或者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在科大創立一個社團,本來就應該那麼做。
這次會議另一個參與者朱凱(Kevin_Chu),在民樂團的“史前”時期是一個很重要的人物,他後來隨我一起參加了這個時期的一些晚會的演出。
八位好漢就在這樣的風雨之夜、莽莽撞撞地聚義於科大2502,豎起創辦科大民樂團的大旗!
第二次會議在同年的11月10號晚召開,地點在文化氣息濃厚的科大東區藝術中心前。記得那晚藝術中心前燈光並不是非常明亮,昏黃的燈光柔柔的照在藝術中心的白牆上,黯黯的樹影籠罩在藝術中心前的那一排長凳上。六位志同道合的民樂愛好者聚集在這裡一起為科大民樂隊的成立出謀劃策。
那晚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就是結識龔芳菲(Fran_Gong)。簡潔明快的話語、切中肯綮的見解,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龔芳菲與朱凱一道成為“史前”時期以民樂團名義加入一些晚會演出的重要骨干。這次會議的結果由我在BBS上發布出來,表明我自那次會議之後已經成為創建科大民樂團的重要成員。
此後宋志偉繼續組織創立民樂團的工作,而我漸漸成為民樂演出的一個組織者。在11月23日晚,龔芳菲、朱凱、鄭偉三位同學參加了由學生會和音協聯合舉辦的“金秋音樂會”[4],首次以民樂隊的名義參加,可以說是民樂團前身在科大的第一次登台亮相。三人演出的曲目是:
龔芳菲,笛子獨奏『姑蘇行』
朱凱,簫獨奏『葬花吟』
鄭偉,簫獨奏『春山夜雨』
此時我已經成為科大成立民樂隊的一個主要推動者,代表民樂愛好者們發布樂團創立動態,並組織了第三次聚會[5]。聚會時間為2001年12月1號下午,地點在科大西區生物樓前的草坪上。那天天氣不算太好,多雲,沒有陽光,有點冷。在這次聚會上,江辰為大家吹奏了還不太熟練的笛子曲《春到湘江》。那時他這首曲子吹得沒有我熟練,現在吹得應該比我好,可以看出江辰是個很勤勉的人。
民樂隊的第四次會議在2001年12月15日下午2:30召開,地點在西區三教一樓的某個小教室中。記得那次只有宋志偉、龔芳菲和我三個人出席,雖然有些人可能是因為有事未能前來(比如江辰和朱凱),但在我的記憶中,經過最初兩個月汰瀝,已經大概可以確定真正專注於民樂隊創立的人員了。
面對空蕩蕩的屋子,我們第一次感到了創業的艱難——雖然後來相較於其他困難才知道這個也許根本算不了什麼。
當時為了爭取學校的,我們還通過E-Mail與程藝副校長聯系,並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宋志偉、朱凱和我於東區的桂花園,與剛接受完電視台采訪的程校長面對面的交談,面呈有關創立科大民樂團的想法。那一次,我們獲得程校長原則上的。
在這個時期另外一個重要的現象就是,致力於創建民族樂團的科大民樂愛好者,已經在各種場合使用民樂隊的名義進行演出了,比較有印象的有:我和顧寧合作在理學院的迎新晚會上表演笛子二胡協奏《敖包相會》,我表演大葫蘆絲獨奏《瑤族舞曲》,地點:東區桂花園郭沫若像前廣場;龔芳菲在音協的愛心音樂會上表演巴烏獨奏《竹樓情歌》,地點:水上廳;等等。顧寧是位溫婉可愛、善解人意的女孩子,在民樂團的那些日子裡,我與她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我那把笛子和大葫蘆絲,就是拜她所賜。
在這些演出場合中,機緣湊之下我與後來科大學生民樂團副團長劉桂琳覿面相逢。科大民樂團的兩位首任團長就這樣走到了一起,為共同的理想而打拼。用一句時下流行的玄幻筆法來說,似乎應該是:“自這兩人相遇時起,歷史的巨輪就不以他人意志為轉移的開始轉動了”;若加上中國傳統的神幻筆法,應該還得添上對那個場景中天氣的描寫,大概就是類似於“天雨粟,鬼夜哭”吧。:)
第三章曙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毛澤東
宋志偉同志倡導的科大民樂隊創立運動,是科大民樂發展史上的第一縷曙光。通過幾次會議,初步形成了創立民樂團的核心陣容,確立了創立指導思想,並以此為依據進行了一些可能的創業活動。
這一時期另外一個更重要的成果便是創立民樂隊的核心骨干,已經開始以民樂隊的名義參加各類演出。所有這些以民樂隊名義參與的演出,雖然基本上只是零零散散的以個人獨奏為主,但已經讓科大的部分同學知道有一群致力於建立科大民樂團的人存在,“科大民樂隊”已經作為一個專有術語存在於科大校園中。有識之士會認識到,也許就在不遠的將來,民樂隊將會作為一個獨立的藝術團體正式登上科大社團的歷史舞台!
雖然囿於歷史條件限制,這個史前時代充斥著盲目的樂觀和沖動,以及社團創建理論知識的相對匱乏,但不可否認,它是科大學生民族樂團創業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環。筆者認為,科大民樂團這個“史前”時代最偉大的意義,在於在這個時期凝聚起一批真正致力於創辦科大民樂團的民樂愛好者。他們是科大民樂發展史真正的創造者和推動者!
現在再回想起那個時期的種種往事,越發覺得這個“史前”時代,的的確確是一段令人難忘的激情燃燒的歲月!
中編崛起篇
柔和蒼白的曙光期待著登台的時刻,仿佛整夜都在那遙遠的天際裡徘徊……
第一章蟄伏
Oldlongingsnomadicleap,
Chafingatcustom‘schain;
Againfromitsbrumalsleep
Wakenstheferinestrain.
