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王李自成新傳 第八卷 一統中原 第五十七章 思凡下山
    長沙州下面數十里,還有一個江中小島叫和悅州,從和悅州旁邊就有一條水道直通青陽縣,鄭彩將大艦全部停在長沙州和鳳儀島上,小舟卻載著一半的精銳戰士悄悄轉移到了和悅州上,只等黑夜一到,就由水道直攻入青陽。

    鄭軍的不戰而走,讓唐軍始料未及,直到炮擊良久才發現有異,對面的陣地靜悄悄的毫無人影,唐軍派人查看時才知對面已沒有一個鄭軍。

    等到唐軍追擊到樅陽江邊時,只能看到鄭軍已全部搬到了小島上,樅陽的居民一大早就受到警告不准出門,他們都沒有人發現有異,等有人壯著膽子出來一看,才知道鎮上的軍隊全換成了唐軍,都高興起來,生活總算可以恢復正常。

    李鴻基得到回報,親自來到了江邊,觀察在江中的鄭軍,只是鄭軍的艦船多停在長沙州和鳳儀島的中間,從望遠鏡中看不到鄭軍的船隻,只能看到長沙州上一些鄭軍的營帳。

    李鴻基見看不出個所以然,放下了手中的望遠鏡,對宋獻策道:「宋愛卿,你看鄭軍這是何意?」

    宋獻策半響才道:「微臣以為鄭軍必定是忍受不了傷亡,才搬到江中的島上。」

    不過,對這種說法他也懷疑,江中的島嶼最大,兩個島加起來也不過一百平方公里左右,島上的居民只有數百人,鄭軍若是只是呆在島上,又能呆多久。

    何況這兩個島並不一定安全。其鳳儀島離貴池地陸地只有二里多一點,若貴池的唐軍要對鄭軍發起進攻,只要架著木筏在己方大炮的掩護下衝上島即可。而江面窄小,鄭軍地艦隊若想支援,反而會成為唐軍的靶子。

    而長沙洲也不可靠。這個島離樅陽水面距離也不超過五里。唐軍若強行登陸。鄭軍的艦隊也不可能在江面上支援,反倒是長沙洲和鳳儀兩島之間地水面頗寬。

    吳三桂看得不耐,這些天來,左良玉劉良佐、劉澤清三人好呆還有事做,封鎖整個樅陽鎮,而且這幾天對樅陽鎮地進攻。除了炮兵是由其他營調過來地外,其餘也是左良玉劉良佐、劉澤清三人出力,而他的關寧鐵騎反而整天無所事事,只是每天進行枯燥的射擊練習。此時見有機會,連忙向皇帝請戰:「萬歲,請允許微臣出戰,將兩島奪下來。」

    李鴻基看了看吳三桂一眼:「江面寬五里,你有何辦法將兩島奪下。」

    唐軍的船隻為了避過鄭家水師的打擊,都停放在安慶的港灣,靠炮台保護,每天晚上才偷偷出動,運送一些士兵到對岸,根本不可能開到這裡來登陸,否則在上面遼闊地江面上,大有可能全被鄭軍擊沉。

    吳三桂道:「臣可以伐木造舟,一天時間即可以準備完全。」

    李鴻基點頭:「也罷,試試也好。」

    吳三桂大喜:「多謝萬歲。」退了下去,馬上吩咐所有的關寧軍改成伐木。

    宋獻策皺著眉思索半天也不得要領,從樅陽鎮上的居民門口中詢問,可知鄭軍餘糧已是告盡,這些天完全靠漁民和他們自己打魚維持,到了島上,沒有居民幫忙,他們每天的生活完全要自己捕魚,困難可想而知。

    李鴻基想想自己地安排,好像沒有漏洞可以讓鄭軍鑽,若是一個月前鄭軍能離開樅陽,李鴻基還要擔心他們打池州的主意,如今池州下面各縣合起來已有三萬多精銳的唐軍,還有劉芳亮、拓養坤等大將坐鎮,李鴻基已經望見遠處的山上,一棵棵大樹開始倒下,微微一笑,轉身離開。

