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後幾個小時裡得到了一喜訊,不過,作為報答,美付了巨額的黃金,並且同意英國商人入股各大金礦,全國市場對英國人開放,並且英國獨享美國的超國民待遇。而且以後重建美國西部的工程由英國人獨攬,這樣巨大的利益,才是英國人插手的主要原因。
然而,當美國付出了如此巨大利益之後.巴拿馬運河還不是他們的,到現在為止,巴拿馬運河還沒有開通。想要把美國的大西洋艦隊變成兩洋艦隊,還需要無數的人力物力,首先要拿到巴拿馬運河的承辦權。
巴拿馬運河是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航運要道,被譽為世界七大工程奇跡之一。位於美洲巴拿馬共和國的中部.橫穿巴拿馬地峽。巴拿馬運河全長水深13∼15米不等,河寬150至
巴拿馬運河的開鑿過程是一段不平凡的歷史。多少年來,帝國主義一直試圖控制拉美國家,包括這些國家的主權領土、能源、交通等。處在這一地區的巴拿馬共和國曾經就是一個受到擴張、侵佔的國家,巴拿馬人民在歷史上總是陷入複雜的國際角逐,巴拿馬運河就是最好見證。在歐美列強的眼裡,弱小國家就是他們的食物,巴拿馬就是最好的證明。
在遙遠的殖民時代,巴拿馬地峽是連接太平洋與西班牙宗主國的交通樞紐,每年一度地波托弗洛交易會吸引著歐洲各大商行的代理商。在這裡,成噸地秘魯白銀與歐洲貨物進行著有利可圖的交易。巴拿馬因商業和海運日益繁榮。然而,這並沒有改變它從屬的地位,18世紀,巴拿馬是西班牙的領地,19世紀則成為新興的哥倫比亞共和國的
也許從那時開始,巴拿馬成了冒險家的樂園,官僚、軍官、商人、海員、工匠、奴隸和來自加勒比海地區地代理商們充斥著這座城市。商業的興盛對航運提出了更高要求。人們發現在狹長的巴拿馬地峽開鑿一條運河,溝通兩大洋,將是一項事半功倍、惠及萬代的壯舉。
其實,早在15世紀,征服墨西哥的西班牙人瓦斯科.科爾特過修建運河的主張,但他未指明適合開鑿的地點,後來,在瓦斯科.努涅裡.巴爾沃亞征服巴拿馬之後,1523年。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即神聖羅馬帝國的查理五世)明確提出了開鑿一條中美洲運河的主張。當時,根據已知地勘查資料,人們列出了可供開鑿運河的四個備選地點:
1、墨西哥南部的特萬特佩克地峽;
2哥倫比亞西北部的阿特拉托河附近地某個地點;
3尼加拉瓜地峽
4巴拿馬地峽
1534年,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下::L行勘查。班牙人沿著山脊用鵝卵石鋪出了一條穿越地峽的驛道,算是為開鑿作了準備。從18紀開始,西班牙殖民政府陸續派員勘查了四個備選地點,1771年。勘查了特萬特佩克地峽,1779年,勘查了尼加拉瓜地峽,然而到1814年,當西班牙終於決定開鑿運河++了整個計劃。
1823年,由危地馬拉、薩爾瓦多、加五國組成的中美洲聯邦共和國成立。這個徒有虛名地小國雖然擁有200人口,但從未真正統一過,1825年,它正式向美國提出了援建運河的請求,次年6月,拉美自由之父西蒙.玻利瓦爾在巴拿馬召開的國際會議上,也提出了相同建議,中美洲運河的開鑿正式提上了日程。
在擬議的四個開鑿地點中,巴拿馬地峽以最窄(61公里瓜地峽以有尼加拉瓜湖和聖胡安河可資利用,逐漸成為眾望所歸。
在經濟上,開鑿運河的好處不言而喻,隨著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航運日益發達,一條更為便捷地航路顯然會帶來很多好處,如果運河開通,紐約至舊金山的航程可以縮短%,利物浦至舊金山的航程縮短43%,而紐約至悉尼的航程也縮短28%,意義非凡。
開鑿權的爭奪
在19世紀,巴拿馬地峽處於哥倫比亞共和國的管轄之下:1858年,哥倫比亞改稱為新格拉納達,運河能在它的版圖之內,但其有限的財力又無法支撐如此浩大的工程,於是,借重外部力量成為合理的選擇。然而,拉美民族天生的敏感,使得新格拉納達政府小心地規定開鑿運河的租讓權只能交給民間公司,而不允許外國政府介入。