——《TheCalloftheWild》
成功並沒有像想象中的那樣很快到來。在2002年上半年大部分時間裡,民樂團創立工作的腳步停滯不前。預想中的官方援助並沒有到來,得不到有力的年輕人們不可避免的陷入了困境。而此時民樂隊的倡導者和靈魂人物宋志偉因為確有事務纏身,已經在事實上退出了民樂團的創立工作。而另一骨干人物朱凱同志,由於畢業的緣故又將離去。科大民樂團的創建工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眾所周知,成立民族樂隊這樣的專業社團,且不說合法手續的辦理如何如何,就拿樂團必須的樂器設備來說,如果得不到校方的經濟,想要成立民樂團那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而即使冒冒失失的拉起民樂團的大旗,如果沒有經費來源和設備,要維護和發展民樂團,那是一個ImpossibleMission。現在想來,當時我和幾位同仁輾轉於各個晚會之間打出民樂隊的旗號,頗有點“無知者無畏”的味道。
既便在2002年上半年致力於創建科大民樂團的人們還有什麼零星的活動,那也於大局無補。大伙兒變得有些焦躁,而更多的則是迷茫。這個時期劉桂琳的一則題為“同志們,還要干等嗎?”的帖子,可以部分折射出那時我們面臨的困境和所處的心態[6]。
這則帖子發表於2002年3月31日,在這則帖子開頭的第一句劉桂琳同志使用了一個適於表達強烈感情的反問修辭:“假如民樂隊的事已被不幸擱置,我們就這樣一直干等下去嗎?”。很不幸的是,事實上民樂隊的事真的已經被擱置了。有時候,這種在學校看來實用性較強投入較大而暫時又看不到眼前有何需求的社團,除非迫在眉睫,一般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的學校領導,可能暫時會權衡輕重將其放在一邊——在編程理論裡這叫作“事件驅動型”。對於民樂團而言,不幸的是它恰好屬於這種類型;而更不幸的是,暫時人們還看不到有什麼事件能夠構成驅動。
局面,似乎已經頗有幾分“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的味道了。
眼見學校暫時無望,劉桂琳在這則帖子裡提出能不能先成立一個“民間民樂隊”,“等學校看咱們干得紅紅火火,自然就會動心”;即使退一步講得不到學校的,我們這些熱愛民樂的年輕人也可以自己一步步的干起來。整篇帖子充滿了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並為困境中的人們建議了一條看似也頗為可行的出路,主要的思路便是自謀出路,“豎起招兵旗”,就不怕沒有“吃糧人”。
可是,很多事情真正實施起來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不僅僅要考慮經費、設施等硬件條件,還要算計上人性這個軟性條件。不可否認,劉桂琳是我所有認識的民樂愛好者中,對民樂熱愛得最深沉也是最有才華的朋友之一。但事實上熱情這東西同政客們的那些天花亂墜的承諾一樣,是我們最不能作為根本倚靠的東西,尤其是在要將其作為最終唯一倚靠的時候。且不提硬件條件,僅僅沒有正式名份、“名不正則言不順”這一項,便決定很難靠一時的熱情維系一個團體長久的生存,遑論進一步的發展壯大了——尤其在中科大這個學業繁重的大環境下,更不能保證所有的成員長期保有一顆熱情洋溢的心。而我們在那個“史前時代”,其實就是靠著一腔熱血在維系著民樂團的夢想,但事實上,效果並不理想,作為當事人,在參加活動時頗有游兵散勇的感覺,底氣並不那麼足。而且,真正凝聚在一起的,只有那麼幾個鐵桿人物,不少人都在事實上先後退出了。而這個主要靠熱情維持的時期,也很不幸的被筆者歸為“史前”時代……
難道,科大民樂團的旗幟,就只能永遠的飄揚在夢想之中嗎?
所有人都陷入沉默……
第二章轉折
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
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
——《孫子兵法amp;#8226;軍形第四》
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毛澤東詩詞』
不再記得2002年的那個秋天是不是真的秋風蕭瑟,不過在那批致力於創立科大民樂團的年輕人眼裡,確實是“換了人間”!
轉折出現的起因還是BBS上的一則帖子。也許,自科大民樂團這個夢想誕生之日起,它就注定與BBS有著糾纏不休的宿命。
如果說史前篇中宋志偉同學那篇帖子播種下一粒希望的種子,這個帖子則讓這顆種子沖破重重堅冰,艱難的破土而出,開始生根發芽,向華蔭如蓋的葳蕤之夢邁出了意義非凡的一步!
這則帖子由筆者於2002年09月11日發表於“校長信箱”板,題為:“【建議】成立科大學生民族樂團”[7]。為什麼發表於校長信箱板呢?那是因為我同時擔任BBS站長、研究生會干部、後勤監督委員會干部的緣故,常與學校一些領導老師打交道,與校長信箱板的版主吳老師也比較熟,知道校長室對於校長信箱板十分重視,有專人搜集學生或教工所提意見,匯總成冊,然後分發至意見所涉部門,至月底時將統計這些問題的解決率,其結果與該部門的表現評定直接掛鉤,因此這個版面是一個真正能“上達天聽”的渠道。
在這則帖子裡我盡量用平和的措辭表達著在科大成立民樂團的強烈願望,雖然語氣還算平和,但顯然字裡行間時常流露出失望與憤懣——請原諒其實我並不是這麼沒有修養,只是一干兄弟長達半年無望的等待已經消磨了我最後一絲控制力。
版主吳老師果然十分盡責,很快就進行了回復:“這個建議很好啊,有沒有向學校團委提過,最好能有個歸口管理部門,一方面根據有關方面要求進行管理,另一方面對各方面關系進行協調。”這是中肯之言,也是在科大成立社團的正道。只是我們之前雖然知道可是不得其門而入。我在他回復之後可能是受到他私下的指點,去找了分管此事的團委副書記李國陽老師,並經他介紹與新來分管文藝這一塊的方園老師見了面。李老師和方老師態度都非常熱情,事情總算有了些進展。
更大的進展來自於學校分管社團工作的最高領導——團委書記董雨老師。顯然,董雨書記讀懂了我的話外之音,在兩天後回復了一篇措辭也很直率的帖子[8]。也許確實因為我們之前溝通不足而產生了一些誤解,在這篇帖子裡董老師大略的意思就是其實學校也早就在做這事情,而且早就跟我們聯系了,只是因為我們忙沒去找他們……
霎時間恰便似狂風吹散了滿天的烏雲彩,又如六伏天“分開八塊頂陽骨,傾下一桶雪水來”,一切一切的苦難到頭了,漂泊的小船靠岸了,苦難的行軍結束了!不管怎樣,學校總算給了我們一個正式並且肯定的說法。雖然董老師的回復語氣也比較憤懣,可是這又有什麼呢?即使他在這篇帖子裡罵我兩句,我也是甘之如飴、欣然承受了!
當然,學校作出的決定,從根本上而言是由當時多種錯綜復雜的歷史因素綜合促成,但這則帖子還是起到了一個“觸媒”的作用,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歷史意義。
自此,民樂團在經歷了半年多苦悶與無奈的蟄伏之後,終於走上了坦途!
