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在大唐 章節目錄 第73章 《天下新聞》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二八月間人們總是被老天戲耍得很無奈,不知道應該多穿還是少穿。

    走在街上的行人有穿裌襖大氅的,也有穿單衣輕紗的。不少娘子們衣裙輕便,或拽著小孩子,或者懷中抱著布匹,三五成群地在街上穿梭。

    這些日子發生了不少事兒。

    傅漸終於發明了「油墨」。達到了楊悅所說的標準,這種「油墨」即物美又價廉,非常符合蠟刻油印的要求。為此楊悅大大的為傅漸慶祝了一番。

    油墨的配方卻立時被楊悅高度重視,列為一級機密。只除了傅漸、楊悅、李愔再沒有人知道它的配方。

    李愔見識過楊悅的商業頭腦,以為她要將蠟刻油印技術封鎖,成為「天下印書行」的獨家之秘。

    沒想到楊悅卻大義凜然地說:「這種推進社會前進的科技發明怎麼能封鎖?」不但不封鎖,而且還熱情的向大家介紹如何使用。

    正當李愔與尉遲洪道大為讚歎她果真是「為人類的發展作貢獻」時。

    楊悅卻嘿嘿一笑:「雖然為人類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不過順便賺點錢也是應當的。」

    李愔與尉遲洪道同聲奇道:「怎麼賺錢?」

    「咱們不專利油印技術,但專利『油墨』。不將技術推廣出來,誰來買咱的油墨?」楊悅一臉奸商地笑。

    令李愔與尉遲洪道目瞪口呆。

    因而天下印書行,在不久的將來多了一門業務,便是製造「油墨」,進行專賣。不過這是後話,現在「蠟刻油印」還沒有普及。

    《天下詩刊》第一版終於正式發行。採用了兩種方式印刷,一種是「雕版」,天下詩社選出的「好詩」由這種方式印刷;另一種是「油印」,「灌水版」由該種方式印刷。

    一時間,關於「天下詩社」的談論又達到了一個**。人們的紛紛議論又傳遍了街頭巷尾。

    「真是奇妙,一張紙上能印下這麼多字…是一種新印刷技術,叫什麼蠟刻油印……」

    「天下詩社果真不限止女人加入,看,第一版便是一個女子作的詩……」

    「聽說這封面上的畫也是這個叫『武二娘』的畫的……」

    「這個叫『富公子』的詩也不錯啊,他可是詩社的主編……」

    「哈哈,這種詩也好意思發出來,灌水版真是灌水啊,趕明我也寫幾首…」

    「聽說『天下詩刊』這幾個字是當今聖上的墨寶。」

    …….

    李世民的書案上也放著一本《天下詩刊》,「天下詩刊」幾個字的確如傳聞所說,是李世民親筆所題,因而免費奉上一份詩刊理所當然。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不青梅嗅』。果真不錯,武二娘是個女子,真是不能讓人小看……」李世民不住點著頭,對侍立一旁的楊師道說道。

    楊師道是楊豫之的父親,現世有名的宮庭詩人。向來宮中宴飲少不了他的傑作。

    楊師道見李世民誇讚詩刊,也笑著說道:「聽說『天下詩社』的『總裁』長安公子也是詩中高手。」

    楊師道雖然不認識楊悅,但對跟自己兒子常在一起混的人還是知道。更何況自從兒子與長安公子一起混之後,多多少少也算務了點正業。楊豫之雖然沒有寫詩,但也畢竟是天下詩社的人。這讓這個老才子也算是找回點面子。

    「長安公子是什麼人?怎麼沒見他的詩作?」

    「聖上原來不知,這個長安公子如今在京城可算得上名人。聽說他還曾跟玄奘法師比鬥佛法。連玄奘法師都被他問難住。」

    「玄奘法師會被他問難住?看來這長安公子有點道行,是什麼來歷?」

    「聖上一定想不到,長安公子不過是個弱冠少年。」

    李世民聽了笑道:「朕到是有些不信,一個弱冠少年會辯得過玄奘法師。玄奘法師名震五天竺,曲女城**會,十八國無人能論難。一個弱冠少年會有這等本事,莫不是民間以訛傳訛。」

    「這個——仔細情況臣也不清楚。不過長安公子到也不是簡單人物。能寫出『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這種詩句的人,應當不虛傳言。」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好氣魄!只是怎麼就這一句?」