1838年,一家法國公司曾派人對巴::L行了勘測,卒因得不到政府的而作罷。1843年,新格拉納達政府照會英、法、美、荷西班牙等國,提議由它們合建巴拿馬運河,並由各國共同保證運河未來的中立地位,但除美國以外,各國均未予理睬。
早在1835年,美國即與新格拉納達時無果而終,這次新格拉納達舊事重提,美國自然樂於接受。月12日,經過歷時一年的談判,美國與新格拉納達締結了《拉納達和平、友好、航海及通商條約》,也稱《彼得拉克-馬利亞里諾條約》,條約共36條,有效期為20年,55規定美國獲得以下權利:
美國公民、船隻、商品在其境內可以享有新格拉納達公民所能享有的種種權利(全部免稅、特權和豁免),通過巴拿馬地峽地美國旅客、郵件和商品也應給予同等優惠。將來在巴拿馬修建任何交通設施時,其通行權或過境權應對美國政府和公民自由開放。新格拉納達政府不得向美國公民徵收高於新格拉納達公民的通行費用,對美國商品也不得徵收進口稅。
在此基礎上,美國政府也對新格拉納達作出三項承諾:
1、保證巴拿馬地峽地帶地完全中立;
2保證未來運河的自由通行在任何時候都不會被中斷或受到阻礙;
3保證新格拉納達政府擁有巴拿馬地峽的主權和財產權。
考慮到新格拉納達政局動盪,為防意外,美國人也還留了幾手。1848年美墨戰爭結束後,美國與墨西哥|+約》,掌握了在特萬特佩克地峽開鑿運河的權力。1849年,又與尼加瓜簽訂《斯誇爾條約》,取得了開鑿尼加拉瓜運河的特權。
1849年,加利福尼亞發現金礦各方關注,羽翼未非的美國預見到實力雄厚地英國可能會參與開鑿運河的爭奪,於是未雨綢繆,搶先向英國提出未來巴拿馬運河中立化的建議。得到英國熱烈響應。
1850419日,美國國務卿約翰.克萊頓與英國全權代表亨利.布爾沃在華盛頓簽訂了《美國和英國關於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通航運河的條約》,規定:美國和英國均不得對前述通航運河為自己取得或維持任何排他性的控制,同意任何一方均不得在該運河的要衝地區或附近建立或維持任何要塞。也不得對中美洲的任何部分實施佔領和統治。
條約承諾,當締約雙方發生戰爭時,任何一方也不能向對方封鎖運河,美、英兩國共同負責保護任何一方修建運河工程的財產不受侵犯。運河完工時,雙方將保護它,使其不受阻礙、劫奪或不公允地沒收,雙方共同保證運河的中立,以使該運河永久自由開放,所投入的資本穩固可靠。通過這一條約,美國排除了英國以武力獨佔運河的危險。
然而。《克萊頓-布爾沃條約》是一個充滿妥協和折衷地外交文件,存在許多漏洞,它雖然使未來的巴拿馬運河中立化,但文字含糊不清、模稜兩可,執行中存在極大的爭議。1850年,美國耗資750萬美元在巴拿馬地峽修建連接兩大洋的鐵路,歷時五年完工,1849年,一家美國公司準備開鑿以格雷敦為終點地橫貫尼加拉瓜的運河時,英國人援引《克萊頓-布爾沃條約》,指責美國侵犯了受英國保護的印第安人莫斯基托王國的合法權益,致使工程下馬,這個挫折讓美國人認識到也許在巴拿馬地峽開鑿運河是一個更為合算的選擇。
按照美國與新格拉納達簽訂的條約,從1846起,美國公民獲得穿過巴拿馬地峽的權力,潮水般湧來地美國遊客帶來了美元,但在對北方強鄰懷有恐懼的巴拿馬人看來,這種經濟上的輸血卻幾近侵略,發生的一起看似偶然的流血事件就是證明。
當415,一名美國人在巴拿馬火車站購買西瓜時與攤主發生糾紛,拒付貨款,雙方遂起爭端,由於圍觀的巴拿馬人和美國人情緒激動,衝突很快演變成一場持續數小時的槍戰。作客的美國人自然難討便宜,死傷31人,巴拿馬方面傷亡15人。事件發生後,美國的特派全權使警告新格拉納達政府:如果拒絕迅速賠償損失,美國將立即佔領巴拿馬地峽。對此,新格拉納達總統的回答很簡單,但卻形象地反映了弱小民族的微妙心態:
硬要使任何一個地峽的過客有權向我們的公民開槍,而我們的公民必須逆來順受,這是極不公平的,也是橫行霸道的,容忍這種屈辱的民族是不配生存的!
