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王李自成新傳 第九卷 帝國 第五章 定都之爭
    此次分封,到最後還是皆大歡喜,雖然有武將對五個侯爵中有三位文官感到不舒服,論議紛紛,但皇帝把劉邦所持的獵狗論一拋起,有意見的武將也閉上了嘴。

    六月的西安,已是驕陽似火,大街上卻是人來人往,彷彿人們根本不在意那酷熱的太陽一般,隨著唐軍的節節勝利,到現在一統全國,西安以肉眼看得見的速度一天比一天繁華。

    這裡孕育出一統六國的強秦,漢唐的盛世,但整個陝西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昔日成片的森林被砍伐營建宮室,唐朝未年的黃巢之亂更是將魏娥的長安都城數次焚燬,以至於到了宋,昔日百萬人口的長安再也擔不起一國都城的重任,使北宋一代只能定都在無險可守的開封。

    如今的西安經歷過數百年的恢復,到處還是可以看到裸露的黃土,渭河浩浩的水流也日漸萎縮,每到冬季就成了小流,唐軍攻下西安以來,雖然每年都有植樹造林,皇帝也沒有大建宮室,還嚴禁民眾大量砍伐森林。

    但百姓的柴禾卻是一件大事,西安已經恢復到了五十多萬居民,這些居民每天要消耗的柴禾就是一個天文數字,若是由外地來提供根本就不現實,李鴻基除了讓官府勸居民盡量多用煤炭外,別無他法。

    而煤炭也不是所有的居民都能用得起,燒柴的居民還是佔大多數,樹木地長成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唐軍的大量植樹,效果要顯現出來,至少也要數十年之功。

    西安適不適合再作為都城。在李鴻基封賞完各大臣後,就在唐軍高層開始流傳,唐軍的重臣難得全部都集在了一起。分封後。李鴻基準許了他們每人三個月地假期。可以留在西安。這些人每天聚集在一起,自然是呼朋引伴,高淡闊論,上至國家大事,下至普通民生,無不在他們的淡話當中。

    李鴻基本身是陝西人。而手下的重臣有一大半都出自於陝西,唐軍初時崛起依靠地也全是陝西精兵,以西安為都,在還沒有統一全國時當然是理所應當。只是攻下北京之後,已有一部分人產生了轉變。

    大明數百年京師地繁華當然非西安可比,只是當時還有南明在應天府未滅,雖然有人向皇帝提起過定都在北京之事,但統一全國才是大事,皇帝也並沒有理會,定都之事就此擱了下來。

    等到弘光朝覆滅時,唐軍中地許多重臣又起了心事,只不過大家都分佈在天南地北,皇帝身邊的大臣比留在西安的人還少得多,自然沒法再提,此次剛好皇帝要對大家封賞,朝中重臣聚在一起,都城之事一提,馬上就在一幫重臣之間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許多人都認為西安太過狹小,不適合作為本朝的都城,當然也有一些重臣鄉土難離,竭力主張以西安為都,但相對於遷都的力量來講還是太小,只是具體都城要定在哪裡,每人都有自己地看法,洛陽、開封、北京、應天等都有人提議。這樣分下來,同意還是以西安為都的人反佔了多數。

    這些文臣武將都有向皇帝專事上奏之權,他們不能說服別人,紛紛向李鴻基上奏,提出自己的定都建議,李鴻基的桌子上數天時間就擺滿了上百份關於都城選擇地奏章。

    對於都城的選擇,李鴻基在打下大明京師之後不是沒有想法,單憑宮室的規模西安的秦王府拍馬也及不上紫禁城,坐在紫禁城太和殿的金鑾寶座上,俯視著下面的文武百官,李鴻基就湧起了一股衝動,就此將北京定為新朝的京師。

    只是轉念一想卻打消了這個念頭,紫禁城雖大,他貴為帝王又能用多大的面積,崇禎的內庭宦官宮女近十萬名,又有多少人真正是皇帝所需,難道自己也要困在這紫禁城一生,這個念頭一起,李鴻基才果斷大勢裁減紫禁城的宮女、太監,這些人自己既然用不到,自然不能白白耗費國家一筆龐大的費用。