第三章發軔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毛澤東
在2002年的九月中旬,由於大環境因素的影響以及所有樂團創立者的堅持不懈,成立中國科大學生民族院團的時機已經成熟。樂團創立者們及時地把握住這個機遇,科大民樂團的建立工作終於提上了日程,籌建工作全面啟動。民樂團的創建者們一如既往的分工協作,讓民樂團籌建這部機器隆隆的高速運轉起來。
由於這一時期諸多事件次第進行,無法一一詳述,以下便將用編月體的方式敘述中國科大學生民族樂團的籌建過程:
2002年9月14日,由管平潮代表民樂團創建團隊的同仁們起草並向團委遞交了《關於申請籌建中國科大民族樂團的報告》;
同年9月18日下午,在科大學生社團管理指導委員會例會上,審議並通過了民族樂團的成立申請材料,同意民族樂團開始籌備;此後,致力於創建民樂團的劉桂琳、龔芳菲、江辰、管平潮等人展開了如火如荼的籌備工作,包括建立民樂團的規章制度、調查樂器價格等等;
9月19日,由管平潮負責起草並在“科大社團”板面發表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民樂團章程(初稿)》;
10月10日,某位不知名的用戶sky在BBS的板務討論板上申請成立“民樂清音”板,並迅速得到Windance的批准與通過,民樂板正式成立。三天後,板名改為“民樂清音『民樂團』”,成為科大學生民族樂團的重要輿論陣地。據某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披露,這位藉藉無名的sky,很可能就是Windance另一個隱藏得很深的帳號。至於事實真相的本來面目,因時代久遠,已漸漸湮沒在歷史的煙雲中,漸成一段懸案……
10月11日,龔芳菲在“布告欄”發布“歡迎加入科大學生民族樂團(籌備)”的招新廣告,民樂團正式啟動團員招收工作;
10月13日,由社團管委會副主任呂冰濤(Crys)同志宣布正式成立“學生民族樂團籌委會”[9]。籌委會主任:管平潮;委員:龔芳菲、劉桂琳、江辰、鄭偉、黃莉莉。這是賦予科大學生民族樂團合法身份的第一份正式文件。
12分鍾後,中國科大學生民族樂團籌備委員會發布了它的第一份文告:“中國科大學生民族樂團籌備計劃書(草案)”[10]。這是一份比較詳盡的文件,明確了民樂團的宗旨:“弘揚國樂精華,光大民族文化”,同時規定了民樂團的活動定位、組織架構等內容。
“學生民族樂團籌委會”一直卓有成效的運作到翌年三月樂團正式成立為止。
10月15日,一位署名“魚頭”的同志對民樂團的創建提出了一個“建議”,闡明了建立“任務計劃表”的方法和重要性。至此,中國科大學生民族樂團絕對骨干、首任副團長余詩華(kuaihuoyu)首次從幕後走入人們的視線,並自此活躍在樂團創建和民樂團版面灌水的第一線。此人乃前復旦大學民樂團成員、同濟大學金音笛社的社員,笛藝精湛,經驗豐富,是科大民樂團成立的一大助力。
11月7日,金牌琵琶手jiaming加盟民樂團。此子曾在中德音樂交流會上以一曲《陽春白雪》征服過中外來賓。有趣的是,他經常以“家銘”的名號行走江湖,倒讓許多與之親近之人也誤認為這就是他的真名——甚至連敬愛的方園老師也曾經存在過這種誤解。其實,某次我看到他身份證名字一欄中印著:“張柱”。
11月14日,籌建中的民樂團首次亮相於舞台,在一台名為“金秋的喜悅”的晚會上,陳皞同學成功演繹一曲古箏獨奏《春到拉薩》,藝術效果較為震撼,讓在場的觀眾深切感受到:“金秋已經到了,春天還會遠嗎?”其時,有教育部高官與多所友校的高層領導在座。
平心而論,這是民樂團一次成功的亮相,節目效果很棒,是晚會幾個亮點之一,相信民樂團已經贏得了學校領導驕傲而高潔的心。這一次晚會對於民樂團而言,意義非常重要,也許時日已久部分同志已經忘卻,可是我相信當年為民樂團成立而打拼的老伙計應該還記得,如果沒有這個晚會,民樂團的成立可能還要遷延一段時日才能成功。因為,這次晚會,就是本編第一章“蟄伏”中,第4段末尾所分析到的那種舉足輕重的“事件”!
另外,對於筆者而言,這一天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意義:這天是我的生日,也是我自記事以來第一個按日常生活狀態度過的生日。不過,這晚民樂團的成功亮相是給我的最好的生日禮物;
11月16日,劉桂琳同志與其友高洋同學(後來也加入樂團),一起去拜訪了安徽省歌舞團民族管弦樂團副團長陳惠龍先生。陳先生後來給民樂團的發展提了不少建議,並推薦了現在的樂團排練指導徐宏老師;
12月6日晚,劉桂琳、劉藝、管平潮三位團員參加了樂團成員高洋參與組織的雅韻民族音樂會的演出,在科大新西活二樓大禮堂演奏多首民族樂曲:劉桂琳表演了笛子獨奏『姑蘇行』『梅花三弄』『春到湘江』,劉藝表演了二胡獨奏『洪湖人民的心願』,管平潮用葫蘆絲演繹了『瑤族舞曲』『灰姑娘』。同台演出的還有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歌舞團副團長、著名笛子演奏家陳惠龍先生。通過組織、參與這台高水平的民樂晚會,鍛煉了民樂團部分成員的實際表演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
12月13日,龔芳菲和俞詩華代表民樂團在音協的新年音樂會上分別表演了巴烏獨奏《竹樓情歌》和簫獨奏《葬花吟》,另一位樂團成員何慧芬演奏了古箏曲《漁舟唱晚》。值得注意的是一位叫作金曦的同學表演了琵琶獨奏《陽春白雪》。此女姿容秀美,雅麗非常,一手琵琶更彈得是驚風落雨、嘎金斷玉。此時她還屬於音協,組織關系上還未完全隸屬於民樂團。但神秘而永恆的宿命注定她將來要與民樂團結下不解之緣。歷史事實是,她擔任了科大民樂團的第二任(也是現任)副團長。
12月15日,有位帳號為atu呢稱叫“阿土”的網友在“我說科大”板上發文,憤怒的質疑並譴責龔芳菲那個節目的假吹,依據是她鼓著腮幫子表演,當然,他沒能說出巴烏這件樂器是啥。這個真的文如其名的帖子無疑遭到民樂團各成員的一致反駁。
由此可見,在中國科大普及民樂知識迫在眉睫、而且任重道遠,民樂團的成立也是勢在必行、順時應勢。在科大探索、普及民樂知識這方面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12月15日,樂團後來的骨干二胡手張順(樂團第二任副團長)、揚琴演奏員王兢加入民樂團,樂團演出實力大增;
12月17日,在安徽電視台“家人”欄目現場,科大民樂團有幸獲得了當代二胡大師閔惠芬女士的題詞:“水漲船高,共同進步”。出席欄目現場的民樂團成員有:劉桂琳、潘洋(民樂團著名的二胡手)、高洋,以及筆者。詳情請參看參考文獻[11]。得到中國當代民樂大師的鼓勵與,無疑大大振奮了民樂團的士氣!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不知不覺已經寫到了2002年的盡頭,我們的編月體式敘述也將告一段落。隨著kuaihuoyu在2003年1月1日00點03分的一聲“新年快樂!!”,民樂團也告別了命途多舛五味雜糅的2002年,踏入民樂團獲得大發展的2003年。
在2002年的大部分時間裡,民樂團一直在走著一條漫長而曲折的道路,但困境中的人們並沒有選擇放棄,而是等待著一切適宜的時機相時而動;皇天不負有心人,勤耕不輟的人們終於告別了長久的困苦與低徊,在金色的九月迎來了收獲的季節。由於獲得了學校的正式承認與,中國科大學生民族樂團贏得了歷史性的轉折和井噴式的發展,吸引了更多青年才俊的加盟,民樂團獲得了寶貴的人力資源,民樂團的發展從此也走上了一條生機勃勃的康莊大道!
