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王李自成新傳 第九卷 帝國 第十七章 改革
    新的五年計劃在數次修改之後,終於在朝會上定了下來,接下來的五年,唐軍以休生養息,發展經濟為主,原則上沒有較大的軍事行動,這未免讓將軍們心中有點遺憾,朝庭可以用兵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說捕魚兒海的蒙古人還沒有肅清,比如說西域,青藏地區,還有台灣,安南、緬甸等地。

    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想打仗,至少文官們是絕不願打仗的,在他們看來,唐軍經過近十年的戰爭,終於一統全國了,百姓需要休生養息,否則就是窮兵黷武了,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文官們不願說出來,那就是一打仗,武將們的權力就會大增,而軍功永遠是將軍們最快陞遷的籌碼,不像文官一樣需要苦熬質歷。

    五年計劃說穿了就是朝庭收入的再分配,前朝時每年的收入除了養兵,養官,再加上皇帝的揮霍,基本上就是所餘無幾了,自然談不上什麼計劃。

    新的五年計劃個重點就是工業,而工業重中之重還是鐵路的建設,計劃中按皇帝的意思只以長安到應天府的鐵路為重點,這條鐵路可以將長安和江南徹底聯繫起來,總線長一千四百餘里,預計用工為三十萬人,每年朝庭投入一千萬銀元。

    新的枕軌方案也確定下來,為了節省木材,這條鐵路將有三分之一用鋼筋混凝土做枕軌,另三分之二還是要用到木材。木材地彈性和絕緣性較好,受周圍介質溫度變化影響小,重量輕。加工和在線路上更換簡便,並且有足夠的位移阻力。只是使用壽命太短,一般十年左右就要全部更換。經過防腐處理的木枕。使用壽命才能達十五年左右。

    而鋼筋混凝土軌枕雖然有使用壽命長。穩定性高,養護工作量小,損傷率和報廢率比木枕要低得多地優點,但鋼筋混凝土軌枕也有缺點,重量比木枕大得多,一根製出來的鋼筋混凝土軌枕每根重達二百多公斤。當然最大的缺點相對木材來講還是太貴。

    至於皇帝所說地鋼軌,拿到科學院時直接預予拒絕,唐軍已積累了商洛到長安地鐵路經驗,當初就在木材、鋼筋混凝土軌枕、和鋼軌中作過選擇。最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木材。

    鋼枕雖然比鋼筋混凝土軌枕要小得多,重量也達到了五十多公斤一根,以商洛到西安的鐵路為例,每裡的距離大約要用枕軌九百根,復線計算就要用一千八百根,一里的用鋼量光枕軌用量就要達到近百噸,可以再造二條鐵路了。算下來怎麼也受不了。

    第二項重點就是教育的支出,明朝時因朝廷對學校教育重視而較為發達。明太祖開國之初,即在全國各府、州、縣設立相應的官學,在防區衛所設立衛學,鄉村設社學,還在各地方行政機構所在地,設置都司儒學、宣慰司儒學、按撫司儒學、諸土司儒學等。稱得上管理周密,制度健全。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明太祖下詔天下府州縣皆立學,於是各地紛紛設學,並規定:府學設教授一人,訓導四人;州學設學正一人,訓導三人;縣學設教諭一人,訓導二人。

    地方學校教官或由下第舉人充任,或由貢生充當。有時亦調撥國子監生充任。

    學生名額:規定府學四十人,州學三十人,縣學二十人。後由於要求入學者眾多,遂增加名額並將生員分為三類:初設食唐者為唐膳生員,增廣者為增廣生員,於二者外又增取若干為附學生員。

    官學之外是衛學和有司儒學,明代自京師達於州縣皆立衛所,外統於都司,內統於五軍都督府。主要招收武生和軍生,「武官子弟曰武生,軍中俊秀曰軍生。」

    朝庭也給武生和軍生凜膳,學生主要有兩條出路:一是貢入國子監讀書,大體上衛儒學與縣學歲貢人數相同,都司儒學和府學歲貢人數相同。二是參加科舉考試,對學有成者,准予赴本處鄉試。

    土司儒學是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設立地學校,專門招收土司子弟,傳授儒家經典。洪武二十八年,皇帝諭禮部:「其雲南、四川邊夷土官,皆設儒學,選其子孫弟侄之俊秀者以教。」

    其後宣慰,安撫等土官,俱設儒學。政府尤為重視對土司應襲子弟的教育,弘治十六年,皇帝下令要求土官應襲子弟悉令入學,不入學者不准承襲。

    明朝還在鄉村廣泛設立社學,初僅延師以教民間子弟,兼讀《御制大誥》本朝律令。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皇帝下令各府州縣建立社學,選擇明師,民間幼童十五歲以下者送入讀書,講習冠婚喪祭之禮。

