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怨情仇劍 正文 第十二章:巨鐘之困6鍾內神功
    正自嘲間,忽然手上炙痛,原來是細思之際,手上蠟燭拿得斜了,點點蠟油滴到了手上。b111.net

    郭浪歎了一口氣,正要將蠟燭吹熄,鼻中忽然聞到了一絲檀木香氣,那是這蠟燭中下的毒氣散發了出來,他早就服了解藥的,也就不怎麼放在心上。但此時聞到這氣味,腦子裡忽然靈光一閃,已經想明白了幾分,再看了一下那「陰陽渡氣訣」中的那個「渡」字,當下更加堅定自己所想已對:「原來如此,原來如此!這果然是一門至高無上的內功心法,只是它不是用來勤修苦練的,而是用來牽引搭渡的。這內氣指的確是自己自身的內力,那外氣卻不是指外筋外脈之氣,而是指別人打來的內力掌氣!」

    他雖然聰明機智,但在這個關鍵問題上卡住了,終究免不了大繞了幾個圈子,直到聞到蠟燭中發出來的毒氣,方才恍然大悟過來,此時順著這條路想下去,不由越看越是歎為觀止,越看越拍案叫絕。

    原來這陰陽渡氣訣乃是一門看似凶險其實極為安全的牽引內力的法門。它所記載明揚的不是「以已之身阻彼之力」的內功修為,而是明揚「以已之身渡彼之力」的巧妙方法。

    武林中人打架比武,鬥到最後,往往都是以內力相拼,若能將自己的內力打入別人體內,那他自然非死即傷,就連那些練成「護體神功」、「金鐘神罩」「鐵布衫」的人,也是仗著自己的內力深厚,將別人打來的真氣擋住或逼回,但若想達到這種境地,沒有幾十年苦修勤練是不成的,但這陰陽渡氣訣卻是與這些內功心法背道而馳,純以巧取勝,無絲毫硬碰之勢,別人的內力掌氣打來,自己不與你的內力相撞,卻將他擊入體內的真氣以巧勁送出去,那便安全的多了。

    本來練武之人一受到外身內力的侵攻,自身內力便會自然而然的反起防護,外氣與自身內氣便會因此相撞而停滯在體內,而造成嚴重的內傷。但這門功夫的前半部便是講如何藏起自身內力而不與外氣相撞的法門,後半部則是講如何引氣洩氣的訣竅,這受傷的顧慮便由此而絕了。

    這門功夫的意旨與急灘中的岩石差不多,急灘之中,岩石越大越厚,所受的水流衝力也越大,而岩石越小如筍,不阻水流,那這水流急灘自然由旁而過了。這道理也有不少武學高手想到過,但這要有一門藏氣渡氣的法門才行,在沒學會陰陽渡氣訣之類的武功時,誰又肯甘冒此險,甘心藏氣受人挨打,倘若外氣無法洩出,那不是自尋死路。

    即使旁人也看到了這陰陽渡氣訣,也未必敢馬上照著這些字來練習,這等凶險之極的武功,旁人自然會衡量其中的利害。但郭浪生性隨便,個性豁然,既然認定了這是門絕妙之技,便懶得再去想有沒有什麼害處,當即細看苦思,再一句句的依照文字中的指示去行氣。好在這門武功只是藏氣渡氣的法門,只要記全熟悉便可,倒也不需要象練內功那樣勤修苦練,方見成效。因此才一柱香的時間,他便已經記熟了個十之六七。

    郭浪在巨鐘內用心練習那陰陽渡氣訣,不聞外面之聲,不覺時過已久,但巨鐘之外卻已經亂成了一團。

    杜千金與方申大戰了百餘個回合,兩反短刀使的也是越來越順手,刀勢也越來越快了。方申雖然是蘇家堡的佼佼者,年級又比她大了十餘歲,卻仍是招架不住她詭異的刀法,被杜千金逼的不住後退,狼狽不堪。

    這一番打鬥,早就紀來了不少名門正派之人前來圍觀。

    七大門派因十大高手一事,與蘇空堡有的嫌隙,只是礙於默意大師的面子,才暫時按下了向蘇家堡興師問罪之心,此時見蘇家堡的轎夫被錦繡門的人打的狼狽不堪,均有興災樂禍之意。

    過不多時,少林、點蒼、玉山等的掌門也都陸續來齊了。

    默意大師見方申左絀右支,隨時都可能傷在杜千金刀下,忙向杜三娘道:「杜掌門,你給老納一個面子,暫且饒了他吧!若他有不敬之處,老納代他求個小情?」他也不知道兩人相鬥為何事,只道是方申言語中得罪了杜三娘。

    杜三娘道:「默意大師,我這淘氣女兒只是想和那廝切磋一下武藝而已,又不是真要砍下他的腦袋,就算當真收勢不及,砍傷了他,那也只能算是刀劍無眼。大師不必擔心!」這兩名話顯然是不肯叫女兒停手了,只是拒絕的還有點強詞奪理。

    默意一生精研佛法,對這口角之爭,卻又怎麼是杜三娘的對手,被她一句話便駁的無話可說,呆了一呆,身旁邊幾位掌門看去,希望他們能勸上一勸。

    赤明、孫清明、元境等人對蘇家堡早就頗多仇意,只是礙於除惡大計,才未向余婆婆問罪,這時見被杜千金砍的狼狽不堪的雖只是蘇家堡的一個轎夫,卻也大挫了余松槐的傲氣,幾人心暢之際,又聽得杜三娘說是切磋武藝,雖有些不像,卻也只是含笑觀看。

    聽得枴杖聲篤篤,余婆婆沉著臉向二人走去,她剛剛才趕到,見方申連遇險招,默心默意等人在旁袖手旁觀,元境赤明等人卻是興災樂禍,只道是七大派不方便自己出手,卻讓錦繡門的人來折辱蘇家堡的人,當即走了過去。

    她冷冷的目光緊盯著二人,一步一步的走了過去。

    旁人有些惋惜,余婆婆這一過去,這場大架只怕就得收場了。這次這場少林大會以說為主,這些好武之人好不容易見了一場打鬥,卻又馬上要收場了。

    杜三娘見余婆婆走了過去,只道她是過去救方申,也沒有攔余婆婆。他也只是想讓女兒厲懲方申一頓,並沒有想在這少林寺內殺了方申,以免讓默意大師為難,眼見已將方申教訓的差不多了,又見余婆婆過去相救,便起了罷鬥之心。只待余婆婆架住了女兒的雙刀,那便喚回女兒。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