寫至此處,寂靜的東京夜都市已是臨晨,偶爾有一陣馬達聲呼嘯而過,更襯托了秋夜的淒清與寂寞。可是當我用文字回顧兩年前那段燃燒著激情與夢想的流金歲月,我心中再也感覺不到絲毫這深秋的涼意。現在終於知道,原來每個人都可能會有過那麼一段可歌可泣的歲月。
閒言敘過,我們就用老團員shenyuan(龔芳菲)在2003年3月4日說過的一段話作為本編的結束吧:
“……(民樂團)是一個特殊的團體,不同於其他的社團,又是在這樣一個特別的大學。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慢慢把它培養起來,盡我們的努力。一年不行等兩年,兩年不行等三年(那時候我們都已經離校了吧);如果最後還是不成功,那我們也無怨了……”
這是我們所有樂團人的心聲。
下編華章篇
我看到小伙子們吹著竹笛,彈著琵琶;姑娘們肩披秀發,圍著他們翩翩起舞,在素馨和茉莉花枝下……
第一章葳蕤
群賢畢至,少長鹹集。
——《蘭亭集序》
章名“葳蕤”,此詞最早出現於《楚辭amp;#8226;七諫amp;#8226;初放》,曰:“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來風”,後人便常用“葳蕤”來表現陽春三月裡草木繁盛、樹氣蒸騰的景象,著名的《唐詩三百首》開篇第二首便有“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之句。
為何選用這個詞兒作為本章的標題呢?這是因為歷經百轉千折之後,在2003年那個春光明媚的三月天裡,中國科大學生民族樂團終於正式成立,並且愈加蓬勃的發展起來!
反復斟酌之後才發覺,唯有“葳蕤”一詞才最能形容科大民樂團此後的發展歷程。
由於中國科大學生藝術團也剛剛成立,按學校的統一規劃部署,民樂團掛靠於藝術團旗下。但相對於藝術團其他的下屬文藝團體而言,民樂團有其特殊之處:她是正式注冊的學生社團,其成立時間為2002年12月25日。這並不是多此一舉,而是民樂團自其夢想初始之時,創立者的目標便不僅僅將民樂團局限為一個單純的專業演出團體,而是致力於將其建設成為所有科大民族音樂愛好者相聚相知相識的樂土和家園。這便決定了在科大所有的藝術團體之中,民樂團成為一個與眾不同的存在。
這一建團理念,一直貫穿著民樂團的整個發起、創立、壯大和傳承的過程當中。
在成立之初,筆者有幸被學校團委任命為中國科大學生民族樂團首任團長,副團長為余詩華。但樂團創立者之一劉桂琳同志,在民族器樂特別是樂隊編配方面有著深厚的功力,並且為民樂團的創立工作奔走呼號任勞任怨,雖然由於團委老師開始對他不太了解而暫時未作任命,但時間是一個忠實的裁判,民樂團上上下下也不可能容忍劉桂琳的低調存在(他曾三番五次地推諉拒絕以全隱逸之名),最終還是將他推上了民樂團副團長的位置。可見,歷史前進的潮流不可阻擋,自然選擇的規律威力無窮,並且不以任何個人的意志為轉移!
說到這裡,想到科大民樂團的三位首任團長均已卸任,並且都已經遠離科大校園,似乎可以對三人評頭品足,無有被拍磚之虞。
團長管平潮,雖然笛子吹得還差強人意,又聽說新近研修葫蘆絲似有小成,而且會一點二胡偶爾還在排練缺人時濫弦充數,可縱觀科大民樂團的整個發展史,樂團並未倚重他的樂器演奏技藝。管平潮為人通達情理,思路靈活,且交游甚廣,與學校方方面面均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加之其口才便給,善鼓動、擅交際,這一長處頗為樂團的某些游說工作帶來些益處。另外,此人文筆亦有可觀之處,在撰擬民樂團文件檔案方面有著一定的優勢。不可忽略的一點是,管平潮同時亦為科大BBS的站長,在越來越多的科大人將BBS當成主要信息獲取渠道和交流平台的情勢下,團長兼站長的這個雙重身份為民樂團的宣傳工作帶來不少便利。
副團長之一余詩華,前復旦大學民族樂團成員,同濟大學金音笛社社員,可謂科班出身,有著光輝的前科。此人精通樂理,善於組織,具備較強的人格魅力,是一位相當出色的組織者,為民樂團上上下下所信服。在民樂團正式成立歸於藝術團旗下的那個三月裡,民樂團事實上的兩位主要組織者管平潮、劉桂琳均面臨GRE考試,無法分身。余詩華在江辰等人的協助下,挑起組建民樂團演出團隊的重擔,並在民樂團招新之後負責場地申請、曲目排練等工作。在那個百廢待興的時刻,余詩華為民樂團的正規化立下汗馬功勞。
副團長之二劉桂琳,其實已經在本文多處提及,相信各位對此人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這裡再作一次總結。劉桂琳,吉林通化人氏,雖有東北之籍而無東北之粗豪。其人瘦削,面皮白淨微黃,有短髭,典型書生模樣。劉桂琳雖無相書上通常所推崇的地闊天圓之貌,但確實是腹有詩書、蘊藉多才。其人於笛藝一道已有大成,又多方研求民樂文化,特別於民樂編排理論頗有精研,猶擅將恢宏大曲按樂團現狀改編成修短合度的曲譜,對民樂團的排練頗多助益。劉桂琳在民樂團版面亦多民樂研修著作和樂理評述,最為可貴的是,劉桂琳古道熱腸,頗有仁俠之風,常於版面認真回答初出茅廬者的提問,提攜後進之德善莫大焉!