    社學的教師稱社師,一般是挑選地方上有學行的長者擔任。在教學活動方面,明代社學對於教兒童唸書、看書、作文、記文,培養兒童學習習慣以及每日活動安排等,都有具體規定。正統元年(公元1436年),「詔有俊秀向學者,許補儒學生員,「把社學與府、州、縣等儒學銜接起來。

    在李鴻基看來,明朝地這套辦法制度已是非常完備,也不用他再作修改,要修改的只是教學內容和辦學規模而已,一個縣只有二十個名額實在是太少,就是加上了增廣生員和附學生員,一縣也不會超過五十名。

    名額定得如此之少,是因為生員需要朝庭來負擔,當時只要能上官學,不但不用交錢,生員每人還月給米六斗為唐食,所以一些優秀的寒家子弟才能上學,當然後面的增廣生員和附學生員沒有唐食。

    明朝時,府、州、縣、衛加上國子監等官學。全國地官學生有近五萬人員,雖然每人每月雖然只有區區六斗米作為唐食,但加上近萬名教官的俸祿相對於當時朝庭的財政收入也是一筆不小地負擔。

    朱元璋以八股取士。李鴻基以前不瞭解還以為學校只教授八股文,其實生員除經史禮儀等書要熟讀精通,朔望又須學射於射圃。每日習書五百字。數學須通《九章算術》。地方官學還訂有嚴密的考試制度,分為月考,歲考。

    學生平時德行表現,均有稽考簿記錄,內容分德行、經藝和治事三項。考查分為三等,凡三項皆長者。列入上等簿;長於德行而短於經藝或高於治事者,列入二等簿;經藝和治事皆長,而德行或有缺陷者,列入三等簿。生徒在學十年學無所成。或犯大過者,還會罰充為吏並追傲學費。

    只是內容安排雖好,但科考時卻只考八股,到後來學生除了八股文,射圃,數學之類的教學就未免流於形式。

    大唐經過數年開科,已徹底廢除了八股文地考試,原先地學習內容自然要全部改變,對於經史禮儀等書皇帝並沒有下令廢除,而是只要求熟讀即可,而數學所教授地內容遠超過於《九章算術》,又新開了物理、地理、天文等課程。

    為了鼓勵寒家子弟讀書,朝庭下令取消增廣生員和附學生員,就學者全部給予唐食,唐食標準由六斗米提高到每月一石,同時在縣學的人員上以每年增加四十人的速度擴充,五年之後,縣學即要達到二百人以上,是現在的五倍,此一項到五年後,朝庭為止每年要負擔生員的稟食就達六百萬石,合一百二十萬銀元。加上聘請的教官,新建校舍,估計朝庭每年地投入要達到三百萬銀元。

    以現在朝庭一億銀元的財政收入來講,三百萬銀元投入並不算太多,何況朝庭的財政收入還在穩定增長,只是縣學規模擴大如此之快,教官就不免有點捉襟見肘,原先的教官只能用來教授學生地經史禮儀等書,其餘數學,物理等課程全要聘請新教員。

    好在朝庭在陝西早已進行了教學改革,已有數萬人學有所成,如果能把他們調出來,足夠彌補教官的缺口,可惜這些人大部分已進入重要部門,基本上沒人願意丟掉現在的工作去當教官。

    皇帝也不能強行下令讓他手下的官吏、科研人員、工程負責人丟下工作去教書,最後只得採用客座教授的辦法,規定受過新式教育的官吏、科研人員、工程負責人採取就近原則,每人到少要抽出一個月時間擔任教員,這才勉強解決了教師問題。

    教育之後就是軍隊的建設,儘管李鴻基從開始就注意簡減軍隊,但滅明時,還是避免不了收編大量的明軍,軍隊的規模已經達到了一百萬,野戰軍和近衛軍加起來也達到了三十萬人。

    這和前明數百萬軍隊相比當然不算多,但因唐軍官兵的待遇遠勝前明官兵,三十萬野戰軍和近衛軍,加上七十萬地方部隊,海軍每年四百萬銀元的軍費,朝庭每年的軍餉高達五千一百萬銀元,佔了朝庭財政收入的一半。

    文官們對此意見自然是極大,周鳳梧、宋獻策等人極力主張縮編軍隊,不過,皇帝雖然同意縮編軍隊,但為安撫不能大打仗的將軍,卻並沒有打算縮減軍費的意思,皇帝私下向文官們解釋,以朝庭現在年增長達到一成的財政收入,只要不增加軍費,五年之後,朝庭軍費的開支就會下降到不足三成。

    三萬近衛軍自然不能縮編,縮編的是野戰軍和地方部隊,二十七萬野戰軍裁減為二十萬人,以數字編號,重新編成二十個軍,分成五個軍團。分別為東北軍團、漠北軍團、西北軍團、南方軍團和東南軍團。