然而,愛國的衝動和激情的表白無法掩飾國家的虛弱。7月,國巡洋艦「獨立」號和「聖瑪麗」.號駛抵巴拿馬,9月19日,0美國海軍陸戰隊員登陸,佔領了巴拿馬火車站,這才讓激動的新格林納達政府平靜下來。
1857年2。兩國開始談判,美國代表提出巴拿馬城與科隆城應成為自治地自由港。兩國共管以巴拿馬鐵路為中心的寬40公里地地峽,巴拿馬灣的某些島嶼要割讓給美國,賠償美國公民在事件中的一切損失。美國代表也表示,如果新格拉納達政府接受這些條件,美國願支付美元作為補償。然而,新格林納達政府顯得毫無誠意,除賠償外。它拒絕接受其它條件,談判一直拖延到1865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才正式達成條約,1861年已改名為哥倫比亞.元。
1867年1月23,因1848年的條約行~重新談判。12,哥倫比亞將新約草案交給美國審議,該條約規定:哥倫比亞同意美國承建巴拿馬運河。提供修建運河的地區,對未來運河的中立,由兩國實行共同防禦,但此時地美國忙於南北戰爭的重建和年的總統選舉。因此遲至1869年1月14,條約才正式簽署。
按照這份新約,哥倫比亞將巴拿馬運河開鑿權及運河地區租讓給美國,租期100。期滿後歸還哥倫比亞,美國政府不得將租讓權轉讓給它國,僅可轉讓給私營公司。浮躁的哥倫比亞輿論認為條約遷就了美國的利益,群情激奮,3,哥倫比亞國會否決了這個條約。
1870年1月,兩國簽訂了一個補充條款。規定美國軍艦可以隨時通過運河而對美國的交戰國則實行關閉政策,哥倫比亞輿論又認為這一條款事實上使哥倫比亞成了美國的軍事盟友,要求修改,結果被美方拒絕。美國的強硬態度令哥倫比亞政府感到失望,哥倫比亞輿論則認為,山姆大叔根本不急於修建運河,而只是對獨霸運河區感興趣。
為了「懲罰」美國,哥政府改弦更張,轉而把目光投向歐洲大陸,開始積極與歐洲國家商討開鑿運河的可行性,恰逢1869年,由法國主導地蘇伊士運河通航,歐洲金融資本順理成章地將目光轉移到中美洲。1876年,由法國控制的洋際運河工程國巴拿馬運河的開鑿進行相關論證,此舉得到了哥倫比亞政府的認可。
不久,協會派出以法國軍官呂西安.懷斯中尉為首地調查團赴巴拿馬進行實地考察,懷斯的活動能力很強,18783月20日,他居然以協會的名義成功地與哥倫比亞政府達成了由法國來承建巴拿馬運河的協議。規定:協會必須在五年內組成運河工程公司並完成運河工程地勘測,從
開始的12年內應當建成巴拿馬運河;運河通航後,哥每年可從運河公司的收益中按比例提成,頭25年為每年5%,此後三個25分別為6%、7%、8%,25美元,租讓期為期滿後運河即歸哥倫比亞政府所有,期滿以前,租讓權可轉給其它公司,但不得轉讓給其它大國政府。
1879年5,協會邀請因規劃組織開鑿蘇伊士運河而聲名鵲起的法國著名外交官費爾南德.德.雷賽布為主席,召開了審議巴拿馬運河問題的國際會議,英、美、德等國的代表也分別與會,會議不顧美國代表的強烈反對,通過了開鑿巴拿馬運河地決定。7月5日,法國洋際運河工程總公司正式成立,得到開鑿運河的租讓權,開始積極籌備運河工程。
費爾南德.雷賽布與巴拿馬運河
在雷賽布的領導下,法國洋際運河公司經過數年的準備,制定了8施工方案,最後定於1883年2,正式動工開鑿巴拿馬運河,整個工程由雷賽布本人親自主持,這使歐洲的投資者深懷信心。雷賽布是職業外交家,1825年以來,歷任駐里斯本副領事gt;|:事、巴塞羅那總領事,最後升至駐馬德里公使,因為曾在埃及、突尼斯長期工作,雷賽布在阿拉伯世界中享有相當高的威信。1854年,埃及督賽義德帕夏授權雷賽布開鑿蘇伊士運河。雷賽布詳細研究了拿破侖遠征埃及期間,法國工程師勒佩爾對蘇伊士地峽的考察報告。定下了在地中海和紅海之間開闢直接通道地施工方案。由於準備充分、資金到位,運河的工程進展順利,1859425日動工,到1869年11月17日蘇伊士運河就正式通航了。