當然,就如剛才所說,民樂團自始至終都在努力營造一個和睦團結的氛圍,所謂團長團員僅是分工差異,兩者之間絕無尊卑品秩之別。所有民樂團成員都是民樂團的主人,為了共同的愛好而努力。在民樂團發展的道路上,其實每一位民樂團成員都值得大書特書,但本文乃民樂團簡史,實無篇幅濃墨重彩面面俱到,民樂團之群英譜當由他人另作撰寫。
當科大民樂團在2003年3月正式豎起大旗之後,科大熱愛民樂的青年俊傑們便先後聚集到這面大旗之下。民樂團終於開始枝繁葉茂,擁有了較為強大的演出陣容。除三位團長之外,民樂團旗下的成員還有:
(略)
以上排名順序按我手頭保有的民樂團通信錄進行實錄,排名不分先後。畢竟我所能找到的史料已經有些久遠,如有缺漏貽誤,請不吝來信告知(),我將立即補上。
第二章盛況
遙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
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滕王閣序》
自2002年9月的籌建,一直到2003年3月的創建,在多方的努力和之下,中國科大民族樂團終於逐步走上了正軌,漸入佳境。
此後,民樂團上下齊心,各顯所長,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這個時期事件同樣層出不窮,可謂盛況空前,本書仍按編月體例進行敘述。
2003年3月10日晚6:30,學生民族樂團在校團委會議室,由團委的方園(yuan)老師和余詩華主持,對報名參加民樂團的新團員進行了考核,民樂團大部分團員就在這次考核之後正式加入民樂團。方老師也是對民樂團發展幫助非常大的一位老師,她負責藝術團這一塊工作,並對我們民族樂團關愛有加。民樂團能夠發展到今天這個規模,方老師功不可沒。方園雖稱老師,但仍當妙齡,面貌嬌美可愛。如果只從面相上誰也不相信她是那種工作起來比較拼命的老師。我曾目睹她為了組織晚會而東奔西走、廢寢忘食,心下好生敬佩。
3月19日,余詩華代表民樂團在西區活動中心申請到排練用場地:
多功能廳:周四晚18:30-21:30,周日下午14:00-18:00;
琴房:周二、三、五晚18:30-21:30。
3月20日晚,民樂團正式建團後的首次會議於多功能廳召開,民樂團諸君濟濟一堂,頗具氣象。會議商定排練曲目暫定為《紫竹調》和《瑤族舞曲》。
3月23日下午,民樂團首次排練於多功能廳。事後,劉桂琳撰文[12]總結排練得失。此後民樂團每周排練兩次,周四、周日各一次。4月24日起,考慮到團員學業負擔問題,排練頻率減少到每周一次。
4月初,中國非典疫情正式曝光,較大規模的集會被明令禁止。在非典的恐慌下,民樂團仍堅持排練。
4月4日,管平潮建議頒給藝術團正式成員適當人文選修學分,李蓓(libei)老師代表教務處給予了回復:“是否將第二課堂的各類活動計入計劃學分,需要學校有關方面慎重研究。”許是茲事體大,研究周期較長,漸漸也就沒了下文。不過民樂團的兄弟姐妹們只是因為對民族器樂的愛好才走到一起,有無學分倒並不是十分值得關注。
4月8日,方園老師與余詩華、劉桂琳、彭鵬,負責為民樂團置辦了箏、中阮、揚琴、中胡。隨著這批樂器的到位,民樂團“感覺底氣都足了不少”(余詩華語)。此後,《紫竹調》順利排完,成為中國科大學生民族樂團壓箱底的保留曲目。
4月25日—4月28日,鑒於《紫竹調》已經演練嫻熟,樂團著手排練下一曲目。但對於新排練曲目的難易選擇,樂團內部產生分歧,這幾日裡大伙兒在民樂板各抒己見,開誠布公地進行了討論,最後,決定克服困難,排練《瑤族舞曲》。
5月2日,管平潮代表民樂團發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生民族樂團章程』草案”[13],這是一份研究科大民樂團的重要資料。
5月12日晚,民樂團在東區現代藝術中心前,參演了學校舉辦的“星光音樂會”。該音樂會的主旨為:“阻擊非典,關愛生命”,民樂團演出曲目如下:
陳皞:古箏獨奏『高山流水』
彭鵬:二胡獨奏『山村變了樣』
肖可畏:笛子獨奏『梅花三弄』
管平潮:大葫蘆絲獨奏『竹樓情歌』
劉桂琳、江辰、俞詩華、高洋、馬駿、彭鵬、王兢、肖可畏、閔百裡和管平潮不畏辛勞,參與了晚會現場設備的長途徒手搬運。這次星光音樂會是民樂團正式組團之後的第一次小試牛刀,也是科大學生藝術團的首次登台亮相。
源於某次藝術團會議上管平潮同志關於選擇中秋節舉辦民樂會的提議,6月14日上午,民樂團主要成員在西活多功能廳召開中秋民樂晚會籌備會議,確定中秋晚會主題為“明月千裡寄相思”,並預擬了晚會的演出曲目。與會人員一致認為,由於同源於醇厚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華夏民樂與中秋佳節的結合渾然天成,可以考慮將中秋民樂會作為民樂團一年一度的保留節目。在這次會議上,彈古箏的何爽列席會議,並很快加入民樂團。
5月17日,二胡手劉文鈺MM(Blackunicorn)加入民樂團,拉弦聲部更加豐滿。
6月30日,民樂團召開全體團員大會,確定暑假期間的排練日程,為中秋民樂晚會未雨綢繆。因古箏手陳皞即將飛躍重洋前往美國繼續深造,樂團成員與她在芳華園水榭、草坪邊合影留念,紀念大家在一起渡過的美好時光。
7月2日,經與西區活動中心管理人員協調磋商,民樂團獲得309室的使用權,一直沿用至今,成為民樂團的專屬排練基地。
7月9日晚,在309室舉行了陳皞的告別演奏,出席者陳皞(古箏)、金曦(琵琶)、二胡(張順)、江辰(簫),由劉桂琳編配指揮,合奏了民樂經典曲目《春江花月夜》。其時夜色深沉,窗外有雨霖霖,更添了離愁。最後的離別時刻終於到來,在21:30最後一遍合奏之時,我輕輕按下錄音鍵——感謝它,讓一剎那變成永恆。
8月28日,借新學年開學之機,樂團組織了現場招新,樂團的主力古箏手姚遠和二胡手羅瑞、蔣菲菲在這時加盟民樂團。據傳姚遠小姐的古箏彈奏功力爐火純青已達十級,並曾在天津市的青少年器樂比賽中拔得頭籌。這次招新為民樂團輸入了新鮮血液,填補了因部分主力成員畢業留下的空白。
9月10日,劉桂琳同志在BBS的“布告欄”板發布有關中秋民樂會的海報:“明月千裡寄相思——中秋夜民族音樂專場約您共度”。並與江辰等人在東區西區各個關口要隘張貼晚會宣傳海報。