    東北軍團下轄、第二、第三軍共三萬人,擔任著護衛帝國北方和繼續向鄂霍次克海方向挺進的重任,軍團長由右都督,加封左柱國,並授特進光祿大夫,紫陽侯高立功擔任,副軍團長則由帝國子爵任繼榮、劉希元兩人擔任。

    漠北軍團下轄第四、第五、第六、第七軍共四萬人,擔任著護任整個蒙古大草原。並繼續向捕魚兒海方向挺進地重任。軍團長由原湖北總督、帝國伯爵劉芳亮擔任,同時撤消湖北總督之職,另設巡撫。布政司,副軍團長由帝國子爵馬繼先、劉宗敏兩人擔任。

    西北軍團下轄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軍共五萬人,護衛著整個帝國的西北方。並有向新疆、青海、西藏方向滲透的重任。軍團長為懷化大將軍。帝國伯爵高一功擔任,副軍團長則由帝國子爵左光先、趙勝兩人擔任。

    南方軍團下轄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軍共六萬人,分守雲南和廣西兩省,同時伺機進入緬甸和安南兩國,軍團長由原湖南總督,帝國伯爵李雙喜擔任。同時撤消湖南總督之職,另設巡撫,布政司,副軍團長一個由原廣東總督。帝國伯爵李萬成擔任,同時撤消廣東總督之職,另設巡撫,布政司,另一個由驍衛大將軍,帝國伯爵高傑擔任。

    東南軍團下轄第十九、二十軍共二萬人,駐守應天府、山東一線,和南海艦隊共同守衛整個南方海岸,軍團長由武衛大將軍,帝國伯爵拓養坤擔任,副軍長團則由帝國男爵張誠、張化兩人擔任。

    不難看出,帝國西北軍團和南方軍團最為強大,這也預示著朝庭下一個階段地用兵方向,皇帝雖然沒有在五年內大規模用兵的打算,但並不禁止帝國的將軍們向各自劃分地區域進行試探和小規模地攻擊。

    從野戰軍中縮編出來地人員則併入地方守備軍,地方七十萬守備軍則要縮減一半,事實上總共要裁減出四十二萬人的部隊,其中有二十二萬人轉為築路部隊,其餘二十萬人則進入快速擴張的各個工廠。

    陸軍大力裁減的同時,海軍卻在大量的擴軍,朝庭計劃在五年內,海軍由現有的編置提高到十萬人,朝庭也鼓勵被裁減下來地陸軍報考海軍,裁軍節省下來的軍費除了用來提高官兵的薪水外,有很大一部分流入到海軍手中。最後海軍額定的軍費五年後高達一千二百萬銀元,比現有地四百萬銀元提高了整整二倍。

    現在的軍隊也會在這次裁軍中受益,總共二十萬野軍戰,三十五萬地方守備軍分享每年三千九百萬銀元的軍費,其中野戰軍的士兵軍餉從現在的每月五塊銀圓提高到七塊,地方守備軍的軍餉由原先的三塊提高到四塊。而皇帝近衛軍的軍餉則另外單獨列算。

    以下免費,關於軌枕現在軌枕按材料性質分為木枕、混凝土枕和鋼枕三種。

    木枕,又稱枕木。世界各國鐵路用木枕鋪設的軌道約占軌道總長的70。木枕的優點是彈性好,易於鋪設,與鋼軌的聯結比較簡單,絕緣性能好;缺點是使用壽命短(如易腐朽、易機械磨損及劈裂)。

    製作木枕的木材必須堅韌而有彈性,常用山毛捧、橡木、松木等木材製作。木枕經防腐處理後稱為油枕,可延長其使用壽命。

    木枕尺寸因木材種類、產量以及所承受荷載不同而不同。中國鐵路木枕大多數是用松木製作,幹線上的木枕長25米、橫截面為矩形,截面的底寬為22厘米、高為16厘米。

    2混凝土枕,又稱砼枕。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混凝土枕開始大量採用,它的優點是穩定性好,使用壽命長,養護維修費省;缺點是重量大、彈性及絕緣性能差,在軌底部分須設緩衝絕緣墊層等。

    混凝土枕的主要類型有整體式預應力鋼弦混凝土枕、整體式預應力高強度鋼筋混凝土枕和鋼桿式混凝土枕等。中國自1958年以來,主要推廣使用前兩種類型。

    3鋼枕。優點是抗腐菌侵蝕,抗白蟻和蟲蛀;缺點是易受化學性腐蝕,不絕緣,維修費用高。鋼枕僅在聯邦德國和瑞士的一些鐵路上,以及地處熱帶的一些鐵路上應用,中國尚未應用。(好像磁懸浮列車是用鋼枕。)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