蘇伊士運河地成功修建,使雷賽布的聲譽達到頂峰,他成為法蘭西學院院士、法國科學院院士、得到榮譽軍團大十字勳章和印度星形勳章,英國皇室授予他倫敦榮譽市民稱號。往昔的成功令雷賽布十分陶醉。他機械地照搬修建蘇伊士運河的成功經驗,而對巴拿馬的特殊地形估計不足,在沒有詳細調研的基礎上草率地制定了施工方案,結果釀成了一場災難。
巴拿馬地峽是熱帶雨林氣候,潮濕悶熱、叢林密佈、交通閉塞、地形複雜,基礎設施落後,缺乏起碼的施工條件,當來自55個:工大軍進駐之後,人們才發現那裡簡直是一個人間地獄:參天的密林中毒蟲遍佈。令人難以容忍,炎熱的天氣使可怕的疫病蔓延開來,奪走了大批工人和技術人員的生命,在加通水閘附近的希望之山上。林立的墓碑令人不寒而慄。
比炎熱氣候和惡劣環境更可怕的是人為的失誤,起初,雷賽布照搬蘇伊士運河地經驗,認為可以利用巴拿馬地峽眾多的湖泊修建一條海平式運河。誰知施工四年之後,傲慢的法國人才發現巴拿馬地峽臨太平洋一端的海面,要比加勒比海一端高出56米,根本無法修建.=河,這個過遲地發現給法國洋際運河公司以致命的打擊。
最令雷賽布煩心的還有美國人的拆台,運河地設計走向與美國人經營的巴拿馬鐵路平行,這主要是為了便於運輸物資。但美國人根本不予配合。鐵路部門對運河物資的配送百般設障,消極對待,最後逼得法國運河公司不得不以2550萬美元的天價買L:0萬美元的鐵路,但留用的美國員工繼續搗亂,破壞怠工,致使鐵路根本無法正常運營。
最後,法國運河公司在經營管理上也出現了問題,以雷賽布為首的高管層在工程難以為繼地情況下,卻大肆侵吞公開發行的運河股票資金;為掩蓋真相,繼續增發債券,公司動用大筆金錢賄賂官員,法國政府先後有150部長和議員接受了賄賂,然而紙包不住火,到1889年,法國洋際運河公司山窮水盡,不得不宣告破產,雷賽布本人也上了法庭。
1894年9月,為了收拾這個爛攤子,法國政府牽頭另組了一家公司,接手運河工程,決定將原來的海平式運河改成水閘提升式運河,但是由於雷賽布的工程僅完成了三分之一,預算超過原計劃一倍以上,剩下的三分之二又是最艱難的地段,而距離原定的竣工日期只有6年了。
眼看無法按期交工,1898年11月,法方不得不請求哥倫比亞政府將工期寬限至1910年10,2000法郎作為補償。2月,倫比亞政府派代表尼科拉斯.埃斯格拉來到巴黎,他充分體諒法方的困難,提出只要補償500法郎即可,這樣,法國人就以比較有利的條件得到了延4竣工的權力,雖然如此,完成巴拿馬運河仍然是然無期。
《海約翰-埃爾蘭條約》
本來,美國政府就對法國如此輕易地得到巴拿馬運河的租讓權,感到不滿,時任美國總統的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指出:美國必須把巴拿馬運河控制在自己手中,它決不能放棄這種控制而將運河交給任何一個歐洲國家!
在美國,以阿爾弗雷德.馬漢和西奧多.羅斯福為代表的海權論者,非常重視巴拿馬運河的戰略地位,1898年gt;.「俄勒岡」號為了從西雅圖趕往古巴參戰,居然要繞道合恩角,這一事實極大地刺激了美國政府和輿論。
為了向哥倫比亞和歐洲國家施壓,與法國運河公司抗衡,美國也組織了一個巴拿馬運河工程臨時協會,由南北戰爭的著名將軍、前總統尤利塞斯.格蘭特為主席,1880年,美國2巡洋艦駛抵哥倫比亞港口「訪問」,炫耀武力,1881年2,美國與哥倫比亞簽署了一項協定:兩國應在巴拿馬地峽的戰略要點建立海上軍事防衛據點,這些據點平時由哥倫比亞人守衛,戰時則由美國海軍陸戰隊負責,不過,這項協議很快又被哥倫比亞國會否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