9月11日晚19:30,“明月千裡寄相思——中秋夜民族音樂專場”在西區芳華園的水泊邊准時拉開帷幕。整台晚會氣氛熱烈,銜接自然,樂團成員盡皆戮力同心,曲目演繹比較到位。間雜在節目之間設計巧妙的現場問答,不僅讓樂隊演出曲目之間的轉換更加流暢,更有力的拉動了現場氣氛。由於贊助商TCL的慷慨,觀眾問答的頭等獎是一枚鑽戒。不管成色如何,這些相對豐厚的獎品有效的拉動了現場的氣氛。晚會的組織者們有機整合了各種手段,克服了戶外演出存在的先天困難,保證了這次中秋音樂專場的藝術效果和現場人氣。總體上來說,這是一次成功的晚會,在中秋之夜的芳華湖邊成功營造了一種溫馨古雅的傳統文化境界。
作為科大民樂團成立以來的首次全團亮相,這次中秋民樂專場的成功舉辦,為科大民樂文化的發揚光大創造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其歷史意義在於,這是民樂團自成立以來第一次獨立承擔演出任務,在科大校園裡打響了民樂團的旗號,擴大了民樂團的影響。民樂團參加了整台晚會的創意、策劃、組織過程,無論是成功還是失誤的細節,都為以後舉辦活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此外,這次中秋民樂專場的成功舉辦,也大大鼓舞了全體團員的信心,這次晚會的成功也使得中秋民樂專場這種形式可以繼續保持下去,才有了後來大獲成功的2004年度“月圓風清”中秋民族音樂會。中秋民樂晚會,成為中國科大學生民族樂團的年度保留節目。
值得高興的是,向來以風格苛刻著稱的BBS評論,對於那一次中秋晚會,也是盡多贊美之辭。
當然,這次晚會的成功,也離不開團委的大力,特別是方園老師和藝術團辦公室主任梁平等人的熱心幫助,他們也為晚會的成功付出了很大的辛勞。有關這次晚會的情況可以參看參考文獻[14]。
9月14日晚,民樂團在江南春大酒店舉行了樂團成立以來的首次晚餐會,同時,也是中秋民樂晚會的慶功會。那一晚,觥籌交錯,飛觴醉月,其樂融融。
9月17日,任滌新(washnew)和彭沖(passby)加盟民樂團。任滌新成為打擊聲部的首席鼓手,而彭沖則吹得一手好簫。
剛剛取得中秋晚會成功的民樂團同仁,又於9月19日在合肥稻香樓酒店成功的為東亞研究型大學校長晚宴獻上一台精巧的民樂專場,取得較為良好的現場效果。這次演出節目如下:
二胡齊奏《良宵》:彭鵬、張順、潘洋、顧寧、夏婧、盧佳(揚琴);
《春江花月夜》:金曦(琵琶)、姚遠(古箏)、張順(二胡)、江辰(洞
簫)、劉桂琳(木魚);
《十面埋伏》:金曦(琵琶);
《彝族舞曲》:何爽(古箏)。
科大外辦為這次演出編制印發了中英文對照的節目單,演出人員也配發了統一的服裝。本次演出的英文報幕由何爽女士擔任。相信這次演出任務的順利完成,讓民樂團在學校領導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9月28日,民樂團在學校的迎新晚會上表演了合奏《紫竹調》。通過前一段段時間的磨合,民樂團將這曲《紫竹調》演繹得更加純熟,舞台效果相當好,據統計在整曲的演奏過程中總共響起4次熱烈的掌聲。這在民樂演奏節目往往難以出彩的科大算是個異數。
縱觀整個九月,在一個月的時間內,民樂團參加了三次各具特色的演出,從中秋民樂專場,到東亞研究型大學校長晚宴,再到學校迎新晚會,密度較大,雅俗兼備,成功地擴大了民樂團在校內校際甚至國際的影響。2003年九月,屬於科大民樂團。
秉承勞逸結合的原則,在團委呂冰濤老師的關心和下,我們決定開展一次別開生面的排練活動——合肥植物園戶外排練,在呼吸草木清新空氣的同時,寓練於樂,一舉兩得。我們的口號是:“打造快樂民樂,增進樂團凝聚力。”呂冰濤老師在民樂團後期的成長中同樣起到很大的作用,他是一位兢兢業業的年輕人,在交往中我們成了好朋
友。
9月30日,活動申請和經費預算得到批准,預計在10月7號那天赴植物園舉行活動,活動的名稱都取好了,叫作“秋水長天——2003民樂團戶外排練采風”。只是此後事情的發展變得有些戲劇性,自2002年9月以來我們民樂團向來都是過關斬將所向披靡,但這次卻栽在了老天爺的手上,正所謂天威難測,誠哉斯言。
10月7號,雨;於是便推遲到10月12日,又雨。此時管平潮的活動通告已發到手軟,而劉桂琳氣急敗壞的認為這一定是自科大運動會定律之後又出了個“民樂團戶外排練之必下雨定律”!但歷盡艱險的民樂團豈能被這樣的困難嚇倒?!這周不行,那就下周;下周不行,那就下下周;下下周不行,那就下下下周;下下下周不行,那就……;如此循環往復以至於無窮,總有一次讓我們逮著天氣好的那天!
不過令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氣的是,這個潛在中的無窮數列很快便收斂了——10月18日,民樂團的秋水長天植物園戶外排練采風終於勝利成行!當大伙兒最終置身於“地曠而幽,水渺而遠,草木清華,天然去飾”(管平潮語)的合肥植物園,都難以置信的不時看看天空,不敢相信老天爺居然不灑下幾點水來!
在那天的植物園裡,大伙兒在認真排練之余,抽出了一點時間進行了燒烤、劃船、打牌、閒逛、閒聊等諸多有意義的活動。這次活動留下了豐富的照片資料,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看以下網址:
(略)
10月30日,隨著shenyuan因冗務纏身而辭去民樂團板的版主,馬駿(trebu)走“馬”上任,忠厚沉穩的第二代民樂團領導核心馬駿,就這樣第一次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
11月22日,民樂團首位已婚男士誕生!他就是民樂團著名的二胡演奏員潘洋(methyl),這一天是他的大喜之日,迎娶了一位如花似玉的嬌妻(本人親見,決無虛言),首開民樂團成員娶妻(或嫁夫)的先河——不知他們能否再接再厲為民樂團誕下第一位後代,大家都拭目以待。劉桂琳同志代表本團向潘洋夫婦獻上一首“花好月圓”以表恭喜之情。
12月5日晚,在排練結束的歸途中,肖可畏無意按下mp3的錄音鍵,錄下一段民樂團團員原汁原味的輕松對話。團長管平潮晚上回去後在進入夢鄉之前仔細聽了這段無意為之的錄音,百感交集,寫下“青春的印記:民樂團《瑤族舞曲》排練及歸途對話實錄”一文。文中說道:
“……昨晚融洽的排練氣氛最令人難忘。尤其在搬樂器回東區的歸途中,肖可畏無意間按下了mp3錄音鍵,更是實況記錄了民樂團的年輕人們充滿活力的生活。……也許當流年把我們拋卻,所有的人和事都隨光陰消散,我們還能從這些數據文件中,嗅出當年如歌歲月裡鮮活的味道……聆聽青春的印記,讓我們為一同走過的歲月而感動!”
