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需要錢,而且因為戰場在遙遠的大西北,動用的兵)E以上,耗費更多,遠遠多於北伐,但朝廷沒錢了,國庫早空了。
按照宋金盟約,金國把幽燕還給大宋後,大宋要動西征。金國的目的很簡單,你大宋收復燕雲後,重建了中原屏障,對女真的威脅太大,女真不敢傾盡全力去征服大漠,除非你大宋動西北大戰,把軍力財力都投到西北,女真才敢動北征。
這是盟約,盟約就要遵守,如果不遵守,盟約破裂,女真人南下打幽燕,以目前幽燕鎮戍軍的實力,顯然不是對手,就算郭藥師和張覺有實力,但誰敢保證他們的忠誠?所以大宋若想確保幽燕的安全,還需要時間,尤其需要時間解決郭藥師和張覺,解決幽燕鎮戍軍的忠誠問題。
這個時間女真人不會給,金國急於征服大漠,它不可能無限期地等下去,為此大宋必須動西征,而且今年內肯定要動進攻。
鄭居中為此獻了一策,叫李虎帶主力去打,陝西四路予以配合。配合嘛,那就是搖旗吶喊,做做樣子,牽制夏軍兵力,小規模地打幾仗,花費不會太大。這個計策得到了東府的贊同,張邦昌、李邦彥、趙野等人從現實考慮,都支持這個計策。
但這個計策有個致命的地方,那就是李虎如果擊敗了西夏,他的實力驟增,將來不是尾大不掉,而是有可能立國開疆,和宋金兩國形成鼎足之勢,如此一來大宋西北疆的安全怎麼辦?李虎洗劫了燕京,短期內不存在財政危機,有了錢就可以擴軍,軍隊多了擊敗西夏的可能性也就更大了。所以,皇帝、王和梁師成等人都認為,鄭居中的這個計策不好,西北軍應該傾盡全力去打,搶在李虎前面攻佔興慶府,把李虎遏制在代北,不讓他有展的機會。
也就在這個時候,皇帝突然派鄆王到西北去了。鄆王這一出京,皇統之爭再度掀起。
皇帝的目的很明確,他要讓鄆王建功立業,不過他吸取了北伐的教訓,先把鄆王送出了京城。上次北伐,在大臣們的阻撓下,鄆王就是無法離開京城,這次皇帝想了個迂迴之策,先把鄆王送出京,然後等待時機授予鄆王西征指揮大權。
北伐兩戰兩敗,皇帝的希望泡湯了,大臣們妄圖重新分配權利的美夢也破滅了,但僅僅過了幾個月,西征再起,於是君臣們的激情再度爆,君臣之間又鬥了起來。
然而,世上的事變幻莫測,誰也無法預料下一刻會生什麼。
六月的一天,皇帝和宰執們為了西征的事激烈辯論,辯論的焦點就是如何籌措軍費。王是東府宰相,鄭居中是西府兵帥,這兩人為了軍費的事吵了起來。鄭居中年紀大了,一時太激動,突然倒在地上暈了過去。皇帝和宰執們大驚失色,急召御醫,還沒等御醫趕到,鄭居中就停止了呼吸,死了。
鄭居中突然病卒。汴京為之轟動。但更轟動地事就著就出現了。蔡攸接替鄭居中。入主西府。蔡攸是皇帝地親信近臣。君臣之間有很深地私交。皇帝此刻讓蔡攸主掌樞密院。其用意不言而喻。
六月下。太原。
李虎在黃涉、李綱地陪同下。趕到太原拜會鄆王趙楷。折彥直已經先期到達。
趙楷年輕英俊。風流倜儻。氣度非凡。一看就是人中龍鳳。他和李虎、折彥直見面後。馬上談到了西征地事。完全是一副主掌西征地架勢。
離開汴京之前。皇帝和他深談了一次。希望他這次不但要建功立業。更要在西北培植一批親信。
皇帝這些年重用童貫,有戰績,也有教訓。按照宋制,大軍統帥肯定是文官,但文官和武將之間矛盾太大,而且文官不聽話,用內侍就不一樣了,不打可以緩解將帥之間的矛盾,而且皇帝可以繞開東西兩府直接指揮,這有助於實現攻擊目的。但是,重用內侍的隱患很大,內侍得勢,朝堂上的矛盾更多,比如童貫和蔡京的明爭暗鬥,雖然有利於皇帝控制權柄,但也讓朝堂時刻處在震盪之中,不利於朝堂穩定。
北伐失敗,和激烈的朝堂矛盾有直接關係,由此皇帝得出一個結論,若想打勝仗,僅僅有聽話的大軍統帥沒有用,還有要一幫聽話的武將。打仗靠前線主帥,靠武將,如果皇帝有一幫聽話的主帥和武將,再加上一個聽話的大軍統帥,這仗肯定打得贏。
趙楷一聽明白了,所以他到了太原後,第一個要見的人就是折可求,並且給了折家很多賞賜。折可求當然盡心巴結。趙楷通過他,又見了很多西北將門的子弟,但是小恩小惠買不到人心,這一點趙楷很清楚。以他的身份,可以讓武將跪在腳底下,但得不到他們的忠誠,若想得到武將的忠誠,先要打勝仗,打了勝仗
戰績,有了威望,這些武將因此得到陞遷,得到實惠TT會拜服,才會忠誠。
要想打勝仗,要想西徵取勝,趙楷需要贏得兩個人的信任,一個是漢王李虎,一個是陝西四路宣撫使折彥直。折彥直和他有同門之誼,私交一直不錯,而李虎則是折家的女婿,按輩份折彥直還得喊李虎姑父。有這層關係在,趙楷有消息贏得李虎的信任。
李虎有心利用趙楷,而趙楷有心拉攏李虎,兩人一見如故,言談甚歡。李虎的這種態度讓趙楷很高興,於是他詢問西征之策。
「若想西徵取勝,只有一個辦法。」李虎笑道,「你來做大軍統帥,否則西征必定北伐之覆轍。」
趙楷遲疑不語。
李虎這句話聽在耳中很受用,但現實問題是阻力太大,汴京有人為了阻止自己建功立業,不惜以北伐大敗為代價。這個代價太大了,幽燕因為女真人的慷慨,幸運地買回來了,但西北呢?西北大戰如果敗了,誰敢保證會生什麼?