    宋獻策追了上去,氣喘息息的道:「皇上,皇上,吳將軍此舉根本毫無用處,長江上的島嶼數不勝數,即使攻下對面兩島,鄭軍大可以一走了之,又何必白費力氣。」

    李鴻基停了下來:「朕知道,你說若是兩島被攻下,鄭軍是會往上走,還是往下走。」

    宋獻策愣了一下:「臣以為鄭軍必定沒膽往上走,若是我軍在兩島修築炮台,鄭軍要回去,就必須強行通關了,鄭軍恐怕不會如此冒險。」

    「朕要的就是鄭軍往下走,這兩個島一旦鎖住,我軍無論是過江,還是攻擊張獻忠時,都不會被鄭家的水師影響到,又有何不可?」

    青陽的守軍將領正是上次在大比武中大出風頭的何報和周金兩人,兩人在這次大比武中,不但抱得美人歸,還得到了皇帝的賞識,軍銜一下子由都尉提升到了驍騎少校,邁入了中級軍官的行列。

    何報的妻子是拋繡球而得,其他唐軍在結婚前都看過妻子的容貌,唯有他心頭忐忑,不知妻子容貌如何,雖然知道一定不會差,但心中總是沒底,直到掀開妻子的蓋頭,一顆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

    這名女子只有十六七歲,比給他插花的七名女子都要漂亮上幾分,何報頓時大喜,詢問後才知妻子叫費珍娥,本來要調給崇禎的長女長平公主做侍女,只是還沒來得及調,唐軍便攻克了京師,她也就沒有隨崇禎一家搬出皇宮。

    何報不知道的是,在另一個時空中,費珍娥大大有名,李自成攻下北京後,將她賞給了手下的得力大將羅虎,費珍娥趁羅虎酒醉,一舉將他刺殺,使李自成斷了一臂。

    此時羅虎在唐軍中只是一名中級將官,還沒有斬露頭角,而費珍娥沒有長久的跟隨長平公主,對皇家的感情不深,被何報的繡球打中,自以為是天意,又見到何報比武時的英姿,自然是心甘情願嫁予他為妻。

    何報暗歎自己的好運氣,對新娘子不由溫柔體貼,只是兩人恩愛纏綿了幾天。何報就不得不隨皇帝出征,何報雖然提升為驍騎少校,卻達不到可以帶妻子隨軍地標準。在唐軍不成文的規定中,要讓妻子隨軍出征,至少也得達到五品的將軍。

    兩人只得灑淚而別。唐軍出征地那天。整個京城道路兩旁都圍滿了女子。她們都是來送自己的丈夫出征,皇帝本來就從宮中嫁出了近萬人,其他唐軍看得眼熱,也想在京城成親,那些京城的普通百姓眼看改了江山,唐軍地待遇又好。樂得兩拍即合,紛紛將女兒嫁予唐軍。這些人都是新婚夫妻,自然是難捨難分。

    如今何報已和妻子分別已有三個月,相聚三天。分離三月,接近八月中秋,更是分外思念,和他同處在一起地周金看出他有些心不在焉,不由拿他取笑,只是兩人情況都相同,周金更是還有老父在西安,就是成親老父也不知,笑著笑著自己也不由發怔。

    周金軍職也是驍騎少校,他本來在拓養坤帳下效力,因青陽這些天人流太多,太雜,拓養坤將他調到青陽協防。青陽地主將還是以何報為主。

    孫知縣走了進來,見到兩人發怔,笑著道:「兩位將軍若悶得慌,今晚不如去看戲如何?」

    孫知縣和何報,周金兩人同是七品,若是在大明朝,孫知縣身為文官,大可以在兩人面前擺譜,只是到了大唐,文武並重,他又是一個降官,在兩位面前更像是下屬,兩人離將軍之位還差得遠,他非要稱兩人為將軍。

    周金悶道:「那鳥戲有啥好瞧,不去,不去!」

    對於孫知縣,何報和周金兩人絕對沒有什麼好感,這種人一點骨氣也沒有,若不是唐軍當時騰不出手來,絕對不會委任他在原地為官。

    只是伸手不打笑臉人,一個多月來,孫知縣對他們侍候的就像爺爺,他們對這個知縣自然也就客氣了幾分。

    因青陽腔拙樸、高昂、剛健、原始,用鑼鼓伴唱,一唱眾和,雜白混唱,腔滾結合,曲調清秀婉轉,唱詞通俗易懂,尤為平民百姓所喜競

    青陽腔的傳統戲幕有《送飯餾幽斬娥》、《夜等鵬幽追舟》、《百花贈劍》等等,對於周金,何報這樣的軍人來說,對於這些伸冤,才子佳人的戲曲卻不感興奮,蓋因他們深處其中,一看就知太假,前些天瞧了幾幕就不想再看。