這是他在2003年那個夜晚真實的心曲,相信也是民樂團所有團員的共同心聲。
12月7日晚,民樂團以特邀嘉賓的身份為科大紀念“一二amp;#8226;九”的文藝晚會獻上一曲管弦合奏《瑤族舞曲》。以下部分摘錄於科大主頁上對這次晚會的報導:“12月7日晚,以‘青春飛揚’為主題的科大2003年紀念‘一二amp;#8226;九’文藝匯演在東區大禮堂舉辦,來自全校9個學院的15個文藝節目參加了這次文藝匯演。晚會規模宏大,高潮迭起,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比賽結束後,校學生民族樂團的一曲合奏——《瑤族舞曲》,給觀眾帶來美好的藝術享受。……”
誠如這則報導所言,民樂團的這次演出比較成功,因為相對《紫竹調》而言,《瑤族舞曲》這則曲目難度較高,對樂手演奏的輕重緩急、樂隊整體表現力的調控都有較高的要求,民樂團能取得當時的舞台效果還是相當不容易的。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演出也許便是劉桂琳同學在畢業前,最後一次站在科大舞台上指揮全團演奏的機會了,因此他的指揮特別投入,動作剛柔相濟,落點精確,整個節目的表現可以用行雲流水來形容。一向精益求精的他還為了這次晚會,特地去安徽省歌舞劇院借得一套專業指揮穿的黑色燕尾服,務必追求完美——可以說,劉桂琳為自己成功地譜寫一首華美絢爛的謝幕曲。
那晚另一個記憶猶新的事件便是金曦同學在上台演出之前大家的排練空隙,拿出剛從家裡帶來的特產南京板鴨給饑腸轆轆的人們分而食之,不僅補充了大家的能量,還大大鼓舞了演出隊伍的士氣——那只板鴨的美妙味道至今仍在我的舌邊縈繞不絕!
在2003年這一學年余下的一個月裡,民樂團基本再無什麼大的動作,因為團員們也要開始准備期末考試了。當然,在這期間,民樂團的成員們還是觀摩了一些高水平的器樂演奏會,比如,12月19日的皖能之光上海民族樂團經典音樂會彩排及正式演出的現場觀摩,12月24日奧地利莫扎特交響樂團新年音樂會的欣賞,以及觀看12月30日晚的安徽省歌舞團2004年新年民族音樂會。
縱觀整個2003年,這一年絕對是科大民樂團發展歷程中最為重要的一年。在這一年裡,民樂團取得合法正式的身份,吸引了眾多民樂高手的加盟,全團刻苦排練,獨立奉獻了兩台反響不錯的民樂專場,參與了兩次校級演出活動並成為活動中的亮點,這些都為科大民樂團贏得較高的聲譽。同時,民樂團間或舉行聚餐、戶外采風、觀摩高水平音樂會等輔助活動,有效調節了樂團的運作節奏,契合張弛之道,從細微處加強了樂團的凝聚力,成功營造了樂團內部輕松愉快的氛圍,不僅較好的實現了創立民樂團的初衷,也為民樂團的進一步發展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至2003年末,一支成熟的、健康的民樂演出團隊在中國科大校園裡逐漸成型。
第三章傳承
對天生的尤物我們要求繁盛,
以便美的玫瑰永遠不會枯死;
但開透的花朵既要及時凋零,
就應把記憶交給新嫩的後嗣……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
凡天地之物不絕於後,故必有所傳
物為常存,開花繼之;人為常在,子孫繼之
火為常燃,薪以繼之,此不絕之德也
繼往開來,生生不絕。
——《九蓮聖經卷二》
花開花落,轉眼又過一年。揮別了流光溢彩的2003,民樂團走入了她的第二個春天。在這一年,民樂團的領導團隊完成了她的薪火傳承。
在介紹民樂團負責人的傳承之前,先來敘說一下這個時期民樂團的大致發展狀況。在2004年的上半年裡,民樂團大規模的演出活動不是很多,不似上一年那樣轟轟烈烈,民樂團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平穩期。
在這個時期有幾個事件值得關注。其一便是民樂團聘請了專業民樂老師指導排練。通過對安徽民樂界名宿陳惠龍先生的咨詢,在校團委的下,民樂團聘請了安徽省歌舞劇院的徐宏老師指導我們的排練。徐宏先生是省歌舞劇院唯一科班出身的專業指揮,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的指揮系,並獲得學士學位。徐宏先生熟諳民樂團排練時問題的關竅所在,提出的意見往往一針見血,不少理論知識都是前所未聞。徐老師的指導對民樂團整體演奏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同時,民樂團也在徐宏老師的建議下開始排練中型合奏曲目:《燈節》。隨著專業指導老師的聘請,民樂團的正規化工作又上了一個新台階。
在2004年4月,民族樂團參與了中國科大2003-2004學年度優秀學生社團評比的角逐,並在4月18日下午舉行的答辯中勝出[15],為樂團贏得了榮譽。記得在那是個天色灰白的下午,筆者單刀赴會,以“實踐‘學習型’組織建設理論”為主題,結合精心准備的幻燈片(為了兼容會場軟件系統特地准備了兩個版本),介紹了民樂團自成立以來所取得的成績。因為民樂團在過去的一年裡確實碩果累累,經最終評審,順利的在全校15個參選的
社團中脫穎而出,榮膺優秀學生社團的光榮稱號。
能夠在眾多大團參與的激烈競爭中獲得這樣的榮譽,說明民樂團在各方的下確實取得了一些成績。同時,作為藝術團旗下的文藝團體,民樂團獲得優秀社團的稱號也是在為藝術團全團增光添彩。
在這個時期還有一個事情值得留意,那就是藝術團團員證的頒發。此後每個民樂團成員都可以使用團員證觀看團委、藝術團牽頭組織的各類藝術晚會。這是一條很實惠的福利措施。這一舉措讓樂團成員直接受益的晚會就有:“歌德堡狂想——瑞典小提琴大師簡amp;#8226;斯帝默演奏會”,“上海芭蕾舞團《芭蕾精品薈萃》專場演出”,“瞿穎科大校園歌友會”(注:瞿穎為那個年代一位當紅的女明星),等等。
花開花落幾匆匆,草木亦解榮枯事。自然界的新老更替規律同樣適用於科大民族樂團。2004年上半年民樂團最重大的事件,莫過於民樂團負責人的新老交替。首任副團長余詩華已於2003年下半年遠赴科學島,但並未引起多大震動,因為樂團領導班子還有管平潮和劉桂琳兩位同志繼續主持工作,余詩華也時常回來看看。但到了2004年的上半年,情況起了變化,管平潮和劉桂琳這兩位負責人都因畢業而要飛越重洋,在這樣的背景下民樂團上上下下不得不面對負責人交接班這一無法回避的問題。