「按本朝律法,親王不得領軍。」折彥直歎了口氣,「使相此議,大為不妥。」
李虎故作不解,「為什麼?親王為什麼不能領軍?不管是大遼,還是金國夏國,都是親王領軍作戰,為什麼大宋不允許?」
趙楷眉頭緊鎖,無奈搖頭。折彥直苦笑,簡要解釋了兩句。
「我來上奏陛下,請陛下下旨。」李虎當即說道,「我以西征來要抰汴京,如果汴京不答應讓鄆王出任大軍統帥,我就拒絕西征,這戰我不打了。」
趙楷臉顯驚色,但眼神裡卻露出一絲喜悅。
「使相真的願意上奏?」折彥直故意問道。
「我現在就寫奏章。」李虎毫不猶豫地說道,「我三天一奏,務必請陛下答應此議。」
七月,汴京。
李虎的奏章送達汴京,當即在汴京掀起軒然大波。
藩鎮干政,這的的確確是藩鎮干政。按宋律親王不得出實職更不能領軍,而李虎卻奏請汴京讓鄆王出任西征統帥,這事實上就是威脅汴京,干涉朝堂政務。
大臣們紛紛上奏彈劾李虎,請皇帝嚴懲李虎,即刻削藩。
李虎似乎成心要激怒汴京,三天一奏,後來更是在奏章中公開威脅汴京,如若不答應,我拒絕西征。
偏偏就在這個時候,夏國使到了汴京。夏國使告訴皇帝,李虎和察哥結盟了,察哥還把自己的妹妹,夏國最美麗的雪公主嫁給了李虎。這下汴京憤怒了,李虎算什麼東西?他不過是大宋的藩鎮,竟敢私自和夏國結盟,這等於是背叛,是造反。
皇帝急書太原,叫趙楷把事情打聽清楚。很快,趙楷、李虎和折彥直都回奏汴京,說這件事的確存在,目的是欺騙西夏,麻痺西夏,順便敲詐一筆。沒有先行奏告皇帝,這是李虎的失誤。
皇帝不相信李虎,但相信趙楷和折彥直,既然這是西夏的離間計,那就沒關係了。
七月中,皇帝做了一個重大的人事調整。
皇帝以王安中擅自接納張覺,導致宋金關係緊張為由,免去王安中河東、河北、燕山府路宣撫使一職,僅僅保留知燕山府事的職務。
內侍譚稹出任河東、河北、燕山府路宣撫使,全面負責北方防務。譚是梁師成的人,方臘造反的時候,他先統軍出征,童貫到了江南出任江淮荊浙宣撫使,譚稹則改任兩浙制置使,共同征討方臘。
皇帝讓內侍主持北疆軍事,其意圖很明顯,不想在這個時候激怒李虎,他要確保燕雲的安全,確保西征順利進行。王安中是文官,而且不支持皇帝廢嫡立庶,如果他在李虎西征的時候,在燕雲製造一些事端,那就麻煩了。北伐大敗讓皇帝寒了心,他非常忌憚這些呼風喚雨的文官大臣,既然你們和我對著幹,那我就把你們撤了,用那些聽話的沒鳥的鳥人來做事。
七月下,李虎在汴京已經成為眾矢之的,大臣們齊聲聲討,就在此刻,折彥直和陝西四路帥司、河東帥司以及五十四名西北軍將領一起上奏皇帝,認為西征條件已經成熟,西北大戰有絕對的勝算,但考慮到此戰是兩路共擊,為確保勝利,建議在太原設一個西北兵馬大元帥府,以統一指揮。
這道奏章到了汴京,當即在汴京引起了巨大震動。陝西宣撫司、陝西四路和河東帥司,還有五十四名正將聯名上奏,這是一股巨大的力量,是武將的力量。西北武將的力量和漢王李虎的武力,突然間因西征而結合到一起,因為鄆王而直殺汴京,這讓汴京感受到了危機,非常深重而危險的危機。
,章節更多,支持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