    至於攻下應天府後,李鴻基也不是沒有選過以應天府為都,只是南京城雖然號稱龍盤虎據,六朝古都,但還沒有一個強勢的政權會選應天府為都,通常選應天府為都的朝庭都是短命皇朝,這和朝庭的本身實力有關,但是大明的正統皇帝會敗於起兵靖難,只有區區數萬人馬的番王,卻不得不讓人深思。

    應天府到底適不適合做一個朝庭的都城,是否將都城定在應天府就注定會是一個短命的皇朝,這不僅僅是關係到風水之說,還關係到天下勢力的劃分。

    一國的都城無疑聚集了其他地方太多的優勢,那裡是朝庭的中樞,一切軍令,政令都出自於那裡,而且也是天下財貨匯聚之處,影響可不謂不大,既然已有那麼多的朝代定都在應天府,卻從來沒有一個朝庭能夠長治久安,總有他的道理,李鴻基下意識的就將應天府排除在外。

    看著桌子上如此多的奏章,全是關於定都之事,他們各說各的理由,李鴻基看得不由頭疼,定都在西安合不合適,如果再重新選擇,到底該選擇何處。

    「李娃,傳朕旨意,讓周鳳梧、宋獻策、顧君恩三人入宮。」

    「遵旨。」李娃得到命令,轉身就要出去。

    「且慢,你再把洪承疇、趙良極、李守信、袁宗第、馬維興、王長順、賀珍、賀景他們都叫來。」

    娃聽到吩咐,連忙停住了腳步,應了一聲。

    正要再叫人傳遞皇帝的旨意。又傳來了李鴻基的聲音:「還有把高立功、高一功、劉芳亮、李萬成、田見秀、高傑、拓養坤他們都請來。」

    李鴻基頓了一下。又道:「哦,還有柳敬亭也給我請來。」

    娃應了一聲,卻半天不動。

    李鴻基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你還不快去。」

    李娃這才出門。回頭又問了一句:「皇上,還有其他人沒有?」

    李鴻基才知道他為何遲遲不動的原因,笑罵道:「你找死不成。有了自然會再叫你傳。呆在朕身邊不要總想偷懶。」

    李娃心中嘀咕了一聲。出了什麼大事,竟然要召集三省八部的首腦全都到齊,還有留在西安被封為伯爵以上爵位地人更是一個不落,而中間加上一個柳敬亭又算怎麼回事。

    不過,這些都不是他考慮的範疇,隨著李娃出了皇帝的書房。整個皇宮一下子出來了十數名侍衛,分別前往各人地府中傳旨,一些不在府中之人,侍衛還得在他們家中等待。派出他們地家人四處尋找。

    得到消息地人則忙向皇宮趕去,侍衛傳旨並沒有說明何事,只是表示皇帝緊急召見,看到自己的同僚一個個急匆匆向皇宮趕去,路上碰到的人一個個忙打聽發生了何事,所有人卻都是茫然無緒。

    柳敬亭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他的說書確實是了不起的本領,不但一般的百姓喜愛,就是唐軍許多高級將領也喜歡聽柳敬亭說書,甚至他地名聲傳到後宮中,皇后還請他說過幾次書,對他的說書讚不絕口,若不是柳敬亭已歸屬於唐軍宣傳部門,恐怕皇后一聲令下,他就得專為皇室說書也不一定。

    只是他加入唐軍的時間太短,雖然在唐軍進攻福建時因為和畬族的關係立下了功勞,但充其量不過被封為都事地七品小官,夾雜在一排高官顯貴中,尤其顯是突立。

    周鳳梧、宋獻策、顧君恩三人被緊急召來,更是大吃一驚,他們這些天來,一直忙於完善朝庭各項官制之事,聽到皇帝急召,還以為是其中出了什麼差錯,見到了如此多的高官全都聚在一起,明白肯定不是為此事,心更是揪了起來,莫非有什麼大事發生?