    可惜楊師道也只知道這樣一句,因為下半首詩楊悅根本沒有「寫」。

    楊悅不知道自己一心想讓「武二娘」出名,卻沒想到因為楊豫之的老子,反讓李世民更注意到她。

    詩社的人都起了一個「筆名」,因而「武二娘」是「武照」只有詩社內部的編輯知道。

    楊悅這些日子有些忙,一會兒在蜀王府西苑,一會兒在衛公府,一會兒又在天下印書行,一會兒又在武府。結果「文刊」的事兒,反而一直沒有時間落實。

    直到《天下詩刊》發行,楊悅才抽出時間著手成立「文刊」編輯部。

    在討論會上她將「新聞」的概念提出。沒想到大家卻對她這種「八卦文章」紛紛搖頭。

    只有蘇味道感點興趣:「我覺得這個想法不錯。街聞里巷中的傳奇,大家津津樂道。如果出這樣的『新聞報紙』,一定會大受歡迎。」很有八卦男的潛質。

    「街頭巷尾的事兒,不是東家長便是西家短,哪值得印成書……」

    「有什麼不可以,我見許多和尚作法會,還先寫些趣聞來講……」

    「嗯,西市有不少『說話』的人,很多人都喜歡聽……」

    ……

    民間的「說話」,是唐初類似於後代的說書、彈唱,有說有唱。不只在長安城有,當時許多大城市象洛陽、揚州、成都等地都有。「長安公子」先前名聲雀起,其中有不少這些人的功勞。甚至有些佛教徒為了招徠聽眾,也講唱些佛經故事,借此宣揚佛法,由此而產生了一種新藝術形式——「變文」。「說話」與「變文」便是唐傳奇的前身。

    楊悅見自己所說的「新聞」,被大家理解成「傳奇」,也只好心中苦笑。實在是遠在初唐,「傳奇」這個文學體裁都還沒有定名,「新聞」這個詞更是有點太前衛。

    裴炎原來以為楊悅要辦的「文刊」是「文以載道」,寫一些有內容的文章,見她說的「新聞」不過些里巷之事兒,暗自搖頭,說道:「魏晉以來,的確出現不少寫神靈鬼怪的志怪,後來也有不少人寫軼事兒的,公子所說的『新聞』,似與這些類似。只是偏於下層民俗……」

    裴炎是很客氣的說法,富嘉謨則乾脆說道:「咱們是詩社,哪能出這種低俗的東西……」

    「低俗?」楊悅對這種說法苦笑不得,如果報紙屬於低俗的東西?那後世豈不是到處都是低俗,所有的人都在看低俗的東西?

    這才想到讀書人對於民間「說話」這種東西很看不起。楊悅想了想,微微一笑:「即有『陽春白雪』,當也有『下里巴人』。我等有詩刊給『陽春白雪』看,但也不代表不可以出個『文刊』,給下里巴人聽。」

    「公子所說極是,不過還從來沒有讀書人想要做這些事兒。」王劇聽了楊悅所說,有點心動。

    尉遲洪道早已唯楊悅馬頭是瞻,對於楊悅先前所說的「要為人類的發展做貢獻」,便是要創文刊,怎會反對文刊成立。見王劇說是「從來沒有」過的事兒,更合心意,立時響應道:「正是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我們才要做。這叫做『創新』!」

    楊悅見尉遲洪道能講出這麼有道理的話,心中大樂,說道:「不錯。前人沒做過的事兒,我們正要開創一下。更何況『下里巴人』的東西不一定不能登大雅之堂。比如《詩經》中的許多詩歌都是來自民間,並非讀書人所做,但到了後來,不也成了經典?」

    《詩經》是古代讀書人必須的儒家經典,其中國風便是樂官到各地「采風」收集而來。見楊悅如此一說,的確大有道理,已有不少人點頭。

    蘇味道拍手稱讚:「公子所說極是。」

    楊悅當日在花魁大賽見識過蘇味道的「八卦」本質,對來自各地的花魁如數家珍,各種小道消息極靈通。看他如此支持,不由有點懷疑他是否想要為「羅**」造名。

    不過,這些只是楊悅的猜度,她自己一心想借「八卦」報,為武照造勢,才會有這種想法。實則是大大地冤枉了蘇味道一把。

    富嘉謨仍然搖頭:「公子所說,聽上去極有道理。但是這些雜俗故事如何能與詩歌相提並論。詩是一種藝術,便是民間樂府詩也是民間的一種藝術,所以能登大雅之堂。那些個街頭巷尾的雜說怎麼能與之相比?」