2004年5月14日晚,中國科大學生民族樂團召集所有成員召開全體大會。所有可能出席會議的樂團成員從四面八方趕來,聚集在安徽省合肥市中國科大西區學生活動中心309室,共商民樂團新一屆領導人的遴選問題,史稱“五amp;#8226;一四會議”。
記得那晚月明星稀、烏鵲北飛,正是集會、選舉的好時機。
作為樂團的領頭羊,樂團負責人的合適與否對於民樂團發展而言至關重要,出於愛團之心大家都沒有保持沉默,大伙兒各抒己見,不僅對候選人人選問題、也對民樂團的發展大計踴躍建言,整個屋子裡熱氣騰騰,氣氛十分活躍。在這些建言中,不少看法令人耳目一新、飽含思想,應是大伙兒深思熟慮的結果。作為會議的主持者,我在欣喜之余也在琢磨一件事兒:聽說音樂能大大啟發人的智慧,這一說法還真有些道理。
作為會議的組織者,“五amp;#8226;一四會議”唯一讓我感到遺憾的地方就是那些被推舉出來的同志都太謙虛了,都要等到我求爺爺告奶奶的游說數番才肯答應,把我折騰得夠嗆(江辰習慣語)——大概全國大專院校辯論賽主力選手的運動量也莫過於此。看來在常常優雅恬靜的中國民樂的熏陶下,民樂團兄弟姐妹們的氣質大都比較含蓄謙遜;只是連累我口干舌燥、虛火上升——江浙一帶方言中素有“嚼舌頭”一詞,可能就是對我那晚狀態最精確的定義。不過,我那久未長進的口才,在那晚如此巨量的反復練習下,升級了……
幸好,令俺嘴皮子大松一口氣的是,我的口才不需要再用這種方式升級了:“五amp;#8226;一四”會議最終總算有了結果,避免了二次、三次、……、N次後續會議的“勝利”召開。雖然關於團長的人選有些難產,畢竟團長一職對於民樂團的發展還是比較重要,大家需要反復考較。不過這個問題最後順利得到解決。經過大伙兒慎重斟酌、仔細考量之後,向來行事穩重、思路明晰、待人誠懇的馬駿同志被一致推選為科大民樂團的新一任團長!而一向為民樂團事業嘔心瀝血、在樂團內部享有較高人望的江辰同志,也毫無懸念的被推舉為副團長。
那晚,發生一件頗讓我感到“無心插柳柳成蔭”的事件。平時那位嬌羞可愛、每當有人要拍照(連我這個團長都不例外-_-),便要抱著琵琶半遮面的金曦同學,這次卻在現場熱烈氣氛的激勵下,直面我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睛侃侃而談,對民樂團的未來走向發表了新穎獨到的重要講話。她那些富有朝氣的觀點得到大部分樂團成員的共鳴,雖然金曦同學本人再三推托,堅辭不就。但她這麼一個美麗善良的弱小女子,又怎能壓得下廣大人民群眾的正義呼聲、阻擋住歷史滾滾向前的輪胎呢?最終,金曦同學仍然讓大伙兒推上民樂團副團長的位置,“巾幗”還是讓了“須眉”。金曦同學也成為民樂團有史以來的第一位女性負責人。
繼金曦之後,向來對樂團事務充滿責任感的主力二胡手張順,因其力主對民樂團的某些方面進行改革,觀點犀利但不乏創見,充滿進取精神,這樣有沖勁兒的改革派理所當然也得到年輕人們的:張順同志成為民樂團的常務負責人。希望科大民樂團以後的發展也能像張順的名字那樣順順利利。
在“五amp;#8226;一四會議”的第二天,也就是5月15日,民樂團首任團長管平潮同志,頒布了他的最後一道“團長令”,發布《科大學生民族樂團下一屆負責人任命書》[16],正式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生民族樂團新一代領導集體的誕生!
民樂團通過民主的方式成功完成了領導團隊的交接班,從此走入了一個新紀元。
先哲說過,“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民樂團管平潮與劉桂琳這兩位老團長已經完成了他們的歷史使命,逐漸淡出了歷史舞台。但他們並沒有甩手走人,秉承著民樂團團結友愛的傳統,這兩位老伙計在他們最後離校之前的那段日子裡,協助了樂團新負責人處理一些團務,讓民樂團領導班子的新舊交替有一個平滑自然的過渡。
由馬駿、江辰、金曦、張順這四位同志組成的新的領導集體,並沒有讓關注科大民樂團發展的人失望,在2004年9月25日那一個月白風清的夜晚,科大民樂團在他們的精心組織下,於科大東區水上廳成功舉辦了“月圓風清——中秋民族音樂會”,在科大師生中間取得良好的反響,出色的延續了民樂團舉辦中秋音樂會的光榮傳統。這次晚會的成功充分展示了科大民樂團新任負責人的能力和魄力,也證明了“五amp;#8226;一四會議”上大伙兒的選擇沒有錯。
寫至此處,恰巧看到瀚海星雲的民樂團版面又有新人申請加入民樂團,這是一位網名叫作“冰臻子”的揚琴八級樂手。又看到有新生的力量加入,我這位老民樂團人不禁感到十分快慰。“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有這麼多民樂熱愛者的鼎力,相信科大民樂團的明天會更好!
後記
寫完“傳承”一章,我們的這部《中國科大學生民族樂團團史》也到了結束的時候。
仔細想想,“結束”的說法並不准確。確切的說,應該是民樂團團史的撰寫暫時告一段落了。“後之視今,亦如今之視昔”,今天科大民樂團人的一舉一動,就是在創造著歷史。民樂團的歷史將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綿延不絕。民樂團的修史工作永遠不會終結。
作為民樂團本部團史的編修者,我希望今後的科大民樂團人們,能夠繼往開來、再接再厲,為樂團團史書寫出更加華美壯闊的新篇章!
瞬水年華,悄然而逝。回首往昔,距離民樂團夢想的起點,時光已整整過去了三年。在這三年裡,作為樂團整部歷史的見證者,我目睹過多少幕聚聚散散,經歷了多少道曲曲折折,又品味過多少回苦辣酸甜。民樂團的創業者們,曾在明日黃花中雕琢出燦爛,也曾在無盡的企盼中體味過迷惘和彷徨。
最後,借用西人的一首小詩,來獻給民樂團那個閃耀著光榮與夢想的年代:
“當你是徘徊於霧藹中的一個願望
我也一樣徘徊其間
我們互相尋訪
我們的渴望中生長出夢想
那夢想綿綿不斷
那夢想橫無際涯
……”
全篇完。
管平潮
2004年11月1日晚
於東京都練馬區平和台
【參考文獻】
1、(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