    按照前唐官制,朝中分為省、台、寺、監四大組成部分。省包括六省: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秘書省、殿中省、內侍省。

    台包括御史台與司天台,寺包括九寺:太常、光祿、衛尉、宗正、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監有五監,國子監、少府監、將作監、軍器監、都水監。

    這些衙門除了省的官制唐軍大體齊備外,其他不是並在別的部門下,如司天台、軍器監、國子監都隸屬於商洛科學院,要麼就根本沒有設立,以前在唐軍沒有統一全國時還可以將就,如今唐軍已基本完成了統一,許多機構就有必要重設。

    不過,重設也不是全都要設,有些無用的就有廢除,有些重要的反而要加強,封賞完後,那些到西安的將領都可以享受難得的假期,周鳳梧、宋獻策、顧君恩等人卻常常忙得通霄達旦,如此多的部門,牽涉到近百名官員的陞遷,三人都是戰戰魏魅,唯恐犯錯,那有時間參與定都之事的議論。他們接到這些奏章多半也來不及查看。

    大臣們陸續聚中到了承運殿,現在的皇宮外部大體還是按照原先大明秦王府的格局,皇帝已入住了多年,皇宮雖然從來沒有擴建,但內部卻免不了增增減減,秦王府原先有各類房屋863間,大小門樓46座,如今被李鴻基下令拆除了一半,多餘的都用來改作花園,植樹造林,許多數百年的老樹被移植到了皇宮後院。

    戶部每年撥出一百萬兩銀子作為皇宮的改造費用,皇帝卻用得很省,每年花費不到十萬兩,大部分都是用在移植樹木,改造花園上,雖然樹木多了不利於防火,容易帶來安全隱患,但古時的建築多是木頭建造,遠比樹木容易著火,至於安全,李鴻基規定在宮室的外牆之內留出一段十米寬的空闊地帶,只種植低矮的樹種和草皮,防止有刺客藉著樹木的掩護摸進皇宮內。

    解決了安全問題,各大臣對於皇帝不建宮室,只移樹木這點小小的嗜好當然不會拒絕,如今整個皇宮樹木繁盛,到處是一片陰涼,一入皇宮,彷彿就涼爽了許多。

    前年登極的時候皇帝下令將端履門已拓寬成十多米的大門,與中間的廣場正對,被皇帝召見的大臣直接從端履門進入皇宮,通過廣場後,就到達了原先秦王府的承運殿,眾大臣可以在承運殿裡候旨。

    承運殿後面本來是存心殿,如今改名為太和殿,一切都是彷彿紫禁城的太和殿建成,太和殿是皇帝登極前花費了五萬兩白銀建造,和後面的承慶宮一樣,是李鴻基唯一在皇宮中大興土木的地方,而承慶宮的名字已改為坤寧宮,是皇帝的後宮所在。

    太和殿在皇帝舉行大朝會時所用,唐軍的大朝會每三日舉行一次,其餘時間,大臣們除非有急事,或者皇帝相召,否則不會進入皇宮,皇帝除了批閱一些奏章外,盡可以做其他事情。

    而那些奏章也不用皇帝親自批閱,大部分都由周鳳梧、宋獻策、顧君恩三人先協商處理過,三人意見不同,李鴻基才會仔細觀看,當然密奏,還有賀景、賀珍兩人的奏章除外,他們可以直接繞過周鳳梧三人呈於皇帝面前。

    這是李鴻基想出來的偷懶的辦法,他可沒有把所有時間都花在處理奏章上的覺悟,這次都城之爭,許多人見呈給尚書省的奏章沒人理會,紛紛動用了自己的密奏之權,將定都的奏章直接送達到李鴻基的案前,李鴻基一下子將這麼多人召聚起來,眾人因都動用了密奏,才會不知發生了何事。

    等到大臣們都到齊,李娃才過來傳到李鴻基的旨意,讓大家一起到憩園議事,眾人都鬆了一口氣,看來是沒什麼大事,以前是白擔心了。

    憩,息也,憩園顧名思議,就是休閒的去處,皇帝既然叫大家到那裡去,自然是輕鬆的表示。

    憩園就位於太和殿的左側,佔地二十來畝,有一半是水面,裡面種滿了荷花,此時正是荷花盛開的地方,水面上奼紫嫣紅,荷香陣陣,河面中間有一涼亭,可以同時容納數十人,平時也是皇帝後妃們最喜歡的位置,不過,今天就暫時被皇帝全部佔用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