    孫知縣道:「兩位將軍,今天這戲卻不同一般,兩位將軍一定要瞧瞧去。」

    何報懶得答腔,周金卻回道:「好何不一般。」

    孫知縣道:「將軍,今天上演的戲叫《思凡下山》,講地是一個思凡的小尼姑和另一私逃下山的和尚相遇而成親的事,絕對好看。」

    這種戲才最對周金等人地胃口,周金聽得兩眼發光,果然大感興趣:「當真!」

    「當然,下官怎敢欺騙兩位將軍。」

    「我說老孫哪,我瞧你也蠻順眼的,我們不是什麼將軍,以後你叫我老周,叫他老何就可以了,你也不用稱什麼下官。」周金頓時笑咪咪的,對著孫知縣也親熱起來。

    「不敢,不敢,兩位縱然現在不是將軍,過不了多久肯定也會是將軍,下官這麼稱呼原也沒錯。」

    「好,好,你愛怎麼稱呼,就怎麼稱呼吧,給我們說說,哪個班子唱得最好,我們就到哪裡去瞧。」

    這個青陽腔的比賽其實是自發形成的,每年到了八月間,各地的班子就會匯聚到青陽縣表演,每晚表演的劇目大戲都相同,誰那裡聚的人多,收到的賞錢最多,誰就獲勝,馬上名聲大振,第二年出去表演收入就會大增。

    孫知縣道:「回兩位將軍,若說唱得好,當然公推姚家班,那姚家班的班主姚倩倩扮起尼姑來,簡直是迷死人,不要說小和尚,就是老和尚也勾得動。」孫知縣說起姚倩倩來,不由搖頭晃腦,顯然回味無窮。

    周金哈哈大笑:「好,好,那今晚就一定要去看。」

    孫知縣大喜:「好,到了傍晚我準時來接兩位將軍。」說完,他就退了出去。

    何報卻沒心思去看什麼戲,只是耐不住周金水磨,到了傍晚還是和周金兩人帶著十幾個親兵在孫知縣的邀請下一起去看戲。

    雖然已是夜晚,然而整個青陽的街道都掛滿了燈籠,照得道路兩旁亮如白晝,從知縣衙門一直排開,搭滿了戲班子,戲班子的排法也有講究,可不是先到先得,而是按去年的名次來排,名自然排在正中間,正對著知縣衙門。

    當然,有的戲班子不一定每年都來,空出的位置可以轉讓,也有戲班子為了出名,花大價錢來買靠近前面的的位置。

    此時各個班的大戲還沒有開演,各家班子為了吸引觀眾,開始表演一些小節目,吞火球,爬竹竿,玩各種小魔術等等,引來一陣陣叫好聲,也有的戲班自知實力不濟,已經開演,以錯過那些大戲班開演的時間,能撈一點是一點。

    縣衙正中間最好的位置自然留給縣太爺,這個活動雖然是名間舉辦,但也要得到官府的才行,青陽縣的每任知縣自然會,每年的大賽都能為官府額外增加一筆收入,而且有上司來視察時,也可以憑此討好上司。

    孫知縣慇勤的將何報和周金兩人請到了以前都是知縣大人所坐的正中央位置,自己陪坐在一旁,吩吩姚家班開戲,無論什麼時候,官府的意志都是最大,若孫知縣和何報等人沒有來看戲,什麼時間開戲,自然由姚家班自己作主,他們一來,開戲的時間就是孫知縣說了算。

    台上的燈籠頓時亮了起來,八個演員穿著白衫、花褲,盤腿打坐在舞台側後方,眾人齊唱:「昔日有個木蓮僧,救母親臨地獄門,借問靈山多少路,十萬八千有餘零。南無阿彌陀佛……

    木魚聲聲,佛號悠悠。木魚聲漸歸寂寥、一個尼姑一身紅妝,憂戚上場。她居中打坐,合十俯首,默禱:「削髮為尼實可憐,禪燈一盞伴奴眠,光陰易過催人老,辜負青春美少年!」

    這尼姑當然沒有遞頭髮,只是頭上包著一快白巾,以視光頭,周金拍著孫知縣的肩負,聽得哄然叫好,雖然還沒有看到尼姑的面容,但光這聲音就勾魂奪魄,已讓周金覺得今晚沒有白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