    楊悅見富嘉謨立時將詩的高雅性講出來,不由暗自點頭,想了想說道:「這些雜說新聞雖然不能登大雅之堂,但能給大家帶來一些樂趣,或者傳播一些道理,不也是好事兒一橦。何況如果千年之後,有人要研究我大唐歷史,或者從中可以看到些民俗文化,也不是全無用處……」

    說到此,便是裴炎也連連點頭起來:「太史公寫《史記》,三皇五帝便是從傳說而來,那些事情本來沒有記載,只是人們口口相傳。可見如果能將里巷之事記錄下來,的確也很有歷史價值。」

    楊悅接著說道:「正是這個道理。史官記錄的只是聖上的起居,還有大的歷史政事兒。而民間的各種風俗,誰會來記。比如洪道發明了『饅頭』,我敢說史官一定不屑於記載。如果後人研究『饅頭』的歷史時,一定不會知道在大唐貞觀十八年,有個叫尉遲洪道的天才少年發明了這種東西……」

    「哈哈哈」,大家一陣哄笑,然而楊悅說的雖是笑話,卻也不無道理。尤其是尉遲洪道早已嚷嚷著:「對。我舉雙手贊成,成立『文刊』。」

    富嘉謨微微搖頭不服,但也無話可說。

    楊悅知道不可能讓所有人同意自己,便笑道:「咱們主要精力當然還是以《詩刊》為主,《文刊》不過是順便而為。還可以介紹些詩人的生平經歷,讓大家對才子有所瞭解。我看還是十分有必要……」

    楊悅說到這兒,連富嘉謨也無話可說了。

    李愔見楊悅的文刊與當年的「文學館」品評時政,參謀論事,大不相同,也省了許多心事。原本便支持楊悅的文刊,此時更是沒有二話。立時拍板定下了此事兒。

    楊悅本來打算讓裴炎來主持「文刊」,但見裴炎對「新聞」不感興趣,恰好蘇味道毛遂自薦,便讓蘇味道任了「文刊編輯部」主編。再由他去招攬幾個「同道」,這樣文刊編輯部便正式成立了。

    「文刊」起了個名字,叫做《天下新聞》。原本有人建議一月一刊。但楊悅認為即然是新聞,便是最新發生的事兒,如果一月一刊,新聞也變成了舊聞。因而堅持《天下新聞》可以每期少印點版面,但至少也要幾天一刊。

    依楊悅的意思本來是要一天一刊,但考慮到起初大家的接受能力與編輯能力,只好作罷。唐代沒七天一周之說,卻有十天一假之期,便定為十天出一刊。不採用「書本」形式,只用散開的半張皮紙,不進行任何裝訂。採用油印方式。定價「一文錢一張」。

    見文刊的事兒終於定下來。楊悅心中十分興奮。似是已經看到武照揚名長安,被招入大內的場面便在眼前……

    ————

    楊悅往蜀王府的馬廄一邊走一邊不由地哼起小曲。雖然沒有詞,但調子卻是「長城外,古道邊……」

    「等一下。」

    楊悅沒有注意到,李愔不知什麼時候跟在她身後。見她卻牽馬,忙喝住她。

    自從那日在灞水邊上,楊悅「勸」李愔與蜀王妃「敦倫」之事後,兩個人雖然當面沒什麼,但私下裡已很少接觸。更確切地說是楊悅一直避開與李愔單獨相處,連早上的溜馬她也不去了。

    「有事兒?」楊悅沒有停下來的意思,一邊兒說一邊兒已將「月光」牽了出來。

    李愔似笑非笑地看著楊悅牽馬出來,突然說道:「你怕我?」

    「我怕你做什麼?」楊悅莫名其妙地白他一眼。

    「那你為什麼老躲著我?」

    「我躲你幹嘛?我什麼時候躲你了?」

    「你沒躲我,為什麼不敢跟我單獨在一起。」

    「笑話,現在不是單獨在一起麼?」

    「那你跟我來。」李愔說著已去拉楊悅的手。

    楊悅躲開他,已翻身上馬:「不去,我還有事兒。」

    「我找你也是有事兒。」

    「有事兒到總裁辦找我。」楊悅邊說邊已打馬往蜀王府的大門口走去。

    蜀王府門衛士看到楊悅過來,趕忙讓開,楊悅在蜀王府門前從來不下馬,眾衛士早已習慣,也不喝止,反而忙著幫她將門打開。

    蜀王府的長史恰好進來,皺著眉嘟囔了一句:「蜀王太縱容這小子,一點禮數都不懂。」

    李愔騎「青驄」追了出來,剛好聽到長史的腹誹,縱聲大笑。

    (求收藏、求推薦,謝謝各位支持!!!!!